一直没机会看去年上映的《万里归途》,最近看了看,感觉也太像好莱坞电影了,难怪会那么热。一直以为只有张导才能拍出足以乱真的高仿好莱坞影片,如《金陵十三钗》那样,现在看来还是有点孤陋寡闻了。
其实,拍得像好莱坞电影并没有什么,这不妨被视为中国商业电影走向成熟的某种标志,因为美国电影工业最发达,好莱坞类型片的叙事套路也相当符合观众欣赏习惯,甚至有点暗合矛盾演变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一直认为,这才是好莱坞电影独步天下的根本原因。
《万里归途》讲的是努米亚共和国爆发内乱,中国的两名外交官宗大伟(张译 饰)和成朗(王俊凯 饰)协助撤侨的故事。电影当然是虚构,但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就是2011年中国从利比亚史诗般的撤侨行动。
毫无疑问,中国外交官是称职的、英勇的,撤侨行动是非常成功的。影片本身也可以称得上一波三折,回肠荡气,张译在影片中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尽管个别时候有一点“过”,比如他在和努比亚边检官员周旋那一段,就略显油滑,在大使馆会议上,以及和同事交流时,也总是有话不好好说,让人替他着急。
撤侨行动中,无疑有很多生动感人的细节,但感觉编剧挖掘得还不够,有些“梗”就太生了。比如张译和王俊凯带着100多侨民撤往迪拉特,生死未卜之际,王俊凯却一定要告诉大家迪拉特不一定有救援,为此几乎和张译翻脸,这不是把这位年轻外交官表现得太傻了吗?当时的形势很清楚,只有撤到迪拉特才有希望,王俊凯并无任何替代方案,告诉大家迪拉特没有救援,人心散了,队伍带不动,一起坐在沙漠里等死吗?
王俊凯即便幼稚,也不至于到这种程度。这个梗立不住,后半段的剧情就没啥意思了。
至于浓墨重彩的俄罗斯轮盘赌游戏(居然玩了两次),就更是一个被好莱坞用烂了的梗。比如在1978年的好莱坞电影《猎鹿人》中,就有越共看守逼美军战俘玩俄罗斯轮盘赌的桥段,两者如出一辙,一点都没有创意。
况且,当时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叛军头目未必有这份闲情逸致;中国秉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利比亚交战双方都在努力争取中国的同情,叛军头目也不会有羞辱中国外交官的动机。
当然,对一部商业大片来说,有细节不合逻辑,也很正常,似乎不必苛责,大家开心就好。只是感觉编导有点懒,也有点瞧不起观众。
《万里归途》最大的问题在于,它还缺一点中国电影应该具备的“中国意识”,即以中国为本位的意识。
无论编导有没有意识到,《万里归途》都是在向国内外观众解释利比亚战争。
影片给观众的印象是,这纯粹是“努比亚”自己的问题,他们是血腥的、部落的、野蛮的……他们的一切不幸,都仅仅应该由他们自己负责。
而这正是西方的立场。好莱坞电影正是这样表现中东、北非,表现阿拉伯世界,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
西方持这样立场,一是为了掩盖他们正是这些地区灾难的主要制造者;二是为武装干预这些地区制造借口,预留空间。
但是,中国电影为什么要重复西方的话语呢?为什么不提出自己的解释呢?
在2011年,如果没有西方以设立禁飞区的名义猛烈轰炸利比亚政府军,利比亚局势无疑将会很快稳定,中国很可能不需要从利比亚撤侨,也不必蒙受重大经济损失。遗憾的是,影片对这一点居然没有丝毫暗示,似乎只是利比亚人自己在“作”。
此外,像这样的大片,除了有中国意识,还应该有国际意识。也就是说,要考虑这样的电影对中国的形象有利吗?把人家表现得像是美国西部片里的黑帮老大那样,如果在阿拉伯国家上映,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一带一路”有好处吗?
大过年的,我说得太多了,就此打住。馨香祷祝中国电影越拍越好。
【文/郭松民,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