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1999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第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99-12-3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

第2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国务院近日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全文如下: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产品质量工作,对振兴我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商品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质量工作正是主攻方向。提高产品质量,既是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出口、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也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放任假冒伪劣,国家就没有希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质量管理工作有所加强,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部分产品质量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目前我国产品质量的状况与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许多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抽查合格率较低,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优难胜、劣不汰相当普遍,重大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要从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质量工作、提高产品质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观念,抓住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严厉打击制造和经销假冒伪劣产品(以下简称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推动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跃上新台阶。
  二、企业要面向市场,加强质量工作
  (二)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企业要面向市场,以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为目标,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加快技术进步,切实攻克一批重要产品的关键技术,努力开发一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全面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水平。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发展目标。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形成一批高质量、高档次的名优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中小型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质量工作目标和改进措施,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经理(厂长)是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者。企业要建立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运转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标准,重视计量检测,加强工艺纪律,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从严管理企业,认真实行质量否决制度,实现管理创新,切实解决有些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五)全面推行售后服务质量国家标准。要把售后服务作为企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严格服务制度,加强售后服务力量,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忠实履行对用户的服务承诺,实现售后服务的规范化。
  三、加强基础性工作,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六)建立健全科学先进的产品质量标准。要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时修订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严禁无标准或不按标准生产。凡生产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产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要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引进设备和利用外资生产的一般工业产品,质量水平不得低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否则,设备不准引进,项目不得审批。
  (七)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要不断提高计量基准、标准的国际等效性,完善计量检测手段,严格对计量设备的定期检定,充分发挥计量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方面的作用。要加强计量测试手段和方法的研究,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必要的计量测试保证。
  (八)抓好全面质量管理。要继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改进和降废减损活动,认真宣传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积极推进质量认证工作。要借鉴国外企业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推行“零缺陷”和可靠性管理,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要不断总结、推广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表彰质量先进企业和个人。
  (九)认真开展质量培训教育。质量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质量管理知识和质量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质量知识教育,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质量意识教育,有关院校要设置质量管理课程,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和培训。
  (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能力。各地区、各部门要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改造落后装备、完善技术保障手段,引导和促进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水平。同时,要坚决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四、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切实加强质量监管
  (十一)实行重要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通过严格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和试行开业审查,加强监督管理。凡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不能保证生产出合格产品的企业,一律不准开工生产。进入市场的商品必须具备规范化的质量标识。商业企业要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认真实行商品质量先行负责制。要加强对各类商品专业市场商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对阻挠监督检查的,要严厉查处,并追究当事人责任。凡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者无证生产的产品,禁止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十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平竞争机制。坚决制止利用报验、准销证、准用证、公路设卡等手段分割市场,坚决杜绝各种虚假宣传和质量欺诈行为,保证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除国家明确规定外,严禁各地区、各部门、社会团体、新闻单位、企事业单位及民间组织开展对企业产品、服务等的综合评价,以及带有排序、评比、推荐性质的企业和商品信息发布活动。要研究和探索产品质量用户满意度指数评价方法,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产品质量信息。
