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程恩富: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几个问题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3-02-03 11:05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程恩富: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几个问题 '...

程恩富: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几个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战略部署。报告高举旗帜、立论定向、把握大势、总揽全局,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纲领性文献,需要从多个角度加以理解和阐发。其中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角度加以思考,不仅有利于深化理解报告的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有利于深化认识报告在理论创新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领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如列宁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宇宙)总的根本观点,可以为方法论提供原则和依据;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理念和行动指南,有利于具体贯彻世界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作为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科学解答了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等问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原理、事物的矛盾运动原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原理,树立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原理等。同时坚持实事求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方法论、系统方法论、群众路线方法论,等等。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基本原因,就是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之作为分析和处理一切问题的思想理论基础。改革开放后,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两大核心理论。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先富与共富、计划与市场等关系,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实现了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时总结说:“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具体实践中,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作出科学判断,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开放与安全、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国内与国际等方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仅如此,报告还精辟地概括了以“六个必须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据此,我们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这要求我们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无产阶级政党奋斗的价值追求就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重点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地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之所以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就在于党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之相适应,党的理论之所以保持生命力,被人民所认同,就在于党的理论始终秉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直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在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他鲜明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在实践中,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等,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在对外交往中,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以及国际社会治理面临的诸多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寻求人类最大公约数,塑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世界情怀、为人类美好未来而奋斗的责任担当。因此,报告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闪亮提出“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申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第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原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原理,这就要求我们牢固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观点,在正确把握中国具体国情、党情和世情的基础之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依据新时代我国发展方位的变化,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同时结合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位、新要求,提出新发展理念,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思想新论断,表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正因为如此,报告阐明了“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矛盾构成及社会有机整体的基本原理,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好社会矛盾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分析和处理社会矛盾时,要具有整体意识和系统观念。由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系统,存在着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存在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矛盾,存在着阶级、阶层、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存在着国家、单位与个人之间的矛盾等,那么在分析社会矛盾时就要坚持系统思维,注重整体规划。反之,如果只注意对个别因素的考察,就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对此,列宁就曾指出:“辩证方法要我们把社会看做活动着和发展着的活的机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性。2012年12月,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强调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013年11月,他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2015年1月,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再次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彰显出鲜明的整体意识、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如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党中央注重运用系统思维谋划全局,准确把握改革的方向、主线和重点,既注重抓好当前问题,又注重抓好长远规划,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使各项改革举措有机联动,相互协同。正因为如此,报告把“坚持系统观念”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前我们观察时代、把握时代,解决时代课题,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法宝。
二、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
  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现象的本质,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客观规律,展望了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从而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认识各种复杂经济现象提供了科学视野和重要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必然要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是社会生产力范畴;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范畴。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范畴的社会生产方式,即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其中,生产关系涵盖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中发生的相互关系的总和。在生产关系的统一整体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即人们之间的财产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着人们之间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私人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即资本家占有生产成果,而雇佣工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存。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资本积累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不断加深,以及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会随着经济的日益社会化和全球化而不断发展并加剧,其最终结果必然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描绘了未来社会在生产力大发展基础上的经济制度特征,主要包括:(1)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生产目的作为反映生产实质的经济范畴,是回答为什么人的物质利益进行生产的问题。由于任何生产总是在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一个社会或一种生产方式为什么人的物质利益进行生产,不是由人和自然关系决定的,也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人和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的性质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是相分离的,资本家主宰生产过程并占有劳动成果,生产必然是按照资本家的动机和意图进行的。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和经济活动的主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2)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必须“剥夺剥夺者”,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主要不是基于某种平等观念而设想的社会制度,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经济关系。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它“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国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3)未来社会将实行有计划的生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为了克服资本主义生产中的无政府主义和比例失调,社会主义生产将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有计划的组织和调节。(4)实行按劳分配制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按资分配,各个剥削阶级凭借不同数量的生产资料所有权瓜分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劳动者靠出卖自己仅有的特种商品即劳动力,并按不同的劳动力使用状况取得自己劳动所创造的部分价值,这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表现为工资这种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和国家的主人,社会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经济社会的科学构想,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必须看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是未来经济社会的总体原则和构想,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所作的一种科学预见,并不是未来社会每个时期和发展阶段的详细蓝图。他们的科学构想,其原则精神必须遵循,而具体的经济体制机制应该也必须根据各国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实践需要加以具体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形成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这也集中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制度,强调未来社会自由人联合体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将“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指针,不断深化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报告把“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时代党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既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正确发展方向,也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保证经济发展成果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精神实质,完善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提出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和合作社占有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在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性地践行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逐步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产权制度。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别提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等。