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国际)
专栏:
20日,李鹏委员长在布拉迪斯拉发同斯洛伐克总理祖林达举行会谈。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提出以巴临时安排新建议 巴同意以推迟最后阶段撤军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20日电 (记者戚德良)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部日前向总理提交了一份推进以巴和谈的新建议,建议政府在继续推进以巴最终地位谈判的同时,同意巴勒斯坦建国。
据以色列《国土报》20日报道,总参谋部在这份“以巴临时安排”的新建议中详细分析了以巴和谈的进展情况后指出,以巴最终地位谈判按期于今年9月13日达成最终和平协议存在一定困难,届时如果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单方面在自治区宣布建国,必将导致以巴冲突。因此军方建议,政府同巴方通过协商先达成一项“临时安排”协议,将其作为框架协议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推进最终地位谈判。
“以巴临时安排”新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色列同意阿拉法特在自治区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并予以承认,随后再同巴方讨论解决棘手的边界划分、耶路撒冷归属和巴勒斯坦难民等问题;鉴于以巴边界尚未最后划定,以方将继续监控巴勒斯坦同埃及和约旦接壤的一些关口和机场,以防止进入巴境内的人员进入以色列;以巴在过渡时期签署的有关安全和经济合作等协议继续有效;以方在未来的撤军中将部分约旦河西岸领土还给巴方;这一“临时安排”协议为过渡性的协议,过渡期为一年半到两年。
近来,以总理办公厅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在为以巴达成过渡性协议出谋划策。据透露,中心内容是建议将以巴和谈能够解决和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区别开来,将耶路撒冷归属、巴难民等公认的棘手问题留待以后来解决。
据新华社加沙6月20日电 (记者马晓霖)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主席、最终地位谈判首席代表库赖20日宣布,巴方已经同意以色列推迟两周进行最后阶段撤军工作。
库赖说,巴方这一决定是应美国的要求作出的,条件是美方将保证以方在新的期限结束时完成撤军工作。
根据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总理巴拉克今年年初达成的口头协议,以方应在本月23日前完成巴以过渡自治协议所规定的继续撤军条款,即将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和军事区之外的所有约旦河西岸地区完全交给巴方管理。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麦克纳马拉的警告
钱峰
在美俄首脑莫斯科会晤落下帷幕的同一天,美国《洛杉矶时报》刊登了一篇美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的访谈录。在莫斯科,尽管克林顿为建立导弹防御系统极力游说,麦克纳马拉却明确表示了对美政府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极大担忧。他警告说“任何企图建立防御能力的打算都将引起另一方的军备集结”,“将导致世界局势更加危险”,并指出确保安全的最佳途径应是“坚决放弃导弹防御系统、把核武器减少到最低限度”。作为“相互确保摧毁”核理论的倡导者,麦克纳马拉的警告发人深省。
麦克纳马拉的警告恐怕不是一时的有感而发,而是一个历经风云变幻的资深战略家的由衷之言。身为当年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是冷战时代美苏核竞赛历史的见证人。当年美苏任何一方试图打破战略平衡都导致了进一步的核竞赛而最终形成的“相互确保摧毁”的态势,才使世界避免了核战争的危险。显然,麦克纳马拉警告美国不要引发新的核军备竞赛,是基于对历史的总结,是智者之见。
1972年美苏两国首脑不得不谈判签署《反弹道导弹条约》,明确限制双方建立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从而排除了其中任何一方不受惩罚地进行核打击的可能性,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该条约为削减进攻性核武器奠定了基础,从冷战后这些年的现实看,它仍是维持世界核战略平衡的基石,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麦克纳马拉是清醒的。的确,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最现代化的核武库,在此情况下还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只能让世人觉得它宣扬防御是假,谋求绝对核优势才是真。但是,欲把自己的绝对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上,势必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这种所谓的“安全”注定是不安全的。对于这一点,连欧洲盟友都已看清,它们对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持异议,就是明证。
史可鉴今。只有继续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和进一步推动核裁军,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真正的安全。美国政要有必要听一听麦克纳马拉的忠告。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放宽对朝经济制裁
