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6月9日人民日报第8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6-0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如此“对策”欲何如 '...

第8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如此“对策”欲何如
  贾作林
  前些时候媒体报道的关于通渭县吉川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校内测试”而迫使大量学生无辜失学的举措,从当局者振振有词答记者问来看,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才做这路营生的——谁叫你要“高考”呢?这真好像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令人莫名其妙了。相传当年宋真宗的妃子们为了争宠当皇后,便与太监合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的闹剧,假如当事者也来一个振振有词的“答记者问”:谁叫你要“立太子”呢?那可真要使订立这政策的人们“语塞”了。
  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中,朝廷多用“愚民政策”。但是,长期推行“愚民政策”的结果,正如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一样,必然会在受体中产生它的“抗体”——“愚君政策”。这里就有一个教育方面的例子:明太祖朱元璋是推行所谓“猛”政的。他虽是一位无学少文的马上皇帝,倒颇能致力于文教事业。鉴于京师已有太学,而憾于地方尚无学校,他便下令府州县乡层层设校办学,以延师授徒,讲论圣道。岂料这政策一出台,地方官吏们仗着“山高皇帝远”,照例给他一个“变通行事”的对策,竟把学校折腾了个一塌糊涂,气得该皇帝龙颜大怒曰:“好事难成!且如社学,本以导民为善,乐天之乐。奈何府州县官不才酷吏,害民无厌。社学一设,官吏以为营生,欺诳朝廷。”于是心灰意冷,只好下令停办。
  时代早已不同了,然而吉川中学所玩儿的把戏,却并没有一同进化,还在走这祖传的老套路。谁都知道,现今的教育政策是“减负”和“素质教育”。但一到他们手里,偏要制定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对策:你要“减负”,我偏“增负”;你要弱化“应试教育”,我偏强化“应试教育”。而这一切,都美其名曰:“提高升学率!”然而何以“升学率”有这么重要呢?正如“皇后出太子,太子出皇后”的秘密一样,这里也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奥妙在焉。
  吉川中学,不过是整个社会之一隅;素质教育,不过是整个社会改革之一端。目前,我们正在全方位“深化改革”,而这一改革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全国民众将以何种姿态来参与。列宁说:“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鲁迅先生感于斯言,也曾说过,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入民众的大层中,于他们的风俗习惯,加以研究、解剖,分别好坏,立存废的标准,而于存于废,都慎选施行的方法,则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将为习惯的岩石所压碎,或者只在表面上浮游一些时”。根据吉川中学透露出的消息:第一,在有些人的“心”里,是很有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变通”一类“习惯”的,在这“习惯”中,“钢筋架”很容易被“变”成“橡皮圈”,不先设法把这一类老毛病“废”掉,任何改革都很容易被“变”成“四不像”;第二,“数字出官”一类的“政策”,确乎也应该“废”掉了。否则,“校内测试”一类的“对策”就还会出台;第三,在此后制定“政策”时,须先估足下面的“对策”,有所防范。 x81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育)
专栏:

