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7月7日人民日报第8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7-0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一片肥沃的土壤 '...

第8版(教育)
专栏:

  一片肥沃的土壤
  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陕西具备了民办高校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创办民办高校的几位校长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说,他们的成功,在于对这些优势条件的敏锐认知和把握,有效地利用和开发。
  陕西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教委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在记者的面前,摆着一系列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教委关于民办高校的文件。1996年,在民办大学发展的关键时刻,省人大公布了《陕西省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从法的角度,对民办高校予以法律保障;陕西省政协文教委员会、陕西省教委联合调查组对15所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内部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调查后写出了报告,陕西省人民政府及时做出《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办好民办高等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了态度明确、可供操作的十条意见,涵盖了涉及陕西民办高校发展的各种问题。根据民办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陕西省教委、物价局、财政厅还联合制订了《陕西省社会力量办学收费标准》,《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学生退学退费问题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教委联合下发了《陕西省民办高等学校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这些文件,只是他们对陕西民办高校有力支持的一部分。他们阐发民办高校的意义,争得社会多方面和大多数人的理解;在创办者遇到困难时,他们给予鼓励打气;对涉及地方、部门的问题时,给予积极协调。有无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支持,是关系到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的问题,有时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命运。
  陕西普通高校多,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丰厚的高等教育资源从专业设置、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使民办高校受益匪浅,资源共享成为可能。陕西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和事业单位,因地址变迁,大量场地、设施闲置,为民办高校租用或买断提供了便利。
  陕西普通高校拥有教职工5.78万人,生师比为7□3,人才资源大有潜力可挖。普通高校有一批离退休的专家、教授、学者,还有大批科技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离退休专业人员就有上万人。这就为民办高校招聘高素质的领导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
  陕西地处我国东西部的接合部,为民办高校的校园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陕西近年发展较快的几所民办高校,一般都占地20万平方米以上,最大的已占地73万平方米。陕西与周边省、自治区相比,占有明显的教育和科技优势,对求学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之陕西民办高校收费明显低于沿海等发达地区,每年学费、住宿费文理科学生平均4000元左右,不致给学生家长造成过重负担,保证了充足的生源,目前上述民办高校的外地生源达60%—70%。
  西安又是世界历史名城,文化沉淀深厚,社会各界对兴教办学愿从人财物诸方面积极支持。随着经济体制的多元化,投资呈现出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许多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开始介入办学,支持办学,成为民办高校筹措资金、设施等的重要来源,办学者除自己投入外,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成为筹资的主要对象,保障了办学所需费用及时到位。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一是实行上学收费,二是毕业双向选择,国家不包分配,三是达到条件的民办高校可以进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使民办高校的外部竞争环境不断改善。陕西西安民办高校之间引进竞争机制,加强了互相学习、积极借鉴,从客观上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推动了全省的民办高等教育不断走上新台阶。 ZMk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育)
专栏:

  一批热心教育的人
  和陕西民办高校的创办者们交谈、讨论,看他们写的文章,听他们的演讲和发言,了解他们的身世阅历,收集他们办学的艰难经历和种种动人的故事,研究他们创办民办高校的理念和运作方式,留给记者的印象是:他们是一批热心教育的人。正是他们和在他们身后一批退休的未退休的教授、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的人们的大力支持,陕西民办高校才得以迅速发展,耀眼于古城西安。
  在陕西开民办高校之先河的姜维之教授,40年代末即在培华职业学校执教,后任该校、西安财经学校、长春统计学校校长。对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有深入研究,对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十分关注,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他基于女性素质的提高是社会进步和完善的重要标志的理念,1984年第一个在陕西创办了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成为国家最早承认学历的20所民办大学之一。他以自己的经验,创办了三个经济实体,基本上实现“以产养教,产教结合”的筹想;他在学校内部管理上力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工资结构制、岗位责任制”的改革,对外积极倡导并进行与国外教育机构、经济实体的交流与合作。他以自己办学的执著和个人人格的魅力,为学校赢得了多方面的支持。他为人随和,做事严谨,自强不息。他常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话激励自己和同事。他把自己定位在改革开放以后民办高校的铺路石、拓荒者。
