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
农历10月,出生于湖北省石首县新厂公社红武大队(后改为茂林口村)四小队。
1970年至1980年:
在红武大队学校、红联中学、坨阳中学、新厂中学念完小学、初中和高中;高中开始学习写作。
1980年至1983年:
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农村分田到户后,曾随父短时间做小生意,学瓦匠,其间开始向报刊投稿;
1982年:父亲因患血吸虫病导致的肝硬化去世,享年64岁;
1983年:母亲到县城姨表姐家帮忙带孙子。
1984年:
《心灵的丰碑》一诗在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和《羊城晚报》等单位举办的征文活动中获优秀作品奖,并收入《献给安柯的诗》一书,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笔名初萌);
经时任石首县文化局局长的姨表姐夫丁闻声推荐,到新厂镇文化站(馆)工作。
1985年:
发表小说处女作《双管猎枪》(《三峡文学》1985年第2期)、诗歌《妈妈,我们回家去》(《作家》1985年第5期)等;
3月,赴浙江温州参加《文学青年》函授创作中心笔会;
7月,参加《青春》文学院武汉笔会;
11月,赴北京参加《人民文学》函授创作中心优秀学员代表大会,新任《人民文学》主编王蒙颁发证书,优秀代表中有后来成为中国女性写作代表作家的陈染;
年底,到石首县文化馆工作,担任《绣林》文艺季刊编辑和石首文艺夜校辅导教师。
1986年:
发表《夜潮》(《青春》1986年第3期)、《A城奇闻》<二题>(《文学青年》1986年第1期、《魔室》(《长安》1986年第10期),诗歌《海边的传说》(《人民文学》1986年第11期)等。
1987年:
离开家乡石首,赴新疆《吐鲁番》杂志应聘。到达新疆后,《吐鲁番》杂志已临停刊,在南疆滞留数月后返回武汉,客居武昌新村湾149号,在武汉大学旁听和学习英语,准备报考武大中文系插班生;
在《诗歌报》《绿风》《诗刊》(函授版)等刊物发表组诗《西部体验》及小说《潭》(《钟山》1987年第2期)、《荒村》(《青春》1987年第5期)、《沉默的沙滩》(《希望》1987年第9期)、《倾斜的山》(《胶东文学》1987年第10期)、《隐私》(《文学青年》1987年第4期);
参加湖北省作协在武昌杨园举办的“短篇小说研讨会”。
1988年:
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插班生;
发表小说《西部故事》<二题>(《青春》1988年第8期)、《私奔》(《长江文艺》1988年第10期)及《公园里的一条长椅》、《重读旧信》(《星星》1988年第4期)等诗歌。
1989年:
发表短篇小说《戈壁滩上的野人》(《长江》丛刊1989年第2期、《你飞过的时候有一种声音》(《长江文艺》1989年底6期);长篇小说《漂泊南洋》(《青春》丛刊1989年第4期,与阿涛合作)。
1990年:
从武汉大学毕业,分配至湖北省歌剧团任编剧;
发表小说《刽子手马三之死》(《芳草》1990年第5期、《大桥》(《长江文艺》1990年2期、《异城之役》(《青春》1990年第2期)及组诗《空间》(《诗神》1990年第6期)、《武汉:雪或者冬天》(《诗歌报》)等;
创作音乐剧剧本《城市的故事》。
1991年:
《城市的故事》获湖北省首届戏剧文学奖;
诗歌《一座城市的毁灭》获全国环境文学征文优秀奖;
夏天赴神农架林区体验生活,创作无场次歌剧剧本《最后一个冬天》。
1992年:
春天赴鄂西北农村参加“社教工作队”,创作小说《浑然不觉》、《前往黄村》;
首次在《收获》和《上海文学》发表中篇小说《蓍草之卜》、短篇小说《歌剧院的咏叹调》<二题>(其中,《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被《读者文摘》等多家选刊选载,收入多家出版社的选本及中学生课外语文推荐读物和中考高考试题),在《长江》丛刊1992年第2期发表小说《城市上空的鸟群》;
7月,赴海南岛,参与创办《海南法制报》和《特区法制》杂志,并任副刊编辑和总编室主任。
1993年:
发表中篇小说《浑然不觉》(《收获》1993年第4期)、短篇小说《灰子》(《海燕》1993年第10期)及组诗《宁静与简朴》(《天涯》);
1993年底,从海南返回武汉,参与创办《文化生活报》,任副总编辑。
1994年:
发表《前往黄村》(《上海文学》1994年第1期)、《海底村庄》(《上海文学》1994年第2期),《小说月报》第5期转载)、《明天大雪》(《上海文学》1994年第10期),《作鸟兽散》(《长江文艺》1994年第10期)、《六月的卡农》(《芳草》1994年第7期)、《尴尬之年》(《当代作家》1994年第4期)、《乡村教育》(《太湖》1994年第2期)、《一个存在客观主义者在郑州》(《天涯》1994年第7期)、《失眠赞美诗》(《钟山》1994年第5期)、《麦地传说》(《三峡文学》1994年第6期等中短篇小说;
