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奋斗中,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从而赢得历史和人民选择,掌握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 党在1945年、1981年和2021年通过的三个历史决议,正是党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鲜明写照,对于我们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好地走向未来,具有深刻的启示。
一、通过总结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是行动的先导
毛泽东曾经深刻指出:“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中探求其规律性。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这个规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成功、今后怎样继续成功的奥秘。三个历史决议,分别代表了党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
从鸦片战争失败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伟大社会革命。但是,这个革命的性质究竟是什么? 革命对象是谁? 革命任务有哪些? 革命动力在何处? 革命前途到底如何? 这些问题,归结到底,就是中国革命的规律是什么样的? 回答不好这个问题,是不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的。毛泽东曾很坦率地说过:“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没有弄清楚的主要原因,在思想方法方面,是没有认识到,中国这个客观世界的革命规律,是要由了解中国社会、中国民族、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解决的,而不可能由中国之外的某个组织或某个人给出现成的答案,不应该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的经验奉作金科玉律。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损失的右倾机会主义和 “左”倾教条主义,共同的错误是不从中国革命的客观的全面的情况出发,而把自己主观的愿望、感想和空谈当作实际,把片面当成全面,局部当成全体,树木当作森林。
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实践中,经过胜利和挫折的双重磨炼后,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这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党对于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才真正成熟起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思想上对于中国革命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揭示。在政治上,认识到中国现阶段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人农民为主体而有其他广大社会阶层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即是既区别于旧民主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不能不经历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这一斗争能广泛地利用敌人的矛盾,在敌人的统治比较薄弱的广大地区首先建立和保持武装的革命根据地。这是为中国革命实践所证明的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在军事上,认识到在中国革命的现阶段,军事斗争是政治斗争的主要形式。党领导的军队必须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服务于人民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工具;革命战争必须在承认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条件下,充分地利用敌之劣点与我之优点,充分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以求得生存、胜利和发展。在组织上,认识到党的政治路线需要服务于它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把党的建设提到了思想原则和政治原则的高度,坚持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反对单纯军事观点、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平均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等错误倾向;坚持严格的民主集中制,既反对不正当地限制民主,也反对不正当地限制集中;坚持真理的原则性和服从组织的纪律性相结合,坚持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和正确地保持党内团结相结合。在思想上,认识到一切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都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出发,从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人民的客观需要出发,着重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用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各种实际问题。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党第一次对自身历史经验作出的系统总结。毛泽东在六届七中全会最后一次会议上专门阐述过:“决议不但是领导机关内部的,而且是全党性质的,要对全党与全国人民负责的。哪些政策或哪些部分是在群众斗争中证明是适合的,哪些是不对的,如果讲得合乎事实,在观念形态上就再现了党的二十五年的历史,就对于今后的斗争有益。”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光荣、正确,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实践检验证明的。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对于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使个别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理论化、系统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共和国建立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这个决议从十个方面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规律性认识:(1)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4)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5)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之一。(6)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7)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具有重大意义。(8)在战争危险依然存在的国际条件下,必须加强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国防建设要同国家的经济建设相适应。(9)在对外关系上,必须继续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0)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向前进,是从总结历史经验的 “向后看”起步的。邓小平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工作一开始,就明确指出:“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争取在决议通过以后,党内、人民中间思想得到明确,认识得到一致,历史上重大问题的议论到此基本结束。”历史上的重大问题,直接表现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功过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更深层的问题是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决议总结的十个方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宝贵结晶,在这个基础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决议在这个基本问题上为党和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具体来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理念,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国家和民族发展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之路、必由之路,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开拓创新是党的事业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才能走出前人没有走出的路,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敢于斗争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概括的十条经验,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把握历史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的表象往往错综复杂,众彩纷呈,其中有些反映本质,可以引出规律,有些则是历史的偶然或曲折,并不能必然导出规律性的认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面对这个新事物,遇到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出现争论甚至争吵,都是正常的,但如果从这些表象得出诸如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通过隔几年就来一次 “文化大革命”加以解决的结论,就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形势、任务错误分析的基础上的错误的结论。再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为例,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挫折,其教训也极其沉痛,但如果像西方一些人那样从中得出的是马克思主义不灵了,社会主义必然失败的结论,那就是把历史发展中片面的偶然的暂时的表象当作本质的错误的解读。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其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好,从而得出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论,这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真正揭示了历史前进的内在规律的历史结论。在探寻和把握历史规律的努力中,我们应当永远记住列宁说的话:“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
二、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任何一个政党,要领导国家和人民发展进步,都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所谓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体现的就是正确认识历史前进的方向,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一再丧失历史机遇,大航海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变法图强等一次次历史机遇都与我们擦肩而过,留下了多少遗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的结果。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是“应运而生”,这个 “运”,不是运气,而是潮流,是时代的呼唤。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苦苦挣扎,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而社会主义在苏俄胜利的榜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运动的兴起,就是当时中国的大势。我们党就是从这个大势中诞生和成长的。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遵循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极其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党在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能够及时准确地看清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我们经历的挫折、走过的弯路,也往往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出了偏差。
