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昨天,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这份白皮书,是进一步向国际社会阐述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立场和政策的文告,也是中国人民决心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宣示。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以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当前,中国人民正在深入进行反对李登辉“两国论”的斗争,国际社会普遍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两岸关系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时候发表这份白皮书,对我们继续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主席提出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对于两岸同胞坚决反对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分裂势力背弃一个中国原则、图谋将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的活动,对于国际社会进一步认识李登辉“两国论”的谬误和危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论证了一个中国的事实和法理基础,阐述了一个中国原则的产生和基本涵义,强调了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表达了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说明了对两岸关系中涉及一个中国原则和在国际社会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若干问题的主张。整个文件贯穿着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的主题思想。
我国政府自1979年公开宣布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以来,始终以极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在统一之前,在处理两岸关系事务中,特别是在两岸谈判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分割。我们主张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两岸对话与谈判,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包括可以谈台湾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等台湾方面关心的问题。一个中国原则若遭到破坏,和平统一的前景势必受到威胁。如果台湾出现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那么和平统一将成为不可能,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必要措施,粉碎“台独”等分裂图谋,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受到海内外中国人的同声谴责,也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台湾当局被迫表示不会按“两国论”修改所谓“宪法”和有关“法律”。但是,台湾分裂势力图谋从所谓“法律”意义上将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的危险仍然存在。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某些至今不肯放弃“台独”主张的人,一面叫嚷“台独万岁”,一面又说什么要与大陆方面“善意和解、积极合作、永久和平”,妄图用美丽的言辞蛊惑人心,欺骗台湾民众。分裂祖国搞“台湾独立”是走向战争。我们相信,希望选择两岸和平统一的台湾同胞,能够认清谎言,作出自己明智的选择。某些不愿中国统一的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以种种借口企图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出售或转让所谓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相关技术,某些势力正在活动妄图炮制《加强台湾安全法》。这些事态再次提醒我们,要高度警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和台湾分裂势力的图谋,反对外国敌对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将继续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主席的八项主张,进一步全面发展两岸关系,更加积极地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争取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我们愿意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同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广泛交换意见,积极创造条件,进行两岸对话与谈判。我们希望并相信,广大台湾同胞将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意愿,同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结合起来,与祖国大陆同胞一道,阻止分裂祖国、搞“台湾独立”等一切分裂行径,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我们希望美国政府能信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履行对台“三不支持”的承诺。我们相信国际社会始终如一地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支持中国和平统一事业。
崇尚统一、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历史和文化深深根植的民族意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国家和民族根本的大义、大理、大利。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可动摇,统一的神圣目标一定要实现。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努力奋斗。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
严禁擅自修建已故领导同志纪念设施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党中央、国务院去年5月发出通知,要求严禁擅自修建已故领导同志纪念设施。
《通知》指出,中央历来十分重视用已故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和革命风范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多年来,经中央批准修建的已故老一辈革命家的纪念设施,在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央多次强调,修建已故领导同志纪念设施必须严格控制;确有必要修建的,必须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未经批准,各地一律不得擅自修建。但是,中央的这些规定在一些地方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个别地方擅自修建已故领导同志纪念设施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的已故领导同志的生前战友和部下不坚持原则,为修建纪念设施到处找熟人、写条子、疏通关系,甚至给当地施压;有的地方领导碍于故情,对已故领导同志生前战友、部下和亲属提出的不适当要求,一味迁就;有的地方受经济利益驱动,把修建已故领导同志陵园、墓地作为建设新的旅游人文景观的途径;个别地方甚至以为已故领导同志修建纪念设施为名向社会集资、摊派。为了坚决制止上述错误做法,《通知》重申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央严禁擅自修建已故领导同志纪念设施决定的重要意义。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已故领导同志生前参加革命的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要在身后留下昭示自己功劳的纪念场所。擅自为已故领导同志修建纪念设施,违背了已故领导同志生前参加革命的初衷,愧对于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牺牲了的无数革命先烈。我国土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本来就少,擅自划出耕地、林地,甚至在风景名胜区为已故领导同志修陵建墓,不仅是对土地等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做法。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几百万下岗职工的情况下,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修建纪念设施,不仅严重脱离了群众,而且损害了共产党人的形象。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一生,辞世前嘱托后事从简,捐献角膜,骨灰撒入大海。邓小平同志以他为党和国家建立的不朽功勋和后事从简的表率作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起了永久的历史丰碑,为全党全国树立了光辉榜样。邓小平同志逝世两年多来,一些地方提出为邓小平同志修建纪念设施,但邓小平同志亲属多次向中央表示,不要为邓小平同志修建纪念设施。中央尊重邓小平同志及其亲属的意愿,至今没有为邓小平同志修建一处纪念设施。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及其亲属要带头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革命风范,坚决遵守中央的规定和要求,绝不做有违党的宗旨和脱离人民群众的事。