本报华盛顿6月19日电 记者马世琨、张勇报道:美国今天开始执行解除部分对朝鲜经济制裁的决定。该决定是由克林顿总统于去年9月宣布的。
据美国政府发布的公告,美国将取消对美朝之间商品贸易、人员往来和航空航海运输的禁令。但美国对朝鲜的“反恐怖和不扩散控制”仍然有效,禁止向朝鲜出口“军用和敏感的军民两用产品”,不得向朝鲜提供除人道援助以外的任何援助。美国对朝鲜的经济封锁已近50年,给朝鲜造成了巨大损失。去年9月,美朝达成协议:朝方中止导弹研制,美方则放松对朝禁运。
据新华社华盛顿电 (记者严锋)美国农业部长丹·格利克曼15日发表声明说,美国政府将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紧急援助计划向朝鲜提供5万吨小麦的粮食援助。这批粮食援助是应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呼吁提供的,主要用于缓解朝鲜的粮食短缺状况。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沙斯党部长向政府递交辞呈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20日电 (记者戚德良、楼坚)以色列沙斯党的4名部长和3名副部长20日下午递交辞呈,这意味着巴拉克领导的以色列联合政府面临成为少数派政府的严重危机。
沙斯党的部长和副部长是在当天中午举行了紧急会议后采取这一行动的。按照以色列法律,他们的辞呈还需48小时才能生效。目前,巴拉克和他的助手正在加紧努力,希望在这些辞呈生效之前使沙斯党部长收回成命。在120席的以议会中拥有17席的沙斯党是巴拉克“只有一个以色列”联盟的最大执政伙伴,其内阁部长有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伊沙伊、国家基础设施部长苏伊萨、卫生部长贝尼兹里和宗教事务部长科亨。沙斯党的退出,将使以联合政府在议会的席位从目前的68席减少到51席,这将给巴拉克推动正处于关键时刻的中东和平进程带来很大阻力。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法阿关系新动向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
6月14日至17日,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对法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这是阿自1962年独立以来,其总统第二次访问法国。从1983年沙德利·本·杰迪德总统的第一次访法,到布特弗利卡再次踏上法兰西国土,中间相隔了17年。所以,法方非常重视布特弗利卡此次访问,希拉克总统亲自到机场迎接。
法国与阿尔及利亚隔地中海相望,历史上阿尔及利亚曾是法国的殖民地。由于历史遗留下的问题和当今存在的争端,两国关系一直不是很融洽。究其原因,与法国的对阿政策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法国不仅不去消除殖民统治留下的后遗症,反而还以民主国家自居,对阿尔及利亚内政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引起阿政府和民众的不满。例如,在阿前总统沙德利执政时,密特朗政府多次指责阿政府中断多党制议会选举破坏了民主进程,说阿政权“不合法”,并向被阿政府取缔的原反对党“伊斯兰拯救阵线”的一些负责人提供避难权,使阿政府难堪;自90年代以来,法国因害怕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入境,在阿内部冲突爆发后采取支持阿政府遏制伊斯兰武装集团的政策,从而引发了阿恐怖分子在法阿两国境内制造了一系列针对法国的劫机和爆炸事件,法国侨民成为袭击的目标,有40多人被暗杀。
由于阿尔及利亚社会治安不断恶化,法国从阿撤回了技术人员,召回了侨民,关闭了在阿的所有领事馆、文化中心和学校等机构,并取消了法航到阿尔及利亚的航班,减少了阿航飞往法国的航班,限制对阿公民发放入境签证,引起阿方的强烈不满,法阿关系一度相当紧张。
希拉克当选总统后,从法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出发,多次表示要发展两国关系,并在其当选的第二年(1996年),派外交部长访问阿尔及利亚,从而为两国建立一种“稳定、长期和亲密的关系创造了一个新开端”。随后,两国高层开始互访,此次布特弗利卡的访问是两国关系由冷转热的一个重要标志。布特弗利卡在访法期间反复强调,两国以前发生的不愉快已经成为过去,阿法关系正在“翻开新的一页”。希拉克认为,布特弗利卡的访问是“建设新的法阿关系的重大步骤”,“法国和阿尔及利亚重新携手走向未来的时刻已经到来”。
布特弗利卡一再强调此行属政治访问,但实际上更有其经济目的。据报道,阿尔及利亚国内政局目前仍然动荡,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失业率高达30%;外国投资越来越少;外债增加到285亿美元,约占阿外贸收入的40%。阿现在急需资金、技术和人才,以继续推进其振兴经济的计划。布特弗利卡此行不仅是想推动两国经济合作,而且还希望法国能重新考虑阿的债务问题。
法国是阿尔及利亚的重要贸易伙伴,去年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的贸易顺差为61亿法郎。为了不让布特弗利卡这次访问“空手而归”,法同阿签订了一项协议,决定将阿尔及利亚4亿法郎的债务转成在阿的投资。另外,法还答应将逐步放宽对阿来法人员的限制,但两国未能就法航恢复飞阿的航班问题达成一致。
此间舆论认为,布特弗利卡此次访法取得的成果虽然有限,但这是法阿两国相互接近的“一个信号”。当然,要消除两国间长期形成的分歧,看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本报巴黎6月1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南离开贝鲁特前表示
