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网络空间烽烟起 世界安稳几多愁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2-01-30 17:14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网络空间烽烟起 世界安稳几多愁 '...

网络空间烽烟起 世界安稳几多愁

  2011年11月初,英国外交部在伦敦主办首次有关网络安全的国际会议,美国、俄罗斯、印度等60多个国家的900多名政府代表、网络专家和科技人员共同磋商网络安全问题。也是这一时段,在布鲁塞尔,美国与来自欧盟27个成员国的信息网络安全专家首次举行联合网络安全演习,主要议题是查找重要国家设施存在的弱点,研究各国安全专业人士在遭到袭击的情况下如何迅速沟通与应对。

  当今时代,高度发达的“网络化”已使全世界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网络空间已成为各国政府、军队、企业及人们文化生活等众多领域的基本依仗。随着社会的日益网络化,网络的触角无处不在,网上的斗争无时不有。网络空间烽烟四起,网络安全防不胜防。与网络联系紧密的国家、军队等基础设施的信息系统,理所当然地成为网络空间行动中特别重要的目标。

  一、网络空间的黑客入侵神出鬼没,国家安全堪忧

  
“网络黑客攻击,这是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最严重的挑战”。2009年5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敲响了美国网络安全的警钟。网络黑客入侵的最大特点是异地、匿名、高智商作案,具有渗透、开放和互动性,快捷精准、攻防兼备、效果显著且影响大。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敌对双方以娴熟的电脑网络技艺和垄断的硬件、软件技术制造“逻辑炸弹”等病毒程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敌对国的网络系统中偷窃军事、经济、行政机密,截获数据,发布虚假信息等等,导致敌对国的指挥控制中心失灵,交通、银行系统遭到破坏,电力供应中断,军民通