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旅游指南
冰川快车
这两年,国内公民出境旅游已不再集中于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瑞士就是一个新兴目的地,去年赴瑞士旅游的中国人约2万多。瑞士旅游局正对华推出其优秀产品之一—冰川观景快车(如图),其年载客量24万人,全程300公里,共7.5小时。该车穿越阿尔卑斯山,乘客可一路饱览瑞士独有的高山雪景和大片森林、湖谷,它被称为欧洲最美的一条铁路线和“最慢的快车”。 阿雯 供稿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新视窗
南方人到北京,总觉得这儿的夜晚太冷清,既没地方可逛,又没地方可玩,也没地方可吃。日前北京市商委启动的“京城之夜”周末晚间休闲消费活动,从北京市几条主要的商业街着手营造“晚间经济”——
京城夜市如何热起来
周晓红
挑灯造市图个啥?
自5月19日起,按照北京市商委的统筹规划,北京市王府井、西单、前门大栅栏、建外、朝外、公主坟(简称三街三区)的70余家企业将周末营业时间延长到22时或22时30分,个别商家甚至延至24时。配合营业时间的延长,商家还筹备了一系列晚间休闲娱乐活动,如王府井大街工艺美术大楼前专门辟了一片场地,开设了音乐茶座、咖啡座;西单文化广场推出了融音乐、舞蹈、娱乐为一体的啤酒节;建外秀水街则形成了晚间餐饮一条街。众商家劳神费力挑灯夜战图个什么呢?
翠微大厦一位负责人分析道,翠微晚7时至10时这3个小时的销售,周末可占商场全天销售的12%,非双休日也占到4%—10%,这块市场如果我们不做,就会被别人抢去。赛特购物中心公关部的鲍简经理说,由于赛特的顾客群体主要是“白领”阶层,大多只有晚上才有空闲时间,相对而言晚间销售更受欢迎。目前赛特已经把每天的营业时间都向后调整到晚22时,并成功地在“五一”举办了通宵夜卖活动。夜间市场对于赛特至关重要,也大有可为。
北京市商委的张瑾处长认为,开发晚间消费市场是适应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形成北京市经济发展新亮点,完善首都经济板块的必然趋势。国庆50周年和新千年之夜,市商委组织了两次全市性的大型主题促销活动,效果之好出乎所有组织者和商家预料,“五一”期间一些商家夜间销售的火爆场面也给了商家启动夜市的信心。
夜市较冷待加温
但是,本应热闹的京城夜市目前却显得有点冷清。据王府井百货大楼市场营销部的关彦介绍,百货大楼在前两个周末晚上10时—10时30分这延长的半个小时内,平均销售额只有2万元左右,跟“五一”期间每小时40多万销售额没法相比。不算百货大楼1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700多一线员工的开销费,光电费就要800多元,这半个小时根本不赚钱。西单商场、城乡贸易中心等商家延长时段的销售成果也不尽如人意。
笔者5月27日晚在西单的几家商场走了一趟,发现21时30分以后,商场人流就开始减少,且越往上层走,顾客越少,尤其是各商场的家电部,更是人影寥寥,21时45分中友百货二楼一位卖服装的售货员已经开始着急怕赶不上回家的车,另一位售货员则抱怨加班等于没加,又没有加班费,又没卖出几件东西。倒是几位从广州来北京的游客在商场里逛得流连忘返,一位小姐兴致勃勃地对笔者说:“白天看景点,晚上逛商场,这样的安排充实又合理,玩得也很尽兴。没想到在北京也能逛到这么晚。”
面对不尽如人意的销售成果,北京市商委的同志说,如果光从销售额来衡量有失公允。市场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但不能等到条件都成熟了才开始搞,而应边搞边创造条件。启动夜间市场目的是挖掘新的市场,这也需要企业主动参与,适应晚间消费策划一些适销对路的销售活动,而不是坐等商机的降临。
城乡贸易中心总经理助理赵磊说,“五一”消费的高潮刚刚过去,新的消费周期尚未来临,因此目前的景况是意料之中的。一旦天气真的热起来,夏日夜间消费将成为商家“五一”之后、“十一”之前争夺的主要时段,所以,先期的“热身”是造市必不可少的阶段。
配套措施须跟上
万事开头难。晚间市场在北京刚刚露脸,就遭遇了一系列难题。公交车不延时,商业街员工和消费者晚上难回家;银行不延时,顾客和商家的资金难周转。一些商家还希望有关部门提供方便。比如想在店外搞露天活动配合晚间销售,须报商业街工程部、公安局、工商所、城管部门等七个部门盖章批准,还得提前15天上报,手续太麻烦。
北京市商委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商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办法,将尽力创造条件,配合商家让晚间经济在京城红火起来。据了解,公交部门已经同意在主要干线安排交通车解决夜间交通问题,市政管委会也正在签署联合通知,准备在不影响市容的条件下,对开展夜市经济的三街三区提供相对宽松的条件,简化手续。银行延长工作时间的问题,也正在协商解决中。
据悉,近来不少商场的晚间销售量有所增加,其中百货大楼已大约占到全天的1/4。我们希望随着天气的升温,京城夜市也会逐渐热起来。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周末闲话
谁来兴市?