  重任一身兼
  ——记北京景山学校党总支书记范禄燕
  龚慧
  1999年春天,景山学校为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方针,提出“启动现代教育六大工程,实现21世纪办学模式”的三年规划,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大家都关注着这一新的改革举措。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校长崔孟明身患癌症,离开他为之服务了34年的学校住进了医院。景山学校向何处去?这时作为书记的范禄燕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学校日常全面工作的重任。困难重重,错综复杂的矛盾都摆在了他的面前。同年5月,东城区教育局党委组织部正式任命范禄燕为景山学校副校长,学校法人,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景山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以教改试验为办学宗旨,决定了它与社会各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工作受到多方面的评价。校内由小学初中九年一贯、高中三年的学制构成,使学校战线长,学生年龄差距大,这无疑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近年来,学校校级班子因书记退休、两位副校长退休、校长病逝,现仅有他与一位1996年任命的副校长。在任务艰巨、领导班子严重缺员的情况下,范禄燕没有畏缩。
  明确目标,增强凝聚力
  1998年“十一”前夕是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三个面向”题词15周年纪念日。作为全国、市、区组织的各种纪念活动之一,学校在9月举办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范禄燕抓住这一契机,带领全校师生认真学习,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题词的历史意义,使大家明确景山学校是应教改而诞生,因教改而生存,唯教改而发展,树立教改是景山学校生命线的意识,为景山学校“启动现代教育六大工程,实现21世纪办学模式”进行思想发动,将全校教职工凝集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下。由教科所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教育法规、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依法治教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超前意识,适应教改的新形势。为配合校园网的开通,对全校教职工进行电脑应用技术培训,使人人都能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技术,并将参与学习、应用作为校内教职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构建21世纪办学模式,结合学校的学制特点,全面实施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的改革试验,进行高中现代课程改革试验,在校内外经过多次反复论证后,制定出改革试验方案,并结合课程设置、教材改革、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等进行试改,与科研结合,以课题形式出现。每位领导与教师都参与该项工作。经过多种形式座谈、研讨,九年一贯制方案初步形成。在方案酝酿过程中,教师们真正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这无疑为方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靠群众,真抓实干
  范禄燕常说:“依靠组织,依靠群众,才是搞好学校各项工作的保证。”他利用党政一身兼的优势,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建立了两周一次的支委会、行政会的会议制度,加强了工作的计划性,而且开学前就将本学期会议内容布置下去。在校级领导缺员的情况下,组织一支能独当一面的中层干部队伍是极其必要的。于是他明确每一位干部的责任范围,严格对中层干部的各项考核,增加透明度,实行政务公开,学校重大决策交总支委员会和行政会讨论,充分体现了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意识,使干部之间增进了团结,增强了自律意识。
  景山学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在编教职工380人,分布在三个部门工作:本部、分部、企业。由于办学、工作性质不同,在管理体制与用工制度上都有很大差异。在范禄燕的提议下,在区教育工会的支持下,学校进行了工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1998年4月建立了企业分会,6月建立了分部分会,形成了一个委员会、两个分会的管理模式。目前两个分会根据自身特点,加强组织发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团结、维护教职工的利益,强化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推动企业和分部工作的开展。
  除了教学改革、组织建设等大量繁重的工作外,范禄燕在关心群众生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方面不遗余力。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从1994年至1998年初,校内结构工资一直没有得到调整,老师们的情绪受到影响。1998年学校基建工作基本结束,范禄燕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为全校教职工提高结构工资,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对离退休教职工本着教改成果利益共享的原则,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在范禄燕朴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影响下,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目前学校硬件建设临近收尾,校风整顿取得可喜成绩。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的前途充满信心,一个面貌一新的景山学校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踏步向前。 x81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育)
专栏:青少年教育大家谈

  校风建设与思想品德教育
  张新学
  校风——一所学校的风气。在学校工作中,校风通常指的是: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三风”合一。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用以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所指的校风和我们工作中谈到的校风有着概念上的不同。
  一所学校校风如何主要是看学生在社会、家庭和学校时的外在表现。如:学生的言谈举止、文明程度;有无良好的教学秩序、浓厚的学习风气、有序的课间纪律;校内各项设施的爱护程度、学校的门前秩序和在校生遵纪守法情况及违法犯罪现象多少等。这些决定着人们对学校的认可程度,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在社会上的位置。
  校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涉世不深,对社会、人生缺乏了解,同时由于他们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强,情绪、情感不稳定,极易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都应关心的大问题。尤其是在中央做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的情况下,通过加强校风建设创造一种既严谨又宽松、既生动又活泼的育人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搞好校风建设必须从严治校,依法治校,以规治校。起始年级的教育是校风建设的有利契机。把握这一契机,使学生对学校管理和规章制度有一个全新的、全方位的印象,促进他们由他律到自律,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不懂规矩到遵守规矩的转变。
  以校风建设为切入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应注重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细致入微、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使之逐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校风建设与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各方面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促进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而良好的校风又能促进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教学中体现自己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x81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育)
专栏:

  高校收费:严格规范管理 落实配套措施
  教育部副部长 张保庆
  一、向学生家长或本人收取适当的学费或杂费,是我国现行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新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高等学校的收费改革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我国是一个经济还不发达的国家,正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教育。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途径,一靠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二靠千方百计不断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最近几年来,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从而迎来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好时期。199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额已达到3350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287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为1815亿元。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79%,比上年增加了0.24个百分点。
  向学生家长或本人收取适当的学费或杂费,是我国现行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新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不收学费,但可适当收取一定的杂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可按实际培养成本收取适当比例的学费;区别不同情况,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逐步建立起一种由政府、社会、学生家长或个人对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担机制。这是我国目前在进行学校收费改革时所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从过去的不收费转变为现在的适当收费,既是教育思想、办学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是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为了保证我国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而必须采取的一个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
  对这项改革的态度,应当既积极、坚决,又稳妥、审慎。在具体组织与实施方面,必须始终注意与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相适应;必须有利于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有利于调动各方面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正确引导社会消费,有利于高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确保高校的稳定。
  当前我国高校的收费改革工作,主要包括八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内容:
  高等学校实行适当收费,是增加学校办学经费的一个重要渠道。对公办高等学校来讲,合理收费无疑是对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一种重要补充。但收费不能代替、也不应该代替各级政府对公办高等学校的必要投入;
  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因此,高校原则上每年可以根据年生均培养成本收取一定比例的学费。应当说明的是,确定完整意义的年生均培养成本,目前还存在不少实际困难,对一些问题尚须作进一步研究。因此,暂时还只能按高校年生均日常运行经费来考虑收费比例;
  高等学校每年收取学费的标准,既要参照年生均培养成本,还要充分考虑政府财政拨款情况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学生家庭或个人的承受能力;
  每年收费标准的确定,要因地因校制宜。在绝对避免发生“双轨”收费现象的前提下,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允许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
  收费标准可以逐年有所提高。但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每年提高的幅度不能过急过高,且在调整时要严格实行“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
  在收取学费的具体操作方面,应按学年或学期收取,不得跨学年预收。除经中央有关部委和省级政府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外,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另行擅自向学生家庭或本人收取其它费用;
  进行高校招生收费改革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要积极采取各种相应的配套措施,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少数特殊专业的学生,顺利入学并顺利完成学业;
  加强对高校收费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坚决纠正、查处各种违规收费现象。
  总的来看,近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中央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高校的收费改革工作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这项改革已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可喜的财力支持。据初步统计,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收学费70多亿元,1999年此项收费收入超过100亿元。
  二、在一些地方和高校,收费标准存在差异,宏观指导不够及时,政策检查监督不利。因此,深化高校收费改革的任务仍十分繁重,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收费是当务之急。
  在高校收费改革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此方面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高校,由于观念、认识方面的原因,造成对收费标准的把握存在较大差异,产生了一些混乱现象;对收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调查研究不够,导致在宏观政策的指导方面还显得不够及时有力;对一些已经出台的政策宣传不够,检查督促不够,故未能全部落实;少数地方和高校法制观念薄弱,发生了程度不同的种种违规收费问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去年在少数地方和高校出现了高收费、乱收费甚至“双轨”收费现象。关于高校招生、收费的“双轨”问题,在李岚清副总理的重视、推动下,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经过几年的努力,加上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大力配合,到1997年,才在全国完成了高校招生、收费的“并轨”工作。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双轨”收费,易诱发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在此方面需要进一步做好的工作很多,但就全国来讲,第一,必须首先规范高校年生均培养成本的计算办法,并由此进一步规范每年学费应占学校生均培养成本的比例。同时,根据各地各高校的不同情况,还要规范包括住宿费在内的其它项目的收费标准。第二,对不同办学机制的高校或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在收费标准和管理方面,应当承认差别。第三,在严禁“双轨”收费的前提下,不同地区的高校、重点高校和一般高校,不同的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其学费标准也应当有所差别,并应作出相应的规定。第四,对收费工作的管理与监督,要进一步规范,做到制度化、经常化。第五,各项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配套措施,要进一步完善,具体操作既要规范,又要方便学生。
  上述五个方面的制度规范工作,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正在抓紧组织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争取尽快出台一个相对统一的法规性文件。
  三、严格管理,加强督查,保证深化高校收费改革工作的健康进行。对于巧立名目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要严肃查处。
  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对高等学校的收费改革工作,还必须实行相对集中统一的领导与管理。
  全国高校的宏观收费政策、收费项目及收费管理,由教育部提出建议,经国家计委、财政部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各地高校具体收费标准的制定或调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方案,同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进行审核,三部门联衔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和地方业务部门所属高校的学费与住宿费标准,实行属地化原则。未经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或省级政府批准,高校无权自行设立收费项目,私自提高收费标准。目前国家批准的高校收费项目只有学费和住宿费。
  今后每年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监察部都要组织人力,对各地高校收费情况进行检查;省级物价、财政、教育部门,要全面加强对本地区范围内高等学校收费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各高等学校,都要建立起一种自查自律的机制。凡巧立名目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都要及时严肃查处;对乱收费屡禁不止、屡查屡犯,情节严重的,要追究责任人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责任。
  四、完善、落实“奖、贷、助、补、减”等各种配套措施,确保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大问题。
  采取各种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必要的资助,不仅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期间的经济负担问题,而且也是为了保证包括高校收费改革在内的各项高等教育改革顺利进行而必须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事关广大低收入家庭优秀子女的入学问题,事关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问题,事关我国高级人才培养的来源渠道问题。一句话,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影响所及,已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收费问题。正因为如此,在实行高校收费改革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一贯十分重视、关心帮助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1987年以来,教育部(国家教委)和财政部已相继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奖、贷、助、补、减”五项内容:奖,是指在学校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用以支持家庭经济困难或学习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等特殊专业的优秀学生。助,是指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及校园环境维护等方面,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设立的一些助学岗位,以便使他们通过从事不同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获得一定的报酬,贴补在学期间的一些开支。补,是指困难补助,每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拨出一定的专款,对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补助,学校也采取各种形式对他们予以资助。减,是指减收或免收学费。国家已经规定,对学习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等特殊专业的学生,减免学费。同时,还要求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区别情况减收或免收学费。国家还规定,高校每年应从所收学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再分配,重点支持落实上述四项措施。贷,主要是指由金融机构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的助学贷款。
  1998年在李岚清副总理的提议和关心下,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经过共同努力,探索并相继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教育储蓄和教育保险制度。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除可通过上述“奖、助、补、减”政策获得一定的资助资金外,还可通过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助学贷款,其贷款利息的一半,属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的学生,由中央财政予以补贴;属地方高校的学生,由地方财政予以补贴。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为此分别下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助学贷款去年在八个城市开展了试点。今年2月1日,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助学贷款管理办法,扩大了助学贷款的范围,简化了助学贷款的手续。此外,国家还鼓励其它金融机构开办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业务。学校原来向学生开展的助学贷款活动要继续进行。
  同时,为保证新生顺利入学,国家鼓励、支持高校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应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上述“奖、贷、助、补、减”等不同的资助措施,确保每一位新生都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 x81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育)
专栏:

  “挂角”以读(附图片) x81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育)
专栏:

  永不放弃
  温红彦
  无缘进学校的大门,已成为照片上这个女孩永远的心伤。牧归途中手不释卷,发愤自强,又让人看到了一线希望。
  是的,女儿当自强。虽无力抵抗命运的安排,却决不能放弃对知识的追求。照片上女孩牧绳在握、专注阅读的神情,令人感佩。“囊萤”、“映雪”,勤奋好学;“负薪”、“挂角”,终有收效。只要学起来,何时都不算迟;只有永不放弃,才会赢得机遇。
  这组牧归图还提醒我们,女童教育问题仍不容乐观。虽然我国女童入学率已从解放初的百分之十五提高到现在的百分之九十八点九,但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女童失学、辍学,还是我们难除的心病。
  当然,女童失学、辍学,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人口问题、妇女问题、民族问题、贫困问题在教育上的综合反映。农村落后地区一天不消除贫困、愚昧和偏见,女童教育问题就一天得不到彻底解决。
  今天的女童,是未来的母亲,是未来儿女的第一个教育者,是衡量民族素质不容忽视的人群。让她们的美好人生从受教育开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建立自尊,摆脱困境,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这事关一个家庭的幸福,更关乎一个民族的进步。为了未来的母亲,为了民族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关注女童教育。 x81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育)
专栏:

  书山有路
  5月的一个傍晚,记者路过贵州花溪李村,见一女孩牧牛而归,手不释卷。问她可曾上学,答道:该上学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允许,现在生活好了,年龄又大了(18岁),读不成书了,挺后悔的……
本报记者 李仁臣摄 x81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