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G品论天涯网
PSG品论天涯网
[受访者简介]张钟朴, 男, 1930年生于河北青县, 先后就读于天津工商学院附属中学和北京一中, 1950年进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 学习俄语和政治经济学, 1953年8月分配至中共中央编译局, 从事马列经典著作编译事业。主要工作领域为《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翻译和研究。先后参加或主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中文第二版中的《资本论》及其手稿诸多卷次的翻译, 发表《资本论》研究, 特别是《资本论》创作史研究的论著多篇 (部) 。PSG品论天涯网
2017年是《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出版150周年。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系统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 透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 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把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为科学。《资本论》是马克思创建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 既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锐利武器, 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人民进行建设和改革的基本指针。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修课基础上, 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规律, 并不断进行理论提升,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 必须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理论指南。为此, 本刊专访了中央编译局张钟朴研究员。PSG品论天涯网
徐洋:张钟朴先生, 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够接受此次访谈!您能否先谈一谈研究《资本论》创作史同研究《资本论》的关系?PSG品论天涯网
张钟朴:研究《资本论》创作史是研究《资本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甚至可以说是研究《资本论》的基础。一般来讲, 了解一个学科的学术史, 是对这门学科发生兴趣, 以至进行深入研究的门径。马克思本人就非常重视对经济学说史的考察。他计划撰写的经济学著作, 原来就叫做《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后被保留为《资本论》的副标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资本论》本身就是通过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说而写成的。PSG品论天涯网
不过, 对于《资本论》来说, 研究创作史还有其特殊的意义。首先, 《资本论》的创作过程漫长而复杂。马克思自己就曾说:“我的著作的各个部分是交替着写的。实际上, 我本人写作《资本论》的顺序同读者将要看到的顺序恰恰是相反的 (即从第三部分——历史部分开始写) , 只不过我最后着手写的第一卷当即做好了付印的准备, 而其他两卷仍然处于一切研究工作最初阶段所具有的那种初稿形式。”[1](P421-422)为什么是这样?研究《资本论》的学者当然应该搞清楚。其次, 马克思生前只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 虽然可以说他出版了这一卷的三个半版本, 即德文第一版、德文第二版、法文版, 以及编辑了一半的德文第三版。至于《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还有可看作第四卷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只是留下了众多手稿。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恩格斯、考茨基、苏联马列研究院等人和机构出版的版本学习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但是这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学习马克思本人的论述。而直接学习马克思的手稿, 也就是研究《资本论》创作史了。第三, 马克思的论述是在具体的语境下作出的, 概念、术语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含义, 前后也不一定完全一致。只有通过学习《资本论》创作史, 才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名词和论述的确切内涵。最后, 研究《资本论》创作史, 可以看到马克思为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 而在艰难困苦的流亡生活中忘我进行最严谨的科学研究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可以说, 《资本论》是人类科学史上学术性和革命性相结合的光辉典范。PSG品论天涯网
徐洋:您认为《资本论》创作史应当怎样进行分期呢?PSG品论天涯网
张钟朴:对《资本论》进行分期, 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成熟程度, 一是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具体历史。苏联的学者把理论的发展史称为“内史”, 把具体的创作过程称为“外史”。我认为这一说法是很有启发意义的。PSG品论天涯网
《资本论》创作史的研究是一个动态过程, 同《资本论》及其手稿在国际上的编辑、发表进程密切相关。每一次新发表《资本论》手稿, 都会引起《资本论》创作史研究热潮的出现和认识的深化。2012年, 国际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 (MEGA) 把《资本论》及其手稿全部发表完毕, 我们研究创作史现在有了更为丰富的文献基础。PSG品论天涯网
传统上我们说马克思为《资本论》创作了三大手稿, 即1857—1858年手稿、1861—1863年手稿、1863—1865年手稿。后来人们认为还存在第四部手稿, 即1867年以后的手稿。[2](P461)根据MEGA版发表的材料, 我们可以说《资本论》确实存在这样一个第四部手稿, 即1867—1881或者1882年手稿。MEGA编者认为, 这部手稿是在一个全新的创作时期撰写的。在这四部手稿中, 第三部和第四部的主标题是“资本论”, 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另外, 马克思的《资本论》创作严格说来尽管开始于1857年, 但是此前还有一个漫长的前史。有些学者不同意把《资本论》创作史延伸得过早。但是从逻辑上来说, 作这样的延伸是必要的。因为从那个时候起, 马克思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可以说基本上确定了。PSG品论天涯网
