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3月2日人民日报第7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3-0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阿以和谈:山重水复 '...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热点观察

本报记者、编辑对话
  阿以和谈:山重水复
  ●巴以未能在2月13日最后期限内达成“框架协议”
  ●中断近4年后才恢复的叙以谈判再陷僵局
  ●巴拉克首次暗示以可能同意从戈兰高地全面撤军
  ●“安全区”不安全,以色列急欲脱身却退留两难
  以色列拒绝巴方关于撤军区域的要求。巴解宣布无论和平进程如何发展,巴将在今年9月13日之前宣布建国。
  编辑: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巴以谈判是最艰难、最复杂的环节。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自去年11月8日开始后,一直步履维艰,双方未能在2月13日最后期限内达成“框架协议”。巴以谈判的症结在哪里?双方最新动向如何?
  朱梦魁(本报驻埃及记者):自去年9月5日巴以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签署巴以谅解备忘录后,双方同时进行关于巴勒斯坦最终地位的谈判和关于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撤军的过渡阶段谈判。根据协议,以方应在今年1月20日前,向巴方交还约6.1%的约旦河西岸地区。但以方决定归还的区域大多是人烟稀少的偏远荒漠地区,双方在撤军地域方面发生分歧。以色列认为巴方无权选择归还地区的范围。巴方强调,以色列在作出撤军决定之前应征求巴方意见,以便就安全等问题作出适当安排。
  以色列当局最终是否同意改变撤军地图是巴以能否推进谈判的关键。2月3日,巴拉克与阿拉法特在巴以边界的埃雷兹过境通道举行会晤,旨在就第三阶段的撤军区域达成新的意向,结果不欢而散。2月下旬,美国中东事务协调员罗斯赴巴以斡旋,巴拉克建议将巴以达成最后解决框架协议的期限延期至今年5月份。巴方则坚持三点:以色列应与巴方协调撤出6.1%的约旦河西岸地区;以色列如期完成第三阶段即最后阶段在约旦河西岸的撤军部署;以色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最后阶段谈判,并就这些问题作出保证。最近有消息说,巴拉克政府有可能对第三阶段撤军地图进行“复议”,但不可能有大的变动。以色列方面最近还披露,如果巴以未能就撤军范围达成谅解,以色列准备采取“单方面”撤军行动。
  吕志星(本报驻叙利亚记者):目前,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地位、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边界划分和水资源分配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特别是耶路撒冷归属和犹太人定居点问题,是巴以和谈难以逾越的障碍。巴以双方都宣称耶路撒冷是自己国家的首都,以色列甚至称耶路撒冷是以不可分割和永久的首都。双方对耶路撒冷归属问题所持的强硬立场,直接影响巴以和谈的进程。
  编辑:巴拉克曾表示,以色列同阿拉伯方面达成的和平协议都要经过全民公决。目前以色列议会正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支持和反对和平进程的两大政治势力都在进行积极的活动,中东和平进程目前的状况是否与此有关系?
  朱梦魁:以色列政府声称的对重大和谈协议实行全民公决的说法,实际上是一种为以色列国家政策辩护和保全现政府的护身符。道理很显然,国家应是民族利益和意志的代表。如果参与和谈的以色列政府决策者都不能敲定重大的和平协议,而要依靠公决,那么以色列当局和平构想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就值得怀疑了。从当前以色列国内民意来看,和平愿望是主流,大多数人都呼吁尽早从戈兰高地和黎巴嫩南部撤军。无论以色列全民公决的形式和结果如何,都不可能使中东和谈倒转乾坤。
  编辑: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日前表示,巴勒斯坦将于今年建国,在巴以和谈现状下,巴勒斯坦建国的前景如何?
