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颜晓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8-07-09 23:01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颜晓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

颜晓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leA品论天涯网

 leA品论天涯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丰富的领域,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一个重要方面。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多渠道多方式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一条有效途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表现,要求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新课题。leA品论天涯网

 leA品论天涯网

一、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leA品论天涯网

 leA品论天涯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八大就把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和发展的目的,表明文化生活的需要始终是人民的基本需要。文化是人成其为人的基本素养,文化生活是人成长为人的基本实践。文化生活包括接受教育、不断学习、社会交往、休闲娱乐、人生体验等方式,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运用着不同的形式,使用着不同的媒介,进行着不同的消费,但都可以归结为精神生活。虽然物质生活大都作用于人的感官,也会导致人的精神感受,但物质生活的主要功能还不是精神生活,精神生活还只是物质生活的副产品。而文化生活的主要功能则是直接的精神生活,即使产生了身心的各种反应,也是由心理体验连带而来的。可以说,文化生活是精神生活的过程。阅读书籍,主客体之间进行的不是物质交换,而是由信息交换进而转化为主体精神活动、或有所感、或有所思。精神生活是文化生活的目的。观看电视节目,进入视觉、听觉的是形象、色彩、声音、画面,但经过大脑整合的却是总体的信息,是精力的消费、精神的享用。精神生活可以形于色、动于身,但其根源还是主体独特的精神活动,是精神的体验,经历各种情感的刺激;是精神的收获,认知提高、心境豁然;是精神的享受,感受着喜悦轻松、亲情友情;是精神的满足,或来自成功、或来自解脱、或来自升华。所以,文化生活无论怎样变化、怎样创新,但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这一基本功能不会改变;文化生活无论外表多么炫目、样式多么多彩,根本的是要看对精神生活有无影响、影响大小、影响好坏。leA品论天涯网

如同物质生活有富裕与匮乏之分,精神生活也有高级与低级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生活,都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追求,但精神生活的内涵、趣味,精神生活追求的品位、层次却大不相同。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要求,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讲的就是高尚的美好的精神生活追求和需要。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内在要求。人的物质生活需要,有着富足、安逸、多样的自然趋势,人的精神生活需要,也有着愉悦、轻松、爱心的自然趋势。人们最平常最多用的祝愿是快乐、愉快、美满、幸福,而不是相反,表明这种心理需求来自人的本性。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高级阶段。物质生活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人们一般都要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再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当人们满足需要的能力得到提高,文化品位得到提升,就不再仅限于满足一般的、正常的精神生活需要,而是追求与美好生活相一致、相匹配、相适应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没有美好精神生活,即使物质生活再丰裕,这种生活也是残缺不全的,也很难称得上是美好生活。美好精神生活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作出界定,不同文化、不同群体、不同个体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感受也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美好精神生活包含一些共同要素,比如,心态保持轻松愉悦,压力适度,而不是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状态;内心保持人格统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而不是人格分裂,失去自我;心中保持理想激励,憧憬美好未来,完善人生修养,而不是缺乏社会意识和人类意识;一生保持初心不泯,以真诚、善良、感恩的心情对待他人、对待社会,而不是以怨报德、以假获利;心灵保持美的追求,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心灵美,而不是低俗粗鄙;立身保持自由独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不是放弃尊严、没有底线。美好精神生活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崇高境界,是人生的美好体验。leA品论天涯网

需要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范畴,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和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标准和内涵。我们所讲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新的主要矛盾所决定和制约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新时代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不是建立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基础上。物质生活发展状况和满足程度,不是美好精神生活追求程度和满足标准的决定因素,但不同的物质生活状况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内涵和特征的影响,却是很重要的。总的来说,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意味着,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自然包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更高要求,不仅要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而且要求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使得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层次和内容也是不平衡不充分的,不可避免地打上新时代的烙印。进入新时代,国际环境快速变化,全面小康决胜关头,社会思潮纷呈多样,价值观念差异冲突。外部世界的状况必然要影响到内心世界的状况,必然要反映为精神生活。外部世界不是美好精神生活的唯一条件,但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和谐,更有利于生成美好精神生活。leA品论天涯网

    leA品论天涯网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leA品论天涯网

 leA品论天涯网

人的精神生活是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个体或群体的自我经验、自我体验、自我实践。人的精神生活不仅仅是冥思式、自省式、顿悟式的心理过程,而是外界影响与内心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外界影响中,既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影响、经常发生的事件影响、自然而然的经历影响,也有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的影响、制度化体系化的宣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动影响人的精神生活的经常方式,作为自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有效方式,是形成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不是仅仅源于精神,不是仅仅从精神自身就能满足,但思想政治教育有其重要功能,是满足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机制。美好精神生活并不只是依靠个人的独特体验就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熏陶、示范引导,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都是通过有力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觉悟,引领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培塑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提出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基本方针。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leA品论天涯网

