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6月6日人民日报第10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6-0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东风何时到兰州 '...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头条竞赛

  愚公移山这个古老的典故昭示艰苦奋斗终有所成的道理。而现代版本的移山故事——削山引风以改善大气环境的兰州市大青山工程在热热闹闹动工之后,两年来却停下脚步。人们不禁要问——
  东风何时到兰州
  本报记者 裴智勇
  奇想:削山引风
  给污染严重的兰州带来东风,改善这座城市的大气环境,这是大青山工程备受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
  大青山海拔1689米,屹立兰州东部。由于兰州特殊的地理气象条件,市区地处四面环山的河谷盆地,形状就像一口“大锅”,常年风速小,平均只有0.94米/秒,阻止了城市内污染空气的稀释扩散。而这座200万人口、10万辆机动车、每年耗煤600多万吨的工业城每天产生的污染是触目惊心的。国家环保总局的负责人来兰州考察时建议论证从城东部打开缺口,引东风入城。削平东面的大青山无疑与这个思路吻合。
  有人从环保角度出发,对此提出疑问。距大青山最近的兰州钢铁厂位于城东面,是排放煤烟的高污染企业,从大青山处吹来的东风会不会把它产生的烟雾吹到城里呢?况且,据专家解释,要引来有力度改善城内大气状况的东风,要在东面打开一条4公里宽的豁口,而大青山南北长1.5公里,引风力度不够。据说,做一个风动实验,得花费20万元,大青山所在的榆中县财力有限,只得请兰州大学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心作了个一般性评估:只要设计、施工、规划合理,基本上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这个评估报告给主张削平大青山的人提供了证据支持。
  “其实,削平大青山的初衷并非来自环保。”榆中大青山开发办公室主任刘正仓告诉记者,1995年,榆中县领导在大青山上西眺兰州城,发现榆中与兰州原来只有这一山之隔,搬掉大青山,同城区连成一片,依托兰州发展的想法油然而生。后来的大青山土地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多了环保理由的支持,更令他们坚定了搬掉大青山的决心。
  而在开发商眼里,削平大青山就能获得3000亩土地的利益,对于兰州这样一个发展空间受盆地地形限制的城市,东大门的土地可谓寸土寸金,这样一个名利双收的工程,何乐而不为?
  高效:神速削山27米
  1996年5月,兰州市政府批复《大青山土地综合开发项目的请示报告》,同意立项削山填沟造地,项目估算投入1亿元。8月,榆中县专门成立“大青山土地综合开发办公室”。
  1996年11月,榆中县政府与深圳政业商贸公司、甘肃荣达房地产开发公司、海南环亚经济发展公司达成开发大青山意向。3家公司组建了“兰州市大青山土地开发有限公司”。
  同年12月,双方签订《开发大青山项目合同书》,大青山开发公司承诺两年完工,榆中县保证对方开发用地3000亩左右。随后,大青山开发公司落实了前期开发资金2000万元。
  1997年5月,大青山工程动工。
  “当时的县领导是有远见的,提供了许多优惠条件给开发商,目的只有一个,使工程尽快动工。”刘正仓感叹说。
  大青山工程的顺利开工,榆中县确实做了艰苦的工作。开工前期工作有两大难题,一是解决位于大青山的方家泉村和大青山园林实验场的土地补偿费;二是搬迁大青山桃树坪的2万棺公墓。
  桃树坪公墓属兰州市城关区民政部门管辖,占地400亩,从1952年开始葬坟,40多年来坟包越来越多,点缀出大青山的荒凉。据当时有关部门统计,大约有坟墓40043棺。人们说,要是坟不迁走,开发商不敢来。榆中县迎难而上,承包了搬迁大青山公墓的任务,大青山开发公司为此支付770万元。1997年1月至4月,公墓区人如潮动,大规模的迁墓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实有的一两万棺坟不到4个月全部搬迁完毕。同时,榆中县也与补偿的各方签订了合同。
  大青山开发公司也是雄心勃勃,通过招标,很快让铁道部第二十局承担施工任务。因为削山用的是水冲法,上水工程尤其重要。1997年12月25日,全面完成上水工程。1998年4月2日正式上水,到4月28日,当月移走60万立方米土,而此前已移走20万立方米土。此时,大青山峰顶削下27米。不管后来如何,在开工之初,工程的效率之高是令人吃惊的。据乐观估计,整个削山工程根本用不了两年。
  刹车:“资金论”和“投资环境论”
  然而,机车轰鸣的大青山却于1998年4月26日复归沉寂。大青山工程停工了!为什么停工?榆中县方面和大青山开发公司各执一词。
  榆中县方面认为,大青山开发公司后续资金跟不上是造成停工的根本原因。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大青山开发公司在签订合同时投入2000万元,1997年6月30日再投入3000万元。而大青山开发公司的3000万元后续资金没有及时跟进。施工单位铁道部第二十局在收到大约200多万元工程款后,就再也没有得到后续的资金投入。
