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6月8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6-0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思进与思不足 '...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思进与思不足
  邵景均
  在江泽民同志关于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的号召下,祖国大地正在涌动着一个“思进”的春潮,并化为推动各项工作前进的强大动力。怎样正确地思进、更好地奋进?一些地方提出,要思根本,思经验,思方向,思目标,思信心,思机遇等。这都是必要的。但是,无论思什么、怎么思,其中当有一个思不足。“思不足”是思进、奋进必不可少的条件。
  思不足是一种前进的理智。思进,首先就要承认社会进步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个历史过程。对过去,它意味着提升和前进;对未来,则意味着不足和落后。这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认识上,既要对历史的进步感到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又要看到现状的不足,明确前进的方向。这才是理智的、唯物主义的态度。如果对已经取得的进步自满自足,盲目乐观,成绩障目而不知不足,那么结果只能是无进可“思”、无进可“奋”。应当看到,比起发达国家,对照我们现代化的远大目标,眼前的“富”还仅仅是小富、刚富,是相对于过去那种贫穷的富裕,不值得骄傲和陶醉。因此,要思进,首先就要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的理智,从思不足做起。
  思不足是一种前进的精神。对于立志上进的人来说,总是要有一种敢于正视自己不足、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见贤思齐、奋发向上的精神。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学生曾参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每天从三个方面检点自己:给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是否讲求信誉,诚实不欺;对老师教导的为人之道和知识技能等,是否一一照做和认真加以实习、验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和修身方式,曾参在继承和发扬儒学精神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被后世尊为“宗圣”。在今天的社会进步中,同样需要思不足的精神状态和境界。面对已有的富裕和进步,只有先想到不足,才会有创造更加富裕和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思不足是一种前进的方式。在现代社会,推动工作进步,一般都通过领导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领导决策的起点是不足与问题;其终点,则是不足的弥补和问题的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为全党确立正确的路线,首先是因为清算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清醒地看到了我们在经济、文化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较大差距。任何一个地方和单位的进步也是这样,总是先从发现不足、分析不足开始,然后确定工作方向、目标以及具体方法。由思不足而思进,由解决不足而前进,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
  思不足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思考和分析自己的不足,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有时会很丢面子。但是它往往又会起到成绩、表扬难以起到的激人奋进的作用。这就是古人说的“知耻近乎勇”。近代史上许多民主革命的先驱,不就是从对“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痛苦思索中觉醒的吗?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许多濒临破产的企业,不就是通过对落后的制度和管理进行反思、改革,创造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奇迹吗?“彼,人也;予,人也。”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好的事情我做不好?有了不甘落后的心态,思不足就能转化为巨大的前进动力。
  进,是相对的;不足,也是相对的。因此,从思不足到思进,都需要进行学习和比较。学然后知不足,比然后知不足。当然,这个学,是学习人家的长处而不是短处;这个比,也是与人家的长处相比,而不是以自己的长处去比人家的短处。通过学与比,发现不足,又学到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弥补不足,这就是进步。
  一个世纪以来,从孙中山到毛泽东、邓小平,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种思不足与思进的精神与实践中不断地奋斗着、前进着。在新的世纪,我们仍然要以这样的精神去实践、去奋斗,以尽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L5E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以经济结构调整为导向
  调整人才结构
  赵禄祥
  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调整经济结构,必然要求调整人才结构;而人才结构的调整,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决定了加快人才结构调整是新时期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首要任务。
  人才结构调整是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经济结构调整是各个产业、各个部门在总体经济中所占比例此消彼长的转换,是经济结构的优化过程和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人才结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各级各类人才的配置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各个专业、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配置。人才结构调整的目的就是在人才使用中,不仅要实现每个人才与岗位之间的对应,使个体人才的能力得到有效发挥,而且应着眼于发挥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以至整个社会的整体人才系统的最大效能。合理、优化的人才结构会使人才群体的能力得到放大、强化和延伸,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人才资源开发与合理配置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既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知识的应用者,掌握最新知识的人才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二、三次产业的依次出现,既是产业结构进化的过程,又是知识密集度增大的过程,与人才资源的开发密切相关。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对稀缺自然资源的占有更加重要。然而,人才具有社会性,每一位人才都要在按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组织——人才结构之中发挥作用。因此,人才使用是否得当,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要看每位人才的作用发挥如何,还必须看人才群体的结构是否合理,各级各类人才之间是否实现了最佳组合。合理的人才结构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合理的人才结构则会影响和制约经济的发展。
  人才结构调整的原则
  经济结构调整属于发展生产力的范畴,人才结构调整则属于完善生产关系的范畴,人才结构调整应服从、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以经济结构调整为导向。从实践看,调整人才结构,应遵循如下原则:
  优势互补原则。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任何人才都不可能精通各行各业的学问。人无完人,才无全才。但是,通过多种人才的有机结合,彼此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形成一个高协同、低摩擦的优化的人才结构,使多种不同的人才从不同的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就会完成一个个人才独自所不可能完成的事业。因此,要建立优化的人才结构,就要从全局出发,树立系统观念,充分考虑每个人才的特点,既分工得当,又梯次合理,既使每个人才充分发挥特长,又使各自的短处得到有效的弥补和抑制。
  因时因地制宜原则。合理的人才结构,要因时因地制宜,既要考虑到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的紧迫需要和长远需要,又要考虑到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和需要。不顾现实需要和可能,片面追求“小而全”的人才结构体系,或者按照一个模式来要求和配置人才,往往容易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运转不灵,造成人才积压和浪费。因此,调整人才结构,必须从实际的人才资源出发,充分发挥各地的特点和优势,建立起不相雷同、富有特色的人才结构。有特色才有优势,才有较高的效能。 L5E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世纪难题的破解》读后
  方国根
  李恒瑞主编的《世纪难题的破解——社会改革开放新论》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综观全书,有如下特点:
  其一,主题鲜明,时代感强,高扬主旋律。作者认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既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色,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改革开放观在新时代的继承、运用和发展。该书从学科理论建构上思考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既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改革开放思想,又系统地阐发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观,有利于增强人们投身于改革开放的自觉性。
  其二,内容全面系统,逻辑严谨清晰。该书的内容涉及改革开放的实质、主客观条件、战略格局、方式、途径和特点等,特别是对当代社会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分析。作者研究和阐述社会改革开放理论的基本思路是,从社会结构的理论和方法着手,剖析其结构要素,进而阐述社会改革开放的内容、形式、过程、规律和政策,最后归结和落实到社会发展观问题上。
  其三,视野开阔,方法新颖,理论联系实际。作者把社会改革、社会开放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性问题来定位,既研究整个人类社会改革开放规律的“一般”,又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和中国社会改革开放规律的“特殊”及“个别”,将着重点放在对改革开放的规律和方法的探索上。同时,注重从理论上思考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带着现实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去思索、理解和论证社会改革开放理论。 L5E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如何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是使市场经济植根于社会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课题。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一体化”前进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的优势紧密结合的过程。