根据以上想法, 我认为《资本论》创作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PSG品论天涯网
第一个时期, 1843—1857年, 可以给个标题叫做“从《克罗伊茨纳赫笔记》到《伦敦笔记》”。PSG品论天涯网
第二个时期, 1857—1861年, 马克思创作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1857—1858年手稿) 》, 并以此为基础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PSG品论天涯网
第三个时期, 1861—1863年, 马克思创作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1861—1863年手稿) 》。PSG品论天涯网
第四个时期, 1863—1867年, 马克思创作了《资本论 (1863—1865年手稿) 》, 并以此为基础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PSG品论天涯网
第五个时期, 1867—1883年, 马克思创作了《资本论 (1867—1882年手稿) 》, 同时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法文版, 着手出版第一卷德文第三版, 并且广泛研究了政治经济学的诸多问题和世界经济的最新发展。PSG品论天涯网
徐洋:您谈《资本论》创作史的起点, 不像有些学者那样, 从《莱茵报》时期开始, 也不像有些学者那样, 从《巴黎笔记》开始, 而是从《克罗伊茨纳赫笔记》开始。您的理由是什么?您能否简要谈一谈马克思“从《克罗伊茨纳赫笔记》到《伦敦笔记》”这一研究阶段的理论成就?PSG品论天涯网
张钟朴:一般讲《资本论》创作史都是从《巴黎笔记》讲起的。马克思自己说, 他研究政治经济学, 是因为在《莱茵报》的时候遇到了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但这只是促使他后来研究经济学的原因, 当时并没有展开研究。《莱茵报》被查封后, 马克思就从报纸退回书斋研究问题去了。PSG品论天涯网
从《克罗伊茨纳赫笔记》到《伦敦笔记》, 前后长达十余年。马克思从初涉经济学研究, 到取得重大理论突破, 发起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马克思的理论成果, 一是方法论, 即制定唯物史观, 二是思想内容, 即开始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PSG品论天涯网
首先来看唯物史观的制定。研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怎么制定的, 《克罗茨纳赫笔记》很重要。马克思当时是黑格尔俱乐部的成员, 对黑格尔的理论很熟悉。黑格尔认为所有客观事物都是绝对理念的外化, 绝对理念是现实的基础。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把黑格尔学说颠覆了, 费尔巴哈认为存在是主体, 思维是第二位的。马克思受费尔巴哈的影响, 对黑格尔主观唯心论进行了清算。1842年初, 马克思研究黑格尔法哲学, 写了很有名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没写完, 马克思在1843年中花了两个月写了5本《克罗伊茨纳赫笔记》, 之后接着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后半部分。《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主要研究了以下这些问题:公有制如何转变为私有制, 封建所有制怎么转变为资本主义所有制, 封建所有制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资本主义所有制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等等。通过这段研究, 马克思认识到, 政治斗争、阶级斗争归根到底跟经济利益有关;所有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变革都跟所有制有关;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政治制度是受市民社会决定的。什么叫市民社会?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经济关系的总和。这个结论跟黑格尔完全不一样。这样, 《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为马克思制定他的唯物史观打下了一个基础。后来马克思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后半部分, 就反映了他在《克罗伊茨纳赫笔记》当中的成果。PSG品论天涯网
《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之后, 马克思写了《巴黎笔记》 (1844—1845年) 、《布鲁塞尔笔记》 (1845—1847年) 、《曼彻斯特笔记》 (1845年7—8月) 。马克思第一次研究经济学的成果就是《巴黎笔记》。在《巴黎笔记》中, 马克思再次得出结论, 世界变革的原因要到经济学中去寻找。《巴黎笔记》的成果就是写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这部手稿中, 马克思批判地改造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概念, 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并以此为核心展开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后来又写了《布鲁塞尔笔记》, 在布鲁塞尔期间又跟恩格斯到曼彻斯特去旅行, 写了《曼彻斯特笔记》。有学者认为, 《曼彻斯特笔记》表现的是马克思从异化理论转向劳动价值论的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PSG品论天涯网