  据大青山开发办公室的刘正仓说:“1998年底,因大青山公司的钱不到位,按规定付给方家泉村和大青山园林实验场的土地占用补偿费也不能兑现。”
  而大青山公司方面认为,榆中县的投资环境大大地动摇了开发商的信心。大青山公司目前实际最大股东代表李旭东说:“只要榆中县落实了工地饮用水问题和有关税费减免规定,融资是轻而易举的事,资金不是问题。”而公司董事朱企华曾抱怨榆中有关部门在项目进行中,就想从投资商手里获利。
  其实,大青山工程停工的背后另有内情。据有关人士介绍,1997年10月份,大青山开发公司股东之一海南环亚公司经理朱毅飞就退出该公司。随后,大青山开发公司改组。大青山开发公司内部股东间的利益纠纷和公司内部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展。1998年11月,榆中县政府致函大青山公司,要求尽快恢复施工,否则按约解除合同。1999年2月,榆中县再一次书面通知大青山公司:从1999年2月10日起,终止合同,并愿意洽谈善后事宜。1999年7月,榆中县政府又一次致函大青山公司,提出大青山公司违约、项目实施及善后处理等3个问题。大青山公司对此有不同意见。
  今年3月9日,榆中县大青山综合开发办公室与甘肃丽新建筑装饰公司签订大青山开发协议书,4月8日,沉寂了近两年的大青山工程重新开工。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了结。今年4月10日,大青山开发公司把丽新公司告上法庭,诉称丽新公司侵权。目前法院正紧锣密鼓地调解、审理。谁是谁非尚难定论。而刚刚开工的大青山工程又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尴尬境地。
  难题:大青山在发问
  一项被市县各部门、开发商、施工单位、老百姓看好的工程,原计划两年完成,在投入近3000万元后,突然停工,而且一停就是两年,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荒山无知无觉,而大青山旁的人们又该思考些什么?
  今年3月8日,兰州市政协1号提案建议尽快恢复大青山工程,认为大青山工程停工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工程发包方的榆中县对承包方的资信审查不严,对其经济实力掌握不准;而大青山工程又是“巨资”工程,预算经费1亿元。
  在采访中,笔者却为这个大项目操作上的漏洞感到吃惊。一项投资上亿元的项目合同书仅仅由4页16开纸写就,可谓笔墨节省,但各方的权利义务约定失之疏漏,譬如,“力争在两年内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工作”、“可为乙方协调市、县财政及金融部门融资或提供担保”,很多权利义务都在似是而非间。对于资金来源,参与投资的各方想法也不一致,有的想依赖打环境保护牌,引来各方投资,并且不讳言自己没有资金。工程的停工命运似乎早已注定在签订合同的瞬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到的人都认为大青山工程是上好的项目。兰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马延宗说:“对待这一工程态度直接影响政府形象,两三千万元不能白白投进去,不见效益。”施工单位铁道部第二十局的有关负责人也说:“我们已投入500万元设备,我们希望尽快恢复施工,削平大青山是造福兰州人民的事业。”还有人建议,这样的好项目应该列入省市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由政府“参股”开发建设。
  兰州市大青山工程让人叹息,也令人思索。无论哪个地方,上项目不可轻率,搞开发也不能草率。而西部,因地贫钱少,经不起赔本折腾,理应慎之又慎。
  话说回来,这项工程本是一桩好事,好事如何快办、办好?对于在大开发春风吹拂下的西部而言,解决好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工程轻易不上,既上就要项项惠泽百姓、富强国家。——编后
  箭头下是已被削低27米的大青山。(附图片) NRc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观察

  一段时间以来,乱收费一直困扰着湖北。尽管湖北省政府明令禁止,新闻单位多次披露,有关部门屡次督办,但乱收费问题如同牛皮癣,久治不愈。看来此事,更需下大力气予以整治。
  乱收费又反弹
  本报记者 罗盘
  司机:路行湖北人心寒
  先讲两桩发生在湖北境内317国道上的小事。今年3月,广东一货运公司向西安运送一批真皮沙发,车到湖北枣阳太平镇,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尽管货运公司执有全部手续,但枣阳市木材检查站却以皮沙发内有木材为由,罚款2万元,扣车13天;河北高邑县司机郭静良运一批化妆品经过武汉市洪山区,洪山区公安分局经侦队不由分说,扣押货物,要罚款2万元。后经熟人说情,才罚款1万元了事。而在湖北的其他国道上,情形也大致一样。今年1月,随州市交警二中队在国道上设卡拦截过往车辆,巧立名目搞罚款。据一位车主投诉,因未带保险单,被罚50元,在争论时,交警认为车主态度不好,又补罚了200元。一些货运司机对记者长叹道:走湖北的路真令人寒心!