杜海涛
入夏以来,京城不少商场纷纷在周末延长了营业时间,轰轰烈烈制造起了“夏日夜市”。但不想换来的却是门庭冷落,消费者反应平淡。
影响夜市冷暖的一个因素是消费习惯的差异,而消费习惯的形成是个历史过程。受气候等条件制约,北京人本来就没有夜间购物的习惯。再加上现在的夜间交通、银行等服务设施不配套,对夜市的兴起,产生了明显的制约。
然而商家会说,夜间餐饮、娱乐场所不是很热闹吗?可餐饮和购物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下班后,吃饭是必需的,聚会、交友又给晚间就餐、娱乐提供了理由。这是一种消遣,是排遣白天工作劳顿的好办法。而到商场购物就不一样,它是一种体力消耗行为。在白天劳顿之后,有兴趣再到商场逛上两个钟头的人还会有多少?
有人说,夜间消费,多为“冲动型”购物。不少商家在商场搞起了啤酒节、消夏广场,以吸引顾客,但这并不见得就会激发冲动性即时购物消费。受购买能力的制约,消费者购物还是相当慎重的。在手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谁会花钱买并不急用的东西?况且购物要有充分的选择、比较。夜间,在时间的压力下,你有心思购买几千块钱的贵重物品吗?恐怕不会。那么,日常用品又如何?超市、便利店早已遍布居民区,买这些东西,又何必专门去大商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购买力是一定的。单纯延长营业时间,不一定就会扩大销售额。
其实真正愿意在夜间购物的是外地游客。“白天逛景、晚上逛市”是不少游客的旅游习惯。笔者在外地出差期间,也曾多次不辞辛苦地去夜市逛一逛。游客购物是有选择性的,他们希望购买的是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商品。大宗的、千篇一律的商品不会有吸引力。可如今,多数商场千店一面,特色商品少之又少。如此情形,怎能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
建场易,兴市难,兴夜市更难。夜市的兴起,需要相关设施的配套和服务的完善,也需要人们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商家调整商品结构和加强对目标顾客的针对性。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时尚快车
后半夜用电只须支付白天电费的一半;商品在特定时间段可以特价销售——
分时消费走过来
陈文雨 王东林
从今年5月13日起,上海电力部门在部分市民中试行分时电价,平时段6时至22时为0.61元/千瓦时,谷时段22时至次日6时为0.35元/千瓦时,几乎只相当于平时电价的一半。这种新举措就是分时消费。有关人士认为,对于电力部门和居民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分时段定价可减少持续运转的电力资源浪费,鼓励居民多用低谷电。
目前,分时消费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在美国,如果乘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小时买票且空位多,机票便宜得如同白送;旅游景点在旺季时收费高,一到淡季就便宜下来。北京的西单中友百货商场曾举办过限时特卖活动,每天推出几种著名品牌服装、鞋帽、化妆品等,限定9时—11时,限量10件—50件,特价销售。据说特卖活动开展以后,中友特卖商品的营业额比平时增长了50%,连不参加限时特卖的商品也增加了销售量。
分时消费可以用于那些在不同服务时间有不同客流量的诸多行业。北京铁路局在京石、京津城际快速列车上推行峰谷票价制,京津间首班和末班客运高峰时对开的列车票价是30元,而中午原来上座率仅为10%左右的对开列车,票价只有20元。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上座率最高的是中午的列车。这样,他们利用价格杠杆成功地调剂了客流量。实践证明,旅客对中午时段的低价优质列车是比较看好的。
分时消费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在于它不同于一般的打折、降价,商品(服务)不会因特价而降低质量标准,消费者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了优质商品和服务,企业则充分利用了已有的服务资源,增加了营业额,提高了经济效益。
分时消费打的是“时间牌”,比厮杀式的价格战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良性循环。商家可以就此多做做文章。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消费信箱
住房抵押贷款何时下乡
编辑同志:
