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明成为一种需求
第4版(要闻)专栏:人民论坛
当文明成为一种需求
宋志坚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在厦门办企业的台商想到精神文明办公室工作。这位台商对厦门市的有关部门说,我发现,文明办的工作很有意义,让我到这个文明办工作行不行?当时听了,感到这事很新鲜,认为这位台商想到文明办工作,多少有点图新鲜。
这一段时间,陆陆续续接触到沿海地区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材料,又想到台商想去文明办工作的事,就觉得不能以“新鲜”二字来解释。据了解,非公有制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大致在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诚实守信和回报社会这样几个方面展开。所有这些,其实都与企业的发展有关,不仅关系到企业内聚人心,还关系到企业外树形象。非公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其动因在于企业内部的需求。
由于人员组成较为复杂,参与分配的因素各不相同,非公有制企业的生存发展,特别需要凝聚人心,需要有一种团队精神。只顾自己发财,不管员工死活,关系紧张,矛盾激化,这样的企业是注定办不好的。有远见的企业和企业管理层,不但注意利益关系的调整,也比较关心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精神的培育,而这正是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能小看一个员工俱乐部,一个书报阅览室,一个文化活动中心,这些文化设施,能够活跃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起到陶冶员工情操、提高其思想业务素质的作用。员工生日时送上一个蛋糕,员工生病时送上一袋水果,这往往给员工一种家的感觉,从而增进他们对于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人心就是这样凝聚起来的,企业精神或团队精神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非公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外部形象至关重要。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偷税漏税,逃避债务,或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不惜污染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却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这样的企业或许能够得势于一时,却只是一锤子买卖,卖的就是企业的牌子。有远见的企业主或企业管理层总是十分珍惜自己的声誉,不仅自己讲信用,也不会让任何一个员工损害企业的信用,以信用推销产品,以信用获得效益。对于他们来说,在企业进行诚信建设,乃是顺理成章的事。他们也相当注重对于社会的回报,因为他们懂得,捐助灾区民众或困难群众,资助公益事业或希望工程,其实都为企业的形象增添了亮色。现代的企业家讲求品牌效应,这品牌固然与企业的实力和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同时也都得益于企业的精神文明。
不能要求非公企业的企业主和管理层都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境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尽管他们中或许有人具备这样的素质,但企业要生存发展,确实有赖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如今,在非公企业的企业主和管理层中,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这个大趋势,有的已将精神文明当作一种崭新的管理理念。包括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在内的各级组织应当因势利导,推动和拓展这项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当文明成为一种需求,它就会迸发出勃勃生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