  把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
  蒋金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两个优势结合起来的基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新的探索的重大成果,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这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但它需要找到切合实际的有利于焕发自身生机和活力的方法和体制,否则就无法发挥它的优越性,甚至会陷入困境。为什么一些国家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却经不住时代的挑战败下阵来?这不是社会主义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这些国家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做法上有问题。在一个长时期里,人们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等同起来,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的神圣模式加以固守。尽管这种经济体制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尤其是新的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固有的许多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失去了活力。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原因固然是复杂的,但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问题,不能不说是根本原因之一。我国改革开放以前走过的弯路,也说明了改革这种体制的极端重要性。如果用僵化的思想对待这种体制,看不到它正在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妨碍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而不适时地加以改革,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就难以把握历史机遇,甚至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邓小平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那么,社会主义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呢?邓小平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他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首要共通点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而现代市场经济正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两者的结合,不仅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相反只会为社会主义解放、发展生产力从而焕发生机和活力开辟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不存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它有公有制为主体,有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既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势,又能有效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因而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地利用市场经济,使其在扬长避短中为自己服务。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和板块的拼凑,而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体内的移植和扎根。中央确立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为使这一新的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里程碑,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又一个里程碑,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是社会主义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的标志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指引下,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受住了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崭新形象和强大生命力。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的优势愈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向着我们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格局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的改革是把两个优势结合起来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的优势相结合的过程,是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改革有步骤地向着全方位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
  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要求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而且要求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和方式,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同市场经济形成有机统一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公社体制的冲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在邓小平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推动下,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同市场经济的结合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一方面,进一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另一方面,大步推进了财税、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通、住房等方面的改革,初步建立了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这反过来又对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有利于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挥市场的优势,离不开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相配合。只有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使市场经济充分发展起来。只有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不断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运用各种手段,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起来。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优势,又离不开市场机制。无论是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的主体作用,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和其他分配方式的积极作用,都要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得到实现。就拿国有企业改革来说,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是巩固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的根本途径;而抓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又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两个优势结合起来的微观基础和中心环节。
  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结合起来。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些政治制度,坚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也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朝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良好运行,需要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来保障和规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需要政府转变职能,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与廉洁高效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总之,在整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必须从各方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同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确保市场经济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在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还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不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发展社会主义;不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那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用前者否定后者或用后者否定前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一定的精神文明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失去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发展条件;没有精神文明的进步,市场经济就会失去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要善于在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市场经济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比如,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共同道德标准同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杠杆辩证地统一起来,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形成若想实现个人利益就必须尊重和维护他人利益的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可见,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市场经济必然会愈益密切地结合起来。