这四种笔记在MEGA中都发表了, 但研究的人还不多。如果阅读它们有困难, 我们还有一个间接的研究办法。马克思在这个时期写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这4本重要著作中反映的思想就是他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 从这四部著作当中你可以发现他思想发展的轨迹, 这个思想发展的轨迹, 主要是看唯物史观是怎么形成的。马克思研究经济学开头就从研究方法论上解决问题, 从唯心论变成唯物论, 从实际当中提出问题来反驳经济学中的教条, 因此他突破了经济学中的很多问题。如果没有唯物史观打下基础, 给他的经济学研究以一个方法论的原则, 后来的很多成果很难取得。马克思后来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序言里对这一时期取得的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PSG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得出这些基本方法、原则以后, 就把它们应用于经济学研究, 最初的成果体现在《哲学的贫困》中。《哲学的贫困》从两个方面证实了马克思1847年以前在经济学研究上的初步成果, 一是把唯物史观应用到经济学研究上, 确定了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二是从不承认劳动价值论转向承认劳动价值论, 在商品货币的研究上给经济学研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因此, 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 《哲学的贫困》是《资本论》的萌芽。蒲鲁东自称黑格尔的学生, 运用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外化”那一套唯心主义方法研究现实经济问题。马克思与此相反, 认为生产关系是第一性的, 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的某一个片断, 是现实社会的反映, 而现实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是历史产物, 是客观存在。这后来就发展成马克思在《大纲》里面写的:经济范畴应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哪儿抽象?怎么抽象?这要从现实关系当中去找。你把简单的范畴放在前头, 简单的范畴讲清楚了, 然后再讲复杂一点的, 再讲更复杂的, 这样的话这个体系就是合理的, 这个体系必须以现实为基础。马克思这个时候制定的方法论为将来《资本论》的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PSG品论天涯网
在上述基础上, 马克思又初步弄清了剩余价值是怎么产生的, 这一点体现在不久后写成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当中。在这部著作中, 马克思已经承认, 工人的生产力能够创造出比工人按等价交换得到的那个劳动更多的劳动, 但是马克思这个时候还没有使用劳动能力、劳动力这些名词。PSG品论天涯网
1848年革命后, 马克思侨居伦敦, 有了很好的机会来研究经济学, 这就是所谓的《伦敦笔记》时期 (1850—1853年) 。《伦敦笔记》之初, 马克思着重研究货币、信用、流通问题, 研究的结果是推翻了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 改进了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 对有关货币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系统化, 对亚当·斯密的理论进行了反思, 认为经济危机不是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那样认为是由流通领域造成的, 而是生产领域的问题。随后马克思找到了导致古典经济学破产的两大矛盾:第一, 资本和劳动之间的交换如何跟劳动价值论相一致, 古典经济学回答不清楚这个问题。第二, 李嘉图不能回答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问题, 说不清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什么。马克思当时没有解决古典经济学破产的两个问题, 但他发现了这两个问题, 这就为他以后解决这些问题打下了基础。接着马克思进一步研究了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全面关系。《资本论》当中很多史料就是这时候记载下来的。最后, 马克思广泛研究了农业、土地肥力递减, 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生产方式, 殖民地、原始积累, 科学技术, 工人阶级状况, 资本主义商业、技术、银行, 西欧中世纪的各种经济制度、城市史、教会、风俗史、文化史、经济史、战争关系, 文化通史、妇女史, 印度问题, 如此等等。可以看出, 马克思试图总结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伦敦笔记》是《资本论》的直接准备, 从中可以看出, 马克思为写自己的经济学著作收集和研究了多么丰富的资料, 打下了既广且深的基础。PSG品论天涯网
徐洋:《伦敦笔记》之后, 马克思便写作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此后又写作了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两部手稿在《资本论》创作史上占据什么地位?您曾把1857—1858年手稿称为马克思的“创作室”或者“科学实验室”, 为什么呢?PSG品论天涯网
张钟朴:说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是“创作室”或者“科学实验室”, 是为了形象地反映马克思科学研究的一个特点。这些手稿并不是为了付排而写的。随着写作进程的推进, 马克思碰到新的问题, 读了新的材料, 有了新的想法, 手稿中不断插入与主体关系不大的阐述, 字迹也越来越潦草, 最终手稿本身就成了自己搞清楚问题的创作室和实验室。手稿尽管无法付印了, 理论却实现了新的突破。PSG品论天涯网
1857—1858年手稿的理论成就学术界已有专著进行阐述。我这里只大略谈一下手稿值得注意的几点。这部手稿反映出三个特点:马克思通过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论战得出自己的理论, 他的理论是以辩证法为工具, 他以唯物史观即以实践为标准来反驳那些纯粹的理论推理和空谈。我们研读这个手稿, 可以看到马克思的一些著名经济原理是怎样逐步制定出来的。PSG品论天涯网
我们今天看1857—1858年手稿的正文, 会发现第一部分的标题是“II.货币章”,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III.资本章]”,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I.价值”。马克思为什么从第二章开始写起呢?把什么作为自己经济学著作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经历了一个探寻过程。手稿开始是从分析货币问题写起的。但货币所以存在, 是商品矛盾发展的结果。马克思逐渐认识到第一章应该论述价值, 资本主义财富的第一个形式应当是商品。所以他写完《资本章》后就补写了《I.价值》这一章也就是未来的《商品章》的开头, 第一句话就是:“表现资产阶级财富的第一个范畴是商品的范畴。”然后回过来把原来的《货币章》加了个“II”。这表明这时马克思形成了三层次的结构:第一章论述商品, 第二章论述货币, 第三章论述资本。PSG品论天涯网
