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2月17日人民日报第1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2-1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功业垂青史 风范驻人间——深切缅怀叶飞同志 '...

第12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革命家风范

  功业垂青史 风范驻人间
  ——深切缅怀叶飞同志
  伍洪祥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飞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个月了,我至今依然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之中。
  我与叶飞同志一起战斗,一起工作,相随相处,亲密交往,前后达60年。这60年中,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创业的岁月,还是在十年浩劫和改革开放的日子里,叶飞同志那忠诚于党和人民的耿耿丹心,驰骋战场指挥战争的雄才大略,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新气魄,坚持真理无私无畏的革命品格,实事求是公道正派的思想作风,关心福建挚爱故土的热烈情怀,都令我敬佩,给我教育和激励。
  我知道叶飞的名字,是从一张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的。
  那是我跟随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在闽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时候。一天,从缴获来的国民党报纸中,得知闽东有一支工农红军独立师,在叶飞的领导下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歼敌一个中队,缴获70多支步枪、1挺机枪,使敌人胆颤心寒。从此,叶飞的名字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叶飞同志出生于菲律宾华侨家庭,5岁时随父回到祖国,在祖居地福建南安县求学。他少年时代就勇于追求真理、追求进步,14岁加入共青团,便开始了革命战斗的生涯。1930年,罗明、陶铸等在厦门领导劫狱斗争取得成功,轰动一时,国民党当局恼羞成怒,大肆搜捕参与劫狱的共产党人。此时,受命代理团省委书记的叶飞带两名干部到厦门赴任,在团省委机关驻地被当作“嫌犯”逮捕了,关进死囚牢中达一年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磨炼。这一年他才16岁。
  出狱后,他离开厦门,继续投身革命,接任共青团福州中心市委书记。1932年春,他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特派员的身份去闽东巡视工作。叶飞一到闽东,就依靠当地的党团组织开展工作,领导了震动闽东的“霍童暴动”。之后,他与曾志、赖金标、马立峰、詹如柏等一道创建闽东工农武装,先后建立了7支红军游击队,为后来闽东全区性武装暴动和闽东苏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在这段时期,叶飞又一次经历生与死的磨难。1933年冬,他在狮子头客店与人接头,遭遇敌人袭击,头部、胸部、手臂三处中弹,整整昏迷10个小时,经过革命基点村群众全力抢救,终于从死神怀抱里挣脱出来,但胸部的那颗子弹一直未能取出,留在他体内,伴随了他的终生。
  闽东苏区刚建立时,缺乏军事干部,福州中心市委把途经福州准备派往苏联深造的闽西苏区军事干部赖金标留下来,输送到闽东去,和叶飞一起领导闽东武装斗争。叶飞曾告诉我:赖金标带去毛泽东论述游击战争的小册子,他仔细看了,从中学到了一些游击战争的知识,懂得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能与敌人硬碰硬,只能避实击虚,避强击弱,以智取胜。后来赖金标在战斗中牺牲,闽东特委主要领导人马立峰、詹如柏、叶秀藩、杨而菖等也相继被捕,惨遭杀害。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时刻,叶飞与阮英平、范式人一起重建了闽东特委,他担任特委书记、红军独立师师长兼政委,挑起全部领导责任。
  在中央苏区大反“罗明路线”时,闽东没有跟着反。他说,省委书记罗明是他在厦门工作时的老领导,他对罗明很了解,并且很敬重。由于闽东不反“罗明路线”,没有伤害干部,革命力量得到迅速发展。国民党十九路军发动“闽变”失败后,福州中心市委遭敌破坏,叛徒企图诱捕叶飞。在去福州途中,叶飞保持高度警惕,一发现情况异常,便立即返回福安采取应变措施,挫败了敌人的阴谋。当主力红军离开中央苏区,闽东特委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以后,叶飞独立思考,在闽东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清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根据形势的变化,广泛开展抗日统一战线活动,并与反共势力反复斗争,迫使国民党当局坐下来谈判,与闽东特委达成协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闽东特委共赴国难宣言》。不久,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见到叶飞,禁不住惊讶地说:“你还是个书生嘛!”
