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3月1日人民日报第6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3-0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举行座谈会 支持中国政府对台政'...

第6版(国际)
专栏:

  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举行座谈会
  支持中国政府对台政策
  综合本报和新华社记者报道:连日来,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纷纷举行座谈会,表示坚决支持中国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
  日本长崎华侨总会及当地中国留学生学友会,27日联合举行关于《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座谈会。与会者认为,白皮书表达了包括全体海外华侨、留学生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愿望和决心。
  旅居法国的华人华侨代表28日下午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关于《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表示,坚决支持中国政府提出的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尽早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严正立场。
  荷兰华侨28日座谈纪念江泽民主席关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八项主张发表5周年,并就中国政府最近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的华侨代表表达了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强烈愤慨。他们一致表示,海外华侨华人希望能有一个统一的、强大的中国出现在世界民族之林,不能容忍台湾从中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
  在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及匈牙利华人25日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分别举行座谈会,他们认为,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全面、系统的论述,表达了中国人民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是与“台独”势力作斗争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部势力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把台湾问题“国际化”的行径所持的严正立场。
  旅匈华人社团代表和匈牙利华文报刊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认为,白皮书是一份极为重要的历史性文件,它反映了中国政府反对分裂、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表达了包括海外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迫切愿望。
  旅居阿根廷的华人华侨团体领导人27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座谈会,表示坚决支持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他们指出,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人都是历史的罪人,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只会给台湾和台湾同胞带来灾难。
  旅居巴西的华人华侨代表27日在圣保罗举行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侨领们一致认为,中国政府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非常及时,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给李登辉等一小撮“台独”分子以及国外分裂势力以当头棒喝,是深得海外华人和华侨拥护的一个重要文件。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和蒙特利尔市的华人华侨代表27日在渥太华举行座谈会,表示坚决支持中国政府最近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中所阐述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 vDF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泰国总理会见李铁映
  本报曼谷2月29日电 记者孙伟报道:泰国总理川·立派今天上午在总理府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
  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就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达成了共识。川·立派询问了中国社科院的科研情况,并表示希望派更多的泰国学生到中国学习。
  28日,泰国公主朱拉蓬会见了李铁映并陪同他参观了朱拉蓬研究所。访泰期间,李铁映会见了泰国副总理代龙·素旺那吉里,在泰国最高学府朱拉隆功大学发表了题为《加强合作共创东亚经济繁荣》的演讲。
