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红凛:新中国成立以来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历程与经验
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
作者:2025-03-26 00:00 -
张占斌:把握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内在逻辑
经济质量提升与总量增长,既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更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目前我国尚未跨进高收入国家门槛,要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发展的质和量都必不可少,必须两...
作者:2025-03-25 00:00 -
龚云 朱莹:经济大省挑大梁,要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2025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这一重要指示不仅是对江苏的殷切期望,也是...
作者:2025-03-24 00:00 -
林建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847年6月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创立。1924年1月22日,即列宁逝世后的第二天,俄国共产党(布)中央...
作者:2025-03-19 00:00 -
陈铮:对蒲鲁东的两次批判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前提和基础,其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的思想资源等。长期以来,资产阶级经济学,特别是古典经济学的价...
作者:2025-03-18 00:00 -
李成旺:近代西方唯心史观的演进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变革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近代以降,哲学家们不再像古希腊哲学家那样诉诸“知识论”思维,而是通过对历史进行自觉的哲学思考来把握自由问题,由此,历史哲...
作者:2025-03-18 00:00 -
汪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关系的再审视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初步思考的结果,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学界关于《手稿》的浩若烟海的研究中,私有...
作者:2025-03-18 00:00 -
王嘉宁: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对错误思潮的批判
1921年春,列宁领导俄共(布)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俄国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但与此相伴随,俄国思想界也愈发活跃,各种新旧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其中形...
作者:2025-03-12 00:00 -
陶文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视域中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作者:2025-03-12 00:00 -
程恩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原理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是...
作者:2025-03-11 00:00


-
余斌:“卡夫丁峡谷”的第二重跨越
-
赵丁琪:政治的终结与“后民主”——朗西埃对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批判
-
余斌:论生产力—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及其启示
-
朱继东、许莫晗: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