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各抒己见
暑假的烦恼
晓飞
暑假又开始了。对于孩子们来说,它意味着快乐又开始了,而对于我们这些无法把孩子甩给老人、托给亲朋的做父母的人来说,则意味着烦恼的开始。
孩子先是跟着大人上班。大人首先吃不消,天天面对单位规章制度的压力,尽管上至领导下至同事都表现出理解的宽容,没几天孩子也吃不消了,单位毕竟是单位,不许干这,不许干那,容不得孩子们放纵那份快乐。后来,妻子总算在她单位附近找到了一个少儿之家可以“收容”孩子。只是妻子单位远,去一趟就将近1小时,孩子只好又像上学那样早早起床,跟着妈妈赶汽车、赶地铁。今年北京的夏天热得邪乎,早上凉快些正是好睡时,每每把孩子从酣梦中叫醒,心头都会涌过几分不忍。可舍此又有何招呢?
其实是应该有很多招的。最方便的莫过于社区里就有这种服务,就近嘛。看来烦恼似我者不少,光是我住的那幢楼,像我一样到处打听如何托管孩子的就有二十来户。当然失望也同样似我。
眼下,就业问题最热门了,说起来谁都说难。一方面是岗位不好找,可另一方面呢,大量活儿没人做的情形也明摆着。生意人常念叨一句话:消费者觉着哪儿不方便,便是做生意的好机会。就业也是这个道理。老百姓过日子觉着哪儿不便了,不就是发展就业的机会所在吗?
眼下过日子不方便处多啦。比如孩子上学要人接送;孩子放学了、大人下班前这段时间要找人托管。比如“马路市场”取缔后买菜不方便了,是否能像送报、送奶一样服务上门等等。光是社区服务这一块,天地就宽着呢。当务之急,恐怕还是解决有和无、如何填补空白的问题。发展起来以后呢,还有个开拓服务深度的问题。享受生活哪有个穷尽,只要服务跟上去了,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跟上去了,人们释放出来的消费热情,都是潜在的就业岗位。
但愿明年暑假来临时,我不再感觉烦恼。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头条竞赛
全国大中城市社区服务可提供1500万个就业岗位,目前一多半空缺——
到社区找工作去
本报记者 白天亮
两年前,上海女工张意心组织十几名下岗人员成立“满月圆——爱婴之家”时,当地还很少有这类母婴护理的服务项目。这一服务究竟能否得到用户的认可,十几名下岗职工的吃饭问题能不能借此得到解决,不论是张意心本人,还是一直鼓励她们创业的上海南市区劳动局,心中都没有把握。而今两年过去了,坐月子找专门的护理员在上海已成为一种时尚,“爱婴之家”也是小有名气,已经吸纳了80多名下岗女工。谈起这个就业组织的前景,张意心充满了信心:“找护理员伺候月子的人家越来越多,明年我们就要转变成完全意义上的企业。”
从社区服务中寻找岗位、实现就业,“爱婴之家”是个缩影。劳动部门的统计显示,由于社区服务业对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低,绝大多数下岗职工经过短期的职业培训就可以达到上岗要求,在北京、上海、江苏等社区就业工作起步较早的地区,半数以上的下岗职工依托社区找到了岗位。社区服务业已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主阵地。
居民需求量大,岗位开发有潜力
社区服务业能为下岗职工提供多少岗位?不久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沈阳、青岛、长沙、成都4个城市1600户居民家庭进行了社区服务业需求的抽样调查,发现需要社区清洁、家电维修、上门送报、社区保安、房屋维修等服务的家庭数量占到40%,如果以此推算全国32个人口在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及43个人员在50万至100万之间的大城市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可提供的就业机会至少在1500万个以上,目前一多半空缺。这些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中开发就业岗位,潜力巨大。
不过,社区服务业的岗位并非都是摆在眼前。在不少地方,下岗职工虽然意识到这当中有文章可做,却不知从何下手,提起社区就业,只会想到理发、修鞋等传统的便民利民服务及现代家政服务。其实,这只是社区就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今社区就业的内涵已进一步扩展,它不仅仅面向社区居民,也包括面向驻在社区内的各类单位所需要的服务。南京市鼓楼区发现这一两年驻区单位纷纷进行社会化改革,便尝试深入各类用人单位,挖掘空岗信息,结果意外的好,向15家用人单位输送了下岗职工300多人。随着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机关后勤保障社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等改革步伐的加快,这一类服务需求正呈大幅增长趋势。社区管理的许多内容本身也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例如保洁、保绿等方面的社会公益性岗位,由街道或社区组织直接掌握,特别适合解决下岗职工中特困群体的再就业问题。上海市近两年就是通过社区公益性劳动组织安置了3万多名年龄偏大、技能水平低的特困下岗职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同志告诉记者,人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伸缩性,远远不像衣食住行的需求那样直接,诸如近两年兴起的净菜净水服务,基本要靠供给去拉动。有人提供这种服务而且质量好、信誉高,人们才会找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社区就业要见效,还存在一个如何发现岗位、挖掘岗位的问题。
管理日益规范,瓶颈正在打破
发展社区服务扩大就业有两个目标,一是借此推动社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个是使之成为下岗失业人员的一条稳定的就业渠道,并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实现后一点对减轻企业负担、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少。
社区服务的大多数就业岗位带有临时性和突击性,从业者往往不能和一个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这一特点使得不少下岗职工对从事社区服务业犹豫不决,担心这种没有正式单位的就业,养老保险接续不上、失业保险难以享受、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问题不好处理。记者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国家已经开始关注这种非正规的就业形式,并考虑设计相应的制度,以解除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在这方面,上海有过很好的探索。从1997年起,上海制定了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政策,下岗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关系仍留在原企业,协议缴纳保险费,到退休年龄仍回原单位办手续,这既提供了一种渠道确保下岗职工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又促使其与原企业实现“脱钩”,进入社区寻找新的岗位。