建党之初,党就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党的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就与当时中国代表性的资产阶级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反帝国主义含含糊糊、反封建主义遮遮掩掩显著地区别开来。在这个正确的纲领指引下,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动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推进并帮助国民党改组和国民革命军建立,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掀起大革命高潮,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伟大的胜利。这就是 “顺之者昌”。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出现过错失历史机遇的沉痛教训。《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1927—1937年间的几次 “左”的和右的错误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分析王明 “左”倾路线危害时指出,1931年,中国连续发生了许多重大事变。中央区红军取得了粉碎敌人第二次和第三次 “围剿”的巨大胜利;其他多数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在同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多的胜利和发展。日本帝国主义 “九·一八”开始的进攻,又激起了全国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的高涨。对于这些新的形势,王明、博古领导的中央 “一开始就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它过分地夸大了当时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忽视了 ‘九一八’以后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和中间阶级的抗日民主要求”,把苏俄的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当作圭臬,“断定中间派别是所谓中国革命的最危险的敌人。……又提出了红军夺取中心城市以实现一省数省首先胜利,和在白区普遍地实行武装工农、各企业总罢工等许多冒险的主张”。这真是像列宁尖锐批评的那样:“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 王明 “左”倾路线造成的恶果,不仅错失争取中间阶层壮大发展自身的历史机遇,还导致中央所在地区第五次反 “围剿”战争的失败和红军主力的长征,党在其他绝大多数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区、鄂豫皖区、湘鄂赣区、湘赣区、湘鄂西区等)和广大白区的工作,也同样由于 “左”倾路线的统治而陷于失败。
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之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我们党对于历史潮流的科学判断和对历史机遇的精准把握,基本上没有出现方向上的失误。在大的历史节点上,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党及时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成为坚持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中流砥柱。抗战胜利后,党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坚持以自卫战争捍卫人民胜利果实,短短三年多就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如何判断中国的历史方位? 如何看待中国面临的矛盾、任务与前途? 邓小平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一方面他不无惋惜地坦诚:“我们从一九五七年以后,耽误了二十年,而这二十年又是世界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是非常可惜的。” 这使得中国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一度拉近的距离又拉大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中国要树立雄心壮志,缩短这种差距,要努力赶,下定决心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在他看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是 “中国遇到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不要丧失这个机遇。许多人不懂得这是中华民族的机遇,是炎黄子孙几百年难得遇到的机遇。”“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改革开放的起步时也强调: “改革开放是怎么搞起来的?很关键的一条是我们党正确判断世界大势。……由于对世界大势作出了准确判断,我们党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才有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才有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开启。”十一届三中全会 “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历史的机遇常常稍纵即逝,只有具备高远历史视野和宽广战略胸怀的伟大政治家,才能当机立断,果断决策,把机遇变成现实。《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后的形势评价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重新蒸蒸日上。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失误和缺点,我们的面前还有许多困难。但是,胜利前进的航道已经打通,党在人民中的威信正在日益提高。”40多年后,我们再回头看当年的决断,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如果中国没有抓住机遇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进行改革开放,没有这10年的积累,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发生后,中国能不能迈过那道考验? 即便熬过去,恐怕也永远失去了20世纪最后20年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通过认识历史规律,抓住历史机遇,在一定阶段,一定范围,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可以改变事物的现存状态和发展方向。就如马克思所形容的 “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中,能否抓住历史机遇,不仅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快慢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我国能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同时蕴含着百年未有之大机遇和百年未有之大挑战,抓住机遇,战胜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立于不败之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将势不可挡。看到了历史机遇并不等于能够抓住它。所谓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讲的就是历史机遇具有一去不复返的不可逆性。我们要树立抓住机遇是能人、浪费机遇是庸人、丧失机遇是罪人的机遇观,增强紧迫感,善于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三、维护历史选择,担起历史责任
历史会通过自己的大浪淘沙选择掌舵者和弄潮儿。维护党的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维护历史的选择,是我们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共识。
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和思想上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决议通篇都贯穿着对自己的领袖毛泽东的爱戴和维护、自豪和自信。决议指出:“我党终于在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二十四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并且还在证明着,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我们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今天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已经取得的伟大胜利及其所起的决定作用,就是这条正确路线的生动的证明。”“到了今天,全党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决议以令人信服的历史事实、历史经验、历史逻辑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坚强的党的领导核心、成熟的党中央的领导对于党的事业的成败、党的前途命运是多么重要。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同时决议也强调: “党的团结,党同人民的团结,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只要全党紧密地团结一致,并且同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一致,那么,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虽然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总的趋势必然会日益兴旺发达。”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有权威,党才能团结、才能有力量。全党没有核心,党中央没有权威,自行其是,各自为政,“五牛耕地,八龙治水”,只会导致离心离德,一盘散沙。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时,邓小平以他的远见卓识、丰富政治经验、高超领导艺术,指导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始终站在时代要求、国家发展、人民期待的高度,领导我们党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他指导党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为党和国家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他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领导党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尽管邓小平从没有担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职务,但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已被全党充分认识,得到全党高度拥护,当之无愧地成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同时伟大人物引领着时代前进,时代大潮同领袖人物总是相互造就。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迫切需要能够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的释疑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迫切需要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前进方向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破浪前行的巨轮,迫切需要高瞻远瞩的掌舵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呼唤中,习近平总书记得到了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人民情怀、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他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在经济建设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在政治建设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在文化建设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在社会建设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快构建,建立健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国防动员更加高效,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人民军队坚决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以顽强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在坚持 “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伟大祖国的坚强支撑,有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的同心协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一定能够保持,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在外交工作上,经过持续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党的行动指南。坚定拥护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全党就有定盘星,全国人民就有主心骨,中华“复兴”号巨轮就有掌舵者,面对惊涛骇浪我们就能够做到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能不能维护党的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是我们能不能掌握历史主动权的根本和关键。认识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维护历史选择,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这个责任,是要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性和政治敏锐性,坚定政治立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个责任,是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个责任,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一切行动上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看齐,把 “四个意识”落实到一言一行上、体现到本职工作中。这个责任,是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王均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3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