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下乡手记(47)
乡土文化,哪儿去了?
王慧敏
这些年在农村采访,常有这样的感觉:不少地方,尽管农民的物质生活比原先好多了,可文化生活呢?仍很贫乏——摆不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样的老调调儿。
一次在某地采访,正碰上乡里派出所“抓赌”,民警在挨个讯问“赌民”为什么要赌,“赌民”的回答如出一辙:“没……没啥事干。闲得慌。”
回去的路上,谈起农村的文化生活,陪同采访的杨副县长非常留恋年轻时的岁月。那时,他是村里的团支书,每到农闲季节,村里常常组织各种各样的乡土文化活动:跑旱船,踩高跷,耍狮子,赛篮球……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各村都有戏班子,一进腊月,你村的戏班子到我村唱,我村的到你村唱。亲戚之间,你村唱时请我,我村唱时请你,唱出了心劲,唱出了和睦的邻里关系。
当时村里没钱买篮球,他到距村几十公里外的驻军营地捡了个人家不要的破球,补巴补巴,愣是用了两年。买不起乒乓球台,用土坯垒个台子,上面薄薄抹一层水泥,一个简易乒乓球台便算落成。就这样一个土台子,工余饭后常被乡亲们围得水泄不通。
杨副县长感慨道:现在尽管许多农家买了电视,可看看电视上的画面,热闹归热闹,总觉得离咱远了点儿,不如咱的乡土文化贴心。
的确,千百年来形成的乡土文化,有它的不可替代性。谁都知道,发生在身边的事儿更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道理一样,由自己身边的人来表演呢,自然会更受乡亲们欢迎。虽然村里的王秀琴唱《花木兰从军》字不正腔不圆,有几处还跑了调,但在乡亲们眼里她跟常香玉一样唱得动听;邻村张发财打篮球的动作尽管有些笨拙,但在姑娘们心中他跟王治郅一样潇洒。谁家的闺女、小子露了脸,父母亲朋、街坊邻居也都觉得光彩:“你瞧,你瞧,那就是俺隔壁的二狗蛋!”
…………
近些年,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有了更多闲暇。可令人遗憾的是,在不少地方,乡土文化活动没人张罗了。有些干部,除了催粮收款时和群众打个照面,平时村里的事儿很少过问。
健康的乡土文化不去占领农村娱乐阵地,就给“黄赌毒”、封建迷信等邪恶东西的肆虐开了方便之门。记得我挂职那年腊月的一天,一位农民找我反映情况,说他们镇上有9个所谓的歌舞团在演出,为了招徕观众,各团竞相比脱……
近些年,我们不是一直在提倡文化下乡吗?我认为,文化下乡决不仅仅是春节前后安排剧团下去搞一场演出,或是组织农民赶两次“科技大集”、送几本图书,各级政府部门更应该抓一抓乡土文化建设,譬如帮助农民开辟活动场所、建立演出队伍、营造文化市场等。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乡土文化活动,才能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也才能从根本上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袭。
随着经济发展,在今天的中国,无论东部西部,不管南方北方,连篮球都买不起的村落恐怕不复存在了。有了物质做后盾,村干部们为什么还不大显身手呢?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科技部风险投资调研小组
●风险投资发展态势良好●资金来源有限
●投资运作机制不完善●风险投资出口不畅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风险投资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对风险投资认识的逐步深入,各地政府非常重视当地的风险投资的发展,一些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高科技公司也加入风险投资的行列,如四通、实达、联想、清华同方、海尔、宝钢、希望等公司都独自或联合其他机构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战略投资。
风险投资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从所投资的企业来看,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28%是种子期企业,53.6%是成长期企业,18.4%是成熟期企业。企业在风险投资的推进下,迅速发展起来,一些企业已经上市。
风险投资公司的分布相对集中。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投资公司多数集中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风险投资公司40家,西部地区只有7家。二是风险投资公司的业务集中于高新区内,89%的风险投资公司选投了在高新区和创业服务中心的高新技术项目。
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开始涉足中国风险投资业务。目前我国外资风险投资机构仅占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8%,但它们在我国风险投资界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主要因为:外资风险投资公司完全按国际上风险投资公司的惯例行事,这些投资公司在投资之初设计好了退出方案,如不能退出,即使再好的项目,也决不介入;它们都有实力雄厚的母公司作为后盾;它们对目标企业的选择十分谨慎,有一个严格的、量化的项目评价体系。
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资金来源有限,资本结构单一。虽然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的推动下,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批以政府为主要出资人的风险投资基金或公司,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但这一方面限制了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规模,另一方面也使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而目前西方各主要国家的创业资本中,来源于官方的只占一小部分,约8.3%。我国居民储蓄有6万亿元,但他们很少把资金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保险、养老等各种基金尚未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也缺少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渠道和运作保障机制。