二、今后,确需修建的已故领导同志纪念设施,统一由党中央、国务院统筹规划和安排,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再就此问题向中央提出申请和报告。经党中央、国务院规划和安排并责成有关地区或部门负责修建的纪念设施,承建地区和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突破投资概算。
三、未经党中央、国务院规划和安排,任何地方和单位都不得擅自为已故领导同志修建、扩建纪念馆、纪念亭、纪念碑、陵园、陵墓,树立塑像,建立个人故居和其他纪念设施。凡未经党中央、国务院规划和安排擅自修建、扩建纪念设施的,计划部门不得立项,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土地审批,财政部门不得拨款,城乡建设规划部门不得安排建设规划。
四、已故领导同志的故居和生前工作过的场所应正常使用,不得擅自辟为纪念地。已故领导同志的骨灰要按有关规定妥善安置。已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和其他城市革命公墓中的已故领导同志骨灰,一般不要迁往他处安葬或安放。已故领导同志亲属要求并经批准移往他处安葬或安放的,应一次全部迁出。重新安葬或安放时,不得占用耕地、林地,不得迁入风景名胜区,不得在烈士陵园内新建纪念设施;占地面积按照《殡葬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8]2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不立塑像,不搞评价性碑文,不作宣传报道。
五、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原则,坚决按规定办事,绝不能迫于人情而乱批、乱建纪念设施。已故领导同志亲属或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可以向组织反映自己的要求,但绝不能利用已故领导同志生前的影响和声望到他们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要地要钱。对已故领导同志亲属或生前身边工作人员提出的不适当要求,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要理直气壮地做好劝导工作,说服他们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有关规定,自觉维护已故领导同志的形象。对不听劝阻、对地方施加压力,执意要求修建纪念设施的已故领导同志亲属和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其所在单位要进行严肃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以修建、扩建纪念设施为名搞集资、搞摊派、搞募捐、拉赞助。
六、对未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目前正在建设的纪念设施,必须立即停建,并做出妥善处理。对位于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不符合规划要求、影响景观风貌的纪念设施,应立即拆除。对即将建成但尚可改造的,应改建为其他社会经济文化福利设施。对违反规定动用财政资金或靠集资、摊派修建、扩建纪念设施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依照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以修建、扩建纪念设施为名挪用扶贫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或从事其他违法活动的,要依法追究单位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接到本通知后,要立即对本地区为已故领导同志修建、扩建纪念设施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理,逐一详细登记,并对违反规定修建的纪念设施提出处理意见,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负责任的专题报告。中央将适时派出检查组,对贯彻落实本通知精神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通知》指出,所称已故领导同志,是指生前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同志。对为已故其他领导同志修建纪念设施的,参照本通知精神执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月份全国工业生产增长8.9%
当月金融运行平稳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
本报北京2月21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据国家统计局今天提供的信息,我国工业生产在今年的头一个月呈现稳定较快增长的势头,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643亿元,同比增长8.9%。
一月份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国有、集体企业平稳增长,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较快。一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963亿元,同比增长5.2%;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31亿元,增长6.3%;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94亿元,增长9.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363亿元,增长13.7%。
本报北京2月21日讯记者施明慎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进入新千年,我国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平稳。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212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狭义货币(M1)余额为465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4%。市场现金流通量(M0)为160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当月现金净投放2638亿元。
1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938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当月各项贷款增加677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33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077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0242亿元,同比增长11%。当月居民储蓄增加886亿元,是去年4月以来增加额较多的一个月。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四次委员长会议
李鹏主持 会议决定2月28日至3月1日举行第十四次常委会
本报北京2月21日讯 记者傅旭报道: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委员长会议今天上午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李鹏委员长主持。会议决定,于2月28日至3月1日召开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椿霖关于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安排意见的汇报,关于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议程草案、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列席人员名单草案的说明,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情况的汇报。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维澄关于加强经济监督工作的决定草案修改意见的汇报,关于选举、补选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于友民作了关于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草案计划的汇报。据了解,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审议的法律草案共有31件。