  1938年2月,叶飞同志率领闽东红军独立师1300名指战员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开赴江南抗日前线,在陈毅同志的领导下,与敌人作战。他率部首战黄土塘,夜袭浒墅关车站,火烧虹桥机场,屡立战功,威名赫赫,令敌胆寒。此后,又率部挺进敌后,参与开辟江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叶飞同志率领挺进纵队奉命北援淮南半塔集保卫战,胜利地击退顽军的进攻。当时,我作为闽粤赣边区选出的党的七大代表,正在奔赴延安途中,代表团一行36人路过半塔集,我和范式人同志一起去司令部看他。这是我第一次与叶飞同志会面。当时,他很高兴,向我们介绍了苏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情况,临别时还送两匹骡子给我们,供代表团老弱同志驮运行李,体现了他对战友的亲切关怀。
  我参加党的七大之后,奉命到新四军任第八纵队副政委,这时叶飞同志是第一纵队司令员,开会时我们时常见面。解放战争时期,他的部队转战山东,成为陈毅领导下的一支主力部队,在华东战场上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战役,战绩显著。
  1949年3月,叶飞担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上海解放之后,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下令三野部队提前入闽解放福建,这个重任落到了叶飞率领的十兵团身上。这时,我也调到福建省委,在张鼎丞、叶飞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进军福建,叶飞主要抓军事。毛主席下达“提前入闽”命令时,三野司令部对入闽兵力的部署只准备使用两个军。当时国民党退守福建沿海的兵力将近20万,蒋介石企图坚守福州、厦门。叶飞深感入闽兵力不足,建议以十兵团三个军担负解放福建全省的任务,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7月初,叶飞、韦国清率领十兵团冒暑进军,8月中旬发起福州战役,采取大迂回战术,歼灭敌军1个兵团部、5个军部、14个师,合计5万余人,为迅速解放福建全省创造了有利条件。福州解放后,韦国清同志留下担任福州军管会主任,接管福州。叶飞又挥师南下,先是渡海解放平潭,随后发动漳厦战役,一个月中再歼守敌5.1万余人,厦门岛永远结束了西方殖民统治的历史,从此回到人民的怀抱。
  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匪患严重。国民党主力部队被消灭后,留下大量散兵游勇,与地方上的反动地主、恶霸、土匪相勾结,猖狂进行骚扰破坏活动;国民党特务机关又不断派遣高级特务潜入内地,组织“反共救国军”,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策应逃台的国民党军残部“反攻大陆”。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11月,毛主席来电责成张鼎丞、叶飞全力以赴进行剿匪,限定半年内消灭一切成股土匪,并普遍开展土改运动。叶飞坚决执行毛主席、党中央的命令,立即派出主力部队10个团,配合地方武装全面展开剿匪斗争。经过半年努力,全省共歼匪7万余人,解除了福建长期为害的匪患。
  1952年冬张鼎丞调去华东局工作,叶飞继任省委书记,同时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有一段时间还兼任福建省长,担子很重。建国后17年,福建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是在他担任第一把手的时期完成的。解放初期,福建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在华东几个省中工业最为落后。民间流行一句话:“福建手无寸铁,路无寸轨”,确实如此。全省2/3的县不通汽车,勉强通车的公路加起来不足2000公里。经过3年恢复国民经济,到1952年全省工业(主要是手工业)产值才达4亿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4%。农村经过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业生产虽有很大发展,但粮食还是不能自给。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起步无疑是艰难的,更何况福建是海防前线,还处在战争环境中。但是,叶飞以极大的魄力,一手抓海防,一手抓经济。1953年11月,他主持召开省党代会,提出在“一五”期间,以发展农林业为首要任务,同时有计划地发展地方工业。在具体工业建设项目上,以鹰厦铁路和古田溪水电站一级电站为重点投资工程,并新建、扩建一批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工业建设项目。国民经济实行农、轻、重布局。实践证明,福建“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是符合实际的,有成效的。尽管当时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没有一个安排在福建,但叶飞还是争取了中央和华东局的支持,结合海防前线战备的需要,修建了厦门海堤、鹰厦铁路和7个机场,全省各地区都通了公路,还建成了一批轻工业和机械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54%,使福建的工业建设有了个良好的开端。