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美好精神生活的内容。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主观的,同时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社会形态、文化传统中,何谓美好精神生活,又是有客观依据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个性的,同时人对真善美的认知是共同的、大同小异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思想导向、有意识的精神塑造,是要通过理性的或感性的形式,通过直截了当的表述或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典型的示范或普遍的共识,传递出明白无误的信息,也就是什么是美好精神生活,怎样才能使精神生活更美好,在美好精神生活中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强化什么、淡化什么。20183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5周年。许多媒体出版书籍、发表文章、开研讨会、网络发声,弘扬雷锋精神,突出雷锋精神的新时代价值。雷锋是拥有美好精神生活的榜样,学习雷锋好榜样,不仅学习雷锋做好事的好榜样,而且学习雷锋展现美好精神生活的好榜样。可以说,这些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美好精神生活榜样的自觉努力。leA品论天涯网

思想政治教育解答满足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矛盾。人生是充满矛盾、经历种种矛盾的人生,人的精神生活也是如此,是在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中,在各种层次精神生活的选择中,建构自身独有的精神世界。对于追求美好精神生活需要而言,更是一个在解决精神生活矛盾中体验美好精神生活的过程。比如,在社会结构重塑、社会阶层分化、社会利益主体多元的时代里,许多人都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确定职业方向、获取生存资源、寻找发展空间,谋生的需要、竞争的压力、富裕的追求,都使得精神生活需要难以成为人生的第一需要,特别是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似乎还属于奢侈品。生存法则与美好心灵的矛盾、灵与肉的冲突,是很多人真实经历的苦闷。再比如,幸福是美好精神生活的重要体验,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但什么是幸福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以个人及家庭幸福为幸福全部的幸福,也有以人类关怀、天下情怀为幸福真谛的幸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和对待追求美好幸福生活过程中的种种矛盾,能够用理想观照现实,用精神渗入物质,用未来牵引当下,用崇高提升世俗。leA品论天涯网

思想政治教育给予达到美好精神生活的途径。人的成长过程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成熟史、精神的成长史,是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品位提升、标准提高、向往强烈、追求自觉的成长过程。怎样才能达到美好精神生活的境界,不同的人生哲学有着不同路径和方法。有的主张绝斥欲望,以无欲求美满;有的主张内心修炼,以觉悟为途径;有的主张忘却自我,以无我为妙法。马克思主义是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的物质生活特别是实践生活来把握的,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不能离开人的实践活动来进行,人的美好精神生活也只能是人的实践活动发展、进步、升华在精神领域的表现和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遵循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相统一的规律,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提供实现美好精神生活的正确途径和方法。leA品论天涯网

 leA品论天涯网

三、重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leA品论天涯网

 leA品论天涯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全面部署、系统推进。要求宣传思想工作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习近平强调,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与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leA品论天涯网

思想政治教育对自身满足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功能重视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服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的没有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全局看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而是将其看作是可有可无、可大可小、可轻可重、可急可缓的事情;有的只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美育属性;有的没有把美好心灵的塑造与理想信念教育融为一体,影响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leA品论天涯网

思想政治教育对如何满足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研究不够。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突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就是加强如何满足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研究。由于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的迫切需要,对于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的重要位置,对于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估计还不充分,导致了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都还不够。leA品论天涯网

思想政治教育对建构美好精神生活的引导力不够。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群众信仰宗教,在宗教生活中寻求精神世界的安心定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退缩,缺乏更大的吸引力。有的群众甚至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一种“说教”,产生逆反心理。从学校教育看,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始终、成效很大的,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心灵空虚、精神迷茫,人格不够健全、心态不够阳光,缺乏对真善美的强烈向往。这虽然不能完全归咎于思想政治教育,但也反映了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leA品论天涯网

 leA品论天涯网

四、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leA品论天涯网

 leA品论天涯网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此为基本遵循,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大成效。leA品论天涯网

打牢理想信念基础,用理想之光照亮心间。对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是人的美好精神生活的至高境界。理想催人奋进,信念激励人生。人民有信仰,精神更美好。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广大人民中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首先要立其根本、立其长远。有了远大理想支撑,就能够不忘初心、不变其志、不改其道、不悔其节。leA品论天涯网

使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觉,追求完善人格。价值观决定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看待自己、看待未来的准则,美好的精神生活来自于高尚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即使是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公民应当认同和坚守的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必然是拥有美好精神世界的公民。leA品论天涯网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熏陶,让文明基因滋养心灵。人民精神生活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和反映,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说到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人民精神生活的根基和灵魂。思想政治教育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在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先进文化氛围中培育出的精神世界,必定具有坚定的文化定力、精神定力、道德定力。leA品论天涯网

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激励人心向上向善。真善美是在与假恶丑相比较中而彰显、相较量中而强盛的。在精神生活领域,存在着各种腐朽落后文化,是美好精神生活的腐蚀剂和消解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这种较量和斗争中,让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用精神向上的动力克服思想颓废的引力,用道德向善的攀登摆脱品德堕落的滑坡。leA品论天涯网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183leA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刘爱玲leA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18-07-09 23:01: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思想政治教育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