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察
国资报告:进博会观察——央企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0年11月4-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和前两届进博会相比,第三届进博会展区面积增加近3万平方米,展品规模持续扩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2020年11月4-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和前两届进博会相比,第三届进博会展区面积增加近3万平方米,展品规模持续扩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进博会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前景不明的背景下举办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10月26-29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并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作为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正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中央企业也充分利用进博会平台,采购优质商品和服务,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规模采购优质商品服务铆足内需 每年进博会,央企交易团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的进博会也不例外,央企共设立98个交易分团,继续实现参与主体全覆盖,央企所属1251户企业的1.5万余名专业采购人员注册参会。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央企交易团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在进博会上集中采购优质商品和服务,为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贡献。从本届进博会上央企交易团的交易情况来看,可谓覆盖了中国内需的多个方面。医药健康领域,国药集团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美敦力、雅培,法国路易达孚等六家世界500强企业签约,采购更多医疗科技前沿设备,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品质生活和健康生活需求。食品领域,东航集团与智利供应商ProChile签署价值400万美元的车厘子采购协议,并利用旗下全球生鲜快供应链平台,将车厘子在采摘后48个小时内送到中国消费者餐桌。汽车领域,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进口整车与零部件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预计在2021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将向大众汽车集团购买进口CKD零件和奥迪进口整车等产品,以满足日益丰富的产品线生产需求,为中国汽车用户持续提供高品质出行体验。 三年来,中国政府为进博会量身定制贸易便利化措施,不断降低关税和制度性成本,融合、引领、带动了越来越多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品牌来华参展,央企与贸易伙伴的合作也更加深入。11月5日,在国家开发投资集团举办的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签约仪式上,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表示,中国和乌拉圭两国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国投贸易进口了乌拉圭非常多的优质商品。展望未来,双方将共同拓展合作领域,促进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不断深化。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白涛表示,未来,国投将与海内外伙伴持续加深在重要领域、关键行业上的合作,共享进口博览会带来的成果和机遇,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区域经贸交流作出贡献。 稳定供应链产业链互利共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海外复工复产难度增加。央企借助进博会平台,多措并举,推进稳链、补链、强链,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提升我国“两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作出积极贡献。在本届进博会期间,国机集团发挥央企主力军作用,与8个国际合作伙伴签署8项协议,内容涉及机械设备、原材料、矿产等总金额达50多亿美元的商品,共同应对因疫情造成的经济风险挑战,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表示,“十四五”期间,国机集团将提升境外业务合作规模,拓展合作空间,完善产业链与供应链,与新朋老友们一起共享市场机遇,推动合作质量再攀新台阶。中化集团、中国化工也充分利用进博会平台,优化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其中,中化集团采购的商品以高端化学品和高品质原油为主,采购金额较去年有较大提升,中国化工继续从采购侧和销售侧双向发力,并组织5家海外下属企业参展。 “不管国际形势、社会怎么变化,我们还是应该相信商业的力量、公司的力量、企业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市场的力量。”中化集团董事长、中国化工董事长宁高宁在签约仪式上说。他进一步向在场的合作伙伴们表示,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正在筹划战略性重组。新公司会形成更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管理,也会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更多的创新和研发,变成一个综合型、不断成长的公司。“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未来一定会和合作伙伴互相信任、互利共赢,一起取得更好的发展。”此外,中核集团与法国阿海珐集团签署天然铀采购合同,在价格低位区间确定100%固定价采购,锁定低成本货源。中国石化与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原油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欧佩克国家减产、全球中重质原油供应减少的大背景下,稳定中国石化系统炼厂原油供应。国家能源集团与日本普利司通公司签订长期框架协议,在疫情使欧美企业供应中断的情况下,锁定大型矿用工程轮胎产能和供应渠道。一单单交易,一次次合作,进博会上频频签约的背后,是央企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的努力,和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的贡献。 深化交流合作分享改革创新成果 进博会不仅具备“买全球、卖全球”的采购功能,央企还通过进博会,与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等分享改革创新成果、交流管理运营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 11月6日,在节能环保政策与技术交流大会上,中国节能带来集数据采集、汇总、计算、分析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智能化平台、“两园一链”独创性固废综合解决方案、湖州科技城三星级绿色建筑等一批创新项目。会议现场,中国节能通过展示新装备,交流新科技,助推“绿色制造”的国际合作,为壮大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11月8日下午,中国宝武在第三届进博会上举行“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国际论坛”,向全球合作伙伴发出了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的明确价值主张,倡导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圈关系。来自中国宝武、西马克、法孚、普锐特等钢铁生态圈企业,聚焦全球钢铁业发展新趋势、新挑战、新领域,分享了在各自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思维。 一些央企负责人也对进博会在合作交流方面的意义进行了肯定。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张玉卓表示,进博会这个平台促进了能源行业的投资合作和技术创新,中国石化将和国内外合作伙伴一道,不断深化拓展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努力在能源转型、科技研发、物资采购、贸易与投资、碳减排等方面继续携手共进,不断谱写合作新篇章。中国能建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海良表示,中国能建充分利用进博会大平台,达成了很多共识,取得了很好成效。下一步,中国能建将主动对标世界一流,取长补短,加大“调结构、转方式、优存量、升品质”和“锻长板、补短板、拓增量、开新局”两个维度的建设,促进中国能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与全球伙伴共促“双循环” 本届进博会,央企继续发挥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和全球网络优势,积极协助邀请装备、交通、医疗等领域外国知名企业参展,招展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比第二届进博会增加50%,引入的很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是“全球首发、中国首展”。参与进博会的央企合作伙伴,纷纷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执行董事、中国总代表富泽克行表示,三菱电机十分注重在中国的经营和创新,从参与首届进博会以来,结识了更多新伙伴,发现了新商机,三菱电机将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与中国社会共生共赢。戴尔科技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黄陈宏博士表示,经过22年的发展,戴尔中国的生产、采购、研发、销售和服务都已经深深地植根中国,是真正的“外资本地企业”。“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戴尔中国4.0+发展战略,助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提出的新发展格局,央企的合作伙伴们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相应的举措。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表示,“双循环”是一种理性和有效的发展模式,有助于在充满变化的全球格局之下恢复经济增长的活力,实现更加稳健和韧性的发展。“我相信没有一个国家或企业能够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疫情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的生态圈,实现共创、共赢。” 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向伟明表示,希望能够持续深入参与中国市场的发展,通过深化‘本土化2.0,战略合作伙伴,连接全球’三大发展战略,有效赋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能源技术公司贝克休斯也参加了本届进博会。未能亲临进博会现场的贝克休斯集团高级副总裁MariaSferruzza女士,通过“云采访”的形式与媒体进行了交流。她表示,贝克休斯不仅为中国客户的国内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还积极配合中国客户在国外的项目。“我们在一些复杂的国际项目方面进行了良好的互动,这对于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有促进效果的。” 从2021年起,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传达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时强调,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方面,央企将继续秉承使命与担当。国资委副主任任洪斌在进博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依托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助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伍全】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