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察
各怀绝技的年轻工匠:一身绝技“雕刻”国之利器
导弹,国之利器。它捍卫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全,每一次发射升空,都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从远处看,导弹是一个庞然大物,看起来似乎还有些蠢笨。但如果拆开来细'...
导弹,国之利器。它捍卫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全,每一次发射升空,都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从远处看,导弹是一个庞然大物,看起来似乎还有些蠢笨。但如果拆开来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内部构造是何等复杂精密。导弹对于零部组件精度的要求,可以用苛刻来形容——因为任何一点微小的误差,都会影响到它能否成功击中目标。 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83厂,就有这样一群专门制作导弹零部组件的年轻工匠。他们每人都有一门“绝活”:有的听声音就能够分辨金属切削用量是否合理,有的看铁屑飞行弧线就可以判断刀具寿命,有的能在薄如蝉翼的零件上从容焊接,3分钟不眨眼…… 各怀绝技的年轻工匠 王锋,1980年生,2013年获得乌克兰国际焊接大赛氩弧焊亚军; 朱鹏博,1982年生,2012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曹彦生,1984年生,2009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曹彦文,1993年生,2015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 在283厂,有人曾开过这样一个玩笑,在车间里随便扔一块砖头,即使没砸到一个“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能砸到一个“全国技术能手”。虽是玩笑话,但也并非完全虚言——仅在马景来工作室的18位一线职工中,就有7人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1位“全国技术能手”,5位全国技能大赛冠军。而这些“拿奖拿到手软”的年轻人,一个个凭借的都是身怀绝技的硬功夫——像绣花一样精雕细琢出导弹零部组件。 空气舵,是导弹的重要构件,犹如导弹的翅膀,直接影响导弹飞行。用数控机床“精雕细琢”导弹翅膀,是曹彦生的拿手本事。凭借咫尺匠心,他先后发明了“高效圆弧面加工法”“用于非金属零件加工的对刀装置”等绝技,让多种难题迎刃而解,被誉为导弹翅膀的“雕刻师”。 国家某重点型号空气舵由于面积大、结构复杂、厚度薄,控制形变和对称度难度极大,一直是加工中的难题。尤其是舵面对称度的加工精度要小于0.4毫米,此前许多师傅多次试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超差,眼看整批次空气舵存在报废风险,曹彦生主动请缨,从分析超差产生的原因、材料的特点、多轴编程技术等方面入手,将国际先进的五轴加工技术和仿真技术结合起来,最终加工出来的舵面对称度达到了0.02毫米的超高精度,相当于误差小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4。 曹彦生还有一项“所见即所得”的技艺。一次,同事为了考验他的技能水平,半开玩笑地从一堆花生中挑出一颗,让他生产加工一个一模一样的特殊材料工艺品。曹彦生从拿着花生“相面”、建模、编程、仿真到最终加工成型,仅用了2个小时。 1980年出生的王锋,也有一门绝活——将一把氩弧焊枪耍得虎虎生风,为导弹各种复杂零部组件进行了天衣无缝的“缝合”。这可不是一般的缝合焊接,且不说要焊接的零部件通常复杂精密,焊接后的产品,还需要耐高压、耐腐蚀、气密合格,难度不亚于外科医生缝合血管、皮肤。 某壳体的焊接是困扰283厂的大难题,被大家戏称“那些年最难干的活儿”。由于产品材质的特性,焊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气孔、夹渣,形成焊接缺陷,以往的焊接合格率仅能达到30%。王锋反复开展焊接试验,为了不出现一丁点差错,他在焊接时,眼睛死死盯住焊点,强忍着酸疼,坚持3分钟不眨眼,当熄焊的一瞬间,王锋眼睛一闭,眼泪哗哗往下流。