  (十三)加强对质量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要按照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统一资格评定要求,明确责任和义务,规范中介机构的活动,确保其公正性。要对现有的各类质量中介机构,特别是质量认证机构进行认真的清理整顿,凡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要依法严厉查处;情节严重的,要撤销其资格;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类质量中介机构要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五、加强监督抽查工作,加大处罚力度
  (十四)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把涉及人体健康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产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产品,作为监督抽查的重点,公布监督抽查产品目录,及时组织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的跟踪监督抽查。要适当增加抽查频次,并公布抽查结果。
  (十五)加大处罚力度。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要及时向社会公告,并通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令生产企业限期整改,其中,对已取得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的产品,要暂停证书使用;整改到期复查仍不合格的,要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其停产整顿,并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证书。在国家监督抽查中,企业的主导产品连续两次不合格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建议,并向社会公布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名单,按法定程序免去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职务,并自免职之日起三年内任何企业不得再聘任其担任法定代表人。凡拒绝监督抽查的企业,其产品按不合格论处,并对其实施强制监督抽查,所需一切费用由拒检企业承担。
  (十六)实行免检制度。对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市场占有率高、企业标准达到或严于国家有关标准的,以及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抽查合格的产品,可确定为免检产品。列为免检产品的目录由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确定,定期向社会公告,并使用免检标志,其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免于各地区、各部门各种形式的检查。免检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即取消其免检资格,并依法从严处罚。
  六、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
  (十七)认真落实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以下简称打假)的工作责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要会同有关部门,针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严重的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地区,提出全国打假工作的总体要求,并组织开展打假的专项斗争和联合行动,依法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坚决遏制住制假售假猖獗的势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本行政区域内的打假工作责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打假工作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上级政府要对下级政府的打假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打假不力、限期内达不到整治目标的,要追究当地行政负责人的责任;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要给予行政处罚,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八)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对发现的每一起制假售假案件都要彻底查处;对发现的假冒伪劣产品一律封存、扣押,并予以没收,不得进入市场;对为制假售假提供场地、设备、仓储、运输、物资、资金等手段和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要依法从严处罚;对经销者和经营性使用者有意采购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要视同制假售假行为予以处罚。制假售假行为一经查实,应吊销有关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对有过制假售假行为的经理(厂长)和直接责任者,一律不得以其名义注册任何新的企业;触犯刑律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要采取有效措施从严整治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市场;严禁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旧物资和设备再次投入使用。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对违规执法的要严肃处理。
  (十九)坚持“打击假冒、保护名优”。要加强对产品标识的管理,加大对假冒名优企业产品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企业要运用法律手段同假冒侵权行为作斗争,依法对制假售假者进行经济索赔。各地可制定打假奖励办法,对举报制假售假有功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举报人。推行创建“放心一条街”活动,确保在“放心一条街”区域内销售的产品不发生质量、计量、商标、标识等方面的违法行为。
  七、发挥舆论宣传作用,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二十)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要重视对质量工作的宣传,采取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全社会重视质量,支持质量工作。要大力宣传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和为质量振兴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介绍有关质量知识,解答消费者提出的质量疑问,形成“质量振兴人人有责”、“假冒伪劣人人喊打”的良好社会环境,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二十一)国家和省级的主要新闻媒体,特别是电视台,要以专栏、专题的形式,定期公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对制假售假的单位和个人,以及监督抽查不合格的涉及人体健康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产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和责任人,要坚决予以曝光,形成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氛围。
  (二十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及有关社会团体,要继续组织开展好“质量月”、“质量万里行”、“3·15”、“百城万店无假货”、“假如我是消费者”等活动,动员全社会为质量振兴作贡献。
