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田间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专栏:品书札记
寻找田间
樊东屏
秋意已深,我寻至后海北沿的一府小院。水边树上的叶子已有些枯黄,落叶散落在庭院前,在清爽又略有些凉意的风中瑟瑟作响。从外边看,小院不是很大,老北京格调的小门楼,朱红色的街门,灰色的砖墙,在秋日的余晖中,有些苍凉,有些古旧,在斜阳中融入了一丝令人感怀的韵味。它似乎有过太多纷繁的往昔,太多的蹉跎和悲欢,也许它也同它的主人一样,在经历了磨难和坎坷后,仍然静静地伫立在这里,与涛声为伴,在年复一年的春华秋实中,执着地守望着心中的那份神圣。
主人热情地迎我进去,但见正面一座小小的影壁,上面镌刻着田间的诗句:滹沱河上柳,高枝悬北斗,军民一家人,鱼水情不朽。——田间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迎接着亲朋好友。院落中有几棵老果树,地上散落着熟透的山里红,树上挂着橙红的柿子……听葛文讲,这些果树都是她与田间共同栽种的,在风风雨雨中一直陪伴着他们。
谈起往事,葛文似乎在谈家常,又像在谈昨天的事;她的回忆是淡淡的,不经意的,尤其是那场令人刻骨铭心的浩劫,只是轻轻地、轻轻地就带过去了,没有怨恨,没有耿耿于怀;我看得出来,她的内心是豁达的,那飘逝的往事就让它过去吧,留下思索不就已经够了吗?
葛文把她的《大风沙中的田间》手稿拿给我,厚厚的一摞,是她蘸着自己的心血写成的,字里行间浸透着对战友,对伴侣的深切回忆和无尽的思念,那是灵魂与灵魂的交织,没有造作之词,没有刻意的堆砌,朴实、直白、直抒胸臆,就像她与田间共同生活和战斗过的晋察冀根据地的大地,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和战斗者的火热情怀。
手稿令我沉思良久,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田间,除以往的“诗人”、“战士”的光环之外,他其实更是一个用心去体悟人生,用爱去温暖他人,用热血去维护人民和自己尊严的人,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也是一个生活在善良的老百姓当中的普普通通的人。这使我想起,许多人在摘下自己头上的光环后,其实都是一个普通人,都有一颗平常而又平凡的心,都会在平凡和淡然中谱写着自己的人生。
在那个大苦大难的十年,田间也被卷入那万劫不复的浊流中,他们居住的这座小院也经历了骨肉分离,经历了夫妻离别,也蒙受了摧残和凌辱。在疲惫困苦的心灵尚有一丝苟安的时候,他们也曾面向苍天在内心深处默默沉思。在那些漫长的日子里,有些人的躯体也许又会爬上一个台阶,但他的灵魂却堕入了地狱;有的人肉身被踏入了污泥中,但他们的灵魂却傲然升入九天……历史多次印证,光明磊落者会永存人间,而阿谀谄媚,贪慕权势者将会永不复人伦。
田间乘风远去了,但善良的人们会永远记得他。他在生前并没有去宣扬自己,他只是凭着自己一颗质朴的心在生活和工作着,正如他的诗一样,“它摆脱了一切诗艺的传统手法,不排解,也不粉饰,不抚慰,也不麻醉,它不是那捧你在幻想中上升的迷魂音乐。它只是一片沉着的鼓声,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闻一多:《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田间乘风远行了,但并非飘向虚空,他也许同像他一样的赤子们,仍在惦念着他所挚爱的人民,仍在把一腔情思寄撒在生养他们的这片土地。往事不堪回首,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思索……
作为田间的战友和伴侣,葛文的心是坦荡的,因为他们是用心和良知走完和正在走着自己一生的路。葛文应当是欣慰的,因为人们在利禄和权欲的迷雾中,开始用心在寻求着一方净土。在遥远的天际,也有一片无垠的净土,在那里,也有我们的田间,用他的微笑和坦诚在和世间的人共同编织着属于人类的追寻。
我们追寻田间,怀念田间,还在于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丢弃和被许多人不屑的东西。他是一个革命者,但他并不偏执;作为一个诗人,他摒弃了无病呻吟;作为一个领导者,他远离了权欲和沽名钓誉。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历的苦难和心灵的痛苦,也是我们民族的苦难和痛苦,他在炼狱中所留住的做人的信念,也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现在所应保持和发扬的。我们在审视和关注我们的经济繁荣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我们的人文道德,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有些人正在逐步放弃那些看来有些“古老”的准则,如正直、纯洁、忠诚、仁厚、无私等等。体现一个国家先进的标准,不仅是科学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人文素质。而在历史上,一旦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道德框架被腐蚀掉了,那么任何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都难以阻挡其最终的衰败。
手中的稿子让我掩卷沉思,我想一个人无论是做什么的,当有人的尊严和品格,否则便一文不值,正如一尊巍峨高大的雪人,外表罩着华美的服饰,但在春日的阳光中定会轰然坍塌;而这一切总会让我们格外珍惜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道德。而无论田间还是葛文,他们就像他们居住的这座小小院落一样,永远会守护着自己心中的一份至高神圣的信念,在后海的涛声中,在年年岁岁的春华秋实中,与心中的神圣相伴到永远。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