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带领农村妇女奔小康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07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带领农村妇女奔小康 第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带领农村妇女奔小康 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妇代会主任 陈玲   经济发展了,只有把老百姓的生活搞'...

带领农村妇女奔小康

第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带领农村妇女奔小康
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妇代会主任 陈玲
  经济发展了,只有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了,妇女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源头上维护妇女权益
  我叫陈玲,今年35岁,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是村妇代会主任。作为妇联组织最基层的一名干部,从偏远的苗寨头一次来到祖国首都北京,我感到格外激动。
  我们村坐落在三棵树镇巴拉河畔,距凯里市16公里,全村161户,773人,耕地面积364亩,人均耕地仅有0.47亩,人多地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
  上世纪90年代前,我们村一直沿袭传统的刀耕火种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少,生活贫困,妇女的地位低。1995年,村委积极响应市政府旅游兴市的号召,决定开发旅游业,并将此重任交给村妇代会。在换届选举中,大家把我推上了村妇代会主任的位置。自从我当选村妇代会主任的那天起,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村里的妇女姐妹依托旅游业,走脱贫致富的道路。开始,南花村的妇女受旧习俗影响,认为7、8月份不能在寨子里敲锣打鼓,否则来年不吉利,因此,到了这个时候就没有人愿意出来跳舞。建设民族风情旅游景点,没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是不行的,于是,我挨家挨户地进行动员,最后使全村妇女都愿意参加到表演队伍中来,苗族歌舞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而为推进我们村的旅游业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旅游业的发展,为我们村带来实惠,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全村妇女群众齐心协力,把我村的民族风情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客人进寨多道拦门酒,客人进村可观看芦笙舞、铜鼓舞和婚俗表演,最后还能让客人吃上一顿美味可口的农家饭。为了增加村民口袋里的活钱,我首先尝试在日常接待中拿出自己制作的花带、花布包以及民族服饰等民族工艺品推销给游客。看到这些工艺品很受中外游客的欢迎,我就带领村里的妇女学习制作小背包、绣花小钱包、手机袋等,还带她们到市场去作调查,学习苗族木梳、小手镯、小芦笙制作技术。如今,村里从事民族工艺品销售的就有28户,每户每月纯收入近千元。几年来,我村共接待中外游客10万多人次,村旅游业年收入达30余万元。
  妇联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妇女权益。我在基层工作中体会到,只有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了,村经济发展了,妇女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源头上维护妇女权益。除了带领大家发展旅游业,我还把组织妇女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当作工作重点来抓。鼓励姐妹们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妇女扫盲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的学习,带领和组织妇女承担起我村300余亩金秋梨优质果品基地的护林和管理工作。同时,村妇代会还积极配合村委会抓好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在我们村已从原来年人均收入不足600元的贫困村发展为年人均收入超过2000元的先进村。作为村妇代会主任,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苗族妇女,我决心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我们村妇代会工作干得更好,让妇女受益更多,为全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