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现场即景
珍视独立 珍视传统
本报记者 郭伟成 姜泓冰
韩国是一个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国家。这一点,从我们踏上韩国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但是当我们继续在汉城、庆州和釜山的访问以后,才深切地感受到它同时也是个珍视独立、珍视传统的民族。
我们的访问是从位于汉城以南80多公里的“独立纪念馆”开始的。坐落在群山环抱中的独立纪念馆,是一组巨大的民族风格的建筑。极富夸张的建筑,显示着一种从容不迫的精神。在民族传统馆里,陈列了公元前期高句丽时代的碑刻,记述了朝鲜半岛先民“荜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事迹。1919年,就在距中共一大旧址一箭之遥的上海马当路普庆里成立了领导国内抗日独立运动的“临时政府”。1932年4月29日,韩国义士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园里用手榴弹炸死侵华日军总司令白川义则等人后英勇就义。我们在独立纪念馆里的尹奉吉铜像前深深鞠躬,向这位为了中韩两国人民共同的抗日独立运动而牺牲的烈士致敬。韩国朋友说,韩国沦陷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35年,是差一点使民族文化中断的屈辱的年代。而1982年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制造的“教科书事件”还公然歪曲韩国历史,引起了韩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因此,韩国上下发起募捐,建造了“独立纪念馆”,让后世子孙铭记这一段民族耻辱与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更加珍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
黄昏,我们沿着京釜高速公路返回汉城。往返8条车道上流淌着无尽的车流,缓缓地蠕动。夕阳的余辉沐浴在连绵的青山和整齐的阡陌上,间或矗立着高楼大厦和漂亮的厂房,在宁静的田园风光中融入了浓烈的现代气息。短短的20多年间,韩国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的转变,并且在产业方面接近于世界发达国家。家电、汽车、半导体、钢铁等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1万美元。但是,韩国人民仍然以民族传统、民族品牌为荣。我们所看到的各种款式、色彩缤纷的大小车辆,都是韩国的品牌。
薄暮时分,我们跨过汉江,进入首都汉城。这时,华灯齐放,车水马龙。从高低错落的楼宇中透射出无数的光亮,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扑面而来。从古色古香的南大门到肃穆的青瓦台和洗尽风尘、依然富丽堂皇的景福宫等古代王宫,从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到传统的韩式瓦屋,都挥洒着和谐与线条的美。韩国文化政策局长吴志哲说:“走向现代化的韩国,始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民族文化的遗产,并以此作为立国之本。不但保护古城、古迹等有形文化遗产;也保护文化艺术等无形的文化遗产。”1995年,佛国寺和石窟岩等珍贵的韩国国宝首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吴志哲说:“加强民族性与现代化并不矛盾,发扬民族文化有助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因为,这使人民感到了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底蕴,从而满怀信心地进行与外来文化的对话。”吴志哲告诉我们,韩国政府采取许多措施,在课堂与社会两方面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传统的民族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等等都得到发扬。不仅在大学里专门从事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研究,甚至设立了“泡菜博物馆”,开发出1000多种表现民族饮食文化的泡菜。吴志哲打开办公室里的衣柜,向我们展示他的“改良韩服”。