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摆正位置天地宽
——山东兖矿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调查
张勤德 王秀君 王绥平
兖矿是个以煤炭生产为主的国有企业。1996年3月,由矿务局改制成国有独资的兖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职工近8万,党员18000多名。去年的销售总收入达到70.8亿元,实现利税14.3亿元,利润6.4亿元。
谈起矿区蓬勃发展的原因,董事长赵经彻同志说:“这里有坚强的党组织,大力发挥了我们的政治优势,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在企业改制和逐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使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党的自身建设不仅不受到削弱而且得到加强,这项工作同许多工作一样,是会遇到矛盾和阻力,并且需要通过必要的斗争加以解决和克服的。兖矿的同志谈到,他们是通过解决三大难题,相应地使认识提高三大步,才逐步摆正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位置的。
他们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应不应当把体现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和党建工作机制的“党务体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班子认为,国有经济属于公有制,这是基本制度,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则属于具体制度,所以我们所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要适合于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而决不能改变公有制的本质。也就是说,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在社会本质上与资本主义现代企业制度是根本不同的,因而在具体制度上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把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反映了这种不同点。我国的国情,也决定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中国特色。因此,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因此,我们的国有现代企业制度,理所当然地要把“党务体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认识的提高,使这个难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作用不仅没被削弱,反而有所加强。
第二个难题是,如何认识“围绕经济抓党建”里的“围绕”二字。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们反复学习革命导师的有关论述,学习中央有关文件,联系矿区的实际进行认真探讨,逐渐弄清了以下几点:
(一)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促进企业不断发展,是企业一切工作的中心,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在这当中,党务工作当然要保证经济工作的完成,当然要积极主动地配合行政、业务部门开展工作。但是,决不能认为经济是领导政治的、党务部门是从属于行政部门的;决不能把围绕中心理解成围绕行政。
(二)对企业的党政关系,公司党委书记刘玉彬同志打了个比方。他说企业的党政领导人员就像连队的连长和指导员,为了攻下一群碉堡,连长下令:“一排掩护,二排在左,三排在右,用强攻拿下碉堡!”指导员则进行政治动员,大减:“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带头往前冲!”从这里引出一个结论:对企业这个大厦,党政各有自己的支撑点,离开哪一个支撑点也不行。
(三)经济建设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但经济工作又是党领导下的一项工作。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政治核心的实质就是政治领导,这是完全正确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权、执政党如果不能起领导作用,政治就不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了。同样,政治核心如果没有政治领导作用,反而要从属于行政机关,它就不能成为政治核心了。一些企业的实践也证明,单纯强调围绕而不讲政治领导,那就会造成矛盾,“会擦不完屁股”,会削弱党委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个难题是,承不承认政治优势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最重要依靠。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们在学习讨论中,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战斗历程,从中受到了启发。半个世纪以来,尽管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在前30年里,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以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9%以上。这种速度,比西方国家的平均速度要快一倍左右。我们究竟是主要依靠什么东西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速度的?显然,在资金方面和西方国家比,不是我们的优势,比技术、比设备,也不行,我们的真正优势,还是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我们党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江泽民总书记说得好:“怎样才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我看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
毫无疑问,资金、技术、设备,对于经济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注意发挥政治优势,决不是说可以轻视这些方面,恰恰相反,我们是充分重视的。问题在于,只有注意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我们的资金、技术、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大家谈到,兖矿的实践也能证明这一点。就拿兴隆庄煤矿来说,设计生产能力是年产300万吨,他们却能年产600多万吨,这个事实,仅仅从资金、技术、设备上去看,不看我们的政治优势,那是说不清楚的。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大家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了。这样将我们的政治优势作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最重要依靠,就为从根本上解决摆正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位置的问题,以至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创造了基本条件。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三讲”教育效果如何?请听一位国企厂长的心声:
“三讲”教育给企业带来希望
编者按:天津市第二印染厂是一家国有困难企业,作为该厂厂长的刘克全同志为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三讲”教育中切实转变作风,为企业排忧解难的精神所感动。他不仅看到了“三讲”教育实实在在的成果,也改变了他对“三讲”教育的最初看法。现将刘克全同志的来信摘编如下。人民日报编辑部:
我是去年5月接任厂长职务的。当时,厂里遗留下职工集资款和119户债主共计6000多万元的债务负担。同时,还要解决735名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和1000多名下岗职工的生活费。我经常面对的是一个个讨债人,接待的是一批批为要集资款、退休金、生活费而上访的职工,还不时接到法院送达的生效的法律文书。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要钱吃饭也能理解。但最寒心的是一些法官不问青红皂白的厉声训斥,以及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衙门作风。
去年10月,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邀请14家国有企业代表参加征求意见座谈会。我怀着苦闷和疑惑的心情参加了会议。听该院院长讲,目前一中院正在开展“三讲”教育,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要在“三讲”教育中围绕转变机关作风进行边整边改,为此,他们提出了为国有企业服务的10项措施和开展“走访百家企业,走访百名当事人”的活动,想听听企业厂长们的意见和苦衷。当时,在我的潜意识中认为,法院是个“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为企业解困,帮企业解难,该不会又是走形式吧?但听了该院院长诚恳的讲话,我禁不住和盘托出了企业面临的巨大债务困难和种种疑惑。该院院长当即表示责成一名副院长带队到我们厂去搞法律服务。我当时既受感动,又将信将疑。说来也巧,就在座谈会的三天之后,某区法院一些法官和干警带着数名手持棍棒的当事人,到我们厂“强制执行”欠债。他们既不亮明证件,也不向厂方说明情况,直接进入车间,把印花机上的200多个铜辊装车想运走。厂里的职工对他们这种做法很气愤,拦着不让拉走。厂领导也反复向法官申述,我们欠那个单位40多万元的债务,现在就剩19万元没还了,而且有分期还款的计划,千万别把这些救命的铜辊拉走。但他们根本不听。要不是区防暴队和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事情还不知闹到什么地步。正当我们厂陷入绝境之际,一中院的副院长带着4位同志来到我们厂,他们和某区法院的法官截然不同,一进门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认真听取企业债务问题的汇报,与我们一起分析债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指导,帮助协调解决了我们厂的一大难题——天津某建筑公司正在一中院申请执行我厂欠该公司工程款120万元的债务纠纷案。对欠该公司的债务,我们曾作出了每月还款10万元的计划,但对一个困难企业来说,每月5万元的工资都没有着落,10万元还款从何而来?为此双方闹得很僵。一中院的法官们急企业之所急,一方面积极做债权人的工作,同时主动询问别人欠我们债务的情况。当了解到有一个个体户欠我们200万元,虽经多次催要至今未归还时,当即表示,无论有多难,他们去做工作,就用这笔钱还建筑公司的债务。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使我们与建筑公司的债务问题得到了缓解。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原先我对“三讲”不大清楚,也不大感兴趣,光讲讲能解决什么问题?但通过这件事使我了解到,一中院的领导和法官们之所以能为企业排忧解难,是因为他们搞了“三讲”教育。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三讲”教育搞得好、抓得对,搞与不搞大不一样。如果我们的各级党政机关、权力部门都能经过“三讲”教育转变作风,我们这些国有困难企业就多了一分希望。
天津市第二印染厂厂长 刘克全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三讲”漫笔
“三讲”之后当如何
徐明阶
当前,一些县级以上领导班子的“三讲”教育已经结束。通过这次以整风精神进行的“三讲”教育,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进。然而,也有极少数的领导干部,他们在“三讲”教育之后,从思想到行动并无多大转变,群众对此颇有微词。
在“三讲”教育过后仍然变化不大的极少数领导干部中,有的也确实在“三讲”中曾受到了一定的触动,但没有从思想深处真正受到教育。他们在“三讲”中虽然也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制定了今后改进的具体措施,甚至在“解剖”自己时痛哭流涕,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作检讨,其场面也确实令人感动。但有的只不过是迫于形势逢场作戏,根本没有从思想深处挖根源、找原因,深刻检查自己的问题。因此,随着“三讲”教育的过去,便很快淡忘了自己在“三讲”中所受到的教育,一遇上“适宜”的气候和环境,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又开始对自己放纵了,过去的“老毛病”又复发了,官僚主义作风照样有,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照样搞。这些同志“三讲”过后的表现,令群众大失所望。
眼下,一些单位的“三讲”教育工作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巩固“三讲”教育的成果更为重要。我们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要在进行“三讲”教育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巩固成果的工作。作为已经参加过“三讲”教育的领导干部来说,应当将“三讲”中受到的教育变为动力,将自己会上表示的决心和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的改进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以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立起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这才是我们进行“三讲”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公仆心声
大胆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刘海生