今天的会议还讨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
根据委员长会议建议,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有: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经济监督工作的决定草案;审议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议程草案;审议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审议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列席人员名单草案;审议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选举、补选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等。会议还将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文化市场管理情况的报告。
出席会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有田纪云、姜春云、邹家华、王光英、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吴阶平、彭珮云、何鲁丽、曹志、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土耳其议长
指出加强中土议会交往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新华社北京二月二十一日电 (记者钱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和夫人朱琳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议长耶尔德勒姆·阿克布卢特及夫人和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代表团的其他成员。
李鹏愉快地回忆了去年四月对土耳其的访问,再次感谢土耳其总统、议会和政府给予的热情接待。他说,中土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友好关系。两国建交近三十年来,双边关系发展顺利。近年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新进展,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议会间交往不断扩大。他说:我们对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感到高兴。李鹏表示,阿克布卢特议长来访一定会增进中土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他同时对土耳其去年大地震遭受人员伤亡表示慰问,对地震造成损失深表同情。
李鹏说,中国全国人大愿意进一步加强与土耳其大国民议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两国的议会交往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议会领导人和专门委员会都应当加强来往,使双边关系得到新的发展。
李鹏还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看法。他说,土耳其地跨欧亚两大洲,地域独特,地位重要,相信土耳其在世界和地区事务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李鹏还简要地向客人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情况。
阿克布卢特说,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和政府高度重视土中关系,这次访华代表团成员中有五个不同政党的代表一同来访华,充分表明土耳其重视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重要影响。他说,土中历史上就有传统友谊,希望通过访问使土中关系在新世纪能有更大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为维护地区和平发挥重要作用。他还对中国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表示钦佩,对中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解决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给予高度评价,并祝中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
阿克布卢特表示,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十分重视与中国全国人大的交往,并邀请全国人大中土友好小组在方便时访问土耳其。李鹏对此表示感谢,并说全国人大中土友好小组争取在年内访问土耳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委员、全国人大中土友好小组主席李伯勇,外交部副部长吉佩定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2月17日,福建闽东沿海地区开始大规模的春季浅海养殖作业。图为浅海养殖渔排。
本报记者 李舸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发表
(白皮书全文见第三版)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以政府文告的方式,详细、系统、全面地向国际社会阐述了中国政府有关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立场和政策,和对在两岸关系、国际社会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若干问题的态度主张。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全文约1.1万字,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个中国的事实和法理基础,包括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的产生和基本涵义。
第二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包括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石;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实现和平统一;中国政府积极地真诚地努力争取实现和平统一。
第三部分,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包括台湾分裂势力蓄意破坏一个中国原则;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第四部分,两岸关系中涉及一个中国原则的若干问题,包括中国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海峡两岸并非两个国家;坚决反对以公民投票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两德模式”不能用于解决台湾问题;所谓“民主和制度之争”是阻挠中国统一的借口。
第五部分,在国际社会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若干问题,包括台湾无权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只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能向台湾出售武器,或进行任何形式的军事结盟;中国政府以一个中国原则对待台湾的对外交往活动;中国政府保障台湾同胞在国外的一切正当、合法权益。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第二次就台湾问题发表政府白皮书。1993年8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曾发表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
第1版(要闻)
专栏:
参天青松
——记林业英雄马永顺(下篇)
本报记者 唐维红
在共和国的英模谱中,马永顺获得的称号也许是最多的。他既是老英雄,又是新模范,不论是在岗上还是退休后,始终以满腔的热情、辛勤的劳动投身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
他就像小兴安岭上的一棵青松,挺拔向上,百折不挠。
马永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动力缘于他对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祖国秀美河山的无限热爱。
“荣誉对我来说是鼓劲、是加油!”