  八、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二十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提高产品质量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质量工作和打假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领导,切实保证质量标准建设、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监督抽查所必需的投资和经费,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提高产品质量和打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质量工作领导或监管不力,致使制假售假问题严重或出现重大质量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及责任人的责任。
  (二十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认真加以落实;要严格履行职责,做好行政执法和有关国家法定产品监管工作。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要切实履行好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标准化、计量、质量工作职责,认真做好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等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执法人员守则、过错责任追究制、培训考核及奖惩等制度,确保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十五)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产品质量状况和打假工作情况,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质量工作综合管理、行政执法、维护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提高产品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国务院责成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监察部等有关部门督促检查本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每年向国务院作出报告。 5Vh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
  ——云南省扶贫攻坚巡礼
  本报记者汪波张帆
  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1998年初,云南省执行国家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进入了第五个年头,这年的6月,新一届省政府组织了一次对全省8个贫困地州,为期半年行程8000多公里的调研和现场办公。山道弯弯,群峰涌翠,一幅幅扶贫攻坚的形势图展现在人们面前。经过5年艰苦卓绝的奋战,云南省基本解决了631万贫困人口的温饱,但剩下的420万,仍令云南省委、省政府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扶贫攻坚真正碰上了“硬骨头”。
  气可鼓,不可泄。据统计,全国每10个贫困人口中就有一个来自云南,云南省扶贫攻坚的进展无疑关系全局。要如期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付的任务,夺取全省扶贫攻坚决战阶段的胜利,必须要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中树立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信念。一句话,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1998年,扶贫攻坚的战鼓再次响彻云岭大地。
  天道酬勤。饱受战争之苦,痛失十年发展机遇的文山各族群众以“宁搬石头不搬家、苦熬不如苦干”的壮举在全省树起“西畴”精神的旗帜;曾让朱镕基总理垂泪的昭通,11000多名贫困乡亲背上家当,扶老携幼,步履坚定地走向1000多公里以外的思茅等南部地区承包山林、果园,种植甘蔗、咖啡,仅一年时间就基本解决了温饱;居住在怒江大峡谷深处的独龙族同胞是目前全国唯一未通公路的民族,在交通部的大力帮扶下,一条沿着高黎贡山峡谷掘进的公路已经伸展到独龙乡,今年10月1日,独龙族同胞坐上了汽车到州府六库参加国庆50周年的庆典……
  为了支持这项造福子孙万代的事业,云南省财政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在财政收入日渐困难、70多个县吃补贴的情况下,通过中央的支持,1997年全省各项扶贫资金达到25.58亿元,比1996年增长68%,其中省级投入占中央投入量的53.2%;1998年在1997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25亿元;1999年又比1998年增长了1亿元。
  扶贫攻坚的出路在哪里
  云南省号称“烟糖大省”,烟、糖的税利一直是云南省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国家对烟草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并制定了严格的“双控”(控制面积、控制产量)政策,云南省的烤烟种植面积逐渐缩小,给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带来很大影响,人均减收200元左右。与此同时,糖业市场出现了全国性的生产过剩,市价低迷,云南省各主要糖厂的经济效益和蔗农的收入明显减少。1998年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仅为2.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62元,扶贫攻坚又遭遇到新的挑战。
  怎么办?尽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植新的增收支柱,成为云南省上上下下的共识。云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关键是要克服在开发上存在的技术含量低、规模小、产供销脱节的弱点,形成真正的市场优势。8个贫困地州重新强化了对州情的认识,将支柱产业的建设与本地的扶贫攻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迪庆的旅游业近两年发展迅猛,旅游总收入由1995年的1024万元猛增至1.82亿元。旅游的带动作用非常强劲。迪庆在全力发展旅游的基础上,兼顾畜牧和生物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强了扶贫攻坚的后劲,迪庆已铆足了劲儿,要建成全国最好的藏区。思茅的松香、松节油等林产品以质优价廉闻名于世,林业的发展,既能出口创汇,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又能保护生态,以备资源的永续利用。围绕市场,调整结构,长短兼顾,贫困地州的各级领导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学到了不少东西。
  老母鸡换了头大水牛
  在云南省的贫困地区,广为流传着“老母鸡换大水牛”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师宗县龙庆乡的农村妇女傅凤娣,她通过小额信贷贷款1000元,通过发展养殖业,不仅偿还了所有贷款,还赚回一头大水牛,“老母鸡换大水牛”的故事由此不胫而走。随着扶贫向纵深发展,越来越要求扶贫项目、资金、技术到村到户,让贫困农户直接受益;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扶贫资金中信贷资金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并保证还款率……这些问题都呼唤着运用新的扶贫方式。
  小额信贷源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经验。从1996年起,云南省就派出主要领导赴孟加拉实地考察,在经过仔细研究并考虑云南扶贫的实际之后,云南省从1997年起安排1150万元资金在25个县乡进行试点;在试点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1998年又从省财政和信贷资金中安排2.56亿元再加上其他资金共3.5亿元在全省大面积推行,到1999年,小额信贷的资金规模已达5.4亿元,覆盖了全省113个县513个乡的31万农户。这么强的投入力度和这么大的覆盖规模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因此专家们说云南省的扶贫攻坚整体上进入了小额信贷的阶段。
  小额信贷是基于市场经济制度设计的,而云南省在实行过程中将干部帮扶与小额信贷结合起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全县党员干部的工作都与小额信贷挂起钩,使干部帮扶由过去包扶1—2户过渡到联系中心或者小组,由过去的捐钱捐物深化到帮助农户找项目,出主意,搞服务,这样的帮扶方式既能使贫困农户逐步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增强抗御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密切了在新形势下的干群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额信贷的新模式。