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的优势在结合中不断显示出来,不仅表明社会主义能够通过自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能够面向世界吸收和借鉴包括当今发达国家在内的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且能使它创造的社会生产力和文明成果在社会制度的保证下为民造福,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就完全可以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赢得与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把两个优势结合起来的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的优势相结合,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一,两个优势的结合,要着眼于推进我国跨世纪的发展。解放、发展生产力是坚持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能够推动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决定因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只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赢得新的更大发展。
  在高速度中突出好效益。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要逐步赶上发达国家,“关键在于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从以往的经验教训来看,速度和效益不能统一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只有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精神文明为保证,结合深化改革来加强宏观调控和法制建设,才能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世界科技革命加快发展和经济结构加速调整的新形势下,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在扩大对外开放中立足于独立自主和增强创新能力。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都充分说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对外开放,是适应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不仅要继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更要坚持独立自主,重视提高创新能力,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经济安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迫近,一个国家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如何,越来越成为它在世界格局中处于何种地位的决定性因素。而知识和技术创新,离不开市场的导向和推动。在我国,还应特别重视发挥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优势,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在加快当前发展中谋求长远发展。发展不能放松当前的努力,否则就会丧失机遇。但我们需要的发展,不是一时的发展,而是可持续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深化改革就是要为我国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完善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都是为了结合当前发展谋求长远发展。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应该也完全可能发挥市场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防止短期行为和其他一些消极影响。中央制定的基本国策、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等,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思想基础。我们要在两个优势的结合中坚持不懈地抓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工作。
  第二,两个优势的结合,要着眼于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这是在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基础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也是发挥两个优势的一个根本立足点。
  由此决定了发展社会生产,必须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选择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两个优势的结合,正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明显地改善着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使绝大多数人解决了温饱问题,逐步过上小康生活,并开始向更高水平迈进。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和其他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精神文明的政治保证和精神支柱作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其综合效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大力发展生产,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群众从切身体会中坚信社会主义好,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
  由此也决定了提倡效率优先,必须兼顾公平。过去搞的那种僵化的经济体制只讲平均不讲效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只讲效率不讲公平。只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精神文明同市场经济的结合,才能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我们要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保持多种分配方式,并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教育功能,既从鼓励诚实劳动、高效劳动,推动科学发明、技术进步,扩大资金来源等方面为效率优先提供动力机制,又从处理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等方面体现真正兼顾公平,把允许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和防止两极分化统一起来,把各种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广泛调动起来。
  由此还决定了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必须带动和帮助其他人、其他地区也富起来。让一部分人和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是打破“大锅饭”、鼓励先进的好办法。但同时必须看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走向共同富裕,这是个大原则。要在两个优势结合的过程中,强化先富裕起来这部分人和地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等作用;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法制保障、财力物力智力支持和组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等作用,使大家逐步共同富裕起来。无论是缩小地区差距,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还是扶贫攻坚,都要依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发挥基本制度和市场的两个优势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大团结和社会主义不可战胜的力量源泉。
  第三,两个优势的结合,要着眼于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
  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维护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和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不断巩固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具体地说,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解决其他一切问题包括各种热点、难点问题,为长期稳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从制度和方针政策上为长期稳定提供坚强保证;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思想文化上为长期稳定提供有力支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民内部主要由利益调整而引起的矛盾会明显增多。但对于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发展社会生产力,靠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正确调节国家、集体、个人关系和调动不同利益群体积极性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靠确立能够为不同利益群体提供公平合理竞争环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靠运用法制手段和思想教育的力量来不断解决。在新的形势下,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分裂活动和霸权主义对我国的压力决不会放松和减弱。对此,我们更应当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结合的双重优势,不断增强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加强民族凝聚力,确保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安全。
  把两个优势结合起来,是一项全新的创造性工程,因而也是一个需要进行长期探索和努力的过程,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一定要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依靠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继续坚定地遵循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不断总结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经验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和新的方法,不断深化两个优势的结合,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L5E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