10月,湖北省文艺研究中心在武昌召开“刘继明文化关怀小说”研讨会;
11月,借调至《长江文艺》杂志社任编辑,主持“90年代小说新人展”和“人文视野”栏目;
《作鸟兽散》获《长江文艺》优秀小说一等奖;
12月,与孙远相识、相爱。
1995年:
春,赴南京、上海组稿,孙远同行。在沪期间,见到《上海文学》执行主编周介人和《海底村庄》等小说的责任编辑厉燕书,《收获》副主编肖元敏和编辑麦穗奇等,并同孙远一起去她外婆家探访;
发表《投案者》《我爱麦娘》(中篇,《人民文学》1995年第5期),《预言》(《山花》1995年第5期)、《凶手》(《春风》1995年第5期)、《溯流而上》(中篇,《山花》1995年第10期)、《可爱的草莓》(中篇,《长江文艺》1995年第6期)等小说及文论《时间与虚构》(《作家》1995年第5期);
《前往黄村》、《海底村庄》和《明天大雪》被《小说选刊》推选为“1989——1995重要中短篇小说”;
评论《<柏慧>与当下精神境况》(与昌切合作)获《山花》理论奖;
9月30日,与孙远结婚。
1996年:
元月,小说集《我爱麦娘》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列入“新生代小说系列”出版;
发表《蓝庙》(中篇,《上海文学》1996年第1期)、《桃花源》(中篇,《人民文学》1996年第6期)、《拯救》(中篇,《青年文学》1996年第6期)、《中国迷宫》(中篇,《山花》1996年第6期)、《鼠灾》(《作品》1996年第10期)、《玩具枪》(《山花》1996年第12期)等小说;
7月,陪妻子孙远到上海、杭州、惠州等地治病;
11月至12月,写完长篇小说《仿生人》。
1997年:
3月23日,孙远病逝,年仅26岁;
写作散文《镜子里的爱人》(全文载《长江文艺》1998年第1期,《上海文学》1998年第5期选发,题为《亲爱的小鱼》)和近千行的长诗《死亡书》(包括诗剧本《一个灵魂在寻找自己的躯壳》、《流水十四行》等大量诗歌;
发表《一个人在冬天》(《死亡书》选章)、《骑马远去》(组诗,《上海文学》1997年第5期)、《午夜打渔的人》(组诗,《诗歌报月刊》1997年第2期)等;
《仿生人》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调入湖北省作协任专业作家。
1998年:
发表长诗《挽歌——为爱妻孙远而作》(《山花》1998年第5期,收入杨克主编的《1998中国诗歌年鉴》)、《失眠者说》(《青年文学》1998年第8期)及短诗《儿童乐园》《我看见衰老提前来临》(香港《当代诗坛》)等;
发表中篇小说《第九个木兰》(《江南》1998年第5期、《祈祷》(《青年文学》1998年第6期)、《逍遥游》(《长江文艺》1998年第5期)、《请不要逼我》(《十月》1998年第5期);短篇小说《他不是我的儿子》(《收获》1998年第2期)、《愚公移山》(《花城》1998年第1期)、《逃亡者》(《北京文学》1998年第七期)、《我还能逃到哪儿去呢》、《我的旅行生涯》(《钟山》1998年第5期、《被啤酒淹死的马多》(《天涯》1998年第四期)、《故事一种》1998年第2期)、《盯梢者》(《当代小说》1998年第8期)及随笔《面对死亡的写作》(《文学世界》1998年第3期);
《海底村庄》获1994—1997“上海文学奖”;
长篇小说《柯克或我经历的九桩案件》由群众出版社出版;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上海文学》主编周介人病逝。在《上海文学》发表《悼介人先生》。
1999年:
发表小说《短篇二题》(《芳草》1999年第1期、《马船在1967年》(《当代小说》1999年第10期)、《垄上的花》(《山东文学》1999年第11期)、《没有睡眠的人》(《新生界》1999年第3期)、随笔《小说的焦虑》(《青年文学》1999年第1期)、《《幸福的人与不幸的文学》(《天涯》1999年第2期)、《我的激情时代》(《山花》1999年第9期)、《武汉的文人》(《芙蓉》1999年第5期)、《生活的激情与写作的激情》(《钟山》1999年第5期)等;
写完长篇小说《一诺千金》。
2000年:
发表小说《请让我顺水漂流》(《山花》2000年第2期)、《饲养疾病的人》(《天涯》2000年第3期)、《短篇二题》(《东海》2000年第5期,《小说月报》第七期选载及随笔《一个富有爱心的人》(《莽原》2000年第3期),组诗《缅怀与想象》(《上海文学》2000年第9期);
《颓废者及其对立物——刘继明论》(葛红兵著,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1年:
发表小说《灵鸽》(《钟山》2002年第3期)、《火葬场的夏天》(《山花》2001年第4期);
创作长篇小说《带黑猩猩回家》;