在手稿中, 首先是《货币章》取得了非常大的理论成果, 关键是“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制定, 这在整个经济思想史上是具有突破性的、革命性的成就。在《资本论》中, 在论述商品时, 马克思一上来就讲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 讲劳动二重性的根源是劳动的私人性和社会性之间的矛盾。但在本手稿中, 马克思先反复揭示货币的本质, 他的思路是这样的:产品变成商品, 商品成为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的独立化成为货币。马克思阐明商品二重性及其矛盾之后, 接着进一步阐明了与这种二重性相适应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矛盾, 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区分资产阶级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水岭。马克思本人极其重视劳动二重性的发现, 认为这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在手稿的《资本章》中, 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研究剩余价值是怎么生产的。1859年, 马克思在这部手稿的基础上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其中包含他的计划中三章的前两章:第一章《商品》, 第二章《货币或简单流通》。PSG品论天涯网
1857—1858年手稿是马克思构建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次尝试, 对《资本论》三卷几乎全部基本问题作了最初的系统论述, 在《资本论》创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PSG品论天涯网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一开始是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后续的《第二分册》即第三章《资本》来写的, 但是随着写作过程的推进, 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广, 取得的新认识越来越多, 手稿再次变成不适合付印、而只是自己用来搞清楚问题的规模更为宏大的草稿。学术界有著作专门论述手稿的创作过程和理论成就, 我在这里也只谈一下这部手稿值得注意的两个方面。PSG品论天涯网
首先是马克思为写作这个《资本》章, 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马克思对他原来的《巴黎笔记》《伦敦笔记》等当中的引文进行了重新整理, 写了一份《引文笔记》;在此基础上写了一个《引文笔记索引》。他还写了一个《我自己的笔记本的提要》, 对1857—1858年手稿的7个笔记本和其他笔记本的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作了概括和索引。此外马克思在1857—1858年手稿第七本的后面没有写满的地方写了164页的摘录;1863年快完稿时, 他又在另外8个笔记本上写了《补充笔记》, 摘录了大量著作。正式动笔之前马克思写了一份《资本章计划草稿》。这里可以清晰看到马克思的工作方法。PSG品论天涯网
其次是马克思在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论战中实现自己的理论创新。在1861—1863年手稿当中, 《剩余价值理论》占有约一半的篇幅,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手稿中的许多重大理论突破都是在这里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的过程中产生的。比如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系统阐述了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一系列中间环节, 从而确立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正如恩格斯所说:“《剩余价值理论》……包括政治经济学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的详细的批判史, 同时以同前人进行论战的形式, 阐述了大多数后来在第二册和第三册手稿中专门地、在逻辑的联系上进行研究的问题。”[3](P4)PSG品论天涯网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理论成果,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广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制定, 包括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地租、商业资本和货币资本等理论。如果说《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制定了狭义剩余价值理论, 创造了劳动二重性等等一系列的科学理论, 是《资本论》创作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那么《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从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开始, 揭示社会上剩余价值的各种表现形式, 如利润、地租、企业主收入、商业利润、利息等, 都是从剩余价值演变来的, 从而制定了广义的剩余价值理论, 这是《资本论》创作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PSG品论天涯网
徐洋:正是在1861—1863年手稿的写作过程中, 马克思决定不再以“政治经济学批判”, 而是以“资本论”为题出版自己的经济学著作。此后他就以《资本论》为标题撰写了1863—1865年手稿。这部手稿在《资本论》创作史上的地位怎样?PSG品论天涯网
张钟朴:你刚才关于“资本论”标题的说法并不完全确切。马克思在1862年12月28日致库格曼的信中是这样说的:“第二部分终于脱稿, 只剩下誊清和付排前的最后润色了。这部分大约有30印张。它是第一分册的续篇, 将以《资本论》为标题单独出版, 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只作为副标题。其实, 它只包括本来应构成第一篇第三章的内容, 即《资本一般》。这样, 这里没有包括资本的竞争和信用。”[1](P196)你看, 马克思只是说他的著作的接着《第一分册》的第二部分, 也就是1857—1858年手稿中设计的六册计划中第一册《资本》的第一篇《资本一般》的第二部分, 单独用它自己的名称“资本”出版。只不过日本人翻译的时候, 为了符合语言习惯, 在“资本”后面加了一个“论”字, 成了《资本论》。不能简单说马克思就决定不再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 而只是写作《资本论》。PSG品论天涯网
