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同舫 张乾: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实践前提
中国式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文化领域展开的伟大探索,既体现为中国文化形态的现代内容和形式的产生发展,也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文化的自觉认同与主动发扬...
作者:2025-03-14 00:00 -
肖贵清 卢阳: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原则。系统观念强调...
作者:2025-03-14 00:00 -
王伟光: 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出发,提出“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这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理论指南。对于什么是...
作者:2025-03-14 00:00 -
王菲:“两个结合”:历史脉络、理论逻辑、实践伟力与发展进路
习近平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
作者:2025-03-13 00:00 -
骆郁廷 余焰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核心工程。2004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和...
作者:2025-03-12 00:00 -
严书翰: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的发展与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实施20年之际,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马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
作者:2025-03-12 00:00 -
贺城 高鹤鹏 林鹏:以耐心资本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西分野、二重属性与实践探索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量资本涌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领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能。2024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
作者:2025-03-12 00:00 -
林进平: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
作者:2025-03-12 00:00 -
夏文斌 张楚翘: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指南和着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形成同新...
作者:2025-03-12 00:00 -
欧阳军喜:从历史维度看“第二个结合”
100年前,1925年12月16日,郭沫若在《洪水》半月刊发表《马克斯进文庙》(马克斯即马克思)一文,让马克思和孔子有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和对话。孔子对马克思惊叹:“你这个理想社会和...
作者:2025-03-11 00:00


-
新新青年BLOG|驳人民日报《天塌不下来》:真正的危险,是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
习近平: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余斌:“卡夫丁峡谷”的第二重跨越
-
赵丁琪:政治的终结与“后民主”——朗西埃对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