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关锋、王晓放:用唯物史观透视历史虚无主义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8-10-19 23:19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关锋、王晓放:用唯物史观透视历史虚无主义 '...

关锋、王晓放:用唯物史观透视历史虚无主义

 KAY品论天涯网

 KAY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还强调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唯物史观与历史虚无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它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武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来透视历史虚无主义,发现其痼疾,揭露其缺陷,更有效地应对历史虚无主义。KAY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是有不同类型、不同侧重的,我们要认真分析、逐个击破。总体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错误价值观念先行。当然,历史虚无主义所宣称的价值观念是经过筛选的,即要符合西方所谓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眼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的历史,是错误的历史,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政治上实行的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专政都不是真正的“自由民主”。历史虚无主义要么公开宣扬“告别革命”,要么公开宣扬现代化只能是西方化;或者以这些预设的价值观念“重新书写”历史,将党史、国史、军史描述成一部争权夺利的野心史、党内斗争史和人民苦难史,甚至为此不惜虚构史实、制造谎言,栽赃污蔑、丑化虚无真实的历史。KAY品论天涯网

  二是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以所谓“考证”“还原”虚无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披着“如实还原、秉笔直书”的学术外衣,辩称其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还原史实。其掩人耳目的手法有:痴迷于事实考证和文献挖掘,不惮细微,不究意义,甚至不拒绝“文献拜物教”“考证癖”之谓;极力标榜“让事实说话”、不偏不倚、客观中立;在此基础上以“史证如山”为借口,以“管窥真相”的心态呼吁对历史“重新评价”“重新认识”。一言以蔽之,就是利用史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即重视史实、史料的收集、挖掘和归整作为虚无历史的手段。KAY品论天涯网

  三是以所谓“重新认识”为名,丑化、诋毁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所谓“重新认识”,除了胡乱编造、无底线地造谣中伤外,大部分也是有伎俩的。比如,对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只抓一点或某些局部事实,以偏概全,或者无限放大其缺陷。在一些打着“私人回忆录”“私人生活”等旗号诬陷革命领袖的著作中,这种手法比较典型。此外,还有一种手法是以所谓人之常识、常理、常情来污蔑特定历史事件、历史情境中英雄人物的超常行为,或者以今天的标准要求、评判(实际上就是变相地贬低、否定)英雄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中的思想和行为。KAY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和唯物史观是根本对立的,依据唯物史观,我们可以清楚地辨别其错误所在,以正确的历史观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第一,历史虚无主义以错误价值观念先行,直接从价值观念出发来观察、分析、审视和评判历史,是典型的唯心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唯物史观“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唯物史观把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最根本的是物质生产实践)作为理解历史的客观前提和基础。而历史虚无主义则在根本上违背了事实优先这个观察历史的客观性原则,因而不可能达到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当然,唯物史观在坚持观察历史的客观性原则的同时,公开承认自己的人民立场,它同样是有价值立场的。但唯物史观的这个价值立场不是观念先行,而是在对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进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科学地总结出来的。在唯物史观那里,它是观察历史得出的科学结论,而不是观察历史的先行预设。这和错误价值观念先行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有原则性区别的。KAY品论天涯网

  第二,披着所谓“考证”“还原”学术外衣的历史虚无主义,要么重蹈价值先行的错误,要么是一种“抽象经验主义”,不可能实现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史实和史料的收集、考证是认识历史的基本要求,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或者将其作为历史研究的最高使命,是否就能正确把握历史?唯物史观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思考。首先,某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尽可能还原真相”,目的不是探求历史的真相和本质。他们所要“还原”的是和正统、主流的党史、国史、军史不一样的历史,因而他们挖掘和补充的历史事实,大都是和主流史观相偏离或相反的,甚至为此不惜大量采用稗官野史、无稽趣史。而学术外衣层层包裹的背后,表现出痴迷于西方价值观念的立场。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还原历史”,最终被“还原”的历史不仅是和“正史”不同、“标新立异”的历史,更是对真实历史的遮蔽、歪曲。正如恩格斯早就提醒过的,“错误的思维一旦贯彻到底,就必然要走到和它的出发点恰恰相反的地方去”。KAY品论天涯网

  其次,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致力于不断挖掘史料和历史事实,目的是以琐碎的现象来否定历史本质。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把历史研究变成文献和一个个事件堆积的“琐碎史学”、机械编排的“编年史学”。这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所批评的,是沉迷于“迂腐穷酸地追逐细枝末节”而严重缺乏洞察力。历史在此被认为是各种事实的偶然聚合,看不出意义,无所谓因果,也没有内在趋势和规律。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曾总结说,这种琐碎的历史编撰学与散乱、混杂和无意义渐行渐近。唯物史观对这种现象有过明确的批判,认为它实质上是一种把历史变为“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的“抽象经验主义”。马克思为此公开批评兰克这位“手舞足蹈的矮子”,把历史贬低为收集趣闻轶事和把一切重大事件归为琐碎小事。研究历史不能只停留在罗列和考证历史现象上,更重要的是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并探求历史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的基本要求。此外,我们也要认识到,任何历史过程、大的历史事件含有很多历史事实,但这些历史事实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片面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历史事实本身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维度看待它。如果我们没有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甄别、分析、评判历史事实,我们就会陷入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事实和现象中迷失方向,不可能对历史有全面的、综合的、正确的认识。KAY品论天涯网

  历史唯物主义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两点,一要将历史事件、事实放到历史大趋势、大脉络中理解,坚持整体性的视野和方法进行分析;二要学会辩证分析,把客观评价尺度(是否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历史进步)和主观评价尺度统一起来,而且前者是第一位、根本性的。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抗日战争史研究特别强调,既要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又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因此,我们应在把握历史趋势、掌握历史进程主流和本质、凸显历史进步意义的前提下,来挖掘、梳理和分析史料,心中要有方向、导向。脱离了这个根本,所谓“尽可能挖掘、还原史料”,不但没有多大价值,而且很可能以枝节取代主干,或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遮蔽真实的历史进程。KAY品论天涯网

第三,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认识”为名,丑化、诋毁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也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胡编乱造、无中生有、随意假设的手法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手法,而极力夸张、渲染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小缺陷、个别事实,也完全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人物所要求的全面性、辩证性原则。对待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要注意在整体上把握客观事实,坚持一分为二、分清主次,抓住主要事实和事实的主要方面来进行分析评价。同时,以所谓人之常识、常情和世之常理来丑化、歪曲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也完全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既不能以过去来要求现在,也不能把现在的标准强加于过去;不能以平常的标准来简单衡量、评判危急关头、突发事件中的行为,以及重大的行为选择,而是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辩证分析,真正理解英雄人物的思想行为,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做出的超越常人的选择和行动。正是因为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性、辩证性、历史性原则,与客观真实性原则偏离和背离,历史虚无主义对英雄人物所谓的“重新认识”实质上是对其进行矮化、丑化甚至妖魔化,是对英雄人物唯心的妄评、恶评。KAY品论天涯网

 KAY品论天涯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828KAY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保罗KAY品论天涯网

 KAY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18-10-19 23:19: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思想政治教育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