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理论武器政治保障精神动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2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理论武器 政治保障 精神动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第9版(理论) 专栏: 理论武器 政治保障 精神动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华'...

理论武器 政治保障 精神动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第9版(理论)
专栏:

理论武器 政治保障 精神动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沈其新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里强调的“共同思想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而言,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实践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发展的理论武器、政治保障和精神动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稳定发展的理论武器。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紧密相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程度越高,彼此之间越协调,民族凝聚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手抓”方针的深化和发展。同时,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看到政治文明发展对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十六大又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就标志着我们党已正式确立了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而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必将大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持续发展的政治保障。一定历史时期的民族凝聚力都存在着一个与其相适应的核心支柱,这一核心支柱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推动民族凝聚力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领导力量。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12亿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力量是不行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只要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能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也就能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支柱。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使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得以巩固的同时,也使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支柱得以增强,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民族凝聚力具有两大功能:一是维系各民族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纽带功能;二是维系民族内部各社会阶层和平共处、团结奋斗的纽带功能。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这两大功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如何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团结起来,让他们为祖国的富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对进一步发展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出了客观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出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这就不仅科学回答了如何实现党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问题,而且科学回答了如何维系民族内部各社会阶层团结奋斗,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问题,而民族内部各社会阶层的团结奋斗又必将推动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