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与国际接轨的“三峡模式”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1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与国际接轨的“三峡模式”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三峡建设经验系列报道③ 与国际接轨的“三峡模式” 本报记者 龚达发 刘成友   随着蓄水、试通航、'...

与国际接轨的“三峡模式”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三峡建设经验系列报道③

与国际接轨的“三峡模式”
本报记者 龚达发 刘成友
  随着蓄水、试通航、发电三大目标相继实现,三峡工程建设已经完成总量的70%,开始以巨大的效益回报社会。10年间,三峡建设者在筑起一座巍峨大坝的同时,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三峡模式”。
  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三峡工程形成一套以业主负责制为中心的崭新的运行机制
  三峡工程开工兴建时,正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工程建设没有开发主体,资金全靠国家投入,直接导致“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甚至“豆腐渣”工程。人们关注着:三峡工程这一世纪工程将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运作?
  1993年4月2日,由李鹏总理任主任的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就在三建委第一次会议上,李鹏宣布,国家改变以往项目设立指挥部的做法,决定成立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公司是三峡工程的业主,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这昭示着宏伟的三峡工程将在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下组织运作。
  “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这一套国际通用的机制,一经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立即显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三峡工地,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业主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奏响了一曲恢宏、雄壮的交响曲。
  业主运用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办法对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对工程的设计、成本、施工质量、进度进行有效调控。公正科学的招标投标制,在峡江两岸摆开一个宏大的“擂台”。坝区汇集了国内最精锐的水电施工队伍,汇集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最优秀的水电工程技术人员。
  一位外国专家参观三峡工程后,发出感叹:“10年前,中国人成批成批地跑到外国去学习大坝技术和管理。今天,世界上最好的大坝施工技术在中国,在三峡工地。”
  目前,“三峡模式”正被法国电力公司向世界各地推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峡工程建设整体提升了我国大型工程建设管理和水电工程技术水平,提升了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
  “三峡模式”是一种科学而严谨的制度,靠这种制度的力量,可以不断创造奇迹
  2000年8月,国内一家大型水工设备制造厂商按期把通过出厂验收的两套泄洪深孔弧门运到三峡工地。现场检测发现,弧门面板厚度比合同规定偏薄几毫米。三峡总公司回答干脆:退货!这家国内知名的老企业被“三峡标准”挡在了门外。
  1993年10月,一支著名的水电施工队伍的负责人找到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没有客套:“你们要来三峡参加建设,必须参加投标,公平竞争;如果是来为队伍找‘饭’吃,就不要来三峡。”后来这支队伍凭过硬的实力“打”进三峡,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合同在三峡是不能更改的“圣经”!合同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是质量、投资、进度控制的依据。
  三峡工程开工10年来,全面推行项目招标承包机制,它为高质量、高速度地建设好三峡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1993年至2003年5月末,三峡工程主要项目招标570个,招标合同金额336.89亿元,占三峡工程同类合同的80.7%。所有公开招标的项目,工程质量全部达到设计要求。
  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数百亿元的物资、设备及其施工承包市场,吸引了中外企业和厂商的目光。如何避免各种关系的干扰,择优而用,是对三峡建设决策者的严峻考验。结合三峡工程建设的实际,他们逐渐修订完善最终形成了具有三峡工程特点的招标文本。
  严格的合同管理,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从1993年开工至2002年底,共评定135107个单元工程,全部合格,优良单元109522个,优良率81.06%。
  两院院士、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潘家铮在一次验收会上说:我们的验收结论取消了“总体说”、“初步的”、“基本上”等一些以往常用的限制词,干脆利落:满足设计要求,符合规范标准,能够安全运行,合格率100%。这是对三峡工程建设质量最公正、最权威的评判。
  三峡工程建设的成就证明,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同市场机制结合,可以焕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
  1997年11月,胡锦涛同志考察三峡工程后深刻地指出,把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同市场机制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焕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
  项目法人负责制确立后,如何筹集工程资金是最大的难题。
  三峡总公司选择了用市场的办法筹措三峡建设资金的方案。按照“保证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保持合理的资本负债结构,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控制项目财务风险”的创新思路,三峡总公司向国家建议设立三峡基金,在全国范围内,对每千瓦时电征收3厘至7厘钱作为三峡基金,并以此作为国家对三峡总公司投入的资本金。
  这些创新的思路得到了国家的积极支持。国务院同时批准,把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葛洲坝电厂划归三峡总公司,电厂利润和所得税全部留作三峡基金,支持三峡工程建设。过去10年里,三峡基金共征收到位388亿元,占三峡工程总投资的42%,是三峡工程最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此外,三峡公司向社会发行企业债券,加上商业银行贷款和国外设备出口信贷,三峡工程的资金供应在我国重大基建项目中是最好的,即使与西方发达国家建设的英吉利海底隧道和伊泰普电站相比,三峡工程财务压力远远小于他们。
  10年来,三峡公司通过推行限额设计,规范地组织招投标,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加强投资计划和立项控制,有效控制了三峡工程投资。到目前,三峡工程用约一半的投资完成了2/3的大坝建设任务,预计节省投资200亿元。
  三峡的每一分钱都来自全国人民,三峡资金只能用于三峡工程建设。2002年,三峡总公司在过去历年资产清查工作的基础上,组织130多人工作了8个多月,清查了10多年来的会计凭证、账册资料和各种实物资产,清查了8000多个主要工程合同和各种存货,查清了总公司成立以来所有的资产。其中对查明的2万多件工程管理用资产,全部上网公布,落实责任人,向国家明明白白地交了一本账。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