翻开马永顺的简历,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1949年,绥化森林工业管理局劳动模范;1951年、1953年,黑龙江省劳动模范;1954年,东北森林工业管理局劳动模范;1956年,哈尔滨森林工业管理局劳动模范;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1995年,全国劳动模范特邀代表;1998年,获联合国环保奖、黑龙江特别绿化奖章;1999年,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
半个世纪以来,“英模”两个字一直陪伴着马永顺。他曾两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人代会代表,先后16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江泽民总书记称赞他“很了不起”,朱镕基总理评价他:“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面对荣誉,马永顺有着清醒的认识:“我很珍惜组织上给我的这些荣誉。因为它不属于我个人,是工人阶级的光荣。我从不敢把这些荣誉当作我个人的资本,更不能利用党给的荣誉为我个人牟取什么私利。荣誉对我来说是鼓劲,是加油。”
建国初期,林区作业条件十分艰苦。马永顺带领的工组哪里最苦、最艰险就奋战在哪里,哪个工组有困难他就主动去支援。他常说:“吃苦耐劳是工人的本色。”
50年代采伐作业,伐木工都是站着伐木,伐根有七八十厘米,造成木材大量浪费。马永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降低伐根,多出木材,马永顺就用手把树根周围的积雪扒开,一条腿跪在地上,把锯紧挨着树根采伐,伐根一下降到了10厘米以下。东北林区推广了他的做法后,一年就为国家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财富。
马永顺的左腿在旧社会受过伤,跪着采伐,伤口很容易裂开,钻心地疼。但他总是一声不吭,咬牙坚持。还是林场领导知道后,给他做了个厚厚的皮垫子,伐木时,跪在垫子上,才减轻了疼痛。
马永顺不仅是个扎实苦干的人,还是个善于琢磨会巧干的人。随着林业建设的发展,传统作业方式已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马永顺就常琢磨如何改进。不论是到外地开会,还是组织安排他去疗养,他都把学习取经当做大事。马永顺工组多次率先试用新工具,推广新技术。这些改革和创新传遍了东北林区,对于节省成本、提高劳动效率起到了很大作用。
有人对马永顺退休后坚持义务造林不理解,说什么“现在都市场经济了,哪还有义务劳动这么傻的人”。马永顺听了很生气,反驳说:“山是国家的,林子是国家的。咱林业工人是国家的主人,多栽树是应该的。这账我算得过来,我不傻!”
在采访中,马老不止一次动情地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要搁旧社会,哪儿都把你往外推。可现在,林业局、市里、省里,哪儿都把我当个宝,当眼珠子看,还到处请我去作报告。我没啥说的,就是还要继续领着全家植树造林,绿化大山。”
“自家的困难是小,企业、国家的困难是大”
马永顺是林业战线的老职工。与他同龄的,比他年轻的,甚至他培养的徒弟,有许多被提拔到领导岗位,而他始终默默地工作在最平凡的岗位上,毫无怨言。在职位和待遇面前,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只讲奉献,不求索取。
马永顺所在的铁力林业局是开发较早的林区之一。由于可采资源消耗过量,进入80年代,铁力局便成为黑龙江省森工最危困企业之一。企业为了摆脱困境,在经营机制、管理机制、产业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和调整。几年来,林业局先后分流8000多职工。“减人增效”是铁力林业局在全省率先创造的经验。
马永顺6个子女先后有4个下了岗。他十分体谅企业的困难,不用“著名劳模”的特殊身份要求组织给予照顾。他的小儿子马春生是林业局招待所食堂的厨师。1987年,春生和一位叫孙秀琴的姑娘订了婚,孙秀琴当时正待业在家。
春生对马永顺说:“您去找一下局领导,给秀琴安排个工作吧。”马永顺没答应。老伴王继荣试探着说:“你是老模范,找局长、书记好好说说,准能给你面子。”
马永顺不耐烦了,和老伴一瞪眼:“不行!局里这么多困难,咱不能搞特殊。不是号召发展多种经营,自我解困吗,咱自己也想想办法。现在少给企业添麻烦也是贡献。”
过了几天,马永顺把春生叫到跟前,对他说:“你是厨师,有手艺,我看你和小孙到街上租个门市房,开个小饭店怎么样?反正我也退休了,还能帮你们一把。这样你和小孙不都就业了吗。”春生觉得爸爸的主意可行,便同意了。
谁知,小饭店开张3个月就因为欠账收不回来开不下去了,饭店转给了别人。新老板对春生说:“你手艺不错,小孙当服务员也是把好手。你们要愿意,都留下,我给开高薪。”
马永顺的一位朋友来安慰他:“马哥,饭店办不下去,你千万别上火。”马永顺笑呵呵地说:“我才不上火呢。当初办饭店的目的就是让两个小青年自谋职业。现在饭店没办好,可目的达到了。我看企业号召职工自找出路、自我解困还是行得通的!”
现在,马老的两个女儿都在经营餐饮,小女儿马春艳的餐馆还颇红火。大女儿马春华的餐馆刚开张不久,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她告诉记者:“爸爸从小要求我们就很严格,不能打他的旗号办私事,我们早就习惯了。”
1983年,铁力局盖起了第一栋老干部住宅楼。局领导考虑马永顺岁数大了,应该有个舒适的环境,决定让他一家从平房迁入楼房,是三室一厅。可马永顺连看也没看就推辞了。他说:“谢谢领导的好意!如今还有不少职工没房住,楼房分给别人吧。”
直到今天,马永顺住的依旧是那一间半平房,屋子里最值钱的就是一台电视机。常有人对马永顺说,你资格这么老,名气这么大,有啥难事就说说呗,领导肯定能帮助你解决。马永顺却说:“哪家没有难事儿。个人的困难是小,企业、国家的困难是大,咱得分清这个理儿!”
