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为京北绿色屏障献计策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27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为京北绿色屏障献计策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为京北绿色屏障献计策 本报记者 潘跃   北京的天变蓝了,树变绿了,风沙变小了。   想一想过去'...

为京北绿色屏障献计策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为京北绿色屏障献计策
本报记者 潘跃
  北京的天变蓝了,树变绿了,风沙变小了。
  想一想过去黄沙漫漫,遮天蔽日的情形,有人会问:这么大的变化是怎么换来的呢?8月中旬,记者随中国农工民主党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考察了“双百万”京(津)北绿色屏障工程实施情况,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此次考察从呼和浩特出发,途经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亲身感受到辽阔草原的蓝天白云和马背民族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特别是内蒙古人植树种草,改变荒漠化环境的付出和努力。
  2000年春季以来,北京、天津地区连续发生的13次扬沙和沙尘暴,源头来自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中国农工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身在其中,急在心上。如何共筑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他们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向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提交了《关于实施百万家企事业单位共植百万亩世纪林绿色希望工程的提案》。在此基础上,联合18家单位,共同发起实施“百万家企事业单位共植百万亩京(津)北绿色屏障世纪林(草)工程”,到2005年在内蒙古造100万亩林(草)。
  为了保证“双百万”京(津)北绿色屏障工程顺利实施,全区农工党员积极捐资,自治区委常委每人带头捐款200元,每个党员捐款40元,营建“农工世纪林(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知道此事后也捐资1000元,表示支持。
  汽车进入了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的地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草,蓝天白云映衬下,一派生机,这就是“农工世纪林(草)”一期工程。目前,农工党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向四子王旗“双百万”工程组委会捐赠18万元,当地干部捐资16万元,农牧民投工投劳,工程分三期,总规划面积达19169亩,现已完成两处,种植面积12569亩。
  据当地农工党员介绍,目前种植的柠条、沙打旺、草木樨、杨树、榆树等,各种林草长势良好,成活率和保存率较高,经济效益很可观。再加上这两年雨水充足,护理得当,前景十分喜人。
  来到这个旗西河子乡天和永村的张延庭家,两头黑白奶牛正在树下纳凉。3年前,张延庭承包了20亩农工世纪草,这几年,家里的收入比过去增长了50%左右。
  分管农牧业的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过去种农作物,收入不足百元,现在改种草,光卖草籽,就能卖200元,而两亩地里的草还能养活一只小尾羊,一只羊一年产4只小羊羔,卖小羊羔又能获利800元左右,这样,一亩地的收入比过去提高了好几倍。
  一位考察成员介绍说,从内蒙古来讲,“双百万”京(津)北绿色屏障工程仅仅是退耕还草大工程中的一部分,“农工世纪林(草)”的面积虽小,但它却给人们一种启示:治沙止漠,已经成内蒙古人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携手共筑京(津)北绿色屏障,还首都一片蓝天,已经成为内蒙古人责无旁贷的重任。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