小说集《中国迷宫》由花山文艺出版社;
秋,母亲病重,回石首农村老家照顾母亲月余;
农历年底,母亲去世,享年82岁;
在《钟山》发表散文《论悲伤》,题记为“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
2002年:
发表散文《一个人的武汉》(《山花》2002年第3期)。开始动笔创作长篇小说《人境》,不久,受省作协安排,赴长江三峡总公司挂职,担任《中国三峡工程报》副总编;
9月至次年1月,在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习;
担任湖北省作协青年文学工作委员会主任;
出席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2003年:
3月,三峡水库蓄水前夕,与鲁院同学宣儿沿三峡库区溯流而上进行考察采访,共同写作长篇散文《消失》(发表于《中国作家》);
《太阳照在天鹅洲上》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中篇小说经典文库”出版;
小说集《尴尬之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新鲁院文库”出版;
长篇小说《一诺千金》在《武汉晚报》连载,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思想随笔集《我的激情时代》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2004年:
2月,与邓超结婚;
发表短篇小说《回家的路究竟有多远》(《山花》2004年第9期)、《送你一束红花草》(《上海文学》2004年第12期),评论《用作品构筑我们的道德》(《文艺新观察》2004年第3期,获中国文联第三届文艺评论奖一等奖,湖北省文化精品生产突出贡献奖);
主编《青少年文学读本》(全三册,张炜作序),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长篇报告文学《梦之坝》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获湖北文学奖、屈原文艺奖和徐迟报告文学奖;
《梦之坝》研讨会在武昌举行;
7月,德国汉学家蒂洛.迪芬巴赫博士到访,探讨“文化关怀小说”及《海底村庄》、《明天大雪》等作品的翻译问题。
10月14日,女儿刘芫出生;
2005年:
发表短篇小说《刀下》(《山花》2005年第9期),随笔《公共知识分子:告别还是开始》(《天涯》2005年第2期)、《我们怎样叙述底层》(《天涯》2005年第5期),长篇散文《消失》(与宣儿合作,《中国作家》2005年第1期);
《大城市之外的中国——刘继明、张炜、刘庆邦的小说和随笔》(德文)由蒂洛.迪芬巴赫翻译,Eeropean University Press(欧洲大学出版社)出版;
随湖北作家代表团出访欧洲。
2006年:
发表短篇小说《茶鸡蛋》、《两个朋友》(《天涯》2006年第5期,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短篇小说年选》),中篇小说《放声歌唱》(《长江文艺》2006年第5期,《中篇小说选刊》2006年第四期转载,收入漓江出版社《2006年中篇小说年选》),长篇小说《带黑猩猩回家》(《青年文学·长篇小说增刊》2006年春夏号),随笔《主流之流》(《天涯》2006年第2期)、《回眸五七干校》(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年9月号);
小说集《送你一束红花草》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随湖北作家代表团出访俄罗斯;
出席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
发表中篇小说《我们夫妇之间》(《青年文学》2007年第1期,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新世纪文学大系.底层卷》、《小米》(《清明》2007年第2期,《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4期转载),《新左翼文学与当下思想境况》(与旷新年的对谈,《黄河文学》2007年第3期);
当选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参加《长江文艺》东南亚笔会。
2008年:
发表《底层文学,或一种新的美学原则》(与青年评论家李云雷的对谈,《上海文学》2008年第2期)、随笔《革命,暴力与仇恨政治学》(《天涯》2008年第3期);
在上海城市文学讲坛做题为《小说与现实》的演讲。
2009年:
