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

香港故事|剧作家何冀平的京港“双城记”

字号+作者: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 2024-05-12 09:08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香港故事|剧作家何冀平的京港“双城记”-'...

  新华社香港5月12日电 题:剧作家何冀平的京港“双城记”GzZ品论天涯网

  新华社记者 陆敏GzZ品论天涯网

  应中国作家协会邀请,40多位港澳作家组团近日“回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剧作家何冀平接过主办方赠送的证书,上面印着这样一句话:“您以优秀作品,点亮万家灯火;我们以文学名义,向您致敬”。GzZ品论天涯网

  35年前,她在声名鹊起时离开北京南下香港。有媒体关注地发问:“一个离开自己乡土文化的作家,还能写什么?”她也曾迷茫地问过自己。今天,她纵横话剧、影视、戏曲多领域,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金牌编剧。GzZ品论天涯网

  记者在香港见到何冀平,眼前的她知性大气,还有几分港风的精致。一开口,京腔纯正,粤语流利。她说:“到香港35年,我多了一个故乡。京港两地的文化滋养了我。”GzZ品论天涯网

 北京人艺奠定艺术创作的“格儿”GzZ品论天涯网

  何冀平人生的第一部戏是在陕北的打麦场上演的。GzZ品论天涯网

  那是20世纪60年代末,下乡知青们自己编排节目,17岁的北京知青何冀平写了个独幕喜剧《运肥记》。夜晚的打麦场是舞台,一根铁丝吊着十几盏油灯就是照明。演到紧要处,一阵大风把油灯扑灭。老乡们赶紧跑回家,把过年才舍得用的马灯拿出来,马灯有罩子,不怕风。GzZ品论天涯网

  那一排马灯,照亮了乡亲们看得津津有味的笑脸,也照亮了少女何冀平懵懂的创作梦。GzZ品论天涯网

  此后,无论当工人还是上大学,她始终笔耕不辍,毕业分配进了艺术家云集的北京人艺,成为一名职业编剧。GzZ品论天涯网

  1988年,37岁的何冀平创作的话剧《天下第一楼》在北京人艺首演,获得巨大成功。该剧以北京全聚德烤鸭店为原型,描摹民国初年的京城众生相,道尽乱世沧桑。此后,北京人艺演出该剧超过500场,与《茶馆》《雷雨》一起成为经典剧目。GzZ品论天涯网

  当时北京人艺的院长是曹禺,她所在的剧本组组长是于是之。他们对后辈何冀平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何冀平记得,于是之看剧本时会把自己关进屋子里,不接电话不见人,看两遍后才在剧本抬头的空白处,用铅笔写下意见,“意思就是你随时可以擦掉”。GzZ品论天涯网

  当时正在住院的曹禺看了《天下第一楼》剧本后,专门从医院出来,请她和导演到家里去,从下午一直聊到天黑,后来还连看了5遍排练。她说:“在他们心里,艺术永远是第一位的。”GzZ品论天涯网

  今年春天,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展览室,何冀平站在曹禺的书桌前“走不动了”,往事历历在目,“就在这张书桌上,他为《天下第一楼》题写了剧名”。GzZ品论天涯网

  虽然只在北京人艺待了7年,但老艺术家们的言传身教影响了她的一生。她说:“所以我不管写什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绝不会低俗,‘格儿’得一直在那摆着。”GzZ品论天涯网

 香江岁月练就“十八般武艺”GzZ品论天涯网

  1989年,为了与家人团聚,何冀平告别北京南下香港。在这个语言不通、生活习惯迥异的新环境,一切要从头开始。她供职于一家电影公司,曾一连写了6个剧本大纲,都没获采纳。GzZ品论天涯网

  1991年,北京人艺到香港演出《天下第一楼》,香港导演徐克看完戏连夜找到何冀平,邀请她参与创作电影《新龙门客栈》。彼时的何冀平连粤语也听不明白。她用小录音机录下导演的话,回家请先生翻译。GzZ品论天涯网

  《新龙门客栈》一炮而红,何冀平也因此走进了快节奏、商业化的香港影视圈,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先后创作出《新白娘子传奇》《龙门飞甲》《明月几时有》等影视佳作。GzZ品论天涯网

  1997年,何冀平应邀加入香港话剧团,重归舞台。她创作的第一部话剧《德龄与慈禧》叫好又叫座,奠定了她在香港剧坛的地位。这也是第一部走进国家大剧院的香港剧作。GzZ品论天涯网

  太后慈禧与留学归来的少女德龄,一中一西、一老一少,用话剧的形式展现她们交往的这段清史,是何冀平多年前就有的想法。“在香港亲身感受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后,我才算真正找到了落笔点。这是香港戏、香港风格,这种视野和创作的开拓,可以说是香港文化赋予我的。”GzZ品论天涯网

  尽管跨界高产,何冀平最爱的还是话剧。“当我的创作重归舞台,内心的感受无法形容。有人担忧戏剧会消亡,我说不会。因为舞台艺术是人与人情感的直接交流,这种现场感染力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她说。GzZ品论天涯网

 京港文化滋养形成独特创作视角GzZ品论天涯网

  曹禺说过,好戏不是掌声,不是笑声,是观众带着思考走出剧场。这话对何冀平影响至深,也成为她在艺术创作上的自觉追求。GzZ品论天涯网

  “作品就是作者在和世界对话,你得有立场有观点,要告诉这个世界一些东西。”何冀平说,创作者要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文化品格,作品的格局才会开阔。GzZ品论天涯网

  “北京有气度,宽宏大度;香港讲精神,务实拼搏。北京为我打下了传统文化的扎实根基,香港给了我国际视野。”她说,“在两种文化滋养下,形成了我创作上独特的视角和语境。”GzZ品论天涯网

  一路走来,何冀平亲历了两地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香港背靠祖国,国家强,香港才能强,文化更离不开母土。”她说,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必将为两地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GzZ品论天涯网

  《德龄与慈禧》推出了内地版,她带着香港创作团队,与内地剧团合作,用普通话演出。她将《天下第一楼》改编成粤语版,去年由香港话剧团复排的粤语版《天下第一楼》在香港连演10场,反响热烈。GzZ品论天涯网

  “京味儿的精髓不是语言,而是人的风范,人性才是内核。”何冀平说,《天下第一楼》到欧美日韩演出照样受欢迎。“用粤语演绎京味是一次很好的两地互动尝试。”该剧将于今年年内走进内地,展开巡演。GzZ品论天涯网

  何冀平透露,她已完成电影《克什米尔公主号》和《明月几时有》电视剧版的创作,目前在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写越剧《苏东坡》,与作曲家王立平合作的音乐剧《红楼梦》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未来我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舞台剧上。”GzZ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