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察
证券日报:地方国企重组整合高潮迭起优质资产上市或是主发力点
今年以来,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地实施预期下,“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助推地方国企重组整合提速。从实际情况看,称得上高潮迭起。'...
今年以来,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地实施预期下,“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助推地方国企重组整合提速。从实际情况看,称得上高潮迭起。
“国有企业通过重组整合以提高其产业集中度,是国有资本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的必由之路。”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表示,国有资本的规模和价值无疑是巨大的,而并购重组作为存量资本调整的主要方式,可以说,无论是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或是专业化整合,均有利于优化国有资本产业结构,做大国有资本总量,进而提高国有资本回报率。 重组整合提速 在推进省属企业整合方面,山东省的表现高度“吸睛”。比如,继7月13日山东省宣布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集团与齐鲁交通集团联合重组后,7月15日,山东省再次宣布,继续开展5户省属一级企业重组整合,涉及国泰租赁有限公司、上海齐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东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及山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 此外,从更加局部的市属企业角度来看,北京、武汉等地今年以来亦先后披露多起市属国企并购重组案例。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首席分析师叶凡表示,整体上看,随着国企改革,特别是地方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目前地方国企的生产经营正从前期的做大、做强向做优方向加速推进,而这也是今年地方国企改革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显著特点,即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退出“非主业非优势”领域。 李红娟也表示,目前,国资国企改革已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时期,而伴随着加快推进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前瞻性战略新兴产业集中,深挖国有企业创新驱动潜力等多重任务叠加,地方国企对于自身转型升级与深化改革的诉求进一步交织。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地方国企通过出让股权、战略性兼并重组及专业化整合等手段,促使国有资本从过剩产能和无效资产中退出,集聚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 改革发力点清晰 尽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暂未全文发布,但从国资委披露的有关情况来看,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仍是其中的重点内容。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再次强调,在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只要兼并重组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能够比较好地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国资委都会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兼并重组。当然,也同样支持中央企业和中央企业之间兼并重组,支持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 在叶凡看来,国有企业通过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剥离非主责主业等方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仅是国企三年改革行动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进一步提升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服务于国家“十四五”建设的总体战略规划。 在业内人士看来,结合今年以来中央多次重申“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时期“升级版”的国企改革在推动经济“双循环”方面,也将提供强大助力。 叶凡表示,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参与者,是打造“双循环”新格局的排头兵,预计在“双循环”下,国有企业改革也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具体来看,预计未来国企改革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实现与经济的“双循环”联动:在宏观层面,通过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提高资本生产率和动态资本配置效率,助力国内大循环的畅通运行;在中观层面,进一步推动区域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地方特色产业体系,提升供需两端的适配性,进而实现“双循环”格局下中观层面的供需新平衡;在微观层面,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无疑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预计后续将以“扩内需”为战略基点,通过“混改”与“反向混改”激发国有企业活力,进而提升企业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影响力与全球竞争力。 “对于新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来说,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势企业集团或核心资产整体上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等,将是改革的主要发力点和落脚点。”在李红娟看来,聚焦优化和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加快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央地国企协同创新、以专项工程和科技创新引领国企高质量改革发展,将推动国企改革综合提效。 【责任编辑:赵艺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