至于《1863—1865年手稿》本身, 我们说它是马克思在1863—1867年这一写作阶段取得的相对独立的成果, 是《资本论》的第三个手稿。这一手稿最重要的理论成就是建立起了《资本论》三卷的结构体系。如果说在从前的两部手稿中, 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的过程中, 创造出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理论, 那么在《1863—1865年手稿》中, 他把这些理论形成了三册的理论体系。这部手稿的第一册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二册是《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三册是《总过程的各种形态》, 整体架构为后来的《资本论》三卷结构打下了基础。PSG品论天涯网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马克思1863—1867年写作《资本论》草稿的具体过程。MEGA学者发表这部手稿时确认的写作经过是这样的:1863年7月底至1864年夏季写第一册, 1864年9月至年底写第三册的主要手稿的前三章, 1865年上半年写第二册第Ⅰ稿, 1865年下半年写第三册后面各章, 1866—1867年编制《资本论》第一册付排稿并出版。这也就是马克思1877年“写作《资本论》的顺序同读者将要看到的顺序恰恰是相反的”这一说法的基础。我们看到, 马克思并非完全颠倒卷册次序写作了《资本论》, 只不过就1861—1867年期间的状况来说, 马克思1866—1867年编制《资本论》第一卷 (第一册) 的付排稿, 1865年写《资本论》第二册, 1864年先写《资本论》第三册的前三章, 1862年写了第四册即《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为什么要先写第三册再写第二册呢?其实在1861—1863年手稿的时候, 马克思也在写作第一册的时候, 直接越过第二册去写第三册的。有MEGA编者认为, 这大概是因为马克思急于接着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去证明利润率趋向下降, 因而等不及在第二册中阐述资本流通。[4]这个问题当然可以研究。不过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不大行得通, 所以跳过去的步骤还得回过头来补。1857—1858年手稿不也是先写了第二章吗?其实, 马克思差不多每一部手稿都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实际写作的顺序同马克思想要建构的顺序并不完全一致。这大概就是他自己所说的“在形式上, 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5](P21)吧!PSG品论天涯网
徐洋:非常感谢您的提醒。马克思是在1863—1865年手稿的基础上, 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第一卷是《资本论》理论部分三卷中马克思亲自出版的唯一一卷。后来他还出版了第一卷的法文版和德文第二版。这三个版本在创作史上各有怎样的理论价值?PSG品论天涯网
张钟朴:《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特有科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第一版中的某些论述在以后的版本中没有保留下来, 而这些论述无论从理论内容来说, 还是从方法论来说, 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 要想深入了解第一版以后的各个版本中理论结构和理论内容方面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 也必须以这个最初版本为基础。PSG品论天涯网
《资本论》第一版的篇章结构不像我们今天在通行版中看到的那样是7篇25章, 而是只有6章22节。还在《资本论》面世之前, 库格曼和恩格斯在看了校样之后, 都觉得马克思写的关于“价值形式”的论述不够通俗, 建议再写一个通俗易懂的《附录》附在卷末, 这就是第一版中附有一个《附录》的原因。恩格斯在看清样的时候, 还对着一卷的篇章设置提出了意见。他说, “你怎么会把书的外部结构弄成现在这个样子”, 他认为每章包含的内容太多, 次一级的标题太少, 不能让人明确地看出内容的转折。尽管如此, 恩格斯对内部结构即理论内容的联系和写作方法却大加赞扬, 他在信中写道:“我向你表示祝贺, 你采取了完满的处理方式, 你只是把错综复杂的经济学问题放在恰当的位置和正确的联系之中, 就完满地使这些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几乎一眼就能看清楚;同时我还要向你表示祝贺, 你实际上非常出色地叙述了劳动和资本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完满而又相互联系的叙述。”[1](P267)PSG品论天涯网
恩格斯虽然对外部结构 (篇章结构) 有意见, 但对内部结构 (理论结构) 却大加赞赏, 为什么呢?在资本主义生产发达的社会, 各方面的关系纷繁复杂, 要把它的生产运行和各种关系反映在理论体系中, 使各种经济学范畴都能安置在恰当的位置和正确的联系中, 靠的就是要有一种正确的方法。马克思的《资本论》所使用的就是一种崭新的唯物辩证法, 按照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崭新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结构。马克思在1866年6月20日致恩格斯的信中说:“我亲爱的朋友, 你明白, 在像我这样的著作中细节上的缺点是难免的。但是结构, 即整个的内部联系是德国科学的辉煌成就, 这是单个的德国人完全可以承认的, 因为这决不是他的功绩, 而是全民族的功绩。”[1](P236)马克思这里说的是, 他的方法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而来的。马克思抛弃了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外化”这种唯心主义的外观, 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用于构建自己的经济学著作。PSG品论天涯网
