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打造实力萧山活力萧山魅力萧山——访杭州市委副书记、萧山区委书记王建满和区长陈如昉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0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打造实力萧山 活力萧山 魅力萧山——访杭州市委副书记、萧山区委书记王建满和区长陈如昉 第12版(专页) 专栏: 打造实力萧山 活力萧山 魅力萧山   —'...

打造实力萧山 活力萧山 魅力萧山——访杭州市委副书记、萧山区委书记王建满和区长陈如昉

第12版(专页)
专栏:

打造实力萧山 活力萧山 魅力萧山
  ——访杭州市委副书记、萧山区委书记王建满和区长陈如昉
鲍洪俊 梁孟伟
  观钱塘,江水潮卷浪飞;进萧山,似阅壮丽画卷。115万萧山儿女正发扬“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新时期萧山精神,在1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着光辉灿烂的诗篇。杭州市萧山区为什么会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的领跑者?实力萧山、活力萧山、魅力萧山又是如何打造的?近日我们采访了杭州市委副书记、萧山区委书记王建满和区长陈如昉。
  区长陈如昉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历了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再到工业园区和外向型经济三个阶段。乡镇企业奠基了萧山工业,使其“五分天下有其四”;非公有制经济壮大了萧山工业,在去年千亿产值中占九成;园区和外向型经济则做大做强了萧山工业。轻纺印染、机械汽配、羽绒服装、新型建材、精细化工如五柱擎天,撑起了萧山工业的万里云天。一大批企业巨人横空出世,浙江恒逸集团今年销售额将超过55亿元,浙江万向集团去年销售收入就达118亿元,杭萧钢构已为全国各地用户生产了30多万吨优质钢结构产品。超万家的萧山工业企业总资产达805亿元。
  陈如昉指着萧山那充满希望的田野告诉我们,萧山农业正实现四个转变:农业发展方向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粗放型向规模块状型转变,农业投资由依靠原始积累向依靠工商资本转变,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品牌型转变。2002年萧山农业总产值达到41.25亿元。已创办集观光、休闲、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开发区、浙江(中国)花木城、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和杭州生态园;畜牧、水产、蔬菜、花卉、茶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已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82%;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20家,2002年加工值达80亿元,联接农户20万户、生产基地85万亩。萧山本地农产品基地虽只有85万亩,但在全国各地建有各类农产品基地100多万亩。单花卉苗木一项,萧山已有面积13万亩,种植经营人员6万人,今年产值可达10亿元。
  “经济的活力来自于萧山精神,起源于乡镇企业。”杭州市委副书记、萧山区委书记王建满如是说。改革开放以来,萧山为什么能在县域经济中名列前茅,一马当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萧山拥有独具特色、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传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使萧山人具有很强的抗争和忧患意识,“陶朱公”范蠡又给萧山人传下了“喜奔竞、善商贾”的脉息。解放后勇立潮头、围海缚龙的“围垦精神”,乡镇企业“历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在此基础上,还有今天“敢与强的比,敢同勇的争,敢向高的攀,敢跟快的赛”的四敢精神。
  “山海并利”的萧山,既有山的韧劲,又有海的胸襟;既具内陆文化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优点,又有海洋文化敢于开拓、勇于冒险的胆气。这种文化基因,一旦遇到改革开放,必然“一有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极大地推动萧山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王建满谈到,正因为萧山那种“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开拓精神,才使萧山通过机制创新焕发出民本经济的巨大活力。上世纪80年代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虽然锻造了萧山“五分天下有其四”的工业经济,但也带来了产权模糊、体制不顺等弊端。小平南巡谈话允许民资进入集体经济的和煦春风,溶化了铁板一块的集体经济坚冰,迎来了乡镇企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始终立于改革潮头的萧山人很快发现,企业人人持股的改革模式,容易形成新的“大锅饭”。于是出台了允许经营者持大股,允许将量化的产权全部给个人所有等政策。产权的终极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经营者的积极性,全区“九五”技改比“八五”年均增长20亿元,所有者权益几乎翻了一番。“十五”前三年,年均技改投入又比“九五”增加20亿元,达到80亿元。
  王建满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内源式改革使萧山企业活力迸发,那么外源式推动更使萧山活力四射。因为上个世纪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农村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那么21世纪则必须以加快城市化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拥抱城市化,奔向现代化”,展现在萧山人面前的是一幅更加壮美的画卷。
  王建满书记和陈如昉区长都谈到,萧山已不再满足这个城市流光溢彩的外表,而要注入更多的内在美丽,孕育新的城市精神,展示新的城市魅力。因此,萧山杭州乐园、杭州东方文化园、杭州生态园、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等一大批文化设施应运而生。最近,浙江文化产业园也将启动。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位位企业经营者争相迈入知识殿堂,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一个个花农、果农和菜农,劳作归来,晚上又静静地坐进成人学校的课堂。萧山去年开始启动“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受训农民24.6万人,占劳力总数的40%;举办农函大教育班52个,毕业农民学员2862人。下一步打算成立“社区学院”,下设8个分院,以实际行动迎接城市化的到来。“萧山的魅力不仅停留在提高环境的吸引力、人们的素质能力,更应关注困难群体,营造一种亲和力。”王建满语重心长。因此,萧山区委、区政府提出解决“八大难”,办好十件事:即解决“就业难”、“保障难”、“生活难”、“读书难”、“看病难”、“住房难”、“喝水难”、“维权难”等问题。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