  李铁映率领的中国社科院代表团是应泰国副总理代龙·素旺那吉里的邀请,于2月25日抵泰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的。 vDF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法国总理失言惹风波
  本报驻法国记者 果永毅
  法国总理若斯潘26日从加沙机场直接飞返巴黎。他出言不慎,称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袭击以色列的行动为“恐怖活动”,在阿拉伯世界引起轩然大波,遭到石块袭击,铩羽而归。
  若斯潘回到巴黎戴高乐机场后表示,他将于3月1日例行内阁会议前会晤希拉克。希拉克当晚即打电话给若斯潘,重申法国坚持既定的外交政策,希拉克特别强调法国在中东问题上的特殊责任,重申了1996年法国参与达成的“黎、叙、以三国停火协议”中倡导的“均衡政策”。他表示,重新质疑这种“均衡政策”,将有损于法国的外交信誉和法国致力于中东和平的努力。外交部长韦德里纳在解释若斯潘讲话背景的同时,也强调法国的中东外交政策是“明确而清晰的”,不会因为总理的这一讲话而改变。
  众所周知,中东问题是法国外交最为敏感的领域。1958年第五共和国建立以来,从戴高乐至密特朗,无论右翼还是左翼,法国的中东政策是始终一贯的。密特朗当年曾想将“不偏不倚”的路线稍稍偏向以色列,但一直未敢实施。他慨叹说,这一领域外交政策的表述十分微妙,连一个逗点的位置都不好轻易移动。这一次,若斯潘犯了“大忌”,不但移动了逗点,而且改变了一个关键的词汇,捅了一下最不该捅的“马蜂窝”。1996年4月,以色列发动对黎巴嫩的战争不断升级,美国与法国先后提出过“和平方案”,最后各方达成妥协,形成了为国际社会所欢迎的七点停火协议。值得注意的是,协议承认了真主党的存在及其政治作用,而且对黎真主党武装在黎巴嫩南部从事抵抗以色列占领的行动没有作出任何限制。当然,一纸协议未能保证该地区的长久和平,3年多来,双方冲突仍时有发生。若斯潘将真主党武装针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称为“恐怖行动”,显然是不符合法国的一贯立场。他自己事后不久也觉得说漏了嘴,遂将“恐怖行动”改称为“战争行动”。可惜未能挽回影响。
  1997年开始的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左右共治,比起前两次来,应该说还是比较和谐的,虽说依据宪法,外交与防务是总统的“领地”,但希拉克与若斯潘在一系列外交政策上步调是一致的,在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法国还是能够“以一个声音说话的”。据说,此次若斯潘出使中东之前,总统与总理进行了充分磋商,并且划定了政策“底线”,若斯潘引起外交风波的讲话是出于无心的口误呢,还是另有别的意思,此间舆论亦议论纷纷,猜测不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此事造成的损失是相当惨重的。《费加罗报》今天以《若斯潘跌进错综复杂的中东陷阱》为题分析其危害。《星期天报》以调侃的口吻写道:若斯潘执政1000天了,1000天里有1000句赞语如同1000朵鲜花落在他的头上,当然,他在中东犯的惊人错误不应计算进去。还有4个月,法国就将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到时候共治双方若不能以“同一个声音”说话,问题就严重了。
  (本报巴黎2月27日电) vDF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俄两国外长举行会谈
  就双边关系及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本报莫斯科2月29日电 记者刘刚报道:正在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29日同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举行了会谈。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中俄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唐家璇说,近年来,中俄在广泛的领域进行了很好的合作,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高,成果显著。对此中方表示满意并给予高度评价。我们高兴地看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进入新千年之际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中俄作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彼此加强合作,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对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方愿与俄方共同努力,继承和发扬两国关系中积累下来的所有宝贵财富,使双方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更上一层楼。
  伊万诺夫对唐家璇首次访俄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相信,唐外长的访问将是富有成效的,将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他说,俄罗斯对与中国的战略协作表示满意。目前双边关系已达到相互信任的水平,双方应进一步努力,使两国高层领导人达成的协议得以实施。俄副总理克列巴诺夫即将访华,将与中方就政治、经贸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换意见,希望此次访问将取得积极成果。
  唐家璇表示,中国一贯主张并支持中俄在各具体领域的合作全面发展,认为加强这些领域的合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主张根据双方的实际需要与可能,实行优势互补,使不同领域的合作相互促进。相信只要双方本着互信互利的精神共同努力,两国在具体领域的合作前景将非常广阔,定会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的利益。中方高度重视克列巴诺夫副总理即将对中国的访问,相信此次访问将促进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的全面发展。