“咱们国家林子少,再不多栽树,靠什么发展?”
马永顺文化水平不高,是在扫盲班学会的百家姓和汉语拼音。他觉得挺管事,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他告诉我们,他有6本字典,随手就可以拿到。
除了常出去开会,报纸、电视是他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渠道。过去栽树,一是为了完成周总理的嘱托,二是为了偿还欠大山的债。现在,马永顺已经把栽树与环保、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了。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中国数千年来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也付出了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的沉重代价。在当今的中国,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81年,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全民义务植树运动。1991年,江泽民同志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党的十五大也把“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列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8年特大水灾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灾后重建、水患综合治理措施中,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放在了首位。
现在,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已经成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大计,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全局。
看着这一切,马永顺特别高兴。他逢人就说:“林业有救了!”
1995年,马永顺在伊春市和铁力林业局的支持下,建立了固定的马永顺育林基地。1998年9月,经中共伊春市委批准,马永顺曾经工作过的二股营林所被命名为“马永顺林场”。马永顺栽树的劲头更足了,他打破每年春季造林的常规,率领“马家军”搞起了秋季造林试验,栽植云杉500棵获得成功。去年春秋两季,马永顺4次率“马家军”18口人上山造林,栽植树苗4500多棵。
在马永顺一家的带动下,铁力掀起了群众性造林热潮,一片又一片的劳模林、青年林、少年林为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几年来,铁力局共完成人工更新造林250万亩,人工林保存面积140万亩,企业经济开始复苏。
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徐有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森工总局已做出了在全省森工系统学习马永顺先进事迹的决定。”他向记者介绍说,黑龙江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从1998年启动以来,在减少木材产量、保护森林资源、制止生态环境恶化方面已经取得了成效。尤其重要的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共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马永顺的生命不息、栽树不止的事迹已深入人心。
近两年,各地邀请马永顺去参加会议、作报告的越来越多。他走到哪里,就把树栽到哪里。
去年春天,金山屯林业局请马永顺去作报告。马永顺说:“我干的那点事大家都知道,实在没啥好讲的,我还是去你们那儿植树造林吧。”就这样,几天后,马永顺扛着他那把用了多年的造林镐,来到金山屯,和当地的林业工人一起上了山。他告诫大伙儿:“咱们国家林子少,再不多栽树,靠什么发展啊!”
成天跟深山老林打交道,林业工人大都能喝点酒。身高1米83的马永顺不仅饭量大,喝酒更是海量。年轻时,他一人一次竟喝了13斤白酒。退休后,为了养好身体多栽树,马老一狠心,就把酒戒了。去年“五一”在北京检查身体,没什么毛病,这酒就又喝上了,他还风趣地称之为“二次创业”。
可马老的钱大多用在了植树造林上,喝酒只喝林区自己生产的“小烧”,也就一块多钱一斤。下酒菜更是简单,一个苹果、一个柿子,就能喝顿酒。
马老告诉记者,这里每年的植树季节也就半个多月,一晃就过去了。每到造林季节,他们一家人用电饭锅焖锅米饭用大棉袄包严实了,再带点干豆腐皮卷大葱啥的就上山了。
马永顺一家上山造林,头几年都是林业局派车接送和运苗木。后来,马永顺不愿给局里增加负担,坚持自己花钱雇车。由于企业危困,马永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359元,雇一天车的费用就得150—200元。
小儿子马春生告诉记者:“爸爸最爱吃梨,但是一个月也舍不得买一次。别的钱更舍不得花,就是造林上的开销一点也不心疼。”
1998年6月,85岁高龄的马永顺赴莫斯科参加联合国召开的全球环保500佳颁奖典礼。莫斯科之行让老英雄大开眼界。他感慨地说:“俄罗斯人环保意识真强。我这一趟学到不少保护森林资源的先进经验。”他现在最关心的话题就是如何实现科学造林。
已年近九旬的马老背不驼、眼不花,爽朗的笑声极富感染力。他说:“上山造林,既锻炼身体,又做贡献,我是越活越有滋味!”
后记:2月10日,马永顺因患心肌梗塞而突然离去。我最早是从电话中了解这一消息的,真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耳朵——马老的笑声、号子声还在耳边回响,老人怎么这么快就走了呢?!悲痛之余又感到一丝欣慰,我想老人一定走得安详、走得放心。因为,他的事业后继有人,越来越多的人正投入到植树造林的行列中,老人盼望的山川秀美、绿荫中华的美景一定会到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