  共产党员到最贫困的地方去
  扶贫攻坚打的是硬仗、恶仗,不仅需要全社会的竭力支援,更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苦干、大干,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支部是面旗,党员是盏灯”,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将扶贫攻坚作为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以及锻炼培养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最好场所。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号召“共产党员,到最贫困最艰苦的地方去!”仅在1998年,全省各级机关单位和部队,到基层蹲点11401人次,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70406户,当年解决温饱95908户。
  一级带着一级干。省委12名常委都有自己确定的扶贫联系点。作为“班长”的省委书记令狐安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他轻车简从跑遍了全省73个国贫县,乌蒙山、基诺山、高黎贡山、碧萝雪山深处都留下了这位省委书记的足迹。将自己的人生坐标放在高山河谷之间,在云南省的党员干部中间蔚然成风。几年来全省有244648名党员干部与270406名贫困户开展结对扶贫,方式多种多样:有组成扶贫小组,组员轮流下乡扶贫;有选派科技副乡长蹲点扶贫;还有进村入户,一帮一结对子,等等。 5Vh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环保发电”前景广阔
  海丁
  在人类呼唤环保的今天,“环保发电”这个新生事物已经在广州悄悄兴起,人们看到了它在下世纪中国的重要地位。
  当今世界,城市垃圾日益增多,污染环境,危害人民。传统的垃圾填埋方法,既占用大量土地,又对周围环境造成第二次污染,不是垃圾处理的出路。广州四方环保电业有限公司在广州率先建设环保发电项目,为根治城市垃圾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据该公司董事长张惠萍介绍,公司全套引进国际上90年代最先进的垃圾焚烧炉技术,以垃圾为燃料燃烧发电,生产流程全封闭,不产生废渣、废水、废气,使“三废”排放达到世界最严格的欧盟标准,绝没二次污染,使垃圾处理完全无害化,变废为宝,还洁于民,造福社会。张惠萍还说,世界上发达国家利用垃圾为原料的发电厂大多建造在城市中心,发电厂本身可以成为风景点,外形设计和景区周围环境相协调。广州环保发电项目选址确定在海珠区新滘镇小洲三围地段,也在小洲公园附近。他们拟将发电厂作为公园景点之一进行建设,把小洲电厂和小洲公园有机地联合开发,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绿色环保产业区,将环保、能源、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建设为美丽的花园式现代化工厂。目前广州每天4300吨生活垃圾,其中含可燃烧的有机成份较多,热值平均在1200至1500大卡之间,而且垃圾成份与发达国家十分接近,是一种很好的能源。该项目投产后每日将消化广州全市垃圾总量的一半,年发电能力达3.6万千瓦。这是我国首家由国家计委批准的企业运作的市政环保工程,总投资为113877万元,可日处理垃圾2000吨。
  企业以投资——收费——回报——再投资的市场机制运作模式,不但能减轻政府负担,而且能尽快改善我国城市污染问题,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广州小洲垃圾处理工程是国家及广东省“九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已列入1999年国债资金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定为示范工程。现在,1999年第三批国债资金5000万元及1999年第四批国债资金2500万元已下达,目前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土建工作,预计2001年底建成投产。
  广州环保电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小洲垃圾处理工程,在中国环境保护和变废为宝、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揭开了新的一页。 5Vh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
  ——长春市抓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纪实
  李安达孔德明葛诗文
  一组数字,就是一种说服力。今年前10个月,长春市外资企业新增95户,投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1.1倍;私营企业新增2.1万户,完成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45.1%。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1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2%;实现工业利润1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2倍。
  让软环境硬起来
  前些年,全市台资企业最多时达200多家,但到1998年只剩下93家。这个惊人的数字,使长春市领导清醒地认识到软环境不抓不得了。市委书记米凤君说:“有没有一个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有没有一个法制环境保护,具不具备一个成体系、讲规范、优质高效的经济服务环境,对国企改革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抓软环境建设就是抓发展生产力。”
  今年5月,长春市成立了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组长,全市共抽调600余人抓软环境建设。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各地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本地本部门软环境建设第一责任人,改善不了本地本部门软环境的领导要引咎辞职。
  长春市在软环境建设中,重拳出击,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三乱”、越权执法、以权谋私等问题进行坚决查处。市软环境建设工作办公室共受理此类案件138件,给予有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55人。
  解决“中梗阻”提高办事效率
  今年7月,长春市开展以解决“中梗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整顿,向全市企业和群众发出征求意见函、表17万余份,将征求到的意见经过梳理,分门别类送达有关部门。
  长春市房地局行动迅速,提高效率,在很短时间内给132家改制企业、重点企业、外资和个体企业办理了房地产有关手续。市建委成立了建设项目审批开工许可联合办公室,7个处室工作人员在一个大厅里办公。过去报批一个项目,要跑十几个部门,现在一站式办公,最快的几个小时就可办完。
  软环境建设也要有个好环境
  长春市的领导认为,软环境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他们一手抓整治,解决突出问题;一手抓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全方位推进软环境建设不断发展。
  以政务公开和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大力创建文明窗口服务活动。市工商局公开承诺:新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自受理之日起,5日内发照;设立分公司、营业企业、个体企业,受理申请之日起2天内发照。现在,全市已涌现出示范窗口71个,先进窗口9个。
  长春市设立了以市长公开电话为中心的公开电话网,听取群众意见。这项制度规定:“凡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交办的事项,承办单位要在3日内反馈办理情况,7日内办结。”市长公开电话设立4个多月来,受理市民投诉电话2万多件,办结率72.3%,办复率93.5%,为市民和基层解决问题1.1万多个。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企业和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半年多来,他们深入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办税大厅、批发市场等30多个单位,同200多名各方面代表进行座谈,掌握第一手材料,就地解决问题。副市长李华理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元富在几个批发市场调查时,发现一些不法商贩欺行霸市,影响正常经营。他们立即责成公安和工商部门进行整顿,市场秩序很快好了起来。长期以来,群众反映站前广场事权不清,管理混乱,乱收乱罚较严重。市委副书记战月昌和副市长田中林来这里进行整顿,协调综合治理。市公安局增加了站前派出所的警力,新组建了15人的站前交警中队,加强了治安、交通管理;有关部门清除了乱罚乱收人员。从此,站前广场的秩序大有好转。 5Vh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