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6月13日人民日报第10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6-1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 书记农家四问 牛羊圈为啥空着 2.6%'...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头条竞赛

  宁夏回族自治区
  书记农家四问
  ●牛羊圈为啥空着 ●2.6%的负担为何还叫苦
  ●为什么多收14.8元水费 ●贫困乡有必要为评比而买微机吗
  ●本报记者 郑有义
  5月23日至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前往石嘴山市平罗县农村调研,记者随行采访,记录了他4次发问。
  一问:“农民的牛羊圈为啥空着?”
  5月24日,毛如柏来到平罗县西灵村。村干部汇报说,今年重点发展畜牧业,新盖了一溜整齐的牛羊圈。毛如柏走过去实地查看,发现宽敞整洁的牛羊圈大多是空的。“怎么回事?牛羊呢?”毛如柏有些奇怪。村民告诉他,牛羊圈建成后,原定购牛羊的小额扶贫贷款的环节却衔接不上。村民们眼看着新建的牛羊圈一天天空着,眼睁睁赚钱的好时节一天天溜过去,个个心急如焚。
  毛如柏的脸色凝重起来。当晚,他在西灵村住了下来,征求村民的意见,并连夜与有关部门领导通电话,请他们马上研究帮农民落实小额扶贫贷款问题。
  第二天上午,毛如柏就西灵村“新建的牛羊圈没有牛羊”一事对平罗县委领导同志说:“这样的问题解决不好,我们就失信于民。”
  二问:“2.6%的负担为何还叫苦?”
  在西灵村支部书记院子里,毛如柏坐着小板凳,与村民聊起农民负担问题。
  这个村是平罗县较好的村,人均收入3000元,农民负担只有2.6%,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5%,可许多农民仍然叫苦。
  原来,村里600多户人家,从事经商、各种粮食深加工的有近200家,年收入十几万元的很多,他们大多把田承包出去而不再承担各种费用。现在的“三提五统”等各种费用都是按承包田分摊的。近年来,农田费用上涨,农业增收趋缓,就形成了“有田有费用,无田无负担”的情况。同时,笼统的“人均收入”掩盖了这个村农民个体之间很大的收入差距,收入本来就很低的“种田户”却要按田亩上缴各种费用,自然十分困难。
  这些情况使毛如柏十分感慨,他说:“中央一再强调减轻农民负担,可农民负担到底是什么状况,我们并不真正知道。”他打算回银川后认真研究,拿出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减负方案。
  三问:“为什么多收14.8元水费?”
  潮湖村2队王道德老汉的果园里,花香浓郁。五棵枝繁叶茂的老树拱卫而成的绿荫下,村民们席地而坐,与毛如柏“侃水价”。
  今年年初,为最大限度地节约越来越宝贵的黄河水,改变农民长期沿袭下来浪费水资源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自治区调整了引黄灌区水价,一些农民感到加重了负担,种地收益少了,有不满情绪。
  毛如柏从“一亩地需交多少水费”、“减了多少收入”问到“有没有不合理负担”,详详细细地询问并认真记录,3个多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毛如柏与坐在旁边的自治区水利部门负责人算水账,“灌溉水价要涨,这不错,否则,水资源浪费改不了,旧的耕作方式变不了,水利事业搞不了,这一点,农民们已经接受。问题在于,一些地方是不是又搞了加码。按区里规定的办法计算,大体上涨价后一亩水费应是13.5元,加上维护费7元,应是20.5元,可我们却收了35.3元,为什么多收14.8元水费?”他要求水利部门立即就水费收缴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并尽快予以理顺。
  四问:“贫困乡要买微机达标吗?”
