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镇化催生新希望
第1版(要闻)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重庆:城镇化催生新希望
本报记者 范伟国
8月的重庆酷暑难当。大足县龙水镇上的钢材、五金生意也如同天气一样火热:每天有成百上千辆的货车、三轮车载着客商,拉着废铁、坯钢等原料来到这里;又有差不多数量的各色车辆载着客商,装着线材、型材等成品从这里奔赴各地。小小的龙水镇,竟有100多家铸造企业、1340多家小五金工商户。
龙水镇是重庆市实施城镇化战略的示范镇。先行一步的龙水镇从城镇化进程中尝足了甜头:从建设五金商品市场开始,6年时间,这里的财政收入就从1900万元增至去年的6800万元;城镇面积从2平方公里扩大到了6.2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从1.8万人增加到了6.2万,占了全镇人口的一半以上,这几年有3万多农民不再从事农业劳动。
城镇化进程加快,这是重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取得的可喜成效。
城镇化带来新起点
重庆直辖6年多来,城镇化率从1997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6.4%,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城镇人口从852万人增加到1131万人,年均增长5.8%。
三峡库区中移民最多的云阳县,县城整体搬迁。新县城刚建好时冷冷清清,没人愿去。但是县委一班人心中不慌,早有安排。他们的办法是,“旺城先旺人气”。云阳人在新县城建设中,着重发展教育和商贸,很快产生了集聚效应。本应明后两年才移民的城乡人口纷纷自愿提前进城,新县城的入住人口提前3年达到了规划目标。在县政府广场旁边一家小吃店,刘姓老板娘告诉记者:“家里寻到了一个好铺面,娃儿找到了一个好学校,先来先得益。”现在的云阳县城已经颇具城市气派了。
垫江县在城镇化建设中,采取了“发展二、三产业吸纳一批,劳务输出送走一批,户籍改革转移一批”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他们坚持实施“每年两万农民进城镇工程”,制定了鼓励农民到县城区、中心镇和建制镇集资联合建房,私营企业组织职工合作建房的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和职工闲散资金投入城镇建设。由于农村人口有序地向城镇转移,使农村的土地加快向种田能手集中,使他们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占有量,有利于激发农业生产积极性。
成渝高速公路如银线串珠,带动重庆西部五六个县区的10多个镇加快了发展步伐,形成渝西经济走廊:荣昌县广顺镇以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吸引了上亿元的外来投资办厂兴业,形成了工矿贸易型的城镇特色;璧山县丁家镇将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先建道路再引资,在主干道两旁建成了十里花卉长廊,发展起11700亩花卉苗木基地,成了花木之镇。荣昌县安富镇曾是我国三大陶都之一,“安富场,五里长,排排泥精列成行”、“前山矿子后山炭,中间窑烧陶罐罐”等民谣流传至今。在城镇化进程中,安富人以开发陶都风貌为切入点,建设了陶器一条街、古镇一条街,成为当地发展中的亮点。
谋突破牵住“牛鼻子”
重庆市面积8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万,其中近2/3是农业人口。全市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很大:人均GDP最低的区县与最高的区县相差12倍以上,一批乡镇刚刚脱贫,达到温饱标准。
在这样一个市情特殊的直辖市中,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是重庆市委、市政府近半年来着重调研的重大课题。
市委书记黄镇东与市级部门负责人去年底到三峡库区察看移民新城的搬迁与建设情况,今年春天到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研究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5月再到渝西地区了解当地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相互促进的情况。市委其他领导也纷纷带队到各自分管的系统或区县寻计问策、求证探论,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到10多个区县开展了专题调研。
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使重庆的决策层对城镇化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实施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三产”,都要有一个坚实的载体和桥梁,这就要发展功能齐备的大中小城市群。目前,重庆的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期,顺势而为,可以事半功倍。在集中广大干部群众智慧,多次听取各方人士意见后,重庆市委于今年6月底专门召开全委会,确定“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方针。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重庆坚持分类指导,不搞一哄而起。他们将主城的9个区定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核心区,做强扮靓。把万州、涪陵、黔江等6个城市设计为50万至100万人口以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其余25个区县政府所在地规划建成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以此形成特大城市为核心、中心城市为纽带、中小城市为基础的“一心多极网络式”的城镇体系,改变目前重庆城市结构失衡状况。
重庆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着力点放在了县、镇一级。重庆的决策层从领先一步、发展较好的城镇中总结出经验:加快城镇化要坚持以产业支撑为前提,突出特色,因业兴镇。
城不在大,有业则旺。武隆县的羊角镇以生产豆腐干作为支柱产业,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璧山县发展皮革产业,年产皮鞋3000万双,产值逾20亿元。石柱县黄水镇推广黄连种植,巫山县发展小三峡旅游,以一业带旺百业,从而加快了当地的城镇化进程。
好戏连台绘前景
7月14日,重庆市公布了首批重点扶持和建设的45个中心镇名单,要求各部门加大对这批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整合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把钱用在刀刃上。渝北区安排1000万元城镇化专项资金,集中用于中心镇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加快工业企业向特色区镇集中的步伐,形成规模效应。
今年,重庆城镇化建设好戏连台。规划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重庆大学城,日前已从规划蓝图上的点、线、块,变成沙坪坝区虎溪镇的路、桥、房建筑工地。经过3年左右的建设后,这里将入驻6至10所大学,为西部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8月19日,重庆城镇化建设又出大动作:渝中区与香港瑞安集团签订了投资100亿元的化龙桥改造项目协议,这是重庆市迄今为止最大的旧城改造投资项目。这里旧房密集,改造项目将涉及12000多户居民的动迁、100万平方米旧房的拆迁。10年后,这里将崛起一座有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滨江山城,成为重庆制造业的服务中心和涉外高档住宅区。
今年10月,从巴南区的鱼洞到李家沱的滨江大道将开工建设,这标志着重庆南部新城计划的启动。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巴南区将把面积达233平方公里的鱼洞、李家沱、花溪、南泉两街两镇联成一片,建成人口在60万以上、城市功能齐全的巴南区主城区,并拓展为“重庆南部新城”。以产业作支撑,新城包括了花溪镇等一批工业强镇和汽车、家具专业市场。
站在朝天门码头,向嘉陵江与长江交汇的对岸望去,那是重庆江北城一片寂寞冷清的土地,看不到高层建筑,低矮的房屋也已年久失修,与渝中半岛的灯火辉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就在重庆市委作出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决定不久,今年7月,打造横跨长江、嘉陵两江的“解放碑—江北城—弹子石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在市政府常务会上获得通过。加快城镇化的决策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不到3个月时间,就有占拆迁总户数87%的居民户签订了拆迁协议。
江北城大规模拆迁拉开了序幕。看着热气腾腾的建设场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开发江北城”提案的原江北区人大代表、江北城米亭子小学教师陈世雄舒心地笑了。广大市民对重庆的未来充满信心。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