发表评论《小说与现实》(《上海文学》2009年第6期)、随笔《走近陈映真》(《天涯》2009年第1期)、小说《小学徒》(《山花》2009年第11期,《小说选刊》2009年第12期转载,获《小说选刊》2009年茅台杯奖,收入漓江出版社《2009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我的外滩》(《边疆文学》2009年第12期);
在湖北大学“思睿讲坛”做题为《去鲁迅化与中国的思想文化危机》的演讲;
长篇报告文学《走向南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创作话剧《工厂叙事诗》(《艺术》2009年第4期)
端午节期间,到湖南汨罗八景乡拜访韩少功,将两人的对谈整理成《谈话录》,因敏感内容未公开发表;
参加清华大学“海外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双年会”;
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美国。
2010年:
发表小说《捡棉花》(《中国作家》2010年第7期)、《水漫北垸》(中篇,《作品与争鸣》2010年第10期转载)、《王贵与李香香》(《山花》2010年11期,《中华文学选刊》转载);《把思想还给文学》(访谈,《山花》2010年第21期);
短篇小说《小学徒》获《小说选刊》201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江河湖》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入选当代长篇小说论坛2010年“十佳”,获湖北文学奖;
《江河湖》研讨会在武昌举行;
赴新西兰访学。
2011年-2013年:
从新西兰回国,与诗人郎毛自筹资金创办思想人文杂志《天下》;
发表中篇小说《启蒙》(《天下》2012年第3期,《小说选刊》2012年第10期选载,收入漓江出版社《201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第八届湖北文学奖);
《天下》杂志遭遇困境,经李陀牵线,在京与汪晖等协商并初步达成联合办刊计划,后因故终止,《天下》被迫停刊;
出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题为《环境文学的政治伦理》主旨演讲;
再次当选湖北省作协副主席;
重新开始写作长篇小说《人境》;
《刘继明诗选》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11月,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的第一届青年文艺论坛;
出席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4年:
发表短篇小说《租母记》(《天涯》2014年第4期)、中篇小说《边走边唱》(《长江文艺》2014年第9期);
参加《文学评论》杂志社与海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会;
6月,参加第二届“青年文艺论坛”;
12月,参加第三届青年文艺论坛(海南大学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联合举办);
在海南文昌清澜半岛写作长篇小说《人境》;
《湖北作家文库.刘继明卷》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5年:
担任湖北省作协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副主任;
夏天,被聘为万松浦书院研修作家,入住张炜任院长的万松浦书院“常胜庄工作室”修改《人境》。
率湖北作家采风团赴延边自治州交流。
2016年:
《人境》发表于《芳草》2016年第2期,《长篇小说选刊》2016年第5期选载,单行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人境》获第三届路遥文学奖提名奖,入选《收获》长篇小说排行榜,入围中国长篇小说金榜和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排行榜;
4月,作家、原《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汪洋去世,在湖北日报发表悼念文章《追忆汪洋先生》;
6月,在省委党校参加在鄂中国作协会员“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培训班”,作家S带省作协文学院高研班学员C到房间反映陈应松涉嫌违纪问题,十分震惊,遂以“部分高研班学员”名义向正在省作协巡视的省委巡视组写信反映;
