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7月17日人民日报第7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7-1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日《经济新闻》报道 中国众多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经济新闻》报道
  中国众多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本报东京7月15日电 记者于青、管克江报道:日本《经济新闻》今天头版头条报道:中国正在成为众多工业产品的世界性生产基地。
  日本经济新闻通过对企业、业界团体和调查研究机构等独家采访,汇总分析了10个产品在亚洲的生产数量及世界市场份额后认为,90年代后半期在钢铁和空调机领域,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与此同时,在DVD机、手机等新领域,中国也在追赶日本。伴随经济快速增长,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加之今后加入WTO等因素,中国将进入国内的多层次企业不断积聚,吸引海外新型企业参与的良性循环。
  报道指出,在中国产量显著增加的是信息技术相关产品。中国的台式电脑产量已经超过日本和韩国,在亚洲排第二位(第一位是中国台湾省),去年占世界市场的8.7%,今年将达到9.6%。手机的产量,中国去年占世界市场的7.6%,今年将达到8.7%,在亚洲仅次于韩国和日本,排第三位。中国手机普及数量今年末将突破7000万台,很快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
  在家电产品方面,中国已占有相当高的市场份额。彩色电视机的产量,中国已经连续几年占有世界市场的约1/4,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电视机的产量2000年将突破20%的世界市场份额,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空调机的产量,中国在1998年已经占有40%的世界市场。在DVD机领域,中国产量占世界市场的19.2%,排在占世界市场46%的日本和占世界市场22%的马来西亚之后,成为DVD机世界三大产地之一。
  中国在冶金、化工方面的世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1996年,中国的钢铁产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生产国。乙烯的产量,中国在2001年将超过韩国,成为亚洲第二大产地。
  报道认为,从原材料到信息技术的广泛领域中,中国正在跻身世界生产大国的行列,特别是在高速增长的信息技术产品及其零部件领域,中国将动摇作为世界性供给基地日本的地位。 8ia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兼并潮与反垄断
  长海
  美国大企业大公司的兼并愈演愈烈,动辄使用资金百亿千亿美元,其影响广泛,甚至牵动全球市场。这个兼并浪潮越来越引起美国政府以及世界各国的关注。
  银行兼并牵动方方面面,影响尤为突出。去年,美国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合并,加上早些时候国民银行和美国商业银行的合并、第一银行和第一芝加哥银行的合并,使美国银行界兼并风盛行。规模庞大的超级银行使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忧心忡忡。这些大机构一旦出现了问题或者倒闭,将对美国和世界经济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美国纳税人也害怕,万一这些金融机构倒闭,他们面临的风险将成倍增长。
  美国最大的兼并发生在通信信息行业。美国的世界微波通信公司以1270亿美元并购第三大电信公司斯普林特,当时不仅创下美国并购史上的最高纪录,在美国上上下下引起震动,并且对全球电信业造成巨大震撼。震撼的余波尚未散尽,美国最大的网络服务商美国在线再一次刷新纪录,以1640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这家老牌综合媒体公司。今年上半年兼并潮不但依然狂涌,而且显示出新的趋势,那就是企业兼并案的数目大幅度下降,而兼并的资产总额却大幅度上升,信息通讯和电子商务领域兼并交易额冲高,在传统的公司兼并案中举债收购的数量和交易额都以最快的速度上升。
  对这股规模越来越巨大的兼并浪潮,美国政府当然不会袖手旁观,任其发展。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认为,充分竞争的市场是最有效的市场,它不仅能保证资源最合理的配置和最有效的使用,同时它还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消费者的利益。众多企业都合并成一个大企业,只此一家,就谈不上竞争。垄断一旦形成必然阻遏创新。因此,美国政府通常以维护市场的竞争性为己任,运用反垄断法来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
  最近,美国司法部将微软一分为二,便是对微软超出反垄断法所能忍受的限度所作出的反应,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仲裁者,美国司法部看到了微软视窗操作和系统一统天下的危害性,从而对微软作出了这个裁决。据认为,微软垄断将极大地阻碍技术进步,扼杀新的操作系统的发展。一种产品像微软这样垄断了高达大约90%以上的市场是非常少见的,这样势必极大地压制同类技术的进步,例如自由软件LINUX操作系统一直未能推广,很大程度上是微软的WINDOWS过于强大。在赢得对微软的反垄断案之后,近日美国司法部对涉嫌遏制竞争的两大信用卡公司维萨卡与万事达卡也采取了行动。这两家信用卡公司,目前在美国信用卡市场上的占有率约75%,据知情人透露,两家信用卡公司都曾开发出把身份证、各种信用卡集于一身的信用卡,这种卡可以极大地方便消费者;但两家信用卡公司都不准备将其投放市场,以维持他们的垄断地位。据认为,垄断企业一旦出现技术上的失败,必将给整个行业带来灾难性后果。
  美国政府采取包括反垄断措施在内的种种干预手段,引导企业的分与合,在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在现时的市场秩序、市场活力和未来经济的发展态势之间进行权衡。这些做法反映了美国政府从宏观上对市场和经济的驾驭能力。 8ia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

  7月13日,一个向美国青少年宣传香烟危害的巡回车队抵达华盛顿,呼吁青少年抵制香烟。这个车队6月26日从西雅图出发,计划用6个星期在途经的27个主要城市宣传香烟危害。其活动内容之一就是征集青少年从杂志中撕下的香烟广告并附上孩子们自己的话,然后寄回烟草制造商。图为华盛顿的一名女孩将杂志上的香烟广告撕下。 新华社记者 王岩摄 8ia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
  ——德进行教育改革大讨论
  新华社记者 陈勇
