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察
对话新国企 周予启:用“工匠精神”为“中国品质”代言
3月15日,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周予启做客中国青年网,参加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指导,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报告》杂志主办,国资委信'...
3月15日,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周予启做客中国青年网,参加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指导,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报告》杂志主办,国资委信息中心协办的“对话新国企加油十三五”系列网络访谈,对话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刘少华,聚焦“工匠精神”、“中国制造”。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褚楚)“北京第一高楼”国贸三期、“华北第一高楼”天津津塔、“中国在建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这些城市标志建筑见证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我国建筑制造能力的提升,而在这些建筑的背后,建筑工程师更诠释着一代“大国工匠”的精神。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我个人理解李克强总理讲的工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工匠精神’应该是追求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15日下午,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周予启做客中国青年网《对话新国企加油十三五》访谈节目,畅谈“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以及“中国品质”领跑世界的新面貌。 用“工匠精神”建造“中国名片” “北京第一高楼”国贸三期、“华北第一高楼”天津津塔、“中国在建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这些城市地标建筑都与周予启有关。作为建造这些标志性建筑的总工程师,周予启见证了中国“高楼”的成长,也见证了中国建筑业的成长。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有一些项目盲目追求短平快,导致建筑物没有物尽其用、没有达到该有的品质需求。周予启对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深有体会,作为一名建造了中国很多标志性建筑的总工程师,他觉得“工匠精神”就是克服浮躁的情绪,把中国产品的质量提升上去。 “中建一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支建筑国家队,六十多年来始终坚守并践行着‘工匠精神’,2015年荣获了中国政府质量领域最高奖——中国质量奖。”周予启说,正是60多年来一直坚守着“工匠精神”,中建一局才有了那些经得起考验的经典建筑代表作,才能让代表作成为一张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用“工匠精神”诠释“中国品质” 周予启所在的中建一局2015年获得了中国政府质量领域的最高奖——中国质量奖。周予启说,想要把“中国品质”提升上去,要靠我们一代代人传承“工匠精神”。做任何产品都要做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中建一局的核心价值观是‘品质保障、价值创造’,中建一局首创5.5精品工程生产线,主持编制了中国第一部绿色施工企业标准,成为中国最早最多获LEED认证(国际绿色认证)的企业,迄今荣获了近百项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鲁班奖实现了住宅、公建、工业交通水利、市政园林四大类、全领域覆盖,彼得堡涅瓦中心工程荣获了中国在欧洲的第一座境外鲁班奖。” 用科技创新为“中国品质”代言 查看周予启的履历不难发现,关于他的科技专利数量远远超过新闻报道的数量。对于周予启来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科技创新,“中国品质”来源于科技创新。 “我来到中建一局很幸运,有机会参加很多高、大、精、尖、特的超级工程的建设,要成就这些超级工程的品质,就需要不断创新!”周予启说,创新来源于对建筑的高需求,创新是对自己的一次次激发,也是自身不断成长的一次次机遇。创新有时是被“逼”出来的,但更多时候是“学”出来和“练”出来的。比如,一局做北京CBD的地标建筑群——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一期是1985年开始建设的、156米高,那时我们还是法国公司的分包,到了二期1996年,我们为工程主承包商,到了2006年一局作为工程总承包商建设330米高的三期,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学习先进的工程总承包管理经验,学习如何整合配置资源,学习如何解决建造中的难题……仅国贸这一个工程一局就获得了中国建筑业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鲁班奖、国优奖、詹天佑奖和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等等。周予启说:“从1985年到现在,这30年,一个国贸不仅见证了我个人的成长,更见证了我们企业乃至中国建筑业的成长,也是‘中国创造’的一个缩影。”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