  在头闸、灵沙、渠口这三个乡镇调研时,当地乡镇干部反映上边许多部门都在要求基层工作“达标”,有的要独立的会议室、活动室及室内配套的办公用品,有的要装备微机等现代化的检验设施,甚至有的部门还以造了多大的声势、电线杆贴了多少标语作为衡量是否先进的标准等等。
  毛如柏听后表示:“各部门的达标活动主流还是为了工作,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必须克服,弄虚作假则要坚决给予惩处。达标不能过多过滥,要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现代化包括办公现代化是一件好事,但就现时看,一个贫困乡要花1万多元买微机却基本用不上,这种达标的做法我不赞成。区委、区政府各部门要自查,今年发了多少达标文件?对脱离实际的各种达标活动要认真清理。” C3O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聚焦

  小浪底开闸放水 黄灌区初缓旱情
  本报记者 李杰 宋光茂
  编者按:眼下正值抗旱保夏种的关键时刻,黄河下游省份向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出了调水的求援电。经水利部批准,小浪底建设管理局于5月25日果断决定:停止发电,向下游供水。效果如何?我们组织本报驻河南、山东的记者进行了采访,他们的报道透出了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灼热感。
  河南:解了燃眉之急
  在沿黄的河南省中牟县杨桥水闸,记者看到,黄河水正通过引水渠,源源不断地流向农田。水闸管理员马尚河告诉记者,原来大河水位低,5月10日,杨桥引水渠断流。5月25日,小浪底停止发电开闸放水后,引水渠有了1立方米/秒流量的水,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
  该县的赵口引黄灌渠,担负着200多万亩农田的抗旱灌溉任务。县水利局副局长苏福增说,前一段水紧张时,赵口和三刘寨两个引黄灌渠,只分给3立方米/秒的流量指标,群众用水很困难。5月25日以来,用水指标从3立方米/秒流量增加到8立方米/秒流量,解了燃眉之急,早稻的育苗插秧用水得到了解决。过一段时间,如果大河的水位不提高,中稻插秧用水的矛盾还将再次突出。
  郑州市公用事业局供水公交处马玉林处长告诉记者,郑州地处黄河边,市民饮用水很大一部分靠的是黄河水。前年小浪底工程截流时,供水曾一度受到影响。进入今年以来,黄河供水没有出现特别大的问题。
  在开封市,黄河引水的矛盾显得较为突出。据开封市抗旱办公室的宋帮民介绍,黄河开封段现在有300多立方米/秒流量,生活用水受影响不大,但农业生产引黄抗旱用水却十分困难。
  黄河的调水供水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担负的重任之一。就黄河下游的供水问题,记者采访了黄委会水调局副局长王建中同志。他说,今年天气特别旱,整个黄河流域是建国以来降水量最少的一年。因此黄河来水特别少,这就加大了黄河供水的矛盾。为保证下游群众生产和生活用水,黄委会及时调度,超计划加大了刘家峡水库的泄量,在供水计划指标之内,各省用水基本得到了满足。5月25日,位于河南洛阳与济源市之间的小浪底水库停止发电,开闸放水,水量由原来的300多立方米/秒流量加大到400多立方米/秒流量,下游的供水困难会有所缓解。生活和工业用水以及度汛工程施工用水也得到了保证,同时也能给农业抗旱提供部分水源,支援农业保夏种。但农业抗旱用水量很大,如不动用小浪底水库205米以下的库容,很难保证足额供应。
  山东:仍是杯水车薪
  6月3日,记者驱车沿黄河大堤赶到济阳县沟杨引黄闸时,正赶上提闸放水。这一带是山东黄河大米的产区之一,现在稻苗青青,插秧在即,已收割完小麦的地块亟待灌溉。今天提闸放水浇灌了稻田,更滋润了农民的心田,可谓久旱逢甘露。在闸口处,黄河水打着漩涡,涌入提起了闸门的两个涵洞,穿过黄河大堤,再涌向引水渠的分闸口,逐级分流到田野。据沟杨闸管所所长崔玉岭介绍,这天闸口放水的流量是3立方米/秒,这是进入6月份以来第一次放水,放水时间只有3个小时。从沟杨闸放水记录本上看到,5月1日至9日、13日至17日、24日至26日都未能放水。因为黄河缺水,各个引黄闸只能按山东黄河河务局的统筹安排放水。这天,喜得黄河水的田野里,劳作的人们格外多,有的在挖沟顺水,有的在平整田地,有的在整理稻苗,人人脸上都绽开着喜洋洋的笑容。沟杨村的杨吉明家有一亩多地,这几天一直在盼水,他的媳妇从地里走出来对记者说,水稻水稻嘛,没有水怎么种水稻?1997年就曾经种好了稻苗,因为没有水插秧,最后稻苗长到腿肚高了,都喂了牛,心疼啊!