在前面我们谈到《资本论》的几大手稿时, 讲了马克思分别制定各个经济学范畴的经过。现在, 在建立《资本论》理论体系时, 马克思就要把这些范畴按照科学方法建立起一个体系。打个比方, 马克思在手稿中制定的各个经济学范畴, 好比是一些砖瓦, 或者说是建筑砌块。而在撰写《资本论》时, 就要建成一座大厦, 大厦是否宏伟壮观, 就要看马克思怎样筑构这些砖瓦, 而筑构好理论大厦, 就要靠一个好的方法, 它就好比是建筑图, 或者好比建筑脚手架。《资本论》就是按照马克思创造的唯物辩证法构建起来的理论大厦。《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受到后世人们的崇拜和赞颂, 它的战无不胜的征服人心的力量, 和它的科学的内部结构分不开。《资本论》第一卷是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理论的结构体系, 通过大大小小的三个层次的结构螺旋式上升。这虽然就是逻辑的体系, 但因为它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制定的, 所以它是客观历史的反映, 逻辑的发展其实是历史的反映, 但比真实历史更集中更有说服力。PSG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在1871—1872年修订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当时, 随着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国际和德国的工人运动活跃起来, 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武装。马克思在修订时, 力求把理论修改得更严密更精确, 同时力求使工人阶级容易理解。第二版的修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篇章结构方面。马克思把全书划分为7篇25章, 层级划分更细更明确, 并消除了第一版对价值形式的双重叙述。另一方面许多论述修改得更科学更通俗化了。第二版和后来恩格斯编定的通行本德文第四版已经非常接近了。编译局于近期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2卷, 收入《资本论》德文第一版。在校订该卷的过程中, 我们把该版同德文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作了仔细核对, 凡发现后来的版本中意思明显不同、表述差异较大或名词术语做了修改的地方, 都尽可能加了编者脚注, 以提示读者注意。这样的脚注共有500多处。这样, 读者通过《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2卷, 就大致可以了解到德文第二、三、四版的概貌了。PSG品论天涯网
出版《资本论》法译本, 也是出于革命考虑。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 高度评价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 但也深感法国缺乏“理论基础和实际的健全思想”。[6](P631)《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是马克思1872—1875年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鲁瓦的译文出版的。鲁瓦的翻译严肃认真, 但译文比较拘谨、呆板。马克思怕读者不易读懂, 影响对他的经济学理论的把握, 所以不得不亲自修改译文。不仅个别的句子, 而且整页整页的译文都得重新改写。他尽量把法国读者不熟悉的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些术语改成法国读者易于理解的说法。与此同时, 马克思还加进了德文第二版中没有的新内容。德文第二版到了资本积累部分以后, 就没有大改了, 而法文版到资本积累这部分以后则修改较多, 而且理论上有很多发展。最明显的是结构上的变化。马克思把德文第二版的7篇25章进一步划小, 改成8篇33章。这样一来, 像马克思自己所说的, 这个法文版在原本之外就有了“独立的科学价值”。[5](P27)PSG品论天涯网
我个人认为, 法文版的结构比现在的通行版好, 叙述又更为简明, 因此,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法文版最适合外国人读。《资本论》第一卷不好理解的地方, 把法文版拿来对照一下, 不失为一种简便的方法。举两个例子。PSG品论天涯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论》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笼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整个经济社会形态。狭义的“生产方式”指的是劳动者和技术结合的方式, 也就是人跟生产工具结合的方式。中国人在理解生产方式的时候, 往往弄不清楚, 哪个地方是指广义的, 哪个地方是指狭义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法文版里面改成了多种说法, 有时被说成生产, 有时被说成资产阶级社会;大工业生产方式改成大工业, 农业生产方式变成农业;还有的地方改成资本主义制度;还有一种, 是改为生产的社会条件和技术工艺。这些地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产方式指什么。PSG品论天涯网
另一个例子是《资本论》中的名句“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 (Stunde) 就要响了 (Schlägt) ”。关于这个句子有两个事情可以讲一下。首先, 对于资本主义的丧钟究竟是已经在响还是就要响, 学界有不同意见。现在的“就要响了”是德文Schlägt的译法, 是一般现在时, 可以表示现在, 也可以表示不久的将来。而这一句话在法文本中作完成时, 就译成“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丧钟敲响了”。这两个地方可以互相参照。另外, 《资本论》第一卷有一处谈到庸俗经济学,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3卷里译成“庸俗经济学的丧钟已经响了”。[7](P654)这里的“丧钟”, 同上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一样, 原词都是Stunde, 基本意思是时刻、时间;不过“响”用的是过去完成时“hatte geschlagen”。“已经响了”是不错的, 但是响的是否是“丧钟”, 大家却争论不休。实际情况是, 当时庸俗经济学是活跃起来了, 应当说它的时辰到了才对。法文版在这里的表述是:“庸俗经济学抓住这个时机, 提出了拯救社会的学说。”就是说在这个时候, 阶级斗争尖锐化了,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于是庸俗经济学时兴起来了。我们后来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4卷, 根据法文版的意思相应地改为“庸俗经济学的时钟已经响了”。[8](P688)PSG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每当再出版《资本论》其他版本时, 总是要求人们认真参考法文版中的修改, 甚至亲自写出按照法文版修改的具体意见。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 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的几个重要版本都吸收了法文版的成果。PSG品论天涯网
徐洋:您之前谈到, 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之后, 除了出版德文第二版和法文版, 还开创了一个新的创作时期, 写下了1867—1882年经济学手稿。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手稿,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新的时期?PSG品论天涯网