  朱梦魁:巴勒斯坦建国问题是巴以谈判的核心问题之一。巴解法塔赫主流派大会决定,无论巴以和平进程发展如何,巴勒斯坦都将在2000年9月13日之前宣布建国。但建国首先要得到美欧等国的承认和担保。如果巴以最终地位谈判未能达成全面协议,又没有美欧方面可靠的承认和担保,巴勒斯坦建国计划就难以实施。
  巴建国的关键问题是耶路撒冷的未来地位如何确定。鉴于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地位上的强硬立场,巴勒斯坦方面只得争取在东扩圣城的基础上,在部分东耶路撒冷及其东部地区确定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都址。但从目前巴以谈判的僵局看,以色列根本不愿把靠近东耶路撒冷地区的控制权交还给巴方。为了化解双方在圣城归属问题上的顶牛局面,巴以之间正在酝酿新的妥协方案。不排除双方将在谈判的最后一刻就耶路撒冷问题达成妥协,但这势必影响巴勒斯坦的建国大计。
  叙以和谈的暂时停滞并不意味着和平进程的倒退,这也许是双方签约前的最后抉择。
  编辑:中断了近4年的叙以和谈去年12月15日得以恢复,但双方经过二轮会谈后又于今年1月中旬陷入僵局,叙以双方的根本分歧在哪里?
  朱梦魁:与巴以谈判相比,叙以谈判的问题比较集中,即以色列向叙利亚归还戈兰高地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叙以之间的主要分歧包括以下方面:叙利亚要求以色列执行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撤回到“六·五战争”以前双方实际控制线,全部归还戈兰高地;以色列则要求双方谈判撤出的范围,并重新划分叙以边界;以色列还要求叙以先行签署协议,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然后以色列实施从戈兰高地的分阶段撤军;叙利亚坚持在以色列完全撤军后才能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吕志星:以色列历届政府都以安全为由,拒不同意归还这块对以色列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土地,唯独拉宾政府在1995年通过美国向叙方表示,以愿意归还戈兰高地,并将以军撤回到1967年6月4日控制线。巴拉克上台后,叙以虽就“拉宾承诺”问题进行了一番争论,但最终巴拉克还是按照叙方提出的叙以和谈从中断处恢复,即以“拉宾承诺”为基础。巴拉克在接受叙的和谈条件时,承受了来自国内右派政党、宗教势力等反对派的巨大压力,因此,在同叙谈判过程中,他不得不左顾右盼,尽量满足反对派的某些要求,甚至放慢谈判步骤。正如巴拉克在估量叙以和平前景时所说的那样,实现叙以和平,以色列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据以色列电台报道,巴拉克在2月27日内阁会议发言时,首次承认以前两届政府都曾同意从戈兰高地全面撤军。舆论认为,这暗示着巴拉克可能将会改变立场,以承诺从戈兰高地撤军为先决条件,换取以叙和谈的恢复。
  朱梦魁:叙以谈判搁浅后,叙利亚方面表示,只有以色列就完全归还戈兰高地作出书面承诺才能恢复谈判。这一要求遭到以色列政府的拒绝。此外,双方在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后的安全安排等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例如,以色列要求撤军后在戈兰高地设立军事隔离的安全区,但由哪些国家的维和部队进驻安全区,以及安全区的纵深如何划分,都还需要艰难反复的谈判。
  编辑:日前,美国和欧盟均表示要在近期使叙以和谈重新启动,可现在仍没有恢复和谈的具体日期,你如何看待叙以和谈前景?
  吕志星:叙以和谈已经走上了正确轨道,尽管在前进的路上仍有障碍,但前进的大方向不会改变。有消息说,巴拉克不断向外界放风,准备在今年夏天同叙签订和平协议。我认为,叙以和谈的暂时停滞并不是和平进程的搁浅或倒退,而是双方为签约作最后抉择的准备。
  在整个中东和谈事务中,本应最简单的黎以谈判却成为最扭曲的一环,以朝野上下希望尽快从黎南部撤军。
  编辑:黎以最近连续发生冲突,黎以矛盾再次激化。在中东和平进程中,黎以、巴以、叙以三者之间是怎样的一种矛盾互动关系?
