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7月20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7-2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西部大开发 电力要先行 '...

第9版(理论)
专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论坛

 西部大开发 电力要先行
  高严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即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时候,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面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工业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先行一步,按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改革中提出新的思路,在发展中进行新的探索,努力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施西部大开发,电力工业大有可为
  西部能源资源丰富,特别是水能资源是西部地区主要的优势资源之一,有效开发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题中应有之义。西部11省(市、自治区)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约55749万千瓦,占全国的82%,可开发水电资源约27434万千瓦,占全国的72%,已开发2693万千瓦,占可开发资源的9.8%;已探明煤炭资源保有量为3882亿吨,约占全国的39%。丰富的能源资源为电力工业提供了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西部电力工业已取得的长足进步,从全国电力协调发展角度正在进行的“西电东送”、水电流域开发等为电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西部大开发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重点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而电力工业建设项目既属于基础设施范畴,又有条件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在西部大开发中大有作为。朱镕基同志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贵州既能致富又能支持全国的主要是电力。电力的发展不仅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为其他产业在西部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从而改善西部投资环境,为西部经济发展服务。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西部电力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体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需要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在西部电力开发中,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通过深化改革,促进西部电力和全国电力的协调发展。二是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力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全国电力协调发展的高度,加大电力市场开发力度,促使电力在更大的区域和范围进行市场交易;同时,加快改革,加快电力结构调整,加强管理,改进服务,降低成本。三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西部电力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把电力工业的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率和效益上来,把注重量的扩张的发展模式转变到依靠质的提高上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西部电力发展面临的这些新挑战,是我们在西部电力开发中提出新的思路、进行新的实践的基本出发点。
  抓住一条主线,做好四个结合,实现两个目标
  在西部电力开发中,要抓住全面推进“西电东送”这条主线。“西电东送”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是联接东西部能源经济的桥梁。“西电东送”涉及把西部资源优势同东部经济发展相结合,涉及全国电力结构的优化调整,涉及把西部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是一项从根本上实现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性、全局性、系统性发展战略。因此,我们要把“西电东送”作为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线抓紧抓实抓好。
  在西部电力开发中,还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开发西部电力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开发西部电力资源应着眼于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改变仅仅把西部作为国家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的观念。电力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发展中应有意识地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提供基础条件,为西部地区的城乡建设和发展服务。二是把“西电东送”与促进全国联网、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相结合。要把西部能源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继而变为经济优势,就必须把“西电东送”作为全国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加快全国联网进程,在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中,实现电力资源的整体性优化配置,这是西部电力开发的关键所在。三是把西部电力开发与全国电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全国电力发展的高度,通过总体规划和协调,科学地调整东西部的电力结构布局;在积极进行存量结构调整的同时,在电力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上,加大西部大型水电项目、火电坑口项目和电网建设的力度。国家电力公司应充分发挥在全国电力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四是把西部电力发展与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电力市场和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相结合。开发西部电力,改革是关键。要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创建西部电力开发的新机制。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电网要尽快实现政企分开,建立以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广泛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西部电力开发;积极探索水电流域滚动开发体制;在西部电网中尽快进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在形成省级电网电力市场的同时,加快建立区域电网电力市场,最终使西部电力在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消除省际电力交易壁垒,深化电价改革;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在确保国家对电网控制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电网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新路子,推动西部有条件的电力企业上市。总之,只有深化改革,电力工业才能在西部大开发中先行一步。
  西部电力开发从总体上看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西部电力开发要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二是西部电力开发要为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服务,通过“西电东送”实现东西部地区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Oq9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创新:一要敢于二要善于
  柳新华
  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潮,我们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又承受着巨大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有效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问题,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创新是人类社会具有丰富内涵的基本活动之一。创新程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被世人称为“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不仅使中华民族曾经走在历史发展前列,而且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二十世纪,人类创新能力空前提高,创新成为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回避的一个时代课题。