  欧亚大学的创办者胡建波,是几所民办大学创办者中最年轻的一个。他今年37岁,毕业于西北建筑学院,在大学执教数年。他是基于有志教育改革的热情而投身于创办民办大学的事业中来的。经过几年奋斗,他领头创办的西安欧亚学院就傲然立于古城西安。他大胆提出全力培养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职业技术人才的“三C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认真实践;他采取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将ISO9002国际标准质量认证引入管理中;他探索“3+1+1=绿色护照”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就业,敢于竞争的生存能力。他在民办高校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新闻传播系。他在陕西的高校中首家装置了多媒体闭路电视教学控制中心。他敏于思考,敢于创新。他的理念是只要从学校、从社会、从市场的实际出发,就能把事做好。
  初次接触西京大学创办人任万钧,记者就被他的干练、直率和不拘细礼的风格给吸引了。他今年58岁,干起活来像小伙子一样利索。为了省时间,他让记者坐上了一辆桑塔纳牌小车,他开着在学校里转。他边开车边向记者介绍学校,这里是什么楼,何时盖的,多少钱;那里是什么楼,多么好;学校的绿化,学校的操场,学校的游泳池,学校下一步规划……谈建筑、谈风格、谈价格,谈哪些是他们自己动手干的。他在航校当过20年教师,辞职后搞企业,后又办英文学校,到如今创办西京大学。人们称他是集教授、企业家和教育家三种素质于一身的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由他第一个喊出的话,已经被人们广泛引用。他运用“自有资金+贷款”的融资方式实行规模投资,使校舍等基本建设一次到位,一次达标,创造民办高校建设的新路子。用“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形容他对人才市场的熟悉一点也不过分。
  西安翻译学院创办者丁祖诒院长,由于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和许多媒体的介绍,早为人们所熟悉。他凭着长期在大学执教的经历和从事办培训班的经验,立下了创办民办高校的宏愿并取得了成功。他较早地把民办高校的规模扩大到万人以上,他所在的学校,第一个建立党委。他善于研究和提出问题,对创办民办高校的意义、关于民办高校的属性、规模、发展趋势、产权以及需要解决的相关政策和理论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开水论”颇为人们称赞。他将未考上大学的落榜生比喻为即将烧开的水。将对这些落榜生创造学习的机会条件,就犹如给即将烧开的水再加一把柴,帮着把水烧开。他认为对落榜生经过一些加工,就会成为有用之材,其中可能还会有栋梁,如果他们仅因几分未能考上大学而失去继续学习的机会,就好像即将要开的水因缺把柴而逐渐冷却下来,他把办民办高校为这些青年创造学习的机会比之为“第二个希望工程”,他愿作加柴人。
  黄藤院长创办外事学院,则基于他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5年的研究,7年的实践。他深知发展高等教育完全靠政府包下来肯定是不行的。他始终坚信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不分国办和民办的,目标就是培养人,只是大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承担的义务、任务不同罢了。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西安外事学院能举办100周年、200周年、300周年校庆。面对办学中的种种困难,他的准则是以贡献求支持,以真诚求理解,团结奋斗,创造辉煌未来。他与鱼化企业集团合作办学的成功实例,对其格言作了诠释,作了证明。41岁的他,正年富力强。当老师、在国外办企业、回国办学的多方面经历,使他更趋成熟。他说,当他在经济上解决了自己的生存之忧后,办学就是他生命第三阶段的价值所在。 ZMk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育)
专栏:

  崛起在西部大开发前沿
  ——记蓬勃发展的陕西民办高校
  本报记者 陈兴贵
  继西安培华女子大学之后,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大学4所民办高校又成为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证书资格的民办高校。至此,陕西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证书资格的民办高校已占全国的1?7。为什么国家有关部门一次就批准陕西省4所民办高校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陕西民办高校发展的状况到底如何?为此记者到西安进行了为期8天的专访。
民办高校的新形象
  陕西省民办高校自1984年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成立,经过15年的发展,截至去年底已有47所,在校学生达79935人,教职工8777人。其中西安培华女子大学、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大学5所民办高校,更以其发展速度、规模、水平、质量而闻名遐迩,成为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一些国家、团体和个人考察陕西民办高校时的必到之地。全国20多个省市的教育考察团先后到这里考察。继去年20多个国家驻华大使、参赞等到西安翻译学院考察访问之后,今年6月10日到11日,美国、加拿大等17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参赞,欧盟等14个驻华机构的代表再次到西安翻译学院考察。
  西安翻译学院1998年秋季因一次招生6800名,1999年秋一次招生7000名而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他们白手起家,不要国家一分钱,经13年艰苦奋斗,如今成为拥有17000名学生,千亩校园,30万平方米的校舍,20多座多功能语音实验室和红外听音室,400余间配置有闭路电视、卫星转播、音响和摄像监控的现代化设备的教室,
  1000余台以586为主体的微机群和国际互联网网
  吧,3000多间学生公寓和标准的体育场和4000多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的高等学府。该校创造的“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的复合型涉外实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受到人们关注;滚动式发展的经历,受专家们重视,10年来万名大专及本科生被企业竞相聘用的奇迹,赢得了声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事务官员Dr·AxelHebel对西部黄土地上悄然崛起的这所民办高校感到震惊。前来考察的人们对这所民办高校表现出的勃勃生机给以高度评价。