干部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场深刻革命。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大庆实际,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全力推进各项干部制度改革,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增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推进干部制度改革,首要的是解放思想,积极探索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改进干部工作方法、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迫切需要。从大庆实际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保证二次创业顺利进行,也迫切需要加快干部制度改革。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全面展开了一场气势恢弘的以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为目标的二次创业,这就迫切需要通过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在推进干部制度改革过程中,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始终。一是坚持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解决想不想改的问题。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干部制度改革的一系列精神,充分认识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增强自觉性、主动性。二是坚持在继承中解放思想,解决敢不敢改的问题。正确认识党管干部原则与发扬民主的关系,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方式方法的关系,消除怕偏方向、怕出乱子、怕担风险的顾虑,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三是在实践中解放思想,解决会不会改的问题。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不等不靠,看准了就积极去改、大胆地试,在干的过程中不断破除旧观念,并且以实践的成效检验解放思想的成果,促进思想不断解放。
推进干部制度改革,核心是扩大民主,加强监督
近几年,我们在干部制度改革实践中,始终坚持把推进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作为重要任务,不断扩大民主、强化监督,见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干部选拔上,实行“三荐双考”(干部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考试和考核相结合)制度化,逐步扩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范围。1995年下半年,我们首次尝试以“三荐双考”的形式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并于1996年初实行了“三荐双考”制度化,决定把“三荐双考”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基本制度固定下来,规定在部门领导干部缺职时,无论正职还是副职,一律通过“三荐双考”的形式公开选拔。并针对实行“三荐双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选择地确定了“三荐双考”单位,统一规定了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统一建立试题库,进一步强化了组织考核,使“三荐双考”制度更加科学规范、简便易行。同时,对企事业单位还实行了推荐选举制和聘任制。
推进干部制度改革,重要的是整体筹划,重点突破,配套进行
找准抓住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全力突破,是激活干部制度改革的关键。我们在这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中,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扩大民主,解决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干部的问题,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拓宽干部“下”的渠道,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三是加强对干部的监督以及对干部工作的监督,保证干部健康成长,并防止和解决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实践情况看,随着单项改革的不断突破,干部工作的整体效果越来越明显,提高了我市干部工作的水平。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大庆市委书记)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福建省建瓯市于1月15日对57个机关单位、34个窗口单位,开展1999年度年终社会民主测评活动,对被评为最差的单位,将按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实行“末位淘汰制”。为此被测评的所有单位都围绕自身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全市上下掀起了整顿机关工作作风的热潮,在社会上反响很大。 魏永青摄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禹州市东关村思想政治工作结硕果
本报讯 河南省禹州市东关村根据自身实际,吸取近年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教训,在全村实行“一校”、“一节”、“三员”等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带动全村经济的发展,不仅获得“河南省明星村”等荣誉称号20多项,而且荣获省、市10个村级第一。
“一校”即政治技术夜校。他们利用村文化大院,定期进行时事政策宣传和农业技术讲座。“一节”即读书节。每年举办一次读书活动,包括演讲比赛、读书心得比赛、知识竞赛、读书格言评选、读书讲座、读书先进单位和个人经验交流。“三员”即政治工作员,每个组设一名专职政工员,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做群众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协助村民组长抓好农业生产;参政议政员,由党员或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参与决策本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并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义务宣传员,由离退休干部或部分老党员、老干部担任,义务为群众搞好法制、计生、科技等政策方面的宣传。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东关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仅1999年,该村发制品出口创汇就达2000万美元,创税808万元,雄踞全省村级榜首。(范廷僚 连金保 化红军)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铸造“钢班子”
