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但我们党并不拘泥于经典作家的具体论述,而是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一、马克思主义必须本土化和时代化才能更好指导各国具体实践
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和时代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决定了其伟大的历史使命,其伟大历史使命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传播落地容易,但要扎根开花结果,必须本土化和时代化,要与具体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不断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实现其历史使命。这是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得出的一般性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曾一再强调并告诫后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不可能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依循着这条道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俄国领导了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并创立了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以列宁为主要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实际和当时帝国主义战争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俄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放弃马克思主义,或者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不断发展,如中国和朝鲜、越南、老挝、古巴。在马克思主义国别化时代化进程中,做得最好的当属中国。在当时,与俄国经济文化同样落后的中国,在十月革命送来的马列主义指导下,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在朝鲜化过程中形成了金日成-金正日主义,在越南化过程中形成了胡志明思想等。这些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都成为指导这些国家和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保证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二、“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既有特殊性又具普遍性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两个结合”的重大政治命题,随后这一命题被写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对“两个结合”做了系统阐述。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历史中形成的一条最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党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法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必须“中国化”。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最后,毛泽东将其总结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这种“结合”方法,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并在它们指导下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这个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不断变化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我们党的早期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脱离中国实际、生搬硬套、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和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本本主义,使我们的事业一度遭受了严重的挫折。我们党一直引以为戒,强调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强调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特质。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和拓展“结合”方法,在新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第一次把“一个结合”拓展为“两个结合”,这是我们党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创新进入了新阶段。第二个结合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1943年5月,党中央就明确提出,“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实际上,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创立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来就没有缺席过,一直在发挥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主张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契合性。第二个结合必将使我们党的理论与中华文明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并获得无比充沛的思想文化资源;必将使我们党的理论更深地扎根于中国大地,扎根于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两个结合”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和对规律的深刻揭示,更是对未来理论发展的正确引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觉悟、新的认识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两个结合”作为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出鲜明的特殊性。同时,“两个结合”也体现出普遍性,能为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基本遵循。“两个结合”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同时,也将为马克思主义在其他国度的本土化时代化带来广阔前景。
三、在新征程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遵循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新征程,要“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并从“两个结合”、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层面明确了其基本遵循。
第一,从“两个结合”层面来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结合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不是要我们去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在结合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以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才能保持强大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一方面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进而不断赋予科学理论更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第二,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主要是就其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致力于科学解释当今世界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在运用其世界观积极改造当今世界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新征程新的实践基础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其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实践告诉我们,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推进理论创新过程中,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继续创造出能够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创造出能够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护的理论。
其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其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守正指的是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正,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离开守正的创新,是偏离方向的创新,这样的创新人民不需要;创新是守正的目的,守正不是守住老祖宗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是在保证理论的一脉相承性上更好地创新发展,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不断创造出新的理论以指导新的实践。我们正在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其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在新征程上,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因此,要增强问题意识,及时捕捉发现并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以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其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本身就是坚持系统观念的结果。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其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的天下观。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永远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贺新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1@WTG006)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11期
发布时间:2023-01-10 10:26:00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