  济阳县境内的邢家渡水闸,是这一带最大的引黄闸。靠这个闸引水灌溉的农民也都知道了小浪底停止发电,给下游让水的消息。但老水闸已过使用期限,新水闸正在建设之中,这一带农民看着增大了的黄河水干着急。徐家村的农民逯平正在摆弄抽水机把引水渠里残存的一点水抽到自家的田里,他托记者帮着呼吁呼吁,在新闸修好之前再用老闸给放点水,他家的8亩多水浇地都渴着呢。“要不,小浪底管理局的一片好心俺们这一带就沾不上光了。”
  不仅灌区求水,城市供水部门也盼水解渴。在济南市鹊山调蓄水库指挥部,王京法处长介绍说,鹊山水库是济南市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水库容量4600万立方米,而现在水库里只有2700多万立方米,急需要从黄河补水。但自5月29日停机后,一直到6月3日早8时才又开机,现在每天可以提百十万立方米水。“我天天从黄河边上走,现在能看出黄河水大点了,小浪底让出来的水已经到咱济南来了。”
  据山东黄河河务局的张仰正处长介绍,在6月2日小浪底让水到来之前,山东的60多个引黄闸全部关闭,以确保黄河入海不断流。黄河一旦断流,将对黄河尤其是河口地区的动植物等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断流也会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影响防洪。要保持黄河不断流,高村站就需要近200立方米/秒的流量。小浪底让水后,全省沿黄9个市地只能分享100立方米/秒左右的流量,仍是杯水车薪。
  题图: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农民忙抗旱。新华社记者 王刚法 摄(附图片) C3O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王志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树种红豆杉人工繁育成林的人。为了这项科研课题,他曾在东北的深山老林中默默奋斗了15年。因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人们称他为——
  大森林里的红豆杉
  塞北雪
  红豆杉又称紫杉、赤柏松,是当今世界濒临灭绝的古老植物。从它的根、茎、叶、皮及果实提炼出来的紫杉醇,因其对癌症有特殊疗效,在国际市场每千克售价高达上千万美元。
  红豆杉资源短缺这一世界性难题,吸引了一位年轻人的目光。他叫王志国,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小兴安岭山麓一个林业部门工作。红豆杉独具的植物学、考古学以及治疗癌症方面巨大的开发价值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尤其是将红豆杉繁育成林的想法更令他心旌荡漾,神驰不已。
  那是1980年,他担任了苇河林业局红豆杉课题组长。当时,科研条件十分简陋。王志国一头钻进了黑龙江和吉林的深山老林,找寻褐黑苍劲、傲然倔强的红豆杉。我国红豆杉资源量极少,东北红豆杉更是弥足珍贵,十里二十里的森林里难觅一株。他为此付出了说不尽的艰辛,经历了“野人”一样长年与大山相伴的传奇生活。
  从1980年到1995年,整整15年,王志国默默地工作着,山外的世界很精彩,山里的日子很平凡,但他耐住了寂寞与清贫。历经反复试验,终于通过无性繁育技术在苇河青山种子园育苗成功,然后再把栽培3年的苗种移上山岗,培育出500万株红豆杉。
  这是世界上营造成功的第一片人工红豆杉林。如今,这片承载着王志国艰辛与梦想的山林满目春色,青翠欲滴。而这片红豆杉林,也给王志国带来了诸多荣誉:其“珍贵树种东北红豆杉无性系林培育技术研究”项目获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科学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省科委列为星火计划项目。
  近年来,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达130多万,这个数字像黑色的虫子撕咬着王志国的心。他觉得自己和红豆杉应该为癌症患者分忧。1997年初王志国带着山里人的淳朴和执着来到哈尔滨,开始了又一次创业。他决心发掘红豆杉的实用价值,以造福社会。