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投资方式需要调整。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式通常是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而我国有相当多的风险投资公司则以贷款的方式运作资金。二是完善评价机制。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体系带有浓厚的人为色彩,缺乏严肃性、科学性。这些公司如果不在体制和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如果不能逐步转到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投资、运行市场化方面来,这批资金将或不能有效地投入高科技,或不能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不能带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基本上沿用传统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起适合风险投资运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造成风险投资机构自身的人员素质、管理经验都很欠缺,大部分投资公司对投资项目的后期跟踪和辅导都跟不上,从而无法与国际上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竞争。被投资方与投资方在投资理念方面存在差异,投资效率较低。
风险投资撤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风险资本出口不畅。风险投资追求超常规的股权投资收益,这种主动承担风险的投资动机,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顺畅的退出通道。目前风险投资的出口有上市、回购、并购、清算等几种方式。这几种方式在法律保障和操作可行性方面均存在问题,这对未来的国内证券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保护。由于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使风险投资不敢涉足风险较大的中试前期的投资。影响风险投资公司对技术价值的肯定,也限制了风险投资对企业无形资产运作空间。
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与风险投资相关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科技项目评估机构、技术经纪机构、投资顾问机构等力量薄弱,缺乏相应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队伍。中介机构缺乏足够的职业约束机制和理念,甚至有的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
法律未给予风险投资充分保护。在我国现有经济法律法规中,有许多地方与风险投资运作规则相冲突。虽然《投资基金法》、《风险投资法》已列入国家立法规划,但从总体上讲,法律法规不健全和不成体系的滞后效应,仍是政府面临和应解决的现实问题。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10%—15%,在这些转化成果中,风险投资只占2.3%。风险投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它也面临着人才缺乏,资金不足,难以退出等问题——
风险投资也须规避风险
钟云华
1998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民建中央提出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此风险投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人们认为,我国风险投资业由此真正发端。
经过两年的发展,我国已有近100家风险投资公司、80亿元资金的规模。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的外部环境建设又不可能一蹴而就。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景安在接受笔者专访时指出:“中国风险投资还处于摸索、哺育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还面对许多急须解决的问题。
风险投资热得烫手,投资家队伍却稀稀拉拉
风险投资从业者素质不高,是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直接的问题。
厦门有一个风险投资公司,在一次专门调查中发现,就连申请风险投资的技术持有人,也有相当一部分缺乏风险意识。不久前,北京几名大学生兴冲冲带着自己编写的程序去找风险投资。但到了一家宣称“投资领域包括IT”的风险投资公司之后,却发现那里很少有人用电脑。大学生们大失所望:“这帮所谓的风险投资商们根本不懂高新技术、不懂风险投资。”专家分析:风险投资实际运作中,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常见障碍有这样一些:一、“立竿见影”心理,盼望投资立竿见影。而风险投资被人称作“耐心投资”,一般要经过3至7年后才可能有较高回报。二、“知识资本”认同障碍。大部分民间资本难以理解“知识资本”的含义,看到高科技企业年轻人凭着技术、理念,在风险企业占很大股份,不少投资人就是想不通。三、投资人对风险投资家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直接导致投资人过多介入项目,影响风险投资正常决策。
风险投资在其发祥地美国已有50余年历史,而在我国才刚刚开始,人才的缺乏不足为怪。风险投资家须具有两方面素质:一懂技术,二会经营。这种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形成,当然需要一个过程。
“钱多”和“钱少”的悖论
中关村有一家注册资本数亿元的风险投资公司,其董事会秘书向笔者倾诉苦水:“资金一放在我们手里,压力就很大。因为我们就必须让它增值,这迫使我们找高新技术外的项目来做,精力不可避免地要被分散。”
这很让人奇怪,投资公司嘛,谁不希望资本越雄厚越好呢。但采访中很容易发现,“负重前行”的并非只此一家。
原来我们目前风险投资公司的注册,实行的是实收资本金注册制。若要注册资本10亿元的公司,账面上必须先到位10亿元才能开始运营。而国外这方面实行的是承诺制。未投资具体项目之前,资金还掌握在股东手里,到了决定投资时才按约定投出相应资金。这样基金管理人就没有额外的压力,纵使掌管数百亿美元资金,对项目的投资管理也尽可以从容不迫,气定神闲。
然而,一边风险投资家感觉钱多了难当家,一边很多风险投资公司又在叫苦:没钱!这是个“钱多”和“钱少”的悖论。
其实,中国目前的风险资本规模都普遍偏小,往往只有几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资本,连支撑一个大型科技项目都很困难,只能支撑一些短平快、投资少的项目。一些公司除了注册资本金以外,再无资金来源。在其业务规模扩大以后,为弥补资金不足就采用高成本融资的方法。而这样操作带来的还款压力,最终导致其偏离风险投资路线而进入房地产和证券炒作。
除了资本规模的矛盾,风险投资业遇到的另一大难题是“退出”问题。退出之于风险投资公司,犹如市场之于工厂。可以说,退出机制不完善,是阻碍风险投资在我国规模化发展的一大瓶颈。IDG(国际数据集团)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公司,已向近10家高科技企业投资,但大多数项目无法实现资本的退出。这种“上船容易下船难”的现象,实在令不少投资者裹足不前。