最终,经他焊接的所有壳体合格率100%。 “我们干的是航天产品,容不得半点马虎。这种责任感不是说每天喊多少的口号,它只能靠我们一点一滴去做、去磨练。”曹彦生说,所谓的工匠精神,在自己看来就是对自己的产品、技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玩儿也要玩出态度 283厂的年轻人,人人都爱玩儿。但与其他同龄人不同的是,他们玩儿的东西有些另类——用数控机床做各种精细的小物件。 在一间工作室,橱窗里摆满了海豚、花生、汽车、茶壶、维纳斯等金属小摆设。这些全是这群年轻人用业余时间做出来的。 1987年出生的陈隆德,喜欢跟朋友展示自己手工做的笔。那是一支长13厘米、重43克的战术笔,钛合金笔身、钨钢笔头,做工精湛,细节讲究,用陈隆德的话说,“市面上挑不出更好的”。 做战术笔的想法,源自2012年北京的那场“7·21”大汛。当时,有人因为轿车被洪水淹没没能及时逃生而在车内窒息,能够从车内部击碎车窗玻璃从而逃生的轻便易携的战术笔一下子火了起来。陈隆德在网上买了很多支各式各样的战术笔,却没有一支的质量让自己满意,于是干脆自己做了起来。 “既然要玩儿,就要玩出个态度来,要玩出最好的!”陈隆德说,为此,他琢磨出一套新工艺,通过复合加工减轻笔身重量,将钨钢嵌入钛合金笔身做攻击头。从做第一支到现在的第四个改进版本,陈隆德一钻进去就是3年。如今,他做的这种战术笔比日本某高端品牌战术笔在重量、工艺上都高出一筹。“不做到极致,我绝不会撒手。”陈隆德笑着说。 陈隆德坦言,自己从其他单位跳槽来283厂,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更好地“玩”。因为在283厂,可以有更多机会到各种技能大赛上去“玩”,单位支持力度更大。“参加大赛,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像一次大考,但对于陈隆德来说,就是‘玩’。”陈隆德的同事说,在来283厂之前,为了参加比赛,他常常自己报名、自掏腰包,就是为了和同行们“切磋切磋”“比试比试”。 把陈隆德“挖”到283厂的,正是同样爱“玩”的曹彦生。“我的技艺很多也是‘玩’出来的。”曹彦生说。业余时间里,他常常痴迷于“玩”数控。2008年,为了掌握平面复杂轮廓的加工方法,他用边角余料加工出了奥运币。“鼠年”之际,为了掌握三轴复杂曲面加工技术,他又制作了立体结构的米老鼠头像…… 五轴联动加工,属于数控行业金字塔尖的技术,一直以来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为了探索先进的五轴联动加工技术,曹彦生常常在业余时间用五轴联动加工技术去加工较为复杂的海豚、茶壶、香炉及维纳斯等纯立体结构样品。 每件作品都当作艺术品 1988年出生的常晓飞,在车间里有一个让人艳羡的待遇:单位总是把“最贵”的设备交给他使用。原因有两个:一是同事和领导一致认为他“干活稳当”——这在车间里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二是他极其爱惜设备,每次用完后都要把它擦得一尘不染。同事们常常调侃,“设备就是晓飞的媳妇儿。” 常晓飞也开玩笑说,机器的确就像是自己的媳妇,经手的每件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绝不允许“孩子”在自己手里出现任何瑕疵。 “我们做的每一个产品都投入了足够的感情和心血,产品如人品,我所加工的零件不会有毛刺划到别人的手,也不会因为质量问题而让检验员找回来,加工出具有完美质量的零件产品,看着它心里会涌起一股看工艺品一样的成就感。”朱鹏博说。 “其实,把简单的事做好,也是一种能力。”曹彦生说,虽然大多数时候,大家在做着重复的工作,但再简单的工作也应当做到让别人无可挑剔,这才是一名合格的“航天工匠”。 为了提高自己的数控加工技术,曹彦生利用业余时间把图书馆里关于数控的书籍几乎读了个遍,每天抽空到网上论坛追踪学习先进数控加工技术,连微信昵称都是“数控发烧友”。在曹彦生的影响下,他的90后弟弟曹彦文毕业后也选择投身航天事业,并在2015年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创造了获奖冠军年龄最小的纪录。 不久前,曹彦生参加靶场试验,终于亲眼在现场看到导弹发射,这是他进厂11年来的第一次。发射成功的那一刻,看着自己生产的导弹零部件组合成威力惊人的利器,直冲霄汉,曹彦生激动万分,“我会一直和数控加工技术走下去,为导弹制造多贡献力量,让祖国的导弹更好地保卫国家和人民!”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