  双方一致认为,两国高层交往对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双方就今年高层互访事宜交换了意见。
  唐家璇重申了中国政府支持俄政府在车臣问题上的立场和所采取的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和宗教极端势力的行动。
  伊万诺夫对中方在车臣问题上所持的正义立场表示高度赞赏。他重申俄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一个中国的立场,支持中国早日实现统一,并将在台湾问题上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双方均表示坚决反对“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涉”等论调,主张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
  双方还就其他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广泛共识。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会谈后,两国外长分别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公民相互往来的协定》。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武韬和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耶夫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互免团体旅游签证的协定》。
  唐家璇是28日晚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的。 vDF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拉美三国批评美人权报告
  据新华社北京2月29日电 拉美的秘鲁、委内瑞拉和萨尔瓦多三国政府高级官员和司法界要人日前就美国政府的人权报告发表讲话,严厉批评美国以人权问题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秘鲁总理潘多尔菲·阿武卢28日在首都利马表示,美国的人权报告“完全歪曲了”秘鲁的人权状况,是对秘内政的粗暴干涉。
  萨尔瓦多最高法院院长乔治·爱德华多·特诺里奥28日说,美国人权报告中提出的萨尔瓦多司法系统“效率低下、腐败成风”的说法与现实不符。
  委内瑞拉外交部长兰赫尔28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委内瑞拉认为美国国务院的年度人权报告是“老调重弹”。委内瑞拉《环球报》当天发表文章强调,美国无权批评别国的人权状况。美国自身人权状况并不佳,却总喜欢充当世界人权法官的角色。 vDF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兰报纸发表文章
  呼吁政府处置邪教
  新华社华沙2月28日电 波兰《我们的日报》28日刊登文章指出,鉴于波兰的邪教组织严重地损害和摧残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政府应对邪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文章说,波兰现有各种宗教团体数以百计,其中有些实属邪教组织。这些组织经常打着医疗中心的幌子等进行罪恶活动。最近,波兰波兹南市第17中学校长、全波反邪教及其他威胁委员会成员和有关人士举行会议,讨论邪教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影响问题。一位多年从事研究邪教问题的社会学家说,加入邪教组织的不只是那些有心理障碍的人,许多行为正常的年轻人在加入邪教后,行为变得怪异。他们往往在卧室等只身独处,闭门思索,像是被什么东西“咬住”似的,衣着也变得古怪了。
  据报道,波兹南市邪教引发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了当局的注意。去年4月以来,当地学校已停止向一些邪教组织提供活动场所。波兹南市议会去年6月向波兰议会代表大会提交了严格控制宗教团体的法律草案。该市还将举办邪教有害的宣传活动,其重点是年轻人,并建立一个监视邪教组织活动的信息网。 vDF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2月29日,印度尼西亚总统瓦希德(中)乘飞机抵达东帝汶首都帝力,开始他担任总统以来对东帝汶的首次访问,受到东帝汶独立领导人古斯芒(左)的欢迎。新华社发 vDF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奥自由党主席海德尔辞职
  据新华社维也纳2月28日电 (记者林川、刘云峰)奥地利极右政党自由党主席海德尔28日晚召开自由党领导成员紧急会议,宣布辞去党主席职务,并指定自由党执行主席、现政府副总理苏珊·里斯—帕瑟接任自由党主席职务。
  海德尔在随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他辞职的原因时说,他不想“妨碍”政府工作,不想当人民党和自由党联合政府的“影子总理”。海德尔还说,他辞去党的主席职务“并不是要退出政治”,他不排除在下次议会大选中充当自由党总理候选人的可能性。
  奥地利社民党和绿党负责人在海德尔宣布辞职后分别发表谈话,认为海德尔的辞职并没有改变自由党的领导力量,他仍然控制着自由党。他们还认为,试图扮演“爱国者”的角色是海德尔惯用的“花招”。
  美国国务院当天也表示,海德尔辞职虽然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由于他仍然是参与执政的自由党的一部分,美国将继续密切观察奥政府行动。 vDF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热线