他说:“每月的第一个周末,大家都要穿上‘改良韩服’,这已成为发扬民族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我们到访的那一天,恰好是金大中总统从“南北高峰会议”归来。韩国人民对此感到欢欣鼓舞。外交通商部仪典长孙相贺曾是我们在上海的老朋友,他刚刚陪同金大中总统访问朝鲜回来,旅尘甫卸,就设宴款待我们。他向我们介绍了金大中总统执政以来为推进民族和解而采取的“阳光政策”。他说:“一旦南北双方领导人握手,发现双方之间坚硬的墙壁一下子就倒塌了,我们的心里就已经统一了。”所有的韩国人,包括我们访问过的普通居民都向我们表达了企盼民族和解与统一的愿望。这使我们深信,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韩民族是一个扎根在本民族土壤中的顽强的民族。正因为这样,他们才会对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
韩国汉城民俗村里的传统舞蹈。 郭伟成摄(附图片)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友谊之花
难忘“拉非克”
于守国
结束在坦桑尼亚的工作已多时了,但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坦桑尼亚“拉非克”(斯瓦希里语“朋友”之意)却常常在我的梦中闪现。
拖车
一个骄阳似火的下午,我随同专家组长到外地工作。司机开一辆英国吉普车上了路。突然,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戛然而止,车出故障了。
司机修理了一个多小时,故障仍未排除。望着渐渐西下的太阳,我们禁不住焦躁不安起来。这时,一辆军用卡车路过这里。车上走下一名坦桑陆军上尉。我们向他解释了情况,上尉当即表示,他们可以把我们的车牵引到目的地。
牵引速度很慢,不过70公里的路程,行驶了3个多小时。当我们到达驻地时,夜幕早已降临。我们紧紧握着坦桑军人的手表示谢意,并邀他们共进晚餐。上尉对我们说,他曾在中国某院校留学过,中国和坦桑尼亚是“拉非克”,不用谢。他还表示,由于军务紧急,他必须继续赶路。就这样,在赠送了一些纪念品后,我们与这位素不相识的上尉和他的部下挥手告别了。
抬车
9月,既是坦桑一年中的凉爽季节,也是热带水果飘香的时刻。一个星期日,我们带着司机外出采购菠萝。路程不远,我们很快就来到了菠萝园。
平整有序的果园内,株株菠萝果实累累。一位年长果农挥刀砍下一个菠萝请我们品尝。我们边品尝,边通过司机与果农谈好了价钱。不一会儿,车箱就装满了菠萝。付完账后,司机踩一下油门准备起步了。谁知任凭发动机轰鸣震天,车纹丝不动,原来是承重后的车轮陷进了果园的沙土里了。司机使出浑身解数,汽车反而越陷越深。一见这种情况,已经离去的果农们纷纷返了回来。他们动手从车上卸菠萝,以减轻负重。
顷刻间,一车菠萝卸了个干净。司机再次尝试,但空车仍冲不出沙坑。这时,那位长者向果农们说了一句什么,只见果农们纷纷抓住汽车的边沿,大家一使劲,硬是把这辆上吨重的卡车从沙坑里抬了出来。我们感动不已,一边致谢,一边拿出钱酬劳。但这长者见钱后反而不悦了。他一边擦汗一边说,中坦两国是“拉非克”,在中国朋友有难时出一点力,哪能要钱?
修车
11月,是坦桑的旱季。一天下午,司机萨姆开车拉我到下属专家小组去工作。
汽车开得飞快,不知不觉已行驶了一大半路程。行至一个名叫恰林泽的小镇附近时,司机突然来了一个急刹车。我定睛一看,原来是路边一名白人示意我们停车,他的身旁停着一辆与我们的车型相同的汽车。原来此人是位丹麦籍专家,全家老小从阿鲁沙旅游后返回时车抛了锚。因不谙修理,只好向我们求援。萨姆拿起工具箱,愉快地奔向故障车,拉开架势修了起来。一个小时过后,浑身泥汗的萨姆从车下爬了出来。他又钻进了车内,一次,两次,三次,“轰”的一声,汽车发动成功了,我们都欢呼起来。丹麦专家和妻子不住地向萨姆和我表示感谢,并留下名片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分手后,我夸奖萨姆做了一件好事,他却说,每一个坦桑尼亚人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都会主动帮助的。
在坦桑尼亚,类似这样助人为乐的故事还有许多。我永远不会忘记,是坦桑朋友在天旱的季节给我们送来甘甜的清水,是坦桑朋友在雨季为我们修好运送给养的公路,是坦桑朋友在中国专家遭受野蜂袭击时毫不畏惧地把他们救出,还是坦桑朋友夜间驾车把重病的中国专家送到200公里外的医院……至今,我还回忆得起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亲历啤酒节
王德艳 文/摄影
慕尼黑是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德国的第三大城市。每年9月下旬到10月的第一周,是法定的慕尼黑啤酒节。1998年仲秋节前夕,我有幸亲历了这个著名的节日。