  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化肥供应不足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当时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的邓子恢回福建,一再跟我们说:“一定要抓化肥,要办几个化肥厂,就是当了裤子也要办!”叶飞也下决心抓化肥生产。后来他参加中央工作会议,毛主席对他说:福建是前线,没有安排大项目,也需要搞个小钢铁厂。
  化肥要上,钢铁也要上,怎么办?叶飞和我们几经研究,决定建设一个工业基地。于是,三明工业城便在沙溪河畔崛起。三明工业基地的建设,从选址、规划、设计、选调干部、调集建筑队伍到施工,各个重要环节,无不凝聚着叶飞的心血。为协调各方力量搞好三明工业基地建设,叶飞派我兼任中共三明建设委员会第一书记。我到任后,他要我每月亲自写一份工作报告,这一方面说明他对我严格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三明工业基地建设的关注。诚然,在三明工业基地“大会战”中也出现过一些失误,但我始终认为,省委的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叶飞同志是起着主导作用。
  “大跃进”中,三明粮食产量放了“卫星”,得了“红旗”、“奖状”。这时我去三明兼职,了解到那“卫星”是假的,实际上没有那么多粮食,这关系到三明工地两万多民工的口粮供应问题。在全省粮食工作电话会议上,我主动检查了虚报浮夸的问题,把“红旗”、“奖状”退还省里,要求粮食厅增加供应三明工地的口粮。当时,有人因此要批我右倾。叶飞同志对这件事很重视,他没有批我右倾,实事求是地保证了三明工地的用粮。
  叶飞同志作为省委这个集体班子的“班长”,在重大事情上,能和大家商量,听取大家意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1961年冬,全省粮食紧张,群众生活面临很大困难。叶飞和省财办主任杨文蔚一道去基层巡视,先到闽东宁德六都,再到闽中的莆田,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从实际情况出发,想出解决困难的办法。叶飞提出“冬种一户一亩地,自由种一季,谁种谁收”的政策,在省委书记处讨论时,得到大家的支持。当省委的决定传达到群众中时,全省干部群众十分拥护,马上积极行动起来,大种小麦和瓜菜,并取得了好收成。这一政策不仅缓解了福建粮食紧张的状况,而且还应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同志的要求,由福建调拨了1亿斤小麦紧急支援兄弟省,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叶飞同志的突出特点是执行中央指示非常坚决。我作为分管党群工作的省委副书记,在工作上得到他的指导和支持。福建的干部来自四面八方,叶飞很注意干部的团结,对干部一视同仁,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反“右派”时,我们看到不少老同志也有可能被划为“右派”,都很着急。叶飞反复思考,想了一个办法和我商量,他说搞一条“三八线”,树立几个人作为不划“右派”的标兵。我完全同意并支持他的这个办法。这样,就把一批老干部保护下来了,使划“右派”的人数大为减少。1962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周总理参加我们福建组讨论,叶飞同志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对自己的要求是严格的。七千人大会结束回到福州后,他立即组织力量甄别平反,认真落实干部政策。在一次省委常委会议上,叶飞公开向受伤害受委屈的同志赔礼道歉,态度非常诚恳。以后他又一一到受委屈的几位同志家里,倾心交谈,赔礼道歉。同时认真贯彻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及时纠正了“左”的错误。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光明磊落和博大胸怀。
  “文化大革命”期间,叶飞同志虽受诬陷和迫害,但他坚持真理,信念不改,处在逆境中仍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坚决斗争。1975年邓小平同志复出主持中央工作后,叶飞出任交通部长。他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整顿的指示,排除各种干扰,全面整顿生产秩序;“四人帮”被粉碎后,他精神焕发,在交通战线上积极拨乱反正,千方百计振兴国家交通事业。以后他调任海军第一政委、海军司令员,连续两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此期间,他依然关心福建的工作,多次回闽视察。他对福建情况熟悉,工作经验丰富,对老区工作非常关心,常常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他每次回来必定约见老同志和老劳模,畅叙战友情谊。同志们都以能够聆听到这位老首长的教诲而感到高兴。
  1998年冬天,他回到福建,在福州过了1999年元旦。他原想在厦门同家人共度春节,但因身体不适,中央派专机接他回北京,住进了301医院治疗。在厦门时,他知我心梗病突发住进省立医院,还嘱秘书打电话来劝慰我安心养病,我非常感谢他对我的亲切关怀。没想到分别不过短短的3个月,他竟永远离开了我们。
  叶飞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他的高尚品格、道德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缅怀叶飞同志,学习他的革命精神,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叶飞同志永垂不朽! BIt品论天涯网


