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文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开放包容的胸襟格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
作者:2024-08-09 00:00 -
陈志刚: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其中包括“坚持...
作者:2024-08-08 00:00 -
刘志昌:推动改革系统集成突出重点取得实效
“三个更加注重”,强调了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及其方法论的系统总结注重系统集成是坚持系统观念的基本要求,注重突出重点是坚持唯物辩证法...
作者:2024-08-08 00:00 -
刘影: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给我们留下一份珍贵的理论遗产,这份遗产不仅是对当时俄国革命问题的具体解答,而且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准确...
作者:2024-08-07 00:00 -
张小平:构建健康向上繁荣有序的文娱生态
文娱是指以文艺、娱乐、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在现代社会中愈来愈占据重要地位。文娱领域集精神性与娱乐性为一体,是涵盖内容创作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文化娱乐休闲服务、...
作者:2024-08-03 00:00 -
杨彬彬:悠悠中轴线 灼灼新华彩
北京中轴线,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发展的城市空间,是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一宝贵遗产,浓缩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历史变迁,传承了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历史文脉,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
作者:2024-08-02 00:00 -
陈妮:努力提高纪律执行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定了纪律、立了规矩,是要遵照执行的”。有没有纪律规矩很重要,提高纪律规矩的执行力也极为重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革命队伍的纪律执...
作者:2024-08-02 00:00 -
刘须宽:打好根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顽疾的持久战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尤其如此。这些私字当头、驰于空想、骛于虚声、耽于伪事的不良风气是党和人民...
作者:2024-08-02 00:00 -
张建刚:科技革命视域下中国式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与实践路径
18世纪之前,人类社会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科技发展缓慢,物质财富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下。18世纪爆发了第一次科技革命,并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自此进入了工业社会,科技迅猛发...
作者:2024-07-30 00:00 -
辛向阳:人类现代化之问的世界普遍意义
人类总是在解决各种复杂难题中前行的。这些难题首先能够被以其本来面貌揭示出来,被在思维中予以深刻把握。把握了这些难题,实际上就是把握了时代。正如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
作者:2024-07-30 00:00 -
杨静:坚持系统观念 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习近...
作者:2024-07-30 00:00 -
辛向阳: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和方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守正创新原...
作者:2024-07-29 00:00 -
辛向阳:“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
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这个重要论断包含着丰富的内涵。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深...
作者:2024-07-25 00:00 -
杨彬彬: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改革共识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
作者:2024-07-25 00:00 -
罗文东: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是决定整个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文东表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断提高党...
作者:2024-07-24 00:00 -
陈爱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意义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海外各界对我国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海外对新时代中国的关注,除了高速发展的经济,更有我国的理论创新,从“一带...
作者:2024-07-24 00:00 -
辛向阳: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运用和发展
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为中华民族建立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始终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
作者:2024-07-24 00:00 -
曾宪奎:以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助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要把这些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就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围绕党的中心任...
作者:2024-07-24 00:00 -
上官苗苗:出场、要义、路径:理解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三重维度
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命题以来,其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发展格局中展现新态势、获得新诠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目...
作者:2024-07-22 00:00 -
任丽梅: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突破人类文明发展困局的全新选择
现代化理论是一种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用以指导人类变革性社会实践、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体系。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实践一样,都具有历史发展性。不同历史阶段...
作者:2024-07-22 00:00 -
苑秀丽 俎楠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及其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社会主义发展史。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宏阔历史,阐...
作者:2024-07-19 00:00 -
辛向阳: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方法论意义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就“两个结合”“第二个结合”等一系列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问题提出的重要论断,在马克思主义...
作者:2024-07-18 00:00 -
贺新元 姜越: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际遇分析
引言中国共产党肩负历史与人民的重托,自成立之日起就在理论与实践中探寻、摸索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也确实找到了可行之路。历经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在...
作者:2024-07-17 00:00 -
罗文东: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及其世界意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
作者:2024-07-12 00:00 -
刘道一:“《资本论》的逻辑”对黑格尔思辨逻辑的批判与超越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马克思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原则,是对黑格尔“历史统一于逻辑”的思辨逻辑原则的否定。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思辨逻辑的学习、理解和批判,深刻地把握了这一思...
作者:2024-07-12 00:00


-
习近平: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余斌:“卡夫丁峡谷”的第二重跨越
-
赵丁琪:政治的终结与“后民主”——朗西埃对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批判
-
余斌:论生产力—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