  朱梦魁:在整个中东和谈事务中,黎以谈判应当是最简单的一环,而实际上却是最扭曲的一环。1978年黎巴嫩内战期间,以色列乘机侵犯黎巴嫩,并占领了黎巴嫩南部约850平方公里的领土,在那里建立以色列的“安全区”。同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425号决议,要求以色列无条件从黎巴嫩南部全部撤军。以色列要求黎巴嫩政府制止黎南部的抵抗运动,保证以色列北部边界地区的安全。黎巴嫩强调以色列必须尽早从黎南部撤军,否则,南部的抵抗运动绝不会停止。
  吕志星:长期以来,以色列对黎南部地区的占领及其所建立的“安全区”,没有给以带来安全,反而自己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叙利亚利用其所支持的黎抵抗运动组织和伊斯兰武装力量不断在“安全区”内对以军进行袭击。黎以和谈的主要内容就是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的问题。以政府多次宣称以军将单方面撤出黎南部地区,希望借此将黎以问题同叙以问题分离开来。叙利亚则扬言,如果以军单方面从黎南部撤出,叙黎不能保证以边境的安全。
  朱梦魁:以色列朝野的大部分人要求如期从黎巴嫩撤军。巴拉克曾经许诺,今年7月7日之前将从黎巴嫩撤军。但撤军有两种形式和一个要害,即有协议撤军和无协议撤军;要害是撤军的范围。以色列政府倾向与黎巴嫩达成包括安全安排的部分撤军协议,但遭到黎巴嫩断然拒绝。如果在无协议的情况下撤军,将为今后的黎以关系和叙以关系留下许多未知数。鉴于叙黎之间的特殊关系,如果叙以谈判取得重大突破,那么黎以谈判将随之进展。而就巴以谈判来说,巴难民问题与黎以谈判关系重大。以色列和美国都主张在黎巴嫩的大批巴勒斯坦难民不要回归,敦促黎巴嫩政府允许他们入籍,但遭到黎巴嫩朝野各方面的反对。
  编辑:美国把2000年宣布为中东和平年,充分体现出它对中东和平进程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态度。在中东和平进程全面停滞的情况下,你如何看待美国在这一进程中的作用及当前的美国大选对其的影响?
  马世琨(本报驻美国记者):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白宫和国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矛盾分歧很大,但在中东问题上倒是争议不多,都主张推动中东和平。不过,克林顿政府的中东政策也受到非议。有人批评,美国对中东的事管得太多,中东和平进程应由谈判各方自己决定,美国不该过多介入,强行撮合。有人抱怨,美国为中东花钱太“慷慨”。今后10年执行叙以和平协议将耗资1000亿美元的传闻,在美国引起不满,连一向愿为中东和谈解囊的国会议员也表示无法接受。他们指责这是美国“贿赂”有关各方,“购买”中东和平。随着新孤立主义情绪抬头,还有人提出美国不要过问中东的事,反对向戈兰高地派遣和平部队。
  吕志星:叙以和谈的恢复和巴以和谈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都是由美国干预和撮合一手促成的。解决阿以争端是有关各方各自利益的需要,也符合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需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特别是促成叙以和平,消除阿以争端的最后一个症结,有利于拆毁叙同伊朗的战略联盟及切断叙同伊拉克的潜在关系,为美遏制两伊的战略服务。为促成叙以和谈,美在保证以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不断向叙作出承诺,使叙领导人对美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并接受美对叙以和谈的安排。美认为,目前和谈出现的停顿,并不是会谈发生了危机,而是叙以双方审视前两轮会谈成果,为以后的会谈作准备。
  张勇(本报驻美国记者):中东问题没有被列入美国这次大选的议题,各候选人在竞选中也很少涉及这一话题。因此,现在看不出美国大选对中东和平进程会造成直接影响。但是,一旦和平进程出现突破的可能,有关候选人就可能出面设置障碍,不让克林顿拿到胜利成果,与诺贝尔和平奖沾边。另外,共和党候选人为讨好有钱有势的犹太人集团,都明确表示赞成以色列迁都耶路撒冷。这等于在巴以之间挑起矛盾,制造麻烦。因此,对中东和平来说,2000年美国大选不会形成助力,而可能造成阻力。
  编辑:有报道说,巴拉克上台后,叙以和巴以和谈都取得了多年少有的进展,尽管目前中东和平进程全面受阻,但鉴于中东和平是大势所趋,中东和平进程总的看还是乐观的。你的看法怎样?