第12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

  搏击长空方显英雄本色
  ——回忆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何文治同志
  陆孝彭 彭厉生 余传祎 朱华布
  时间过得真快,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何文治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但他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和海防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世人永远不会忘记。
  何文治同志是我国航空工业界有重大影响的领导人之一。作为我们党培养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以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出色的建树,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赞誉。德国宇航院院长克勒尔教授说:“何文治教授以他在航空方面的杰出能力和经验,在国际科技界获得了最大的尊敬。”我们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多年,深感他对党的事业的忠心耿耿。他领导大家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为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辉煌的业绩。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一)
  何文治同志195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南昌飞机制造厂工作。到厂不久他就参加了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架飞机试制的全过程,接着又参加了我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多用途飞机(运五)的工作,担任试飞组长。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初教六飞机研制时,他又任试飞组长并负责质量保证。试飞成功后,他率机到北京接受了聂荣臻、徐向前元帅的检阅。上海604所自行设计的运十飞机,是何文治同志提出要独立自主地完成,没有请一个外国专家。运十试飞飞机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四人帮”严重干扰的情况下实施的项目,这是件风险很大的事情,但何文治同志二话没说就去了上海,组织专家从材料结构、机载设备的配备,到每道工序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核、计算、检查,一个一个技术问题过关后向部党组报告“运十飞机试飞工作一切准备就绪,请批准试飞,保证万无一失”。在他精心组织与安排下,运十飞机于1980年9月26日首飞上天。在庆祝首飞成功的同时也传来了何文治同志当场昏倒在会场,华东医院向家属发出了病危通知单的消息。
  歼八Ⅱ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歼击机。何文治同志担任型号总指挥,他采取设计评审技术,经过技术、经济、进度“三座标论证”,决定用三年多的时间将这种高空高速飞机送上天。他严格要求实行“四座标管理”,形成统一的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每个部门、每道工序,都要保证全工程“正点到位”。结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研制任务。这在我国新机型研制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组织实施型号研制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他的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领导艺术。他担任副部长后,抓自行设计研制的强五加大航程不遗余力,直到强五飞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MD—82生产线取得FAA适航证是这个项目的关键,难度极大。何文治同志到上海坐镇,具体组织实施。他从计量室温度、水的净化到质控系统建立抓起,连续几天都工作到凌晨两点,把提出来的整改措施100多条一一落实。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终于顺利通过了FAA关于MD—82飞机在上海飞机公司的生产许可证延伸,为我国民用飞机的国际合作走出了一条新路。
  (二)
  何文治同志不仅主持了我国多种新型号飞机的设计、研制和试飞工作,还主持了多种型号海防导弹的研制工作。
