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宗教工作篇”,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要放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六个必须坚持”。
一、要深刻把握坚持人民至上,更好团结信教群众、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带领人民共创历史伟业。对于宗教工作来说,就是要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组织和引导信教群众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为此,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既要保护信教群众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最大限度团结信教群众,也要耐心细致做信教群众工作”。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在我国,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也包括广大信教群众的合法利益。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多接触、多谈心、多帮助,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解决实际困难吸引人、团结人。”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深刻理解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脚踏实地地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才能增强党在广大信教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二、要深刻把握坚持自信自立,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自信自立,源自党带领人民独立自主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自延绵不绝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对于宗教工作来说,坚持自立自信,就要不断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
坚持自信自立,不断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就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历史一再证明,想要维护好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坚持中国宗教的事情由中国宗教信徒自主来办,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支配和干预。
坚持自信自立,不断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就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中国人民价值共识,是自信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许多理念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恒久时代价值,能够为我国宗教健康传承提供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从而引导我国宗教更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三、要深刻把握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宗教工作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这就是“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之“正”。同时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断总结历史和新鲜经验,结合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加强宗教问题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这就是“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揭示了中国宗教的发展规律。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历史地看,宗教同所在社会相适应是宗教生存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充实时代内涵。”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拉萨考察时强调:“宗教的发展规律在于‘和’”,“宗教要和顺、社会要和谐、民族要和睦”。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同中国宗教工作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四、要深刻把握坚持问题导向,有效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风险隐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宗教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强调:“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并指出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才能牢牢把握宗教工作的主动权,有效防范化解宗教领域的风险隐患,维护我国宗教领域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
五、要深刻把握坚持系统观念,始终以“导”的理念做好宗教工作
宗教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涉及到宗教的问题,往往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特殊问题。做好党的宗教工作,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涉及宗教的问题。
始终以“导”的理念做好宗教工作,是因为宗教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的特征和宗教社会作用的双重性。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出现的历史现象,宗教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的社会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待宗教问题不能采取简单的“收”的态度,忽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片面夸大宗教的消极作用;也不能采取简单的“放”的态度,忽视宗教背后复杂的多方面因素,片面夸大宗教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具体来说,要综合运用思想教育、文化引领、政策指导、行政管理、法律治理等手段,开展系统治理,从而实现标本兼治、以“导”促“和”。
六、要深刻把握坚持胸怀天下,在国际上讲好中国宗教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宗教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是各国普遍关切的重大课题。在这方面,中华文明和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有益的智慧和经验。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是我国历史上各宗教能够交融交流、彼此借鉴、和合共生的智慧。在当代,我们党致力于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开创了“五教同光,共致和谐”的良好局面。因此,在国际上讲好中国宗教故事,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就成为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
我们党历来支持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同外国宗教的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蕴含胸怀天下的全球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宗教关系包括……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的关系。促进宗教关系和谐,这些关系都要处理好。”我国宗教界要积极在国际场合讲好中国宗教故事,例如,积极参加宗教领域的国际性会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宗教文化交流等,在增进与各国宗教界友谊的同时,也为世界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宗教》2023年第12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