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鸡场小学新貌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2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鸡场小学新貌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农村教育见闻 鸡场小学新貌 本报记者 温红彦   8月下旬的一天,汽车奔驰在黔西地区安顺至紫云的公'...

鸡场小学新貌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农村教育见闻

鸡场小学新貌
本报记者 温红彦
  8月下旬的一天,汽车奔驰在黔西地区安顺至紫云的公路上,山路两旁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各异,平坝上烤烟碧绿、苞谷金黄。我们要去采访的是位于贵州腹地的安顺市西秀区鸡场乡的鸡场小学。鸡场小学就在安紫公路旁,当我们赶到时,正值学生们从校园里涌出来。几个学生告诉我们:今天开学了,大家是第一天走进新校园。一名叫曹斌的学生遥指公路对面200米远的几间破旧平房说:“那是我们原来的教室。”
  见过鸡场小学校长程才贵,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还没到9月1日就开学?程校长解释说,再过两个月西秀区就要接受国家“两基”验收,这学期就提前开学了。随我们一同来的安顺市委副秘书长罗晓红告诉记者,西秀区是安顺市第三个接受“两基”验收的区县,眼下全区劲头十足,志在必得哩!她说,西秀区是苗族、布依族聚居区,长期吃财政补贴,教育基础十分薄弱,1994年普查时,学校危房面积近8万平方米。为实现“两基”目标,区委、区政府要求每个乡镇必须有一所中学,基本消除中小学危房,小学入学率要达到98%,初中入学率达到95%。经过艰苦的努力,最近基本改变了贫困乡镇教育落后状况,鸡场小学就是一例。
  走在崭新的校园里,看不出与城市的小学有多大区别,实验室、电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都像模像样。程校长说,仅新教学大楼就2000多平方米,和原校址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因为学校的名字叫鸡场,忽然想起路上听来的“斗鸡”的故事。故事说的是苗族民间有斗鸡的习俗,当地有个斗鸡王因为方圆百里无敌手,前几年因斗鸡发了财。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搭台打擂,扬言谁能赢他,他甘输2万元。擂台搭在离乡村小学不远的空场上,两天下来,无鸡能敌。第三天,乡村小学的老校长抱着一只老母鸡,背着一篓小鸡雏走上擂台,众人大笑,哪有老母鸡参赛的,再看一群黄绒绒的小鸡雏,站在台上瑟瑟发抖,唧唧乱叫。可比赛出乎意料,老校长居然赢了。斗鸡王不解,他雄霸一方的大公鸡怎么败在了老母鸡手里。老校长说:老母鸡护雏儿,干起仗来会豁出命去;我的校舍快塌了,没钱修,也只好豁出老脸来打擂。斗鸡王受到感动,一下子给了老校长4万元,不久,摇摇欲坠的学校危房换了新颜。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程校长听时,他笑笑说:“这位老校长真有智慧,不过鸡场小学新校园的建设可没用民间一分钱,全是政府投资,花了100多万元,从去年8月开始,一年时间就建成了。”
  还听说西秀区的“老公鸡(机)”受到保护。我问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方华这是什么意思,她介绍说,“老”是指老师,“公”是指公务员,“机”是指机关干部,他们的工资是有保障的,尤其是老师的工资,更是从不拖欠。
  毕业于鸡场小学、又在鸡场小学工作了十几年的语文老师杨正敏,是这所小学变迁的见证人。她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有好几处特级危房,到90年代初,只新增了一个二层楼。那时学校没有自来水,到了枯水季节,老师们就去守水,守水就是拿着水桶到很远的山泉边排长队等待打水,有时白天人多,就夜里去守,还要带上手电筒。如今自来水引进学校,学生们方便多了。
  鸡场小学有近一半苗族、布依族的小学生,许多孩子住在山上,家境贫穷,上学年有22个学生辍学。为了“两基”达标,区里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有条件的还“一帮多”。方华副科长的丈夫在西秀区委工作,一人帮了3个贫困生,上个月已经拿出600元,她也准备帮两个,加上自己的孩子,她家要供6个孩子读书,虽然负担重了些,但她和丈夫都心甘情愿。
  正午的阳光照耀着山川,小学生们个个戴着学校发的小黄帽,一群一群走在山道上,远远望去,像一团团黄绒绒的小鸡雏,煞是可爱。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