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护卫鸟语花香的世界
李新彦
当今,由于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致使生物的生存环境丧失;再加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生物物种正在急剧减少。据专家估计,在今后的20—30年中将有1/4的物种灭绝。人类在陶醉于征服大自然的一个个暂时胜利的时候,却正如恩格斯所说,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滥捕、滥杀、滥吃野生动物,一时享了口福,但有些人却得了怪病,这是“现世报”;而大自然更深层次的报复是:由于生态系统的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我们正在被迫走向孤独。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生物多样性是亿万年来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宝贵的自然财富。正是依靠生物多样性资源,人类才得以生存和发展。现代科技虽然给人类增加了许多超越自然的权力,但并没使人类摆脱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事实上,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仍然主要是建立在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之上的。人类生活必需的食物、药物、工农业原料等等,无一不来自生物多样性。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6300多种,鸟类1244种,鱼类3862种,种子植物3万余种,药用植物11000多种,牧草4200多种,观赏花卉2200种。可是,当代中国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一些野生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我国动植物种类中已有15%—20%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国际公认的640个濒危野生物种中,中国占了156个。
造成今日生物灭绝的,不是其他星球与地球的碰撞,也不是火山熔岩的喷发,而是人类自身的行为。人为造成的物种灭绝的速度,是自然界灭绝的1000倍!
“四条腿的除了桌椅板凳什么都敢吃”,——一些人这种滥捕滥杀滥吃野生动物的野蛮行径,致使青藏高原的珍稀动物藏羚羊,从过去的几百万头,锐减到现在的十来万头;过去南方常见的穿山甲,今天已经罕见;大兴安岭的花尾锦鸡(“飞龙”),近几年也急剧减少;各地的蛇、猫头鹰被大量捕杀,造成生态失衡,鼠害横行,粮食大量减产。仅以我国消耗野生动物最多的城市之一南方某大城市为例,近几年来,每年都有约1000吨野生蛇类、50余吨野生蛙类、5万余只鸟类,成为该市酒楼餐馆里的野味“卖点”或市民的盘中美餐。其结果,该市野生动物资源的数量和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原有370种鸟类现只剩159种。昔日夏夜稻田蛙声一片的田园趣味,正远离郊野,曾栖息出没于市郊的猫头鹰、啄木鸟,现代都市人已无缘相识,过去郊区随处可见的水生乌龟也很少再出现了。
众所周知,地球上的生命都是建筑在脆弱生态基础之上的,每一个生物物种的消失,对人类来说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当人类失去自己朋友的同时,也终将失去自己。研究表明,一种生物往往同时与10—30种其它生物相共存,某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引起严重的连锁反应,这种连锁式的生物物种的灭绝危机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基础。
善待野生动物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努力保护好生态系统,留一个鸟语花香、万物蓬勃的世界给我们的后代!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专家忠告
吃野生动物易患怪病
《健康时报》记者 赵安平
吃猴、吃蛇、吃熊,吃甲鱼、吃蝎子、吃蝗虫,什么都敢吃,吃出一身病,甚至吃掉命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请看:
——杭州市民钱某生喝蛇血“进补”,不想“补”出了鞭节舌虫病,住院3个多月,花费2.7万元,体重骤减15公斤。
——1998年,哈尔滨市有10多人吃蝗虫、甲壳虫引起过敏反应,经抢救才脱险。
——我国西北某地曾因吃旱獭,导致鼠疫,幸被及时控制。
野生动物与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种
时下,在一些地方,野味成了饭店、酒楼招揽食客的招牌。蛇、鹿、熊、甲鱼、兔子已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就连蝎子、蚂蚱也难逃煎、炒、烹、炸的厄运。殊不知,盲目的享受,片面的高消费和不恰当的饮食文化,带给人们的却不只是口福之乐。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华育平告诉记者,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兔形目动物、有蹄类动物、鸟类等多种类野生动物与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B病毒、鼠疫、炭疽、甲肝等。人如患上炭疽,身上将出现脓疱、水肿和痈,病毒还会侵入人的肺或肠胃。B病毒研究专家田克恭副研究员说,我国主要猴类——猕猴(二类保护动物)有10%—60%的携带B病毒。这样的猕猴把人挠上一下,甚至吐上一口,都可能致人感染,而生吃猴脑者感染B病毒的可能性更大。人一旦染上,必死无疑。
