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自强不息共奔小康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08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自强不息 共奔小康 第1版(要闻) 专栏: 自强不息 共奔小康 本报评论员   第三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我们'...

自强不息 共奔小康

第1版(要闻)
专栏:

自强不息 共奔小康
本报评论员
  第三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我们向各行各业的残疾人自强模范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真诚的感谢!
  表彰全国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是激励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强不息精神,在全社会倡导扶残助残良好风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以“全国自强模范”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残疾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他们在同不幸与困难作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了人类挑战自身局限的勇气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的壮志豪情。表彰自强模范,就是要学习和发扬这种精神,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扶残助残是社会主义社会应有之义。“全国助残日”、“红领巾手拉手”、“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扶残助学春雨行动”、“一助一送温暖”等各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已经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形成文明新风。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扶残助困的传统美德和人
  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热情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为建立团结友爱、和衷共济的现代文明社会做出了贡献。表彰助残先进,就是要学习和发扬他们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美德,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作为一个群体,仍然是最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关心和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发扬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进一步形成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和关心互助的社会环境,人人动手,个个关心,努力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让残疾人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党全国人民正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涉及两亿亲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残疾人的参与,需要残疾人状况的改善,需要残疾人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加快残疾人奔小康进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残疾人通过自强不息,发奋努力,一定会创造新的业绩,走出一片光明新天地。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