  迪亚洛案惊美国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周德武
  3天来,纽约成了愤怒的海洋。大街上不时传来黑人和西班牙语裔人的怒吼声,“迪亚洛”不再是一个黑人男子的名字,而成为美国种族歧视牺牲品中的“新符号”。美国各大媒体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迪亚洛案的讨论之中,从而把反对种族歧视的怒火引向全国。
  事件起因于去年2月4日凌晨。纽约市布朗克斯区“打击街头犯罪特别行动小组”的四名便衣警察在搜寻强奸犯时,发现一幢住宅走廊前有一男子“探头探脑”,于是将汽车靠近住宅,此人有躲避动作,遂怀疑有作案企图。四名警察在未亮明身份情况下,喝令该男子不准动,但他却从口袋里掏出一件东西。四名警察便一齐向黑人男子开枪,19发子弹打在他的身上,令其当场毙命。经法医鉴定,其中四枪是死者倒地后补射的。
  死者名叫迪亚洛,22岁,是来自几内亚的合法移民。生前在曼哈顿摆地摊,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平时言语不多,人很腼腆。他与别人在布朗克斯区合租一套房子。据室友回忆,当晚他下班回来,他们首先讨论了交纳生活费的账单问题,之后不知为什么迪亚洛并没有去睡觉,而是去了住宅的门厅走廊,没想到悲剧很快发生了。事后证实,被警察怀疑为手枪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皮夹子,而掏出皮夹子的目的有可能是想拿出身份证让警察过目。
  迪亚洛中弹19发并惨死在自己的家中,引起了纽约民权人士的极大关注。一些人士怀疑白人警察是在滥用权力,并怀有种族偏见,野蛮对待少数族裔。尤其是警察向迪亚洛开了41枪,“简直把迪亚洛作为练习射击的靶子”。如果说,警察误将皮夹子当手枪而予以自卫的话,那么又如何解释迪亚洛倒地后再被补射四枪?加上四名警察均有过滥用权力的投诉,生出许多疑点。去年3月3日,约2000名群众在纽约华尔街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议白人警察开枪打死无辜黑人迪亚洛。一些人躺在路上以示抗议。警察以制造混乱为名,拘捕了包括黑人牧师夏普敦、纽约前市长丁金斯等知名人士。3月26日,纽约警察局长萨菲尔下令整顿“打击街头犯罪行动队”,以平息公众的不满。3月31日,四名警察正式受到二级谋杀罪的指控,即“行为粗暴致人死亡”,若罪名成立的话,将判处5年以上徒刑。
  根据惯例,该案件应在案发地纽约市布朗克斯区进行审理。但是被告方认为,此案在非洲裔和西班牙裔集中的地区进行审理,会受种族情绪的干扰,难以做到公正,要求纽约州高等法院裁定把审判地点从布朗克斯区移到首府奥尔巴尼。而原告方认为,奥尔巴尼是白人聚集地,审判改在那里,意味着陪审团的构成将主要从白人中挑选,不利于作出对少数族裔公正的裁决。但上诉法院还是接受了被告的请求。
  审判于今年1月31日开始。陪审团由4名黑人和8名白人组成,辩论的焦点是:原告方认为,导致迪亚洛之死的根源是,四名警察有严重偏见,把迪亚洛作为“强奸”或“抢劫”嫌疑犯对待,从未考虑此人呆在走廊上是否属于他的权利。辩方承认警察犯了一个错误,但绝不是有意谋杀,而且悲剧源于迪亚洛的“不合作”。特别是在喝令“不许动”的情况下还掏东西。加上晚上光线很暗,看不清手上的“枪”。2月25日,纽约州高等法院裁定,纽约市四名警察对开枪打死非洲移民迪亚洛不负刑事责任,所谓谋杀罪及疏忽杀人罪均不能成立。法官宣判完毕,四名警察与家属相拥在一起,支持被告的警察们也齐声欢呼。而示威者却大喊“可耻”。迪亚洛的母亲卡迪亚多身体僵直地坐在法庭的椅子上,泪水从两颊流下。她对记者表示:“这个宣判结果等于是对儿子的第二次谋杀!”
  几天来,纽约各种示威与抗议活动不断,警察与示威者不时发生对峙,一些人将标语穿在身上,上面写道:“举枪射击吧,因为我是黑人,所以你们有充分的理由。”百余人以扰乱公共秩序罪而被捕。许多抗议者表示,“迪亚洛完全是种族歧视的牺牲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布莱德利在获悉判决结果后表示:“我们从这个案件中看到,种族主义的鸿沟深深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之中。白人手上的皮夹子在白人警察的眼里就是皮夹子,而拿在黑人的手里就成了手枪。”
  迪亚洛案被深深打上了种族主义的烙印。白人与黑人的态度两极分明。此间民权人士认为,这个判决仅仅是个开始,而不是迪亚洛案的结束,表示将为“司法公正斗争到底”。黑人牧师夏普敦表示,他们抗争的目的是要确保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权站在自家住宅的台阶上,也有权张望外面的大街,他们有权得到警察的保护,而不是相反。迪亚洛案为最讲“人权”的国家作了一个政治注脚。它再次提醒人们:纽约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仍然处于分裂之中,种族歧视与偏见深深地植根于这个社会之中,白人与黑人享受平等权利的说法,在许多情况下还只停留于纸面上。(本报纽约2月28日电)
  图为迪亚洛的父亲(中)在27日纽约市民抗议示威集会上讲话。
新华社记者 张凤国 摄(附图片) vDF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迈向新世纪系列报道⑨

  德国政坛出丑闻 公众思对策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德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迈进新世纪的门槛时,迎接他们的是一连串撼动了德国社会根基的丑闻。去年11月以来,围绕基民盟的政治捐款丑闻高潮迭起,一次比一次令人震惊的披露把基民盟的威信拖入了谷底。昔日受尊敬的政治家如今在舆论界的穷追猛打下狼狈不堪。一度被称为“世界级”政治家的科尔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基民盟主席朔依布勒被迫挂冠而去,基民盟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社民党的日子也不轻松,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政府的假公济私丑闻把总统约翰内斯·劳也扯了进去,至今也没有了结。如果要问德国人在新千年之初想些什么,那就是:德国战后确立的政治体制出了什么毛病?怎样防止丑闻的重演?