虽然即将成立的二板市场给了人们希望,但专业人士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退出机制的内容不仅是上市退出,它还包括杠杆并购、重组、清算破产诸方面。即使在风险投资发展成熟的美国,能够通过公开发行上市退出的企业也只占一部分!大量的还要在产权交易市场、柜台市场及场外市场上进行。
中国风险投资
空间巨大
尽管存在种种发展中的问题,但中国的风险投资天地开阔。目前,我国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比例约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差距为何如此巨大?因为我们缺钱。从1987年到1993年,我国科研经费和科研转化资金比例一直徘徊在1∶1.1到1∶1.5之间,而据国际经验,二者比例达到1∶10,科研成果才能成功转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一句话也许颇具启发。她说:“欧洲高科技产业落后于美国,究其原由,在于欧洲风险投资落后于美国10年。”1995年,美国风险投资达400亿美元,其中70%投向了高技术产业,从而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资料分析表明,我国每年2万多项的省、部级以上高新技术成果,其中不足15%能够真正实现转化。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资金自筹的占56%,国家贷款占26.8%,风险投资仅仅只占了2.3%———微不足道的一小块儿。这说明,中国的风险投资远没有担负起它应担负的责任。换言之,风险投资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的董事长麦戈文的看法,在国外风险投资家中颇具代表性。他说,中国正在继硅谷之后,成为对全球风险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国际数据集团已经在中国搞了10年的风险投资,而且决定还要在今后7年内向中国投放10亿美元。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风险投资需要什么样的大环境
完善的资本市场,明确的产权关系,宽松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胡祖六
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不是政府一厢情愿的事情,需要有一个比较合适的大气候、大环境。我个人觉得,第一点就是要有退出机制。风险投资是为那些比较长期的、高科技的、有创意的公司进行投资,所以这就需要一个退出机制,就是要有一个比较成熟、比较发达的资本市场环境。在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就没办法实现投资的回报。对我们国家来说主要是把上海、深圳的A股市场办好,使很多新兴的民营科技企业能够顺利上市,这样早期的投资者才能把资金收回,也就是说应该建立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资本市场。
第二点就是明确产权关系。投资都是要求回报的,所以产权一定要明确。美国能够有很多风险投资基金,就是因为产权非常明确,可以做到化解风险。因为很多公司,特别是小公司有很多法律纠纷就是因为产权不是很明确引起的,这样投资者就会望而却步。
第三点就是社会要鼓励投资者承担风险。这一点在美国和欧洲各国看得非常清楚。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鼓励个人不断去创新,把那些传统的旧思维不断地摒弃掉,而增进一些新奇思想、新奇行为。传统的思维往往都是墨守陈规,一般对新思想、新行为不太能接受,所以很多人的创新精神就没有了。从这点来讲,要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就要把一些钱用在建设投资环境和文化氛围上。
第四点就是要有人才。以美国成功的风险基金为例,风险投资需要两类人才:一类就是有很好的经验的投资银行家,知道往哪个方向投资是有潜力、有效益的;第二类就是大公司、高科技企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有成功的经验,技术面、知识面很广,知道一个思想、一个主意有多大的科技价值和商业价值。
那么,政府应该在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过程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起什么作用呢?我认为政府的责任主要是侧重于大环境。第一,在建立法律法规方面,要有相应的保障产权的法律规范,现在宪法已经承认民营经济的作用和地位。第二,我国在鼓励吸引外资方面虽然有不少的优惠措施,但有一些政策相互矛盾。比如,从我们国家整体来看是要吸引外资,但另一方面在很多产业又限制得很严。所以,我认为政策上要配套,法律上要健全,这是基础性的东西,是一定要做的。
政府的工作只是建立一个大的法律的监管框架,具体怎么做,要给市场一个空间,不能阻碍它的发展。有这么一个条件以后,很多国内外的投资者就觉得政策上很好,就会来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小资料
何为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入具有巨大增长潜力,但同时在技术、市场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投资行为。风险投资涉足的大多是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而高新技术产业的突出特征就是:高投入、高风险,一旦成功,则会带来高收益。风险投资家以专业知识主动参与经营,使被投资企业(通常为高科技企业)能够健全经营、迅速成长。风险投资家可在被投资企业成功后,将所持有股票卖出收回资金及其高额利润,再投资另一新创企业,周而复始进行中长期投资并参与经营。风险投资家以获取股息、红利及资本利得为目的,其最大特征是在于甘冒较大风险以获取巨额资本利润,故得此名。
以美国为例,它是当今世界上风险投资业最发达的国家。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中有80%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许多新建高科技企业的股权资本中3/4以上由风险投资提供。闻名世界的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苹果电脑公司等无一不是借助风险投资起家的。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合同果”甜透俺的心
山东省沂源县中庄乡以优质果品引来客商。今年7月初,就有山东龙口、海南等地的客商前来签订了购销合同。图为阮南峪村的陶元贵在果园里拿到合同后高兴地说:“去年俺的苹果每公斤卖不上1元钱,今年俺签下了近万斤合同,如能达到质量,定能卖个好价钱……”
赵东山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