  朱梦魁:未来中东和谈能否尽早恢复,一是要看对阿以双方都具有影响力的美欧方面尤其是美国如何动作,二是要看阿拉伯世界能否齐心合力。当前,埃及、叙利亚、沙特等国提议召开阿拉伯首脑会议的呼声又重新高涨起来。但阿拉伯内部事务既复杂又敏感,真要聚拢起来开成首脑会议,特别是有伊拉克参加的首脑会议,时机似乎还不成熟。中东和谈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我认为,如果华盛顿的和平努力取得成效,巴以和叙以谈判有可能在未来短期内恢复。否则,有可能延至美国大选揭晓甚至美国政府换届之后。如果说2000年是中东和谈的关键一年的话,那么可以指望有关方面部分地或是全部地达成意向性的和约,而要看到实际的和平景象可能还需要耐心的等待。(附图片) cJg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视点

  和平呼唤真诚和勇气
  殷罡
  没有人怀疑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最终会实现全面和平,但也没有人对和平进程的发展感到满意。在马德里中东和会后进入第九个年头的今天,人们看到,谈判对手的立场不见软化,求功心切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似乎也一筹莫展。
  在当事人和局外人都对局势感到不安的时候,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以往和谈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不妨对和平进程的先驱给世人留下的精神遗产做一番解读。
  1973年10月,时任埃及总统的萨达特曾联手叙利亚向以色列发动了令世人震惊的全面反攻。战争虽然以失败告终,却为日后同以色列达成体面的和平奠定了基础。4年之后,萨达特再做惊人之举,宣布“将到犹太人的老家去谈我们的和平愿望”。当时,没有人相信他会这样做。然而,萨达特是真诚地前来寻求和平的,他的真诚令以色列举国狂喜,50万热泪盈眶的以色列人涌向耶路撒冷街头向萨达特欢呼。萨达特勇敢的耶路撒冷之行不仅在瞬间摧毁了埃以两国之间的精神壁垒,并且得到了最高的回报:10个月之后签署的“戴维营协议”几乎满足了埃及的全部要求,西奈半岛不失寸土全部收回,犹太定居者不留一人如数撤离。20年过去了,萨达特的继承者成了和平进程不可或缺的调停人。若是萨达特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和平未必能够来得那样痛快。
  约旦国王侯赛因留下的遗产也值得回味。1994年,他不顾非议,果断地同以色列外长佩雷斯草拟了和约文本,“提前”同以色列实现了和平。若是侯赛因听任舆论调遣,约旦同以色列的和平也许到今日也不会实现。
  我们还应该想一想发生在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和他的继承人佩雷斯身上的悲剧。历史上,拉宾曾指挥以色列军队攻占了阿拉伯大片土地,是以色列的头号功臣。然而,当他意识到只有以土地才能换取和平时,他又不顾犹太极端势力的恐吓,同阿拉法特握手言和,开始了“土地换和平”的艰难进程。在此之后,为了寻求同叙利亚的和解,拉宾首先承认戈兰高地是叙利亚的领土。
  极端分子的枪口对准了这位勇敢的和平斗士。在拉宾的葬礼上,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泣不成声的约旦国王侯赛因。同样勇敢的佩雷斯在拉宾遇难10天之后毅然下令如期撤出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但他得到的回报却是哈马斯的汽车炸弹和以色列右翼的卷土重来,和平进程陷入3年停滞。
  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东和平进程的决策者有足够的教训可以汲取,有足够的榜样可以效仿。和平呼唤真诚和勇气,和平排斥极端和迟疑。 cJg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戈兰高地
  北起赫尔蒙山南坡,南到雅穆克河河谷,直线距离62公里。整个高地呈南北窄(各约12公里)、中间宽(约25公里)形状,地势由北向南缓慢下降,落差约900米(从1220米到300米)。高地北部的赫尔蒙山蜿蜒于叙利亚和黎巴嫩边境南部,最高山峰海拔2814米,是叙以黎三国交界处的制高点。高地西坡和南坡陡峭,由高地分水岭到西侧胡拉谷地的落差在1000米左右;由高地到西南侧的加利利湖的落差更大,从高点的1220米一直降到海平面以下209米,其中400—500米的高程完全是峭壁。正是这种地形使得从西侧、南侧登山的公路必须沿“之”字形攀援而上,行程需10—15公里,只有从高地东坡、即从大马士革方向向上困难相对较小。
  高地属玄武岩地质构造,易于渗漏赫尔蒙山的积雪和雨季降水,由此形成了约旦河上游巴尼亚斯河等支流的重要水源。约旦河的另一条支流雅穆克河虽发源于叙利亚,但也流经戈兰高地脚下。(肖月文 寒放绘图 吴殿会制作)