  基民盟和社民党的两桩丑闻都与金钱有关,又各有特点。相对来说,社民党北威州政府的丑闻为害较轻,涉及包括当时的州长、现在的总统约翰内斯·劳在内的一批政治家接受西德意志州立银行的好处,免费乘飞机旅行。据初步调查的结果,该银行为此支出了180万马克。而基民盟的丑闻至今没有查出有谁中饱私囊,看上去似乎比前者“高尚”——一切都是为了党的利益,捐款都用于党的“事业”。然而,让公众感到震惊之处正在这里:一个严肃政党置自己亲手参与制订的法律于不顾,大搞“洗钱”勾当。继1月中旬黑森州基民盟承认在瑞士和列支敦士登设立黑账户以及隐匿资金的基金会以后,2月初,知情人供认基民盟总部也玩过这类把戏,而且历时20多年。上百万马克的金钱从德国转移到瑞士、卢森堡,改头换面后又汇回德国,达到逃避依法申报的目的。而所有这些都是在科尔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
  让公众感到尤其不可原谅的是,政治家们不但不说真话,反而撒谎。科尔迄今拒不说明真相。朔伊布勒起初不承认认识政治捐款案的核心人物施莱伯,拖了一个多月才陆陆续续承认他不仅接受了后者的10万马克捐款,而且见过三次面。谎言使他最终丧失党内的支持,悄然下台。黑森州州长科赫2月8日承认曾批准了该州基民盟组织的部分假报告,掩盖洗钱勾当。前联邦内政部长、一向被视为“法律与秩序”化身的坎特,编造捐款来自犹太富商遗赠的谎言,不得不辞去议员职务。去年因假公济私而下台的下萨克森州州长格洛戈夫斯基,用公款去埃及游山玩水,却编造“公务”谎言……《明镜》周刊辛辣地问道,德国是否变成谎言的国度了?很多报刊都指出丑闻危机实际上是政治道德的危机。老百姓尖锐地质问道:“还有哪位政治家让人信得过?”
  德国人有勤于思考的优点。面对战后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政界、新闻界、司法界议论甚多,就堵塞滥用权力、防止政治腐败各陈己见。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基民盟的危机实际上是政治制度的危机,其症结是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际作用过大。他在一篇文章中分析“科尔体系”时说,当科尔还是莱法州基民盟负责人时,思想开放,有容人的度量,因而团结了很多人。但在他成为德国基民盟领导人以后,心思就放在确保权力上了。他虽然没有把金钱据为己有,却用金钱去铺设权力之路。科尔在各地培植亲信,忠于他的人得到封官许愿的奖赏,对他有微词或提不同意见的则被打入冷宫。基民盟内趋炎附势风气日益增长。魏茨泽克提出,应该限制总理的任期,也应该限制党主席的任期,像科尔那样长达25年的党主席任期,除了导致僵化和助长奉迎风气,不会带来任何东西。他还建议,类似政治捐款丑闻,不能笼统地把责任扣到党的头上,必须惩治直接责任人。
  施罗德总理不同意魏茨泽克危机是制度的危机的论点,但是十分赞成限制总理任期的主张,并且提出总理任期限为两任的建议。这些建议在社会上都获得热烈的反响。
  但是,仅仅限制任期能不能防止大规模腐败的发生?有人反问,美国总统的任期限制为两任,不也照样发生了尼克松和克林顿丑闻?因此,更深刻的根源恐怕还在于德国存在着有助于形成科尔体系的土壤。例如,国家机器对财富过大的支配权力,政党政治对社会生活的过大影响等。《南德意志报》指出,德国社会总产值的一半由国家收走重新分配,国家对经济界的各种补贴每年高达900亿马克。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堵塞政界和经济界的交易呢?从政党的影响看,战后德国长期由基民盟、社民党两大党和小党自由民主党主宰政治,许多公职在几个党之间分配,你任正职,我则任副职。这种分配体系深入到学校校长一级。德国人并不讳言德国实际是个“政党国家”。一位前宪法法院法官提出,要把坏事变好事,就要变“政党国家”为更为活跃的“政党民主”制度。选举结果不能自然而然意味着包揽国家机器一切职位。
  德国至今还看不见丑闻的“隧道的尽头”,对丑闻的再思考刚刚开始。德国人正回过头去思索当初建立的政治体制的弊端,也许这就是迎接新世纪的准备。
  (本报波恩电) vDF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