  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创造力和智慧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名为“教育论坛”的教育制度改革大讨论在德国已延续了一年,15日在柏林闭幕的“知识创造未来”大会把这场讨论推向了高潮。
  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在大会上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面对未来的“知识社会”,今天的孩子与青年该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应该怎样去学习?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应该怎样使最多的人受益?教师们又应该学些什么?家庭和父母在子女教育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
  德国的教育体系有过辉煌的历史:莱比锡大学、洪堡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历史悠久的学府享誉欧洲,培养出了世界级的科学家;它独特的“双轨制”职业培训制度曾培养出50至70年代“经济起飞”的中坚力量;它的普遍义务教育制度曾保证了84%的公民有中学以上的文凭。
  但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科技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全球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专业越分越细,知识密集型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经济全球化浪潮要求人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国际化。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德国的教育制度却显得老迈不堪,所提供的人才在质和量上都难以符合社会的需求。
  以信息技术领域为例,德国信息技术产业将在5年内创造3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但预计其中7万个专业职位将无人应聘,政府不得不以优厚的科研和生活条件首次从东欧和亚洲国家引进2万名信息技术人才,这与社会上超过400万的失业大军形成鲜明对比。
  有关专家预计,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短缺只是一个前奏,随着德国在基因技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高技术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而无需特殊技能的普通工作岗位却将削减250万个。
  因此,德国政府和民间都认识到,纯粹依靠增加教育经费不能解决问题,应该对德国的教育体制从根本上动“大手术”。由政府发起的“教育论坛”从1999年开始对教育体制改革进行了广泛讨论。
  这场讨论的主题有五个:“未来教育的质量标准”,“确保机会均等”,“国际水平的质量”,“终生学习”和“新的教学文化”。
  为期两天的“知识创造未来”大会就是这场讨论的第一次全会,上千名参与者中既有总统和其他官员,也有教育专家、著名科学家、大公司代表、工会和学生组织代表、教会代表。
  德国总统劳提出,新教育体制要达到两大目标,一是传授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知识和技能,二是防止未来社会出现“知识分化”和“知识不平等”。
  德国教育和科研部长布尔曼在评价“教育论坛”的大讨论和“知识创造未来”会议的意义时指出,在未来“知识社会”中教育将扮演关键的角色,“个人与社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够传授多少明天所需的知识”。(据新华社柏林7月15日电) 8ia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盟环境部长强调南北合作
  据新华社巴黎7月15日电(记者卢苏燕)应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的邀请,欧盟15国环境部长15日聚会巴黎,共同探讨地区和世界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一致强调保护环境需要南北各国相互理解和加强合作。
  会议期间,欧盟环境部长对目前世界面临的气候变化、温室效应、转基因产品等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认为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但全球在这一问题上的协调却非常不够。他们表示,人类今天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环境”本身的范畴,这种新的趋势要求人们能够找到更好的管理办法,加强全球环保制度的一致和协调。因此,在南北国家之间建立起一种理解和信任的关系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他们认为,欧盟各国应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出重视环保的意愿和姿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理解。关于遵守现有的国际环保公约,欧盟环境部长认为应该加强对公约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本着公正的原则,对违反公约的行为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促使各签约国遵守各自的承诺。
  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在此次会议期间再次提出了建立一个真正意义的世界环境组织的建议,认为这是协调世界环境政策,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最好办法。 8ia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总经理的摇篮”
  ——访哈佛商学院院长克拉克(上)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世琨 张勇
  哈佛商学院被称为美国的“总经理摇篮”。在近百年历程中,它培养了许许多多工商界巨子和著名企业家,备受世界推崇和景仰。然而,面对新经济和新技术浪潮,这所“名牌大学中的名牌学院”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它的对策是:有所变,有所不变;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久前,记者前往波士顿,就哈佛商学院的成功和挑战等问题,对克拉克院长进行专访。
  记者问(以下略为“问”):哈佛商学院有何特别之处?