  记者来到始建于1992年9月的西安外事学院。时间不过7个年头,但这所学校却奇迹般地从初创时的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发展到如今拥有校园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学生1.4万人,专兼职教职员工1300余人的民办高校。作为民办院校,她是值得自豪的:人工湖水面68亩,图书馆藏书30万册,486、586微机800余台,标准游泳池2个,驾驶培训车辆36辆。校园内水榭楼台,湖光山色,绿树芳草,花团锦簇,确实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在学院的1700间宿舍中,彩电、暖气、电话、电风扇、无线听音系统一应俱全。在学院下辖的鱼化、三桥、长安路3个教学区中,学生餐厅、运动场、医院、邮局、书店、商店应有尽有。
  该校设有理工、经贸、管理、外语和旅游餐饮等28个专业。他们除开专业课外,还开设了公关礼仪、普通话、书法、英语口语、微机打字、汽车驾驶、摄影等外事基本技能课,成立有“外事服务基本技能教研组”进行总体指导。
  西安市自费留学服务中心是该校的一个特殊行政机构,它对外为西安乃至西北地区提供自费留学及公民因私出境的咨询与服务;对内承担着学院对外交往、国际联络及选送留学生等重任。目前,学院通过中心的联络与搭桥,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瑞士、瑞典、塞浦路斯、日本、新加坡、南非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学校建立了友好交往,仅今年4月以来,学院就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3个国家的4所大学建立了校际间的友好关系,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
  走近西京大学的校园,第一个映入记者眼帘的,是这样的19个大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爱,是西京大学校园文化最鲜明的特色。
  把企业精神引进到教育中来,是西京大学的一个创新。他们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在一片废墟之上,建起了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图书楼、科研楼、办公楼、荷花池、人工湖。如今,走进西京大学,高楼幢幢,绿树成荫,红荷映日,湖波荡漾。学校有微机700多台,多功能语音室6个,有藏书10万册和130余种报纸杂志的图书馆,有教学楼4栋,公寓楼6栋,标准化的运动场、游泳池,学校自建商业一条街,食堂、浴室、卫生所、邮电所、储蓄所、理发厅、书店等,后勤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法律、国际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工艺美术、市场营销、旅游、英语等38个专业,还设有知识经济研究所、喜剧美学研究所,办有《文丛》、《西京大学报》、《雨花报》、《学习报》等。学生社团组织活动活跃,学校有专、兼职教师420人,其中正副教授占80%左右,不少为博士生导师。该校与陕西省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开设的出国留学人员语言训练班,以专门设计相关课程而受到社会好评,其开设的英、日、德文语言强化班受到普遍欢迎。
  目前,西京大学已和国内100多家人才交流中心及500多个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毕业生推荐就业业务联系。学校负责人非常高兴地告诉记者,4月14日,“2000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在西京大学校园里进行,仅仅一天时间,400多名毕业生就成功地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人协议。
  记者来到我国第一所民办女子普通高等学府——西安培华女子大学。16年来,该校从原来的没有校舍发展到拥有300亩地大的校园,校舍建筑达8.5万平方米。高达八层的教学大楼巍然屹立,格外引人注目。为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学校先后购进350台微机,供全校学生上机实习。
  1999年经专家评审,该校计算机实验室被陕西省教委批准成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室合格实验室”,标准化的语音室、电脑广告设计室、多媒体服装设计室及英语听力训练调频电台等供各专业教学所需的设备和实习场所,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理想条件。
  目前学校已开设中文、艺术、财经、外语、计算机、法律、电子系,还办有成人教育学院及培华职业技术学校,七系一院一校共20个专业。各类在校学生逾4000余人,专兼职教师共达278人,其高职比为38%。
  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近万名毕业生,其就业率达97%以上。1998年,经省教委批准,学校可执行“浮动学制”,对于本校各专业二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考试成绩优秀者可转入相应院校的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本科学习。1999年,省教委又将该校定为陕西省英语四、六级考试设点学校。
  学校对外交流十分广泛,至今已有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友好团体来校参观访问。该校还与日本京都成安女子大学缔结为友好学校,从1991年起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学生赴日本留学。1999年该校又与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签订了派遣留学生的协议。
  地处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电子城的西安欧亚学院,与附近的20多所高校相接,虽说成立仅仅5年,在校生就已达7000人。走进这所学校的大门,300余亩的校园内,呈公园式的建筑布局和60%以上的绿化面积给初到者极深的印象。该校的语音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图书资料室、农业实验园地等各类实验室达40多个,今年新建的综合实验大楼面积达1.7万平方米,新开通的多媒体闭路电视教学控制系统更让参观者称赞。该校现开设有外语、保险、计算机、楼宇自动化、新闻传播、环境设计、法律、会计等20多个专业。
  与企业联合,同国际教育的广泛合作,是西安欧亚学院办学实践中的重要举措。他们与西安达尔曼集团、陕西康德集团、金花集团、未来电子公司等百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他们与美国阿姆斯壮大学、威斯康辛州·普莱特维尔大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校际间将采取互派留学生,互派师生双向交流、考察、培训,合作建立图书资料室、建立网上远程教育系统,联合举办BBA学士课程,面向教师开办英语教育学硕士课程研修班等;在英语教育、工商管理、电子信息领域合作办学,共同培训现代人才市场急需的实用型高级人才。此外还与荷兰达成向该国8所大学每年招送160名留学生协议。与日本、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西安欧亚学院在学校管理上进行积极探索,他们创立的现代人才素质研究中心、大学生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大学生文化活动管理中心、大学生外语强化中心、大学生生活服务中心在“服务育人”方面摸索的经验,引起高校管理研究者的重视。