  当时,黑龙江一所大学正在研制一种新药,一直苦于缺乏紫杉醇原料。他们听说王志国人工繁育了红豆杉,就找上门去,希望合作研究,王志国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一年后,一种新型红豆杉抗癌制剂——达克素问世。在1998年全国专利技术产品博览会上,达克素被评为金奖。
  为使红豆杉的繁育和开发规模化产业化,今年5月,王志国和黑龙江有关单位共同推出了“红豆杉股份造林工程”。此举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5月10日,王志国创办的红豆杉科技开发公司和阿城市平山镇正式签订协议,将投资1.5亿元在有“金代故都”之称的阿城市平山镇建一座集红豆杉繁育造林、药物生产、科研开发于一身的高科技园区。目前,第一批栽种的占地2000亩的红豆苗木已经扎根在风光秀丽的山坡上。
  王志国,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年轻人,也因与红豆杉结下不解之缘,被称为“大森林里的红豆杉”。 C3O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信人也须信己
  段心强
  彰武县去年种植了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的高油玉米,这种玉米含油量和蛋白质较多,经国际权威部门化验,我国培育出的这种高油玉米比美国同类玉米的油和蛋白含量还要高几个百分点。可是这种玉米在国内却找不到市场,许多饲料厂把它拒之门外。没办法他们只有和美国的嘉吉公司、瑞利生公司合作,由人家全部收购,然后再卖给我国一些饲料厂。过手就要落层油,美国的两家公司从来不当“义务推销员”,他们从彰武和中国饲料厂家拿走了一大块利润。
  彰武和饲料厂都是我们自己人,为什么还要外国企业从中插一杠子?说到底是美国这两家公司信誉好,中国的饲料厂对他们的高油玉米信得过,对彰武县的高油玉米信不过。
  诚然,美国的嘉吉公司和瑞利生公司从1972年就与中国有贸易来往,赢得了中国许多企业的信任,大家重视和他们做生意,是实实在在抓生产的具体行动,无可指责。但是,只相信他们两家,而不管我国自己的生产者怎样介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也不看农业科学院专家出具的证明,甚至连权威部门的质量鉴定书都不信,非从外国人手里进货不行,这就令人费解了。看来,在一些人眼里,“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崇洋观念还根深蒂固。其实,当初我们的企业如果能认真地化验一下,大胆地实验一下,就可以在国内直接把这笔生意做成。而减少一个中间环节,不是既能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又能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家都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吗?
  面对这一事实,我们需要反思的东西很多,一是我们的企业要重视自己的信誉,没有信誉就没有市场;二是对国内产品质量、信誉要有信心,有些东西并不比国外差。 C3O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

  沙漠公路如何防沙
  本报记者 江南
  5月25日,记者从新疆和田出发,经由堪称“人间奇迹”的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行驶在平坦笔直的塔里木沙漠公路上,每小时车速超过120公里,看着路两旁高大绵延的沙丘被阻隔固定在百米之外、路面上不见丝毫流沙侵蚀的迹象,心中不由得对人类征服沙海的伟力充满赞叹。