张钟朴: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写完以后, 马克思没有停歇, 看来是希望在较短时期内也能把《资本论》第二册和第三册出版了, 因而他抓紧时间继续紧张写作。从这里开始直到1882年马克思去世前一年, 马克思又为第二册和第三册留下了众多手稿。学术界一般称之为1867—1882年手稿, 也就是马克思的第四部手稿。PSG品论天涯网
《资本论》第三部手稿即1863—1865年手稿最后写完的是第三卷的第Ⅰ稿即主要手稿, 其中第一篇第一章《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没有写完全, 内容主要是数学公式, 马克思试图用公式来论述自己的学说, 后来恩格斯在编第三卷的时候没有采用;第四章《资本周转和利润率的关系》也没有写。所以, 这时候马克思首先考虑补写这些内容。马克思1867—1882年手稿的写作大致可以以巴黎公社为界分为两个时期。1867—1870年为第一个时期, 这时马克思开始将主要精力用于补写、改写第三卷开篇的内容, 后来逐步转入了第二卷内容的制定。这一阶段的最大成果是《资本论》第二卷第II稿。1870年以后, 由于马克思的身体健康状况, 再加上巴黎公社和国际工人运动等, 以及马克思忙于修订《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和法文版的工作, 使手稿的写作中断了几年。1870年以后-1882年为手稿写作的第二个时期, 这时马克思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制定第二卷的理论上, 第三卷的手稿写得比较少, 其中最重要的是1875年写的《用数学方法说明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从1876年开始, 马克思重拾中断了6年之久的第二卷, 直到1882年,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877—1881年写的第二卷第VIII稿。PSG品论天涯网
说1867—1882年手稿是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这是MEGA编者最近一些年的新认识。他们认为马克思1867年以后撰写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手稿, 并不是对此前手稿即1863—1865年《资本论》三卷第I稿的补充, 而是在新的时期, 用新的眼光, 以新的研究为基础, 按照新的思路对《资本论》创作的新的手稿。就第二卷来说, 这个创作阶段产生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稿即第II稿, 第一次写出了论述扩大再生产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第VIII稿。就第三卷来说, 马克思不仅要补上很多缺漏, 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打算撰写一份以新的、更丰富的经验材料为基础、篇章结构也可能作重新划分的全稿。此外, 由于第一卷被从“艺术的整体”中抽出来单独出版, 必然在结构安排、材料取舍、行文方式方面对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原有写作思路提出修改要求。[9](P435-439)PSG品论天涯网
我认为, 说这是新的创作阶段, 这个说法是值得重视的, 尽管有多新还可以商量。在马克思晚年, 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马克思以敏锐的目光注意到了这些新现象, 并且力求把它们加以概括, 升华为理论, 吸收到他的《资本论》中去。马克思虽然没有来得及写成手稿, 但是从马克思留下来的大量摘录笔记和他收集的各种资料, 以及他阅读和研究这些资料时做的标记和他同朋友之间的通信等, 仍可以看出马克思研究的实际情况。这些研究虽然也涉及第二卷, 但主要是涉及第三卷的内容。马克思研究的问题有:关于资本周转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关于货币、信用、虚拟资本和股份资本的新形态;关于地租和土地所有权问题;关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危机的问题, 等等。PSG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在1879年说:“在英国目前的工业危机还没有达到顶峰之前, 我决不出版第二卷。……必须注意目前事件的进展, 直到它们完全成熟, 然后才能把它们‘消费到生产上’, 我的意思是‘理论上’。”[1](P431)1880年他又说:“在目前条件下, 《资本论》的第二卷在德国不可能出版, 这一点我很高兴, 因为恰恰是在目前某些经济现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因而需要重新加以研究。”[1](P449)马克思的这些话不是拖延出版《资本论》第二卷 (当时包括第二册和第三册, 即后来的第二卷和第三卷) 的借口, 而是真实的写照。马克思晚年越是研究现实, 就越觉得他的第二卷 (第二、三册) 还没有完成, 因而就越是勤奋地进行研究。这反映了他的科学和革命精神。PSG品论天涯网
徐洋:今年正值《资本论》第一卷问世150周年。150年后, 有人觉得《资本论》过时了, 常常发出《资本论》还有没有用的疑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PSG品论天涯网
张钟朴:《资本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 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法两国的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而实现的一个伟大革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实现了空前未有的理论创新。如果让我总结一下, 那就是:他用崭新的唯物辩证法建立起了崭新的《资本论》的理论体系, 对资本主义本身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作出了崭新的分析, 形成了崭新的理论, 最后,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命运,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作出了崭新的革命的结论。马克思的两大科学发现, 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都与《资本论》有关。《资本论》中处处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 而剩余价值理论就是在《资本论》中创造出来的。所以,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 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PSG品论天涯网