  对外地过往车辆如此,对当地百姓也不放过。按国家有关规定,农机管理费早在1993年就已取消。可是,当随州一农民用手扶拖拉机运小麦到镇上去卖时,随州农机监察人员设卡将其拦住,要这位农民交农机管理费。农民无钱可交,收费者便将农民车上的小麦拿下一袋抵押。某市城管监察大队自立项目,对车辆收取进城通行证费和临时停靠费,要求进城区的农用车、拖拉机、三轮货车在办理通行证时收取10元工本费,并在办证之前交临时停靠占道费200元至300元,而且大部分不开收据。湖北省有关部门负责人气愤地说,这是典型的目无法纪!
  企业家:躲避收费走他乡
  一些行政机关不是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而是想着法子用手中权力谋一己之私,超标准收费,甚至擅自设立收费项目等现象时有发生。今年5月17日,湖北襄樊市人大对市区“三乱”治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再尔广场1997年从外地招商来的30家企业已走了29家,令他们不得不走的原因就是乱收费。1999年,再尔广场的税收仅占各种税费的35.84%,可见乱收费是多么的沉重。
  据记者调查,湖北乱收费几乎涉及各行各业。另据襄樊市审计局介绍,他们通过对15个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发现有73%的单位存在着乱收费现象,违纪金额达77.7万元。其中,自立项目收费51.3万元,超标准收费26.4万元。
  省直机关的少数部门也不能以身作则,甚至是乱收费的始作俑者。由于上面乱收费,下面的乱收费便层层加码,标准越来越高。湖北某市人事主管部门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收取职称评审费,其中高级职称超标80元/人,中级40元/人,初级10元/人。到了区里,又超过上级主管部门收费标准收取职称评审费,其中高级职称超上级主管部门标准160元/人,中级超收180元/人,初级超收80元/人。
  此外,少数政法部门为了弥补经费缺口,违反国家规定乱收费。某县检察院1998年拨入经费64.2万元,加上返还的办案经费17.7万元,总计81.9万元。而该院现有人员108人,全年经费缺口达100万元。为解决经费缺口,该院以“支援款”、“法律服务费”等名义,向涉案单位收取赞助款18.9万多元。
  “治乱”:需要拿出硬手段
  治理乱收费,就是治理经济环境,就是改善投资环境。只有过硬的手段,才能达到治乱的目的。为此,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心下大力向乱收费开刀。
  从源头抓起,从权力部门、从领导部门抓起。不久前,湖北组织省财政、监察、审计、物价等部门联合组成检查组,对省直属的公安、检察、法院、工商、交通、城建、教委、卫生、环保、农业、民政、劳动、土地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14个重点部门及所属二级单位进行清查,对清查出的问题严肃处理,取消了一些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自行提高的收费标准14个,处理违纪票据1960本,追缴入库罚款900多万元,追缴入库行政事业性收费2763万元,取消账户57个。
  常抓不懈,防止反弹。今年5月,湖北省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再次研讨治乱办法,许多人提出:治乱一定要常抓不懈,不可松劲。湖北阳新县是个贫困县,过去治乱成果不俗,但今年头3个月,乱收费项目增多,群众意见很大,尤其是个体私营、交通运输、建筑项目等业主不堪重负,县委、县政府领导痛下决心,对全县收费项目逐一审核,一下子就砍掉了368个收费项目,群众拍手称快,县领导感慨道:“治理乱收费,一刻也不能放松。”
  加强监督力度,将乱收费者进行曝光,也不失为一条好办法。不久前,湖北仙桃市根据群众举报,公开处理13起乱收费事件,对其中11名责任人予以处分,其中3人被撤职,乱收费得到遏止。 NRc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西沟人家”会劳模
  本报记者 阎晓明
  编者按:一个解放前边区的老劳模、老党员,一个全国唯一健在的第一届到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在怎样生活,怎样永保先进,带领她的山村跟上时代步伐呢?请读记者从山西发回的报道。
  前两天,太行山上的老劳模申纪兰托人打来电话说“无论如何到家里坐坐”。
  申纪兰说的“家”,不是她自己50多年来一直没有离开太行山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而是去年8月开在太原闹市中“用西沟自己的农产品做西沟的家常饭菜”的餐饮住宿中心——“西沟人家”。