  发展快,规模大,起点高,规范化,形成了整体优势,是陕西民办高校留给参观考察者的总体印象。密切关注市场、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开设专业,定位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陕西民办高校的突出特色;灵活的机制,产业化的运作,低成本,高效益,是陕西民办高校遵循的原则;每所学校的背后都有一批专家作顾问,指导操作,帮助规范,是陕西民办高校健康迅速发展的支撑;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负责,依照培养目标,狠抓教学质量,从入学起就考虑学生的就业需要,学生毕业后的高就业,成为陕西民办高校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陕西民办高校的在校学生已达8万人,占到普通高校在校生的44%;陕西民办高校给人们树起了一种新的形象,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开拓了一条新路。(附图片) ZMk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育)
专栏: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晨星
陕西民办高校群体的崛起,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教育专家、文化工作者、人才学研究工作者等都从各自的视角对其进行评说。
  一位人才学研究工作者对陕西民办高校的生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是这样的:高考过关,已被公办大学录取,但专业不理想,因而改选优秀民办高校热门专业者;平时学习成绩较好,但高考临场发挥失常,并因种种原因不愿复读再考者;学习明显偏科,单科成绩特别突出,甚至相当优异,而应考的其它学科成绩较差,因而总分达不到录取分数线者;各科成绩平平,但有学习兴趣,有强烈学习要求者;专业成绩差,但专项才能颇为出众者;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家长长期娇惯,性格上已有明显缺陷,学习不努力者;过早谈朋友,陷入早恋不能自拔,迷恋游戏机或其它游戏娱乐项目,因而严重分心,影响了学习者。其中不乏有专长、奇才者。民办高校如能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可以造就许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教育学家评价说,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变迁的需要,人类必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陕西民办高校正是瞄准这个目标,创造自己的特色,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
  陕西民办高校培养目标是“一专多能,多能多证”的应用型人才。这是陕西民办高校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而做出的全新选择和定位。陕西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从中国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出发,不拘一格,按需设置,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和应变性,紧扣着市场经济的脉搏。在这一点,为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结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随着高中阶段教育在大中小城市及部分发达地区普及,相应地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未能升入普通高校学习的学生,民办高校不仅圆了他们的大学梦,而且在更高层次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民办高校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与市场经济有更亲近的血缘关系。在设置专业、确定课程、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建立培养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和技能训练等方面都刻意有所创新、有新特色、注重质量和办学效益,注重对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的培养。民办高校以自主办学、自筹资金、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等灵活的办学机制和高效的管理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将是有力的促进。
  社会学家评价说,民办高校为大批青年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一方面减少了国家安排就业的压力,一方面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为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民办高校的教学、行政、后勤服务等部门,又为许多离岗、下岗、社会待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特别是为学校服务的第三产业安置了大量的社会闲散劳力。经初步统计,陕西省民办高校为8000余名社会各类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建立起一所民办高校,很快就会带动这一地区的交通、饮食、服务等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陕西民办高校的兴起,使社会各界关心、理解、支持教育事业的人越来越多。民办高等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越来越多的人认知。社会各界兴教办学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将揭开西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新的一页。站在历史的平台上,审视陕西民办高校发展,展示其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输送各种人才的贡献,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八个字来评价十分恰当。 ZMk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育)
专栏:

  上图一: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校长姜维之与日本京都成安造形短期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上图二:外国驻华使节今年6月二度考察西安翻译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事务官员埃瑟尔·布伯拉博士与院长丁祖诒交谈。
  左图一:西安欧亚学院多媒体闭路电视教学控制中心。
  左图二:西安外事学院计算机中心一角。
  压题照片:有“西北一流花园式明星学校”之誉的西京大学校园一角。 ZMk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