——山东里能集团加强党建侧记
本报记者 李仲春
位于山东邹城市的里能集团创办仅仅4年多时间,物质文明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截至去年11月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055天,实现利税1.6亿元。精神文明也捷报频传:被部、省有关部门授予集体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一流电力企业,党委书记曹务顺荣获个人一等功和山东省、济宁市两级劳动模范。
里能集团作为新建国有企业,主体是里彦电厂。经过几年初步探索,已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集团建立了行之有效且具有自身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了具有董事会职能的管理委员会,集团主体电厂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厂长对管委会负责。为确保厂长负责制落实到位,他们注重发挥政治优势,对企业内部的重大事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统一领导,基本的途径是党政交叉兼职。这样,既可以保证党委及时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又取得了领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主动权。
里能集团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加强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他们着眼于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推行了用人制度、招标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全面提高了企业党委决策的透明度。在用人方面,凡是人员接受和调入,都要将拟接收和调入人员的基本情况,在人事部门考察基础上,提交职工代表联席会研究表决,再通过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在干部提拔任用方面,每次都是将任免岗位公布于众,采取个人自荐、竞争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党委聘任的形式,做到透明、民主,切实公平合理。集团建立了财务会签制、收入申报制,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强化约束监督机制,有效地革除了在人、财、物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
里能集团还十分注重发挥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此来确保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委书记曹务顺同志曾因长期超负荷工作,鼻窦炎发作住院治疗,手术后一周即要求出院回到建设工地。公司党委几位成员家住济南,但几次过家门而不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力量。一位从外地借调来的老技术干部感动地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能吃苦守纪律的干部队伍。”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去年11月8日,驻山东省日照市55078部队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战士侯大山,经部队连党支部批准,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图为侯大山在病床上宣誓入党。
牟敦波 郑世平摄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萧县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本报讯 安徽省萧县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放到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强化领导,明确责任,规范运作,全县基本形成了以乡镇政务、村务、村民组组务为主体的三级公开体系。
该县在认真试点的基础上,全县700个村统一建立了公开组织、公开栏目、公开制度,并统一了公开的时间,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全县农村稳定推开。为防止个别村在公开村务时避重就轻、不按程序,该县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二会三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议事组、村民议事组、财务监督组),并积极发挥他们在公开工作中的监督作用。与此同时,该县还建立了县六大班子成员分工包乡镇责任制,选派714名国家干部驻村担任公开工作指导员,还采取县定期督查和分片调度相结合、乡镇一季度一次评比等方法督促这项工作经常开展,对财务收支、干部工资、代收代扣款项、社会福利款物的发放等群众最为关心的内容,尽量做到逐项公开、逐笔公开,明细到户、明细到人。现在公开项目由原来的14项增加到了30项,逐步实现了村级事务的全方位公开。(肖祖)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丰县努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本报讯 江苏省丰县努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该县县委紧紧围绕“重点在村”的思路,下大力气夯实强村富民的基础。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村干部素质,增强村党支部战斗力,1997年重点对村级干部队伍进行了精简优化,本着公平择优的原则,坚持选拔德才兼备、具有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和能力的村干部上岗,使一大批政治素质好的致富能手被选进村支部班子,全县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力也显著增强。通过精简优化,全县村级干部由原来的5787人减少到3147人,精简了45.6%。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有了明显改善,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村干部1231人,村干部年度工资开支比上年度减少了372万元,达到了减员减负、增强班子战斗力的效果。
与此同时,从1997年开始,丰县试行了村党支部书记分类管理的办法,对全县576个村支部分为县管和乡管两类进行管理。每年按照村级两个文明建设综合实力考核标准,对全县576个村进行综合实力排名,对村党支部书记按其政绩分类定级,分别由县乡进行动态管理。对综合实力排名列前、政绩突出、作风过硬的100名村党支部书记由县委组织部进行直接管理。同时,注意把那些年纪轻、文化水平高、政绩特别突出的县管村支部书记提拔到乡镇党委和政府,予以重用。3年来,先后有11名列入县管范围的村党支部书记被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任职。(丰轩)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