  申纪兰满头大汗从门外走进来,用粗糙的双手紧紧拉住每一个人的手:“好容易有点空,说什么也要和老朋友聚聚。”前不久,作为特邀代表,申纪兰刚赴京参加完全国“五一”表彰大会。翻开菜谱大家顿时兴奋起来,菜谱上的菜名有“西沟当家菜”、“富不忘本”、“顺达家菜”、“纪兰家菜”等等。“西沟当家菜”就是当年西沟农民一年四季下饭的干酸菜,“富不忘本”是香肉土豆泥,“纪兰家菜”是炒土豆丝。1987年我第一次到西沟采访时,西沟人曾这样自嘲自己的饮食叫做“早饭蒸山药蛋,中饭煮山药蛋,晚饭变个样———山药切成两半半”,想不到现在,西沟的茶饭经过打扮都成了省城的抢手饭菜。
  西沟是我国农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面旗帜。当年,西沟村老支书李顺达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成立边区第一个互助组。申纪兰作为一名农村妇女,面对太行山区“好男走到县,好女不出院”的封建观念,在全村妇女当中率先学会了犁地、摇耧,抢着干农田里最重最苦的活,以实际行动争得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权利。1953年,申纪兰与李顺达一起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小小的西沟村一下出了两个全国劳模,引起全国人民关注。从此后,申纪兰参加了建国以来每一次全国劳模表彰会,也参加了历届全国人民代表会议,成为全国唯一健在的第一届到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申纪兰说,30多年来,西沟人一直遵循当年周总理提出的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的建议:“山上松柏核桃沟,河沟两岸种杨柳,梯田发展苹果树。”如今,西沟村累计修梯田1450亩,荒山造林2.5万亩,发展果园1500亩。西沟的山绿了,沟绿了,昔日连草都不长的干河滩也变成了花果园,全村户均经济林2.5亩,人均木材林10亩。改革开放以来,西沟人又定了新目标:“修好路,栽好树,搞好农业吃饱肚,乡镇企业再起步,多出几个万元户”。为此,西沟在抓好农林牧副业的同时,大力兴办村办工业。1999年,西沟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2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000元,成为全县首批小康村。
  申纪兰诚恳地说:“市场经济我不大懂,但我要用懂的人,我自己也要学习,要不我这个西沟的当家人就成了西沟的挡路人。”近年来,申纪兰下力气做的事就是带领西沟人走出大山,“西沟人家”就是西沟人看世界的一个窗口。申纪兰说,条件成熟时,打算在北京办一个“西沟人家”,要把西沟搬到北京去……
  在繁华的都市,坐在“西沟人家”,心中涌出一种特殊的感受:那就是劳模精神中蕴藏着的强烈的时代气息。 NRc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郴州森林覆盖近六成
  本报记者 贺广华
  湖南的南端有个郴州市,“郴”字作何解?查《辞海》与《辞源》,都没有给个说法。但郴州人却一本正经地告诉我:“郴”乃“林中之邑”。这一解释倒也不显得牵强,偌大的郴州市,的确青山环抱,绿水绕城。当年中国女排选择郴州作集训基地,莫非看中的就是郴州的灵秀之气?
  郴州城毕竟市声如潮。市委书记李大伦建议我们下乡走走,说不定会有一份意外的惊喜。他说:“这地方有的是好山好水,借用一句古诗,可谓‘山光秀可餐,溪水清可啜。’”听了这番话,不免半信半疑,心想总归要眼见为实。
  于是出城转悠。时值黄梅时节,细雨霏霏。沿途山青如洗,翠似玉簪;峰峦原野间,薄雾缭绕,如烟似纱;雨珠挂在草尖花瓣上,晶莹闪亮。这等如梦如幻的南国春色,岂止赏心悦目!据介绍,郴州所辖近2万平方公里土地,森林覆盖率达59.1%。我留心观察,路边山涧小溪,即使赶上雨季水流都较为清澈而不浑浊,这自然是生态植被良好的佐证。
  一个满眼青绿的地方,其实不需要任何人工的刻意修饰,也处处皆景。聪明的郴州人正是抓住了人们亲近自然、向往绿色的心理,早在3年前就把旅游业作为“开放兴郴”战略的先导,有声有色地发展了起来,并举办了大规模的“山水旅游节”。外地客人蜂拥而至,仅去年,全市旅游行业就接待了2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1.5亿元,成为湖南旅游的一匹大黑马。
  数字总不免枯燥,它的背后则是以实实在在的旅游景点开发为支撑的,没有一批吸引人的景观,人家怎么会舍得花钱千里迢迢地跑来玩呢?!郴州市旅游局潘碧灵局长一口气介绍了十几处自然风景名胜,而每一处都自成风格与特色。我拿着他送我的一大堆花花绿绿的旅游景点宣传品,其图勾人心魄,其文使人心动,“天然”与“生态”等提示更令人神往。心想,没个十天半月工夫怕是出不了郴州啦!