12月,率“文学援疆·湖北作家博州行”代表团赴新疆博尔塔垃蒙古自治州交流访问;
《人境》研讨会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出席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7年:
4月,赴重庆参加第四届青年文艺论坛,并在重庆大学做题为《个人化、人民性与历史观——兼谈“新社会主义文学》的演讲;
7月,因将陈应松涉嫌违法违纪问题问题的举报信发到网上,被其以侵犯名誉权起诉至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并受到疯狂攻击和报复,家用轿车四个轮胎被扎,报案后迟迟未破;
10月,以侵犯名誉权将方方起诉至武昌区人民法院;
接到湖北潜江某中学教师彭某的邮件和电话,称其因转帖揭发和批评陈应松,大门深夜被人“连砍七刀”,并指陈是“幕后主使”。
2018年:
发表博文《我为什么要举报陈应松——兼驳方方》;
与陈应松的名誉权纠纷以“行使举报权利不当”为由败诉;
起诉方方侵犯名誉权一案被驳回。
2019年:
4月,被省纪委以“行使举报权利不当”为由给予党内警告处分,陈应松以“涉嫌违纪”受到 “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处理,网友帖文称:“对反映问题的人‘警告处分’,对反映问题的人‘批评教育’,湖北纪委吃错了药?”;
再次遭到报复,家用轿车被人泼漆;
在公众号上发表《致你们》一文,宣示同腐败和堕落的“文坛圈子”分道扬镳和“回到你们(人民)中间”的信念与决心;
发表《不能忘去的记念》《70岁知青,或“人民的修辞——张承志读札》(《今天》2019年第3期);
文论随笔集《辩护与呐喊》由台湾秀威出版社出版(张承志题写书名,孔庆东作序);
9月,离开武汉,开始闭关写作长篇小说《黑与白》。
2020年:
完成《黑与白》第一部;
8月,创办并主编《中流丛刊》(网刊),受到国内外舆论广泛注意,美 国之音、联合早报、德 国之声、自 由亚 洲电台和法 广新闻网等外媒解读为魏巍创办的《中 流》“复刊”;
9月初,回到武汉。
2021年:
3月,《中 流丛刊》在出刊四期后被勒令停刊;
4月,因所谓错误言论、出版《辩护与呐喊》和主编《中 流》丛刊,再次遭受党内处分;
发表《要为真理而斗争——刘继明访谈》,《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与方方们的斗争远未停止》、《像魏巍一样战斗》《你们在,我就在》《论举报》,同方方、陈应松及其保护伞进行针锋相对、毫不妥协的斗争,对方、陈团伙炮制的谎言进行了全面驳斥;
乌有之乡、红歌会网、激流网、毛泽东东思想旗帜网等左翼网站先后发表滠水农夫、青年毛思想信仰者、付欣宇的《有一种处分叫光荣》《刘继明与方方们的斗争,是横扫一切反人民公知的开端》《可爱的人与可恨的人——评刘继明与方方们的斗争》等文章;
9月,完成《黑与白》第二部;
10月,与学者老田一起赴京参加清华大学高等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所《二十世纪的文化与革命》学术工作坊,做《革命、钟摆和“中间文学”》的发言;期间,同孔庆东、张宏良、张勤德、郭松民、胡澄、范景刚、旷新年等人小聚;
获知作家曹征路罹患重病,准备与老田赴深圳探望,因疫情未能成行;
12月底,惊悉曹征路去世的消息,深感痛惜,应约为乌有之乡赶写悼念文章《他去“那儿”了》。
2022年:
发表《文革、<多余的人>及其他》《思想简史:一个时代的蜕变》《革命与改革只有一步之遥》《柳传志们的底气从何而来》《铁 链女背后的博弈政治》《谷爱凌、铁 链女和易中天教授的马甲》《与左翼青年的谈话》等文章;
3月,发表《六 青年事件有感》《再谈六 青年事件》,为因在网上宣传毛思想被河南顶山新华区法院判刑的福建六位青年进行辩护;
4月,发表《俄乌战争:要么自由主义,要么民族主义?》《三个世界理论、民左和俄乌战争》等文章,在泛左翼阵营引发长达两个月之久的“民左”讨论;
8月,完成《黑与白》第三部,修改全书,交付出版社;
参加台北陈映真读书会举办的“从陈映真到曹征路”纪念会(视频会议),做《他们无愧于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称号》的发言;
9月,完成《<黑与白>:时间的证词——答狂飙学社》;
10月,创建武汉人境城乡发展院,开始着手编辑《刘继明文集》(10卷)。
《刘继明文集》【1—10卷】(即出)
【文/刘继明,当代作家、湖北省作协副主席,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选自《刘继明文集》第10卷《时间的证词》,欢迎关注微信公号“刘继明書坊”】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