  推进创新,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创新是抛开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事物,这就需要勇气。只有敢于创新,才能打破陈规陋习,破除条条框框的束缚;才能不唯书、不唯上,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想别人所未想、所不敢想的事,做他人所未做、所不敢做的事。如果哥白尼不敢怀疑早被认定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托勒密的“地心说”,就不可能产生他的“日心说”;如果伽利略迷信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快慢与重量成正比的论断,就不会创立自由落体定律。自然科学领域如此,其他方面也不例外。现在,我们面对国际国内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改革,敢于创新。惟有如此,才能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惟有如此,才能坚持“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永远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创造力;也惟有如此,才能加快技术进步,使我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但是,仅仅敢于创新远远不够,还必须善于创新。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无所遵循。如果说敢于创新是表现了一种勇气、一种精神的话,那么善于创新则是智慧的发挥和科学方法的运用。善于创新,就要善于借鉴、利用前人积累的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使之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就要善于坚持“拿来主义”,使世界上的一切先进知识、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就要善于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及时提出适合实践要求的政策和措施。正确的世界观是产生正确的创新方法的前提,掌握科学理论、科学方法有助于人们积极、有效地进行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推进创新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是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创新的根本保证。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在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二十一世纪,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性因素。一个人如果失去创新能力,就将一事无成;一个企业如果缺乏创新能力,就将丧失存在的根基。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讲,缺乏创新能力,将不可能实现振兴和繁荣。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努力掌握创新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使中华民族走在世界潮流的前列,为人类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Oq9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劳动者素质
  李淑荣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既需要尖端人才,也需要大量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善于将图纸转化成产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这一思想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一直以培养学生厚实的专业基础和特定的职业技能为第一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够立即顶工上岗。这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工业化建设初期,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达到了职业教育的目的,但这同时也导致学生的专业面较窄,限制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这大概就是人们常常感叹“隔行如隔山”的缘故。显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素质教育与传统的职业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不仅要求受教育者能从事一种特定的职业,而且要求他们具有在各种相关行业中流动的能力,具有跟上现代生产技术发展的能力,具有更新知识、不断进步的能力。这不仅要求职业教育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把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在身心品质上,放在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改革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起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真正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正如列宁曾指出的,职业技术学校,不要变成单纯培养“手艺匠”的学校,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完全精通本行,完全成为匠师,但同时要使这些匠师具有广泛的普通知识,成为共产主义者。为此,职业教育的改革应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德育教育。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应试教育在强调对知识的积累的同时,常常忽视人的品质的养成,忘记了德行的优秀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加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在职业教育中,由于有文化课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硬性要求,因而许多学校往往较重视智育教育而忽视了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一些青少年学生缺乏合作精神,胸无大志,甚至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膨胀。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使我们党的事业和民族的未来蒙受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德育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在职业教育中,除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还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一丝不苟、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社会发展日趋复杂,新的职业和岗位层出不穷。往日的职业教育局限于使学生获得某一种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而如今这种过于专门的技能已不能胜任工作的要求,必须具有更基础更通用的能力,即基础能力。这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决定了适应于当今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必须是通晓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知识,具有跨专业、跨学科进行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通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形成一种“宽基础、活模块、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宽基础”是指基础能力的培养,“活模块”是指根据就业需要确定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人为本”是指人的基本品质的培养。其中,“宽基础”保证了受教育者继续学习的需要,使他们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只有有了坚实、通用的基础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与终身教育相结合。迄今为止,可以说还从来没有一种教育观念像“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这样,一经提出就毫无争议地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接受。当然,人们对这种教育观念的认可是同当今社会的深刻变化分不开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代化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劳动者素质上,就要求劳动者随时准备吸收新思想,感知新事物,解决新问题,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不断学习的欲望和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为每个劳动者提供了不断丰富知识的可能性,为终身教育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为学生提供某一种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必须为受教育者提供接受终身教育的基础和能力。必须把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每个行业都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变革中。我国职业教育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一大批符合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使职业教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Oq9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世界的眼光是现代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张行湘
  现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具备世界的眼光作为提高自身政治和思想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提高执政水平的基本功来训练,做到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胸怀远大,境界高远,真正担负起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任务。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无论处理国内改革和建设的一些具体工作,还是处理对外开放、对外交往中的一些事务,我们都应该具备世界的眼光。这一论述是从世纪之交我们党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的高度,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最近,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这一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力,更加迫切地要求领导干部具备世界的眼光。只有具备世界的眼光,胸怀大局,视野广阔,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者。
  时代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世界的眼光