联合国将认真对待黎以边界争议
据新华社贝鲁特6月20日电 (记者黄灵、符卫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日在离开贝鲁特前在机场发表讲话表示,联合国将认真对待黎巴嫩提出的黎以边界地段争议的问题。
安南当日上午在会见了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后说,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维和部队将仔细勘测黎以边界地段黎巴嫩认为有争议的地区,并会随时将结果报告给他。
安理会18日发表声明,确认以色列已按照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从黎南部全部撤出了军队。但黎巴嫩对此持有不同意见,认为以色列仍在边界地段的16处地方占领和控制着黎巴嫩领土,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黎真主党曾表示,如果边界争议得不到解决,它将“把抵抗作为最佳的选择”。
据新华社贝鲁特6月19日电 (记者黄灵、符卫建)来访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9日在此间宣布,联合国将在7月份向黎巴嫩南部地区增派1000名维和士兵,以维持那里的治安。
安南19日中午到达这里后与黎巴嫩总统拉胡德和总理胡斯举行了会谈。安南在会谈后发表声明,认为核查并确认以色列是否从黎南部撤军是联合国驻黎维和部队的职责,而不是由当事国双方裁定。他同时指出,联合国划出的以色列撤军“蓝线”并不是黎以国际边界线,因为边界问题应由各成员国自己解决。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强调加强独联体军事合作
新华社莫斯科6月19日电 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19日在独联体国家国防部长理事会会议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独联体国家将加强军事合作,发展联合防空系统。
他透露,会议讨论了2005年前独联体军事合作发展计划。独联体将扩大内部军事合作,使这种合作具有战略性质。
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在会上作报告时强调,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巩固世界战略稳定,而其重要基础是遵守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伊万诺夫再次表示,俄罗斯主张建立全欧洲非战略性导弹防御系统来抵制美国单方面破坏反导条约的行动。他还呼吁独联体其他国家予以支持。
伊万诺夫希望独联体成员国共同抵御极端主义势力和团伙的威胁,对付国际恐怖主义在独联体南部从高加索到帕米尔这一弧形地带的猖獗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挪签署检察合作谅解备忘录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6月19日电 (记者吴平)奥斯陆消息: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19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与挪威总检察院检察长托尔·布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挪威王国总检察院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加强两国检察机关的合作与交流。
根据《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挪两国检察机关将在下述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互派检察官讨论双方工作中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定期合作举办研修班,共同研究各自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交流法律信息。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尼宗教冲突死亡百余人
据新华社雅加达6月20日电 据安塔拉通讯社20日报道,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省穆斯林教徒与基督教徒之间19日再次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造成114人死亡,81人受伤。
报道说,冲突于当地时间上午10时左右发生在马鲁古省哈马黑拉岛加莱拉地区,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小时。在冲突中还有290多座房屋被烧毁。
冲突发生后,当地驻军在海军陆战队的协助下赶赴现场,制止冲突的进一步扩大。
自去年1月以来,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省的宗教冲突一直在持续。据印尼官方估计,一年多来已有约2000余人在冲突中丧生,数万人沦为难民。
第6版(国际)
专栏:
申请举办2008年奥运会
北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递交报告
新华社洛桑6月19日电 (记者陆大生、李敬臣)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今天在这里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申请报告。申请报告中回答了国际奥委会今年2月提出的6大方面的22个问题。