  叙以边界相关线及戈兰高地示意图(附图片) cJg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资料库

  叙以关系大事记
  1948年5月,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次年7月,有关方面签署停战协定。
  1967年6月,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以“闪电战”的方式突入叙利亚境内,从叙手中夺取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戈兰高地。
  1973年10月,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与埃及军队联手突袭以色列。叙军虽一度深入到戈兰高地,但最终被以军从高地赶出。
  1974年5月,叙以达成脱离接触协议,以军放弃包括库奈特拉镇在内的戈兰高地东部部分地区。
  1981年12月,以色列议会通过在戈兰高地实施以色列法律的议案。
  1994年7月,叙以双方就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以军撤出阿拉伯被占领土的决议达成口头协议。
  1995年5月,叙以双方就以色列撤出戈兰高地后的“安全安排”达成谅解框架协议。同年6月,两军参谋长讨论了安全安排措施和撤军时间表等问题。12月,叙以和谈在美国马里兰州恢复。
  1996年3月,以色列单方面中止叙以和谈。
  1996年4月,以色列工党特别会议决定,从其竞选纲领中删去了“戈兰高地主权归以色列”的条款,代之以“戈兰高地对以色列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以方对叙以关系采取的积极步骤。
  1999年5月,以色列工党领袖巴拉克当选总理后,承诺将推动以叙实现和平。6月,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出人意料地对巴拉克表示出赞赏。
  1999年12月15日,中断了近4年的叙以和谈在华盛顿恢复。
  2000年1月9日,叙以第二轮和谈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落幕,因双方在撤军等问题上分歧严重,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晓光) cJg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资料库

  黎以冲突大事回顾
  1978年3月14日,以色列以保护“北部安全”的名义,对黎南部发动代号“利塔尼行动”的大规模进攻,以打击驻黎境内的巴解组织。
  1982年6月,以色列大举进犯黎巴嫩南部,向驻黎的巴解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猛烈进攻,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
  1985年3月,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但仍以保障其北部地区安全为由,在黎南部保留了约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与其扶植的南黎巴嫩军联合控制这一地区。
  1988年3月,由于以色列南部的内格夫沙漠发生汽车遭袭击事件,以色列对黎发动一系列报复性进攻。
  1993年7月,以色列发动了主要针对在黎南部的真主党游击队的进攻。
  1996年3月,黎真主党游击队在黎南部连续10天发动袭击。4月,以色列对黎巴嫩发起代号为“愤怒的葡萄”的进攻,经国际社会调停,26日以黎双方正式停火,并就互不袭击对方平民目标达成一份书面谅解协议,同时成立由美、法、叙、黎、以五国组成的停火监督委员会。
  1999年2月,以军驻“安全区”最高联络官盖尔斯坦准将等4人在“安全区”乘车行进时被炸身亡。以军立刻对“安全区”内和贝鲁特附近的真主党游击队基地进行大规模空袭和轰炸。6月,为报复真主党利用火箭袭击以色列北部,以战机轰炸贝鲁特东部和南部的平民目标,造成桥梁、电厂被毁,数十人死伤。
  2000年1月,先后有6名以色列军人在“安全区”内被打死。2月7日深夜和8日凌晨,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贝鲁特等城市的3家电厂及其他民用设施进行轰炸,使黎巴嫩大部分地区陷入黑暗。9日,黎真主党武装在南部“安全区”的部分地区同以军交火,以空军随后对真主党在贝卡谷地的基地进行了轰炸。(未央) cJg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