据了解,慕尼黑从建城起便开始酿造啤酒,至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这里盛产大麦和啤酒花,水质好,所以酿造的啤酒味道醇美。德国全国有1500多家啤酒厂,慕尼黑及附近地区就占了1000多家。人口仅130万的慕尼黑,每年一度的啤酒节却有500万左右人次参加。
那天上午,人流开始通向啤酒节广场前那条宽阔的大街。11点,巡游车和鼓乐队出现在路口。只见一辆辆由高头大马拉动的巡游车一一驶过,每辆彩车都装饰得各具特色,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车前面都有一支鼓乐队,车上的人都在展示各自品牌的啤酒。这时,只见一辆车上的一位德国人拿着啤酒瓶在向我招手。当确信那人是在叫我时,我便向那车走去。那人在车上要递给我一瓶酒,我立即用刚刚学会的德语说一句,“你好,谢谢”。他一听更加高兴了,重复了一句“你好”之后,把瓶盖“啪”地一下打开递到了我手里。一个小时后,最后一辆车驶过时,人们蜂拥着走进啤酒节场地大门。一时秩序大乱,我也被人流挤进了大门内。环顾四周,我的同事们已全部被人流挤散,一个都不见了。
进得院内,但见各啤酒宫门前广场人头攒动。我随人流走进了第一个啤酒宫内,只见大棚内早已挤满了品酒的人。长桌上摆满了酒瓶、酒杯,长椅上座无虚席。更令人惊叹的是那些女服务员,每人双手能拿十几个大玻璃杯,上面还要摞上几杯。她们往来穿梭于拥挤的人群中,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不仅杯子不掉地,酒也不洒出来。我也同别人一样,手中拿着一瓶酒,来到其它几个啤酒宫。就在我拿着酒瓶像模像样地往来于啤酒宫之间时,几次碰上一些打扮得有点怪的年轻德国人。他们拿着啤酒杯向我走来,不知他们要干什么,我身边又无一个“同伙”,心中有点害怕。但他们已经来了,我只有壮起胆子迎上去。只见他们用手中的大玻璃杯使劲地与我手中的酒瓶碰撞,然后仰起脖子大口地喝酒,嘴里还咕噜着什么,大概是干杯的意思。我也只好“入乡随俗”,喝上一小口,以示礼尚往来。然后他们便走开了,并无任何恶意。后来碰见这等事,我就先把酒瓶举起来,让他们碰杯,做出老练而有章法的样子。此时此刻真乃是醉里不知身是客,只缘身在酒香中。
在皇家HB啤酒宫内,狂饮的人们兴奋到了极点。不少青年人干脆脱了鞋站到长条桌子上,高声唱歌跳舞,互相碰杯狂饮。一时间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连宫内乐队演奏的声音都几乎被淹没掉了。啤酒宫外,也搭起了露天酒吧,供那些没能在大棚内找到座位的人使用。虽说是临时搭成的大棚,同样也是座无虚席。在院子里游逛的人们,头上带着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帽子,煞是好看。大院深处,还有惊险刺激的各种娱乐项目,参与的人同样是人山人海。在一家连一家临时搭起的摊点前,带有啤酒节样式的各种纪念品琳琅满目。
晚上,当我打开酒店房间里的电视机时,只见当地电视台正在一个啤酒宫内作现场直播。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面前,放了一大杯啤酒。在对话时,他们还时而喝上几口。这时,面颊显然已经泛红。时近午夜,啤酒宫内仍然是人山人海、灯火辉煌。人们狂饮着,笑闹着,热度似乎比白天还要高。
题图:啤酒节上的巡游车。
下图:啤酒宫里饮酒者座无虚席。(附图片)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温哥华的公共交通
朱兆亮温哥华的公共交通十分便利,有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海上巴士”。虽然没有地铁,却有“天铁”,即驾空列车(SkyTrain)。比起地铁来,“天铁”有许多优越性。建设成本低,施工期短,管理方便等。“天铁”实行诚信收费,乘客在自动售票机自动购票,无人查问。在温哥华这座空地较多、高层建筑较少的城市里修筑“天铁”,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温哥华的公交车上没有售票员,而驾驶员顶了半个售票员。乘客投币后,都会向驾驶员索要一张车票。票上印好当天的日期,并在截口处标明有效时间。这张车票不仅是乘车的凭证,而且在有效时间(两小时)内可以连续使用,不需再投币购票。(不仅是公交车的车票,乘坐“天铁”的车票上也打上了日期和有效时间。)温哥华市区道路纵横交错,公交线路多而复杂,换车转乘是常有的事。车票可以连续使用,确实是一种便民措施。