  1960年,何文治同志接受了研制海防导弹的任务。他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建成了导弹生产线,并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代舰对舰导弹。该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贯彻刘少奇同志关于尽快拿出岸舰导弹的指示精神,他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在科研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组织“大兵团”作战。他提倡科学的态度与艰苦的奋斗精神相结合,使仿制导弹与自行设计型导弹同时进入靶场首试。就在毛泽东主席生日那天——1966年12月26日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导弹。他主持设计我国第一代岸对舰战术导弹,在靶场打出了四发四中的优异成绩,受到叶剑英元帅的表彰。他主持了多种型号海防导弹的研制,发展了各具特色的两大海防导弹系列,研制成功多种改进改型导弹,为海军由常规兵器向尖端武器导弹化转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海防导弹的创始人。
  1979年,何文治同志调任直升机研究所所长。尽管他对直升机领域比较陌生,但他调集了技术力量支持昌河厂加快直八飞机的研制工作,打开了厂所结合的新局面。同时,他又领导了我国第一架武装直升机研制工作,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
  何文治同志在业务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先后担任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兼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兼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1988年,他先后被评为自然科学研究员及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三)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文化大革命”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却也使文治同志高尚情操、品质在逆境中凸现得更加光彩照人。“文革”一开始,他就被挂上贺(龙)罗(瑞卿)孙(志远)的黑爪牙、顽固不化的走资派、反动技术权威等大牌子,背上还挂着一尺见方写有“牛鬼蛇神何文治”的白布,每天被用枪押着进批斗会场。面对无休止的批斗与侮辱,他既无比愤慨,又能泰然处之。他说:“我是党培养的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从来是党叫干啥就干啥,我身上连一根汗毛都找不到反红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污点。我仰不愧天、内不愧心,我怕什么?打倒了我咬着牙站起来。”在那谁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更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日子里,他相信党相信群众,相信终有一天会拨乱反正,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他不肯让海防导弹研制工作半途而废。每天劳动回家,不管有多累,也不管手上的血泡一握笔就痛得钻心,都坚持学习。批斗越频繁他晚上学习的时间就越长。恢复工作后,为了解决导弹飞行掉高的问题,他把在“牛棚”里的设想化为行动,采用无线电高度表来控制导弹,进一步降低巡航高度,提高攻击效果。还有许多关键问题的解决办法,都是他当“牛鬼蛇神”时研究出来的并完成了有价值的论文。
  1994年10月,何文治同志病情逐渐加重,他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再痛苦的治疗也忍受了。他说:“死,不可怕,我也不怕死,我常与试飞员一起试飞,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但是我现在还不能死。我在航空界工作了40多年,积累了许多珍贵的资料,要整理出来留给后人,也算我对航空事业的最后一份贡献。”有一次洛阳014中心的领导来看望,他说:“××工程的道路是成功的,引进、消化、吸收、发展八字方针是行之有效的搞大型工程的经验,对航空工业走自行研制之路是一大贡献,要很好总结整理。”他病危时,南昌飞机制造厂的领导来看望他,他说:“南飞厂的干部、职工是一支不怕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厂所结合搞得好,人员素质好。可惜,这一套的经验我没有机会发掘、整理……”
  疾病,无情地夺走了他的生命。1995年1月10日,何文治同志在北京逝世,终年63岁。何文治同志英年早逝,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重大损失,也给大家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逝者已去,来者当追。可以告慰何文治同志的是,他毕生追求的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何文治同志为党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我们会永远铭记在心。
  何文治同志曾多次主持我国新型号飞机的设计、研制和试飞工作。图为90年代初,何文治同志在飞机上检测飞行仪表。(附图片) BIt品论天涯网


第12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历史珍藏

  1964年7月,邓小平在黑龙江省哈尔滨视察工厂。
  照片选自画册《邓小平》 BIt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