据介绍,为鼓励兴办社区就业服务实体,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国家已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涉及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税费减免等各个方面。遗憾的是,这些政策在不少地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关部门在不久前开展的检查中发现,下岗职工好不容易办个维修点,税是免了,但五花八门的收费却让人难以招架,防火费、治安费、卫生检疫费,有时一个月有三四百元。类似这样的事情,使得这一领域不易吸引投资,其中的就业组织也很难发展壮大。最近召开的全国社区就业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各地要将再就业政策落实检查工作制度化,认真清理各种收费,对免收的行政性收费明确项目,减收的费用量化标准。对于下岗职工来说,以往的各种瓶颈正在逐渐打破,正是走进社区、再展新业的好时机。
压题照片为上海市“开业指导咨询”现场。
李新临摄(附图片)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社区就业:岗位开发的主攻方向
张小建
●要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
●着力培养社区小企业和其他劳动组织
●创造促进社区就业的政策环境
社区服务业涵盖范围广、需求种类多、从业形式活,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技能水平的就业者有着较好的适应性,在当前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的情况下,应当把它作为开发就业岗位的主要领域和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攻方向。
发展社区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合力。从当前情况看,要使社区就业的效果尽快显现,需要在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首先要明确社区就业的定位。发展社区就业要纳入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根据社区经济和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律,适应市场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科学地制订社区就业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配套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使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与解决再就业的问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其次要着力培育社区小企业和其它形式的劳动组织。要配合社区建设的加强,抓好社区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务组织建设。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的规律,培育和发展多种从事社区服务的实体。小企业经营灵活,活动范围大,能够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能够适应社区服务业点多面广、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可以作为社区服务实体的主要形式,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使它成为启动和发展社区服务业的主要依托。同时,要建立面向社区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如开展创业培训,培养社区小企业的创办者;设立对社区小企业的信贷项目,解决好小企业贷款的担保问题。
推动社区就业,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总结国内外经验,政府对于社区服务业的扶持,或是政府财政补贴,或是政府免税让利。通过这两种方式,既促进了社区服务实体的发展,又降低了居民“购买”服务的价格,开发了社区服务市场。上海等一些地方通过非正规就业形式发展社区服务业就是体现了这种思路。因此,要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对社区服务业和社区就业的优惠政策。在社区服务业的起步阶段,可以把它作为再就业的“特区”,在工商登记、场地安排、资金信贷、税费减免政策上加强扶持。
此外,还要做好下岗职工顺利进入社区实现再就业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工作。要切实加强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工作。
(作者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司长)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库尔班江·赛买提和阿依努尔·买买提两名青年在新疆库尔勒市投资6万多元建起了“二十一世纪专业技术培训中心”。这是一个集烹饪、家电维修、美容美发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技术培训中心,目前该培训中心有学员40多名。图为家电维修班的学员们在老师的认真指导下维修电机。
确·胡热摄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目前,北京市已成立了67家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就业人数630人,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又可以给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个社区保洁工的一天
秦鸿雁
7月21日,星期六,凌晨3时30分,社区保洁工李辉远骑着自行车出了协和胡同,驶往他的工作地点——北京宣武区槐柏街。“刷刷”的扫地声音撕破了街道的宁静,写着“广内环卫56”的保洁车停在路旁,李辉远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6时20分,56号清洁车已被垃圾堆满,李辉远点着烟抽了起来,他说他可以休息一个半小时,等8时30分去环卫所签到后,才接着上午的班。
8时40分签完到后回来的李辉远,从保洁车里拿出小扫把和簸箕做第二次的便道保洁工作。便道上卖报纸的大妈说,他们不容易,挺辛苦的,扫一圈差不多3公里,一天来来回回扫好几趟,就是20多公里,至11时,李辉远做完了他第二次的保洁工作,他挽起袖子的手臂和脸庞上已被7月的太阳晒得通红。
下午保洁工作1时30分开始。21日的最高温度是38摄氏度,李辉远又开始推着他的56号保洁车围着槐柏北里周围的便道转动,他边弯着腰将地上新添的香烟盒、冰淇淋纸、瓜皮和烟头清扫净,边不时用挽起的工作服衣袖擦着脸上的汗。早上清空的环卫车里再次被垃圾堆满。
下午5时收拾好保洁车和工具,李辉远下班了。他说真想马上躺下来,可还得骑40至60分钟的车,才能回到家中。