如今,城镇居民购买商品房,钱要是不够可以到银行去办理住房抵押贷款,既方便快捷,又解决了燃眉之急。在农村,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添置新房的农民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农村还没有开办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农民添置新房遇着资金不足时,却不得不东奔西走,求亲戚、托朋友去借款,不仅麻烦、容易耽误事,而且还背上一笔沉重的“人情债”。
所以,农民呼唤住房抵押贷款能及早下乡来。这样,也可以拉动内需,扩大银行的业务量,增加经济效益,对各方都有利。
江西兴国 凌传昌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
报亭为啥还“停”着
樊哲高
年初,北京主要街道边竖起了一座座漂亮的书报亭,但半年过去了,这些亭子多数还空着,而在它们周围,那些大大小小的报摊却叫卖得正欢。
北京人喜欢读报,因此报摊之多让每一个初到京城的外地人都会从心底赞叹:不愧为文化中心!其实,多数北京人都清楚,下班回家后要找到一个最经济的解除疲劳的方法,就是花几角钱买一份报纸。
报亭虽然亭亭玉立,但市民买报多在早晚上下班途中,在那些人行道上的报摊,只要一伸手就可取到喜欢的报纸,骑车人甚至不用下车就能一手交钱一手拿报。而书报亭本身是为了美化市容而做的,除了外表雅致,摆放也要规范,一般离人行道10米开外,占道是绝不允许的。所以它无形中就离读者“远”了。
在东四环外十里堡华堂商场大门右侧的马路边,有一位腿脚不便的报贩,据他讲每天仅北京晚报就要卖出700多份,每份可赚1角钱。在他的残疾人三轮车上码着的除北京晚报,还有市民喜欢的环球时报、球报等,高峰期他差不多每5秒钟就要卖出一份报纸。而距他十几米外的一个书报亭内,卖报人就“清闲”得多了。他向笔者诉苦道,不要看这亭子漂亮,可人家就是懒得多走几步路到这儿来,尽管亭内报刊品种多,摆放也醒目。北京晚报摊子上能卖出700多份,他70份也卖不完。
另据他说,书报亭由邮电部门统一制作,每个要收押金1万元,每月还要交600—800元不等的使用费。如此一来,租亭子成本高,生意又不见得好,当然报贩都不会去租了。虽然有关方面曾多次表示要整顿路边报摊,但报摊仍是首都街头仅存的一种可当街吆喝的摊点。也许北京街头十多万个大大小小的报摊的确已成为人们的一道文化快餐,但我们还是希望那些空着的书报亭能早日找到它们的主人。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生活实录
懂俄语的掌鞋匠
这位师傅名叫刘启正(右),山东人,去年听人说中俄边境的生意很红火,就只身来到黑龙江绥芬河掌鞋。但一上工就傻了眼,满眼都是俄罗斯商人,生意都让懂俄语的给抢走了。
从此小刘就较上了劲,白天掌鞋,晚上上夜校,俄语单词一背就是大半夜。3个月过去了,小刘的俄语有了基础,生意开始越来越好。但小刘还不满足,他说:“我还得好好学,这么进步下去,回家说不定还能当上个翻译呢!”
郑重 海川 摄影报道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
罗蒙开辟服装旅游
日前,来自云南昆明市盘龙区的20多位游客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刚刚推出的宁波—罗蒙—溪口服装旅游专线,游客们在一路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还充分领略了闻名遐迩的“奉帮服装”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
奉帮服装与溪口旅游一直是浙江奉化市的两大“拳头”,但以前到奉化的客人或为买衣,或来旅游,多数各不相干。该市服装知名企业——罗蒙集团大胆探索,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其中令人瞩目的一招,便是利用与宁波市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溪口毗邻的优势,大做服装与旅游相结合的文章,把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吸引进厂参观。
据悉,该项目推出仅仅一个月,来“罗蒙”的游客已达上千人。
(张文胜)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霓裳新概念
霓裳新概念
如今女士内衣成了挂出来的时尚,不仅在大型零售商场中大行其道,路边的内衣品牌专卖店也越来越多。小小的胸围潜藏着大大的商机。
日前在广东南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内衣模特大赛(如图),展示出了各款具有青春时尚特点的内衣。
李维娜 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