  东江湖是郴州人的骄傲。当年为筑坝修电站,不少的村庄从山脚下迁移到了山腰。如今,这里160平方公里烟波浩淼的湖面、多达81亿立方米的一湖碧水,成了当地人脱贫致富的大“钱缸”。湖中养鱼、湖面观光、湖岛休闲、水空跳伞、上游漂流……项目可多哩!不过,也有个别山里人纳闷:这天南海北的人儿怎么都冒傻气的跑来,难道他们那儿就没山没水的?其实,不出远门的山里人咋了解,东江湖的水格外蓝,四周的群山格外青,湖区的空气也格外清新。
  大自然赐予郴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不少的奇观,万华岩地下溶洞是其中之一。它全长约9公里,已开发两公里多,洞中有河、洞外有泉,石蟒、石镰等天然溶岩造型千姿百态。其中“水下钙膜晶锥”,全世界仅见两处,每百年才长1厘米。另有便江丹霞地貌风景区,其天然岩溶洞之多,洞穴之深之大,洞旁蜂窝状岩分布之广极为罕见。拥有这样一些自然奇观,是郴州人的福气。
  而大片保护完好的森林,不仅涵养了水土,净化了空气,也给郴州旅游业带来了蓬勃生机。记者来到以野生动物品种多数量大而出名的五盖山,那儿10万亩的原始次生林是珍禽猛兽繁衍生息的乐土,也是江南最大的国际狩猎场,每年都有不少外国客人光顾。有人担心打猎的人多了,一些动物有可能灭绝。狩猎场的负责人认真地解释说,目前只开放20多个群体数量大的动物种类,其它则一律禁止猎杀;而这些适宜狩猎的品种,也要兼顾数量的平衡。这方面他们想了不少的办法,如划片分区,投食喂养,人工驯养一段后再投放山林等。据说在郴州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暨森林公园,更有华南虎等濒危动物出没,我虽没有机会去一趟,但得悉这一消息,心里十分高兴。一个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造福的不仅是人类自身,也惠及众多的动植物资源。
  与不少的郴州人交谈,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然,他们不给我讲什么大道理,只是从郴州靠什么吸引投资和游客这一出发点思考,从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问题审视,结论不言而喻:人与自然应是和谐的,经济与生态应是良性互动的。 NRc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六一节,河北省三河市第二、第三中心小学的小朋友们从三河市国税局职工手中接过“以税收托起明天的太阳”为封面寓意的练习本。练习本扉页上印有“少年朋友都来做小小税法宣传员”、“学习税收知识,增强纳税意识”等宣传内容,使孩子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税收意识。贾又如 周旺 摄 NRc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地方热线

  这所小学好创意——
  校名学生题
  本报记者 龚永泉
  日前,记者来到“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只见硕大的校名右下方有一行小字:“吴迪十岁”。一打听,原来该校的校名是由小学生自己题写的。
  前不久,该校对校门进行了改造,校领导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题写校名书法竞赛,择优录用。结果,全校1100名学生中有1/4参加了竞赛,经过初评、复评,最后遴选了五(4)班吴迪的作品。
  问起由学生自己题写校名一事,校长林慧敏说:“我们把‘做好操、扫好地、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作为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确定由学生自己题写校名,既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获得特殊荣誉的机会,更是为了在全校创造写好字的氛围。”
  据介绍,由学生题写的校名并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有“任期”的,几年后,当录用第二位学生题写的校名时,第一位的墨宝将微缩镌刻在硕大校牌背面的大理石上,数年过去,这一幅幅风格迥异的校名和题写者就成为该校独特的教育资源。记者数了数,校牌背面的容量是18幅,如果轮换期是3年的话,将长达半个多世纪。记者顿生遐想:届时,花甲之年的吴迪还可领着自己的第三代到此“想当年”呢!
  “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该校以书法训练为契机,成立了书法、篆刻等35个兴趣小组,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NRc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