在国际奥委会总部大厅举行的递交仪式上,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向国际奥委会体育主任费里和申办城市关系部主任巴雷女士递交了北京奥申委的50份申请报告。
在费里的建议下,北京奥申委代表团成员与国际奥委会官员持北京的申请报告合影留念。费里风趣地说,这是为了证明北京已经递交了申请报告。巴雷女士随后向北京奥申委代表团简要介绍了国际奥委会新的申办奥运程序。她说,国际奥委会将在一两天内向北京奥申委发出文传,以正式确认收到北京的申请报告。
申请主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城市有10个,分别是中国北京、泰国曼谷、埃及开罗、古巴哈瓦那、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马来西亚吉隆坡、日本大阪、法国巴黎、西班牙塞维利亚和加拿大多伦多。
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请报告的截止日期为今年6月20日。
第6版(国际)
专栏:
塞拉利昂局势依然紧张
爆发于九十年代初的塞拉利昂内战已断断续续持续了近十年,至今没有结束的迹象。最近几个月,随着双方战斗的升级以及反政府武装扣押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作为人质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刚刚略显平静的塞拉利昂局势又骤然紧张起来。进入六月份以后,尽管被扣的维和士兵陆续获释,但反政府武装仍然控制着一半以上的国土,首都弗里敦也经常响起枪声。图为一名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士兵正在弗里敦街头警戒。
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盟维持对奥地利制裁
欧盟轮值国主席、葡萄牙总理古特雷斯十九日在葡萄牙的费拉表示,欧盟其他十四国目前不准备解除对奥地利实施的政治制裁。古特雷斯是在当天开幕的欧盟首脑会议期间的一次工作午餐上向奥地利总理许塞尔转达上述信息的。
葡萄牙负责欧洲事务的一位官员表示,目前没有出现任何促使欧盟取消对奥地利实行制裁的新情况。(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修补关系 寻求支持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孙勇军
18日下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飞赴莫斯科,参加独联体国家元首会议。而在会议开始之前,纳扎尔巴耶夫还将对俄进行正式访问。此间舆论指出,这是纳扎尔巴耶夫在普京正式就任俄总统后对俄进行的首次正式访问,其目的在于修补与俄关系,寻求支持。
按照日程,纳扎尔巴耶夫于19日上午与普京进行一对一会谈,然后,他还将与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和联邦委员会主席斯特罗耶夫等俄主要领导人进行会谈,就哈俄双边关系、里海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纳扎尔巴耶夫此行的主要目的在于修补哈俄关系,寻求支持。去年底普京执政后,纳扎尔巴耶夫与叶利钦之间良好的个人关系对哈俄两国关系的保障与促进作用不复存在,普京对哈似乎不如叶利钦热情,他正式就职后的首次中亚之行非但没有选择哈萨克斯坦,反倒去与哈在中亚地区争相坐大的乌兹别克斯坦访问,让哈感到叶利钦时代一去不复返。
另外,哈俄间就里海法律地位问题、两国债务问题、边界划定问题、拜科努尔宇航基地租赁问题分歧不断。去年底,就在普京出任俄政府总理时期,哈借口东哈州俄族居民阴谋以武力推翻哈宪法体制而对十几名俄族居民判了重罪,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应,俄政界的一些力量趁机提出了哈境内“俄族居民权益问题”,哈驻莫斯科使馆屡遭围攻。
普京上台前后,哈担心他的强硬政策会危及哈等独联体国家的主权,担心普京为了保护俄国家利益、重振俄大国地位而置哈等独联体国家于不顾。在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伊斯兰极端宗教主义活动日益猖獗、严重危及俄及中亚地区稳定与安全的前提下,俄提出对盘踞在阿富汗境内的国际恐怖分子营地采取预防性打击。哈政界有人批评俄只顾自己,不管由此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哈俄两国关系自去年夏秋以来、特别是自俄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升空的“质子—K”火箭因坠地引发环境污染事件以来持续降温。
然而,哈意识到,在维护地区稳定、振兴民族经济的事业中离不开俄罗斯的帮助与支持。哈外长伊德里索夫在纳扎尔巴耶夫启程赴俄前对记者说,“俄罗斯是哈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将对这一伙伴关系赋予更具体的内涵”。据悉,纳扎尔巴耶夫此行将修补哈俄关系,换取俄的支持。哈拟放弃与俄有争议的里海局部海域的石油天然气开发,纳扎尔巴耶夫准备赦免东哈州“政变分子”、借以平息哈境内“俄族居民权益”风波,争取改善近来严重受损的哈俄关系。
据哈外长伊德里索夫透露,作为纳扎尔巴耶夫此行的主要成果,哈俄两国元首将签署联合公报,加强两国传统友谊,确定两国合作原则。哈俄两国领导人将详细讨论拜科努尔租赁问题和里海划分及其法律地位问题,致力于促进哈俄两国的经济合作。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哈欠俄的债务高达10亿美元左右,两国间纷繁复杂的分歧远非一次访问就可解决。纳扎尔巴耶夫此行向普京传达了修补两国关系的信号,但哈俄关系能否达到叶利钦—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水平,现在还难下定论。
(本报阿拉木图6月18日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