  这条全长522公里的公路穿越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一条、也是目前最长的沙漠等级公路,1999年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纯沙质和沙丘高大密集的环境中修筑长距离公路,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当年修建这条沙漠公路的难度可以想见。路修成后,在沙漠特殊的环境中如何养护它,使它不致受风沙侵蚀,其中更有“绝活”。经内行人指点,我们注意到沙漠公路两旁几十米内的沙地里,密布着1米见方纵横交错的芦苇网格。这些由人工编织、埋入沙地的芦苇网格,看似不起眼,可就是它们“罩”住了流沙,护卫了公路。再往远处看,黑色半透明的尼龙布支撑起一道防沙墙,绵延不绝,抵挡沙丘向公路方向侵移。这种防风固沙方法是中国人奇思妙想的独创!事实证明它确有成效,沙漠公路已通车四五年,从未出现过因风沙侵蚀阻断交通的情况。
  当晚,我们到达塔中油田四号作业区,车行至此,正好走了沙漠公路的一半路程,确实是身处大沙漠的腹地中心位置。塔中四号作业区的“职工之家”是座红白相间的漂亮小楼,设施比起大城市里的三星级宾馆毫不逊色,让人忘记这里处在沙海中央。周围沙枣树正开着浅黄、浅红的小球花,还有红柳、沙棘、梭梭草等多种植物及大片的草坪。石油人在向大漠索取黑色石油的同时,也给沙海带来生机盎然的绿色。从1995年到现在,塔中油田区已有450多亩的绿色植被,最高的新疆杨树已长到4米。他们还与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合作,发现了80多种耐干旱、耐盐碱、防风固沙效果好的植物,并引进以色列滴灌技术,建成4公里的沙漠公路绿化试验带。我们经过这段绿化试验路,只见地下黑色的细细滴管在延展,如同血脉,联接一片绿意。
  沙漠公路是由塔里木油田公司(原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投资4亿多元、加上国家投资2亿元建成的,它的开通使塔里木石油会战更加酣畅火热。但沙漠公路又不仅仅服务于石油开采开发,否则仅修成塔中通往库尔勒的北段公路也就够了。现在南北贯穿沙漠的公路更为南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开拓了致富路,和田到乌鲁木齐的距离缩短了500多公里。这几年,油田投资10多亿元建设的油田、地方共用公路包括沙漠公路在内共有12条,全长1100公里,改变了南疆贫困地区交通落后的局面。在经济、社会、政治意义以外,沙漠公路还有阻挡沙漠化蔓延、改善周围环境等生态意义。气象部门最近的监测表明,沙漠公路两旁和塔中地区的空气湿度大大高于沙漠其他区域。
  鸟瞰塔里木沙漠公路 韦刚 摄(附图片) C3O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初夏之夜,在北京金融街小广场上纳凉的市民们伴着轻柔舒缓的乐声翩翩起舞。今年北京入夏连日高温,每当夜幕低垂,便有众多的市民来到户外,享受夜色中的一丝丝凉意。 新华社记者 张燕辉 摄 C3O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地方热线

  豆腐渣喂猪 杜桥村变样
  马志忠 李强
  在素称“鲁北豆腐第一村”的惠民县清河镇杜桥村,曾经臭不可闻的豆腐渣,近来变成了香饽饽,村民在用豆腐渣喂猪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环保意识也得到明显提高。
  杜桥村的豆腐制作有上百年历史,一张张薄薄嫩嫩的豆腐皮香飘四方。近年来,他们在使用电动机械改进传统手工制作技术的同时,又开发出豆腐乳、豆腐块、腐竹等系列豆制品,产品畅销淄博、东营、济南等地。杜桥村每天加工大豆4000公斤以上。
  杜桥村民在豆腐致富的同时,又被豆腐渣问题所困扰。以前人们把豆腐渣同其他垃圾一样随便扔到村头、沟边,日久天长,豆腐渣发酵腐烂,弄得满村臭气熏天。随着创建文明村户活动的开展,杜桥村人看到自己虽然经济搞上去了,但环境面貌、卫生条件却很差。经过集思广益,村民们打算发展养猪来消灭豆腐渣。镇兽医站对此予以肯定:日产2000公斤左右的豆腐渣足可饲养1200头猪。1997年村民开始用豆腐渣养猪。这样,不但成本低,而且猪的肉质鲜美。杜桥的“豆腐渣猪”有了名气,东营、滨州等地客户争着跟该村签订常年收购合同。
  如今,成堆的豆腐渣没了,别的垃圾也不能乱扔,环境意识萌醒的村民开始自觉爱护自己的家园。 C3O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