这些关于社会主义产权制度发展要求的表述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经济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一脉相承的,凸显了新时代要同时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要求,使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得以发扬光大。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调节理论的精神实质,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理论。针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马克思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和按比例发展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要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放管服”系列改革,使现代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范畴。在此基础上,报告强调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辩证地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方针,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要求。这既是基于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和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与计划、供给与需求、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等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原则要求,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富对立和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消除贫富对立和两极分化,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党在深刻总结以往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一再阐述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迈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如在理论上把共享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在实践中党带领人民实现了消灭绝对贫困的百年建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提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此基础上,报告将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结合起来,宣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阐明“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在具体分配体制建设的要求上,不仅提出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而且针对性地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等新要求,从而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
三、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领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那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呢?综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除上文提及在生产力大发展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产权、调节和分配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之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依靠工人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工人阶级为物质实现力量、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起来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制度,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此,列宁明确指出:“在我国,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二是要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便清晰地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宁也强调:“无产阶级民主(苏维埃政权就是它的一种形式)在世界上史无前例地发展和扩大了的,正是对大多数居民即对被剥削劳动者的民主。”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列宁在1906年3月提交俄国社 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的策略纲领中的“党组织原则”一节中写道:“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现在一致公认的原则。”三是要实行变革以实现和谐社会。在马克思看来,“为了把社会生产变为一种广泛的、和谐的自由合作劳动的制度,必须进行全面的社会变革,社会制度基础的变革”,“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既要较快发展生产力,又要实现所有人的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四是要极大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要实现与传统的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彻底决裂”,形成与公有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恩格斯指出:“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五是要确立“人化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把实践作为联系人与自然的桥梁,把自然理解为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环境、人类的生产要素,从而把自然与人类社会具体地、历史地联系起来,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党带领人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结合国情进行一系列创新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深刻阐释,尤其是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他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阐释,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廓清了道路问题上的重大政治和思想理论是非,使我们党进一步坚定了对中国道路的自觉和自信,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报告在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行系统阐述,不仅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而且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和要求。这些部署和要求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契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在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此,我们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最大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领导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卓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的重要论断。此外,报告还进一步提出新征程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要求,包括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等。报告对关于党的领导“最本质的特征”“最大优势”“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最高政治原则”等方面的突出强调,大大深化了全党对党的领导地位的认识,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根本统领性,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
  第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探索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道路的进程中,阐述了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民主政权的重要性,并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为追求人民民主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积极探索,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论断。报告进一步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中,在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中,也提出要更加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不仅如此,报告还对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部署,包括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并强调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性。在党的自我革命规范体系建设中,报告强调“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报告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要论断,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原理,又提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等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内容和要求,并将党的民主集中制贯穿于党的制度建设、党的领导之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深化了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规律性认识。
  第三,增进民生福祉,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资本扩张和垄断导致社会两极分化、阶级冲突等一系列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积极探索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直面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提出了许多新时代社会建设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社会建设进行部署,集中表现为:一是在民生建设理念上,提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二是着眼于促进共同富裕,提出新征程上民生建设的具体要求,包括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报告尤其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等,为新征程上我国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三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具体要求上,包括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社会治理目标,从而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
第四,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党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看作关系人民福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意所在民心所向的重大问题,积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大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依据。党的二十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主要包括:一是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地位;二是对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较为系统的部署,包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部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趋势的清醒认识和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历史主动。
四、小结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马克思主义博大的思想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极为重要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阐明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最主要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依据中国实践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才能保证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走向胜利奠定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引。
  从精神实质来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贯穿了上述马克思主义三大方面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主要包括:一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进一步推动新征程上党的各项工作;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指引进一步推动新格局下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理论,指引新变局中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简言之,整个报告科学运用和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是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最后应当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是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完善的,因而在科学领悟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谆谆教导的:“要实事求是分析变和不变,与时俱进审视我们的理论,该坚持的坚持,该调整的调整,该创新的创新,决不能守株待兔、刻舟求剑。”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马克思主义学者始终如一地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作者简介:程恩富,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11期
发布时间:2023-02-03 11:05: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成果快递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