李辉远,原是菜市口菜市场的一名售货员,两年前下岗。1999年他所在的广内街道办事处作为宣武区安置再就业特困人员的试点单位,成立了第一家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是以工代赈的方式,专门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一个托底帮困的基地。李辉远成为托底机制中首批16名社区保洁员中的一位,当问起对这份工作的看法时,他说“累是肯定的,但这份工作给上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保险),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而且月工资700元按月发放。苦一点,累一点,心里踏实。”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上海有座“就业加油站”
本报记者 吴焰
上海天山路上有幢高楼格外引人注目,楼面上缀着的“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几个大字,阳光下分外耀眼。在上海不少下岗失业人员眼中,这栋高楼是他们的“就业加油站”,是他们重新走上就业岗位的孵化基地。
这不,刚刚拿了结业证书、开了家快餐小店的张佩芬跑来,要“特别感谢政府,感谢老师”。去年,46岁的她从纺织厂下岗后,四处求职无门,鼓起勇气走进这里,和其他60多位下岗失业人员一起,成为“创业者培训班”中的又一期新学员。“政府虽然没有直接提供现成岗位,但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环境,让我从观念到能力上都提升了,这比什么都强。”说起这些,张佩芬眼含感激。
事实上,上海各级政府在推动再就业工程过程中,已经并正在把更多的精力从几年前的“安置岗位”转向“培训技能”,以培训促进就业。他们认为:再就业不可能也绝不能是“重操旧业”,与其把岗位端到你面前,莫如给你创造各种技能培训的良机,提高素质和市场抗风险能力,自己去争取并创造就业岗位。1997年底,上海推出“3年培训40万”的大培训计划,说是“大”,含义有两层:一是培训规模要大到40万人次,二是指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一张巨大的“培训网络”,与此前联接全市20余个区县职业介绍所的“职业介绍网”搭上链子,针对市场工种岗位需求量,及时通过网络向近400家培训机构发出招标信息,培训机构投标中标后再开诸如烹饪、驾驶、家政、电器维修等各种培训班,而下岗失业人员所有的培训费用,都由政府来承担。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
培训与否,对促进就业影响颇大。两年半以来,培训中心在网上发布的招标信息达到3000多条,有7000多家(次)投标,接受培训的人次已经超过32万人次,他们的就业率达到64.5%;而没有经过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重新找到岗位的仅20%—30%。现在,上海就业培训在原先专门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开设初级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又把目光投到了一些企业的富余人员甚至是在岗员工中,形成了“初级技能”、“创业者”、“中高级技能”等多种层次的培训。“培训将成为永恒的,不仅要让下岗的人尽快提升就业竞争力,还要让在岗的人提前‘加足油’来避免自己步入‘抛锚’困境。”负责职业技能开发的华建芳,说这话时显得重任在肩。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哈尔滨:社区为我送岗位
杨海滨 胡斌
这个夏天,哈尔滨服装十五厂下岗女工李馨的冷饮生意做火了。她细算了一下,两个月来,仅仅是卖冰淇凌就挣了2000多块钱。李馨是社区就业的受益者。两年前她下岗后,所在的南岗区秋林居民委员会利用与驻区单位的网络联系,很快找到了适合她的就业位置。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根据李馨的身体条件,一下子赢得了两份工作。一份是眼下极有卖点的冷饮生意,另一份是在天冷后到附近的超市当营业员。
像李馨这样,秋林居委会的78名下岗职工目前都得以顺利安置;而且他们所在的南岗区下属的16个街道办事处的288个居委会,在发展社区再就业服务工程中,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使18700名下岗职工的安置率达到95%。
“社区服务是安置工作的主渠道,社区服务越红火,就业岗位就越多”,南岗区劳动局局长肖成阳这样说。南岗区是哈尔滨市的中心城区,调查显示,居民需求日常的服务项目多达60余种,25万户家庭有近70%的家庭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18700多名下岗职工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丰富的服务市场。供需双方的对接点在哪儿?就此,南岗区着力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和实体化的路子。
随便走到哪个街道办事处,人们都可以看到设置在那里的服务大厅。揭示板上、微机库里、热线电话中,他们所提供的围绕社区居民衣、食、住、行等切实存在的“老、少、忙、难”问题,多达98类408项。不管以什么方式与这里取得联系,居民不出委、不出院、不出社区就可满足多种需求。
南岗区适时地创办实体,以稳定的需求岗位吸纳下岗职工。现在,他们的服务实体已达到518个,便民服务网点达4685个,几乎遍布全区。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有关优惠政策
下岗职工持企业或劳动部门的下岗证明及本人身份证,即可申办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依据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一定时期内减收或免收有关费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促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若干意见》
对积极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中小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和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济或组织起来兴办经济实体的,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适销对路、符合贷款条件,有关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要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要优先安排此类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
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取得的营业收入,个人自其持下岗证明在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之日起、个体工商户或者下岗职工人数占企业总人数60%以上的企业自其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对其取得的经营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从事独立劳务服务的自其持下岗证明在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之日起,3年内免征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