食用野生动物染病后难以诊断和治疗
赵胜利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普宣传处处长。他说,当前,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大多生存环境不明,来源不明,卫生检疫部门又难以进行有效监控,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就在对野生动物的猎捕、运输、饲养、宰杀、贮存、加工和食用过程中扩散、传播。由于病体罕见,人吃野生动物染病后,要么诊断不清,要么难以治疗,甚至稀里糊涂丢了命。中科院院士、肿瘤和艾滋病毒研究专家曾毅教授介绍说,科学研究表明,艾滋病毒最早来自非洲的灵长类动物(猴、猿等)。许多动物携带的病毒、寄生虫寄生在动物的肌肉、血液、内脏里,而且“蒸不熟煮不烂”,煎、炒、烹、炸、煮根本奈何它不得。
在众多的野生动物中,蛇是很不幸的。1988年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在附录中没有把蛇列入一、二类保护动物名录(蟒蛇在册)。在一些人看来,既然蛇没有上保护名单,似乎就可以随便捕杀了。于是,蛇餐馆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食蛇客趋之若鹜。蛇肉真的那么“补”吗?华育平指出,蛇可谓“百病之王”,癌症、肝炎它几乎什么病都得,寄生虫更多。一些老蛇,用手一捋所感到的疙疙瘩瘩,就是其皮肉间成团成团的寄生虫。蛇胆虽是一味中药,但其药用与食用迥然不同。药用蛇胆的来源、炮制方式、服用方法和用量都有严格精确的规定。餐桌上的蛇胆,讲究个“鲜”字,都是从蛇腹中现取的。上海市长征医院中医科主任魏品康说:“鲜蛇胆里面虽含有促进消化的成分,但也含有许多由肝脏输出的有毒物质乃至鞭节舌虫等寄生虫。盲目吞服鲜蛇胆,极易损伤体内器官,诱发肝、肾功能衰竭。”
野生动物来路不明,进补不成反受其害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高级工程师黄承清指出,当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恶劣,吃野味,往往达不到进补的目的,反会中毒。西方一部恐怖电影,描述一位生物学家误食了基因突变的昆虫,变异成一头恐龙样的怪兽。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博士后李平说,电影表现的那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发生的,但人若吃了因污染导致基因突变的野生动物,则可能诱发癌症等恶性病变,还可能破坏人的生殖细胞,生出怪胎。
赵胜利告诉记者,来源不明的野味,有被天敌杀死的,有病死的,有的干脆是被不法分子毒死的。仅去年,我国就发生多起毒杀野生动物事件。如,山西忻州毒杀野鸡事件,河南三门峡毒死天鹅事件等。不法分子利欲熏心,给毒死的野生动物补上一枪,再卖到餐馆蒙骗消费者。野味餐桌上就又多了一道令人心悸的“祸源”。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教授汪松不无忧虑地说:“中国虽然是生物多样性大国,但也经不住滥捕、滥杀、滥吃。如此下去,恐怕要不了半个世纪,我国的许多野生动物只能剩个名字了。食客们就是从自身的健康考虑,也应该嘴下留情,不要再滥吃野生动物了!”
(原载1月6日出版的《健康时报》创刊号)
猕猴惊恐
丹顶鹤鸣(附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学林春秋》总结我国人文学术史
本报讯 《学林春秋》三编六册近日由朝华出版社推出,全书收录了一百二十八位六十岁以上的著名学人回顾自己治学经历的文章,内容涉及文史哲诸方面,皆为第一手资料,有些文章已成绝笔。这套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同时,钟敬文、任继愈、季羡林等大师们以散文笔法叙述自己的故事,读来生动亲切。(董洪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面世
本报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日前推出大型文学丛书《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以其对二十世纪最后十年中国文学的独特总结,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这套丛书分十八卷,约七百万字,收入五百一十多位作家的作品。该书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复威主编,国内二十余位著名作家和评论家参与编选。(武卫政)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让国人直接汲取西学精华
百部原版《西学基本经典》推出
本报北京1月5日讯 记者杨明方报道:由季羡林、费孝通等39位著名学者分类选目、择定版本,涵盖十大学科、洋洋100部的《西学基本经典》,在新千年伊始一次性全部推出,丛书首发式今天在北京大学举行。
这项整体引进西方学术原著的大型出版工程,被学术界和出版界专家认为是百年来西学东渐的总结性展示。
由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诚成图书有限公司制作的这套大型英文版学术丛书,涵盖了哲学、伦理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十大人文学科,大致包括了西方文明史上自古希腊、下迄当代的有代表性的人文社科经典著作。每部著作都是该领域中被广泛公认的不二之作,所选版本均为英文原版或权威英译本。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