《资本论》是否过时, 我想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 也许早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就出现了。然而这个问题100多年来反复被人提起, 这本身就说明《资本论》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对于一个已经作古的人, 人们是不会谈论他的生死问题的。《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 是资本主义。到今天为止, 还没有哪部著作对资本和资本主义作过如此全面、系统、深刻的分析。资本一天纠缠人类, 《资本论》就会一天纠缠资本。PSG品论天涯网
至于《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我想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资本论》体现和证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即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原则, 这个科学原理永远不会过时;《资本论》全面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矛盾以及必然灭亡的趋势, 这对于我们认清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危害至关重要;《资本论》阐发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一般规律, 特别是揭示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这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具有重大意义;《资本论》这部著作本身的逻辑结构、叙述方法, 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参考价值。PSG品论天涯网
我认为, 出现对《资本论》现实意义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对《资本论》所持有的一种片面、教条的认识, 即把《资本论》等同于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 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考察抽象的理论, 不研究实际的问题;只致力于资本主义的灭亡, 不涉及社会主义的建设。然而, 我们通过学习《资本论》创作史得知, 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末, 曾计划把自己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成果, 以《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总标题, 分成六册书来写作和出版。这六册书就是:第一册《资本》 (其本身又分为《资本一般》《竞争》《信用》《股份资本》) ;第二册《土地所有制》;第三册《雇佣劳动》;第四册《国家》;第五册《对外贸易》;第六册《世界市场》。马克思后来完成的伟大著作《资本论》, 就是在写作《资本》的《资本一般》篇的基础上逐步演变形成的。《资本论》的内容相当于《资本》册的“资本一般”篇的内容, 并在分析资本一般性质的限度内, 论述到了《资本》册后三篇和《土地所有制》册以及《雇佣劳动》册的某些内容。《资本论》并没有取代“六册计划”, 也没有证据表明马克思放弃了“六册计划”。“六册计划”体现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的庞大而完整的结构体系, 所依据的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它的体系安排遵循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逻辑的进程和现实历史的进程相一致的方法论原则。PSG品论天涯网
如果按照六册计划的体系对马克思的相关论述进行辑录和研究, 就会发现, 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和相关具体论点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重大参考价值。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上相当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 必然存在市场经济。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对象等同于《资本论》的对象, 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抽象地研究生产关系和经济规律, 而不研究社会经济总体这个生动的有机体的现实运动, 以致使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过窄。事实证明, 马克思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对我国的现实具有重大指导作用。[10](注释略)PSG品论天涯网
参考文献PSG品论天涯网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PSG品论天涯网
[2]参见马健行, 郭继严.《资本论》创作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3. PSG品论天涯网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PSG品论天涯网
[4]参见[德]C.E.福尔格拉夫.《资本论》:一部到最后还在形成中的著作[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5, (6) . PSG品论天涯网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PSG品论天涯网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 PSG品论天涯网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PSG品论天涯网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PSG品论天涯网
[9]参见MEGA II/4.3.S. PSG品论天涯网
[10]参见汤在新.《资本论》续篇探索——关于马克思计划写的六册经济学著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5. PSG品论天涯网
PSG品论天涯网
PSG品论天涯网
(作者单位:中央编译局马列部 )PSG品论天涯网
PSG品论天涯网
PSG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张剑PSG品论天涯网
PSG品论天涯网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7年第1期PSG品论天涯网
PSG品论天涯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