据统计,温哥华每天有五十万人上下班,有四十五万人开私家车,只有五万人乘坐公交车。为了减少开私车,鼓励乘公交车,市政当局采取了不少方便乘客的措施。比如,车票是通用的,持票可以乘坐(包括转乘)公共汽车、无轨电车、驾空列车以及“海上巴士”渡过海湾。又如,月票发售不限量,使用不限人,乘坐不限交通工具,也不分市区郊区。再如,尽量方便乘客上下车。公交车站距较长,但在两站之间每隔二三百米就有一个停车点,要在停车点下车,只要拉铃,驾驶员就会停车,或者停车点有人等车,也会停车。夜间行驶车辆实行弹性上下车,随招随停。此外,对老人、儿童、学生和有特殊公务的票价优惠三分之一。
温哥华的公交车结构也很合理,全部是超低车厢。踏进车厢,如履平地,老人尤其称便。特别是乘坐轮椅的人也可以乘坐。温哥华的公交车车门有一个特殊装置,能够连人带轮一起抬进车厢。温哥华是加拿大第一个设有这种装置的城市,在世界其他城市恐怕是难以见到的。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现场采访
爱玩电脑的印度“省长”
本报驻印度记者 李文云
还没到海得拉巴前,记者就已读到了不少关于安德拉邦首席部长(相当于我国的省长——编者)钱·德拉巴布·奈杜的故事:他热爱电脑,特别器重信息技术;一心想靠发展新技术产业摆脱家乡的贫困落后面貌,让安德拉邦人过上好日子;在1998、1999年印度政坛两度危机中,正是他的泰卢固之乡党的票数,在最后时刻使瓦杰帕伊组建联合政府成为可能,而他又拒不入阁;也是他,在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访印时,千方百计争取到了10分钟会晤时间,结果谈了40多分钟,说服微软把在海外的第二个研究发展中心建在了海得拉巴。
一个周六的下午,在奈杜先生官邸,记者见到了这位“电脑首部”。他1950年出生,经济学硕士。1米8左右的个头,目光犀利,言语坦诚。不大的会客室简洁雅致,身后的一束黄玫瑰,办公桌上的超薄显示器电脑,映衬着主人的品位与特色(见题图,李建国摄)。
安德拉邦位于印度南部东海岸,目前人口已达8000万,曾是以农业为主的落后邦之一。在奈杜政府上台执政的4年里,安德拉邦吸引外资数已居全国第二位,邦的经济年增长率也从5%升到了9.5%,邦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他告诉记者,他的一个近期目标是在5年内消灭文盲。在他为安德拉邦制定的1995—2020远景规划里,邦的GDP增长率要从5.7%提到14%,人均增长将从4.4%到13.4%,每年将新创就业岗位180万—200万个。
在奈杜先生看来,要想发展快,首先要有远见。然后,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资源。他认为,在信息时代,繁重的体力劳动已不再是创造价值的关键,而是脑力劳动和知识因素在起刺激增长的主要作用。因此,今后的竞争,在很大意义上是人才的竞争。
因而,除目前注重办学培训人才、提供种种优惠条件吸引人才外,他对安德拉邦人才资源发展赋予了更长远、更广泛的内涵。他主张,要从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做起。首先要让所有老百姓都能得到充足的、有营养的食品,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使他们获得健康体魄。然后再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机会,接受新知识,了解外部世界的发展。他认为,这些都应该包括在人才资源的发展概念之内。否则,就没有可持续的竞争力。如今的安德拉邦,有28%的乡镇已设立了信息技术办公室,农民可去寻求帮助。
当记者问他,当首席部长最感困难的是什么。
奈杜先生感叹道,改变人们的观念最难。他说,当初他开始抓信息产业、抓计算机时,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傻子。人们认为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但事实证明,很多当初认为不可能的,现在都变成了现实。只有人们的观念转变了,政府的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实施,老百姓才能脱贫致富。对于安德拉邦来说,就是要使更多人改变依赖政府的观念,使更多人参与到发展进程中来,使基层民众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部分。
对于这位爱玩电脑的首席部长,海内外媒体常称他更像是安德拉邦的首席执行官。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天都要上网约一小时。早晨常通过电脑听取官员们的汇报。他所布置的工作,每日都要有进展情况反馈。他外出时,那个比一般笔记本电脑小一半的袖珍电脑总是随身携带,不时调出文件档案核实情况。他说,现在没人能糊弄得了他。记者采访的那天,他的工作日程就有14项。他说:他从早晨6点半就忙开了。想到印度教徒每天都要做“菩伽”(祷告)的习俗,记者半开玩笑地问他,是否每天做早祷。奈杜先生爽快地笑答:“做。每天都做,但我不砸椰子向神敬椰水。我的早祷用不了一分钟,只是闭目默念一句‘请给我力量’。”(附图片)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布鲁塞尔人渴望阳光