  克拉克答(以下略为“答”):学院1908年创办之初就确立了培养领袖的目标,即让学生毕业后成为大公司总经理和商界领导者。通过学习,不仅要让他们掌握行之有效的管理技能,还要让他们树立改良社会、兼济天下的远大理想。
  哈佛商学院的特色,一是它开创的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如今被世界绝大多数商学院仿效,其好处是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师跟踪公司运作的实践,进行实地调查,写出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商业管理案例,在课堂上交给学生讨论,并让他们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当这些工商管理硕士毕业时,已经解决了数百个不同类别的管理难题。二是校园生活和校友关系。他们走上社会以后相互提携,形成一个有很强凝聚力的校友会和关系网。
  问:什么样的人能到哈佛商学院执教?哈佛商学院招生标准是什么?
  答:哈佛商学院的教师绝大多数有博士或更高的学位。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有创造力,擅长教学,真正懂商业。
  学院只招研究生。录取新生时,我们重视考分,更注重考生在工作、学习中表现出的领导才干,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我们还看重考生的个性,他们必须具备诚实、坚定等这类领导者的品质。
  问:你认为,哈佛商学院对美国商业教育和工商业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自20年代以来,学院坚持建立商业管理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用于我们的教学,也提供给其他商学院使用。可以说,世界上大多数商学院都在使用我们的案例……
  问:这不是在帮助竞争对手吗?
  答:绝对是,但也有助于我们在教育领域建立声誉。我们一直认为这是对商业管理教育的重要贡献。哈佛商学院在全世界一年出售约650万件案例材料,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5到10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哈佛商学院对美国工商界的贡献有两个。一是它的学生成为美国和国际工商界的领袖。美国各大公司领导层都有它的学生。此外,许多学生创办公司,甚至开创新的行业。二是我们的教师撰写文章,出版图书,对商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深刻影响。许多大公司把我们的案例作为人员培训的教材。
  问:您能否用几句话概括哈佛商学院的成功诀窍?
  答:培养领袖的使命,成为我们办学的巨大驱动力。其次是追求卓越。高远的战略与杰出的人才相结合,是哈佛商学院成功的核心。
  (本报华盛顿电) 8ia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

  太阳喷出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
  据新华社莫斯科7月15日电(记者秦德岐)俄罗斯科学院地磁、电离层和无线电波传播研究所的科学家15日说,14日太阳表面发生了最近10年最强烈的爆发,喷出的带电粒子流正以每秒超过1000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飞来,大约在16日前后到达地球。
  俄国际文传电讯社引用俄天文学家提供的材料报道说,这次太阳表面的爆发是近10年来最大的爆发,它使地球低纬度和高纬度的宇宙射线辐射强度分别增强了11%和40%,这也是自1991年7月以来太阳射线增强最剧烈的一次。
  专家指出,强烈活动的太阳表面喷出的带电粒子流飞抵地球后,有可能对通信、导航、卫星信号传播等造成影响。 8ia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描绘出基因换位酶的立体结构
  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15日电(记者吴伟农)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描绘出在控制基因位置移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酶的立体结构。
  50多年前科学家曾普遍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中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而美国女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有的基因像长了腿一样会在染色体中“跳来跳去”,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一理论被称为“跳跃基因”理论,是遗传学的重大发现之一,麦克林托克也因此获得198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此后,科学家发现基因换位受一种酶的控制,这种酶如同“运输队长”,参与把基因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工作。但是这种酶的结构一直是个谜。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描绘出了大肠杆菌中的Tn5换位酶的立体结构,这为研究基因换位的机制提供了重要工具。
  基因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有的基因可以在染色体中移动变换位置,从而影响后代的特征,这对物种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据估计,这类基因占人类基因的30%。 8ia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

  由于近日连降暴雨,印度孟买巴尔巴蒂山发生山体滑坡,山下一座贫民窟被摧毁,至少有42人死亡、38人受伤。这座贫民窟的房屋大多是用铁皮和泥巴建成的,目前有大约400人在此居住。图为幸存者在倒塌的房屋里寻找日用品。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8ia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