  “世界的眼光”是我们党在当今时代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理想。而具备世界的眼光,具备世界性的全局意识和对外开放意识,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条件。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奋斗。可以说,一百多年来中国命运所发生的每一次重大变化,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与我们世界眼光的不断扩展、我们对于世界大势认识把握的不断深化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通过伟大的世界性事件——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先进分子学习掌握了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变革。毛泽东在回顾这一历史经验时指出:“中国自有科学的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是提高了,中国革命也改变了面目。”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国际上反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势力的封锁,我们在一个时期内处于闭关自守、与世界隔绝的状态。邓小平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以广阔的世界眼光,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敏锐观察,适时地提出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对外开放的核心是加速“学习过程”。现在,世界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变化,把自己封闭起来,连信息都不灵,只能越来越落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正是由于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使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在今天的时代里,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不可能孤立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现代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这个总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整体的依存度将会越来越高,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能游离于世界整体发展趋势之外;而一个局部地区出现的某种情况和趋势,也都可能对其他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组织和管理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来说,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只是一个局部,从世界范围来说,更是一个局部。但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为了做好局部的工作,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世界的眼光,具备世界性的全局意识,具备领导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从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角度来认识和指导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以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来进行决策,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世界的大格局之中。
  世界的眼光是一种战略意识和进取精神
  世界的眼光首先是对世界大局和历史发展大趋势的清醒认识和宏观把握。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之一是发展迅速、变化迅速。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国际政治经济的格局。邓小平指出:“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所谓世界的眼光,就是一种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它要求我们必须视野广阔,跟上当代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科学地把握时代特征,及时了解和把握国际政治经济的风云变幻,自觉地观察、了解和把握世界上所发生的各种热点问题和发展态势以及它们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审时度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通过了解、认识和把握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掌握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和动向,掌握一切代表未来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方向的新事物,从当代世界发展的制高点上认识、思考和指导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并根据世界大趋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
  世界的眼光也就是对外开放的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越来越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将成为完全开放的经济。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经济,提高国民经济素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战略都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方向,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和掌握各种可能对中国经济建设造成负面影响的动向,及时采取相关对策和措施,防范和减少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保护国家经济的安全。
  世界的眼光还是一种不甘落后、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具有了世界的眼光,眼界宽了,境界高了,就能够从世界大趋势的角度来认识国情,认识我们自己。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有了一个国际比较的参照系,可以比较准确地看到我们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所处的实际地位。从世界的整体角度来了解和认识中国,是我们认识国情、认识本地区本部门情况的一个重要视角。越是对世界的整体有更多的了解,就越能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我们自己,在国际比较中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认识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创造条件赶上去,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世界的眼光是一种不甘落后、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广阔的胸怀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境界。这是现代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胸怀和境界。
  加强学习,努力增强世界的眼光
  为了担负起我们的历史重任,实现跨世纪的发展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和思想素质,努力增强世界的眼光。
  世界的眼光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在当前,最重要的是继续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处理问题。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邓小平指出:“中国在历史上对世界有过贡献,但是长期停滞,发展很慢。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基本经验时也指出:“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必须大胆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一切进步的东西,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把坚持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积极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利用国内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同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结合起来,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不断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全部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进行创新,为我所用,才能加快发展,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具备和增强世界的眼光,应努力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知识。现代领导干部的世界的眼光,不仅应具有现实的广度,而且应具有历史的深度。现代世界是从历史上的世界发展而来的,是世界历史在现时代的继续,要认识今天的世界,就不能不知道它的过去。通过对世界历史的深入了解,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鉴古知今,我们就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今天的世界。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那样,“只有从历史方面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才能把自己内部的工作和对外的工作做得更好。”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从历史和现实来认真研究和思考世界发展的总趋势,研究和思考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应该为建设这样一个世界作出什么样的贡献。
  具备和增强世界的眼光,应大力克服狭隘的经验主义、事务主义和地方主义的倾向。在有些同志的头脑中,还有比较重的封闭意识,故步自封、夜郎自大、不思进取的保守意识和狭隘的经验主义、地方主义、事务主义思想,整天埋头于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工作,不了解、不熟悉,也不关心世界大局,看不清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看不清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与世界大局的关系。实际上,我们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决策中造成的一些失误,往往都与缺乏世界的眼光,视野不开阔,知识陈旧,思想闭塞有很大关系。从思想根源上分析,都是因为缺乏对当代世界的了解,认识上落后于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对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来说,这种倾向十分有害。
  具备和增强世界的眼光,还应重视改革干部教育培训的方法和内容。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必须进一步改革干部教育培训的方法和内容,注意培养和考核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世界知识和了解世界性事务的水平和能力;在各级党校和其他干部培训形式中,加大有关世界知识的内容,特别是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的内容,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包括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对一些重点培养对象和一定层次的青年后备干部,要创造条件,使其能通过出国访问、考察,到国外留学或进修等形式,更多地接触世界,了解世界,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Oq9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