芮敏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气候虽说有些变化无常,但总的状况是在令人舒适的限度内。布鲁塞尔市所处的纬度和我国黑龙江北部差不多。由于靠近北海,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天甚是凉爽,冬天最低不过零下五六摄氏度。布鲁塞尔的雨量不算太大,降雨的时间却很长,每年平均130多天是雨天。雨天加上阴天,没有阳光的日子竟达200天左右。因此,阳光对于布鲁塞尔人来说是十分宝贵的。
四五月份,虽然还会感到透心的凉意,但无论“大广场”或街边的酒吧里,桌椅都被搬到了室外。他们是为了迎接顾客,更是为了迎接太阳。此时,居民们的庭院里或阳台上也都摆放了白色的桌椅,以便及时地享用大自然的恩赐。但晒太阳最好的地方恐怕还是大草坪,有备而来的人在草坪上铺上单子,男男女女都短衣短裤,或趴着晒背,或躺着晒胸。有的夫妻或情侣相依偎着,躺在草地上假寐。路过的人也欣然加入,卷起裤腿就席地而坐。
盛夏之季,比利时的海滨城市奥斯坦德是诱人的。但不知是由于海水太凉,或是海水质量不够理想,还是在海里不足以得到充足的阳光,来到海边的人们很少下海。无论大人孩子一律往脸上、四肢上涂抹防晒油,然后躺在如绵的沙滩上晒太阳。我是“怕晒族”的一员,一有太阳就戴上草帽。迎面走来的人都盯着我的草帽,我以为他们看我的中国制造的草帽别致呢,后来才明白,他们是觉得我的行为不合时宜。
听说比利时的气候很令比国人无奈,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甚至感到有点压抑。一遇到雨天,他们就会对外来人说:“瞧,这就是比利时的天气。”为此,有的年轻人甚至想离开自己的国土。然而,对于这雨天,不但比利时人,全世界的人都不应忘记,它曾经改变了欧洲的一个历史事件。
雨果在《悲惨世界》第二部“滑铁卢”卷中描写滑铁卢战役的章节里,关于雨天对战争影响的描写差不多贯穿始终。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假使在1815年6月17日到18日的那个晚上不曾下雨,欧洲的局势早已改变了。多了几滴雨,或少了几滴雨,对于拿破仑来说,却成了一种胜败存亡的关键。上天只须借几滴雨水,便可以使滑铁卢成为奥斯特里茨的末日。”奥斯特里茨是1805年法军大捷的地方,那次正好是一个大晴天。而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由于下雨,地面潮湿,强大炮队的优势没有了,失去了最佳战机。另外,由于下雨,粮秣运输队阻滞在泥坑里。士兵身上是湿的,肚里又没食。当然,还有许多拿破仑非败不可的原因,这早有史家论证。但雨果的说法也不无道理,要不,他的《悲惨世界》怎么会有如此的生命力呢?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登山婚礼
吕伟明
随秘鲁林业考察团沿亚马孙河考察时,我们正赶上了印第安部族的登山结偶节,即青年男女以登山比赛的形式登上4600米高的尼梯圣山,并在那里举行婚礼。这时,各部落选派的10名16至20岁的未婚男女青年已经组成了100人的结偶参赛队。他们手执一柄标志各自部落的长杆,上面挂着奇形怪状、色彩多姿的羽毛、兽毛及热带植物巨大果实相串起来的长链,威武地站立在一条由零星石块垒成的石墙后面,等待着攀登组织者族长的号令。
“出发!”族长米沙玛终于发出了他那洪亮的口令,参赛健儿便腾地越过一米高的石墙,(但不得碰落石块,否则得自己垒好后,再行跨越)取“道”向尼梯圣山顶峰攀登。
沿途,他们得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他们要穿过丛林带、绿草带、苔藓带、冰封带及陡峭的崖壁等,直到攀上尼梯圣山的顶峰,拿到能代表男女队名次的标牌时,才能停息。
竞赛进行了一天,直到下午4时。凡取得前七名的男女选手,按名次、分男女、面对面地排成两行。族长米沙玛站在队列的中间,按男女同名次结偶的原则,将一条宽红彩带挽在一对对优胜者的手臂上,以“结”百年之好。这时,族长简单地讲一些祝愿幸福美满的话,即宣布本次登山结偶节结束。然后,男女情侣拜过双方长辈和父母,由男引女进入“洞房”。次日,双双再带着米酒、菜肴,参拜族长和结偶组织者,以表酬谢。晚间,邀来亲朋好友和全寨部族老小,大摆筵席,进行狂欢畅饮。席间,一对新人频频为大家敬酒。当然,族长和结偶组织者们是最受欢迎的人了。一组乐队围住他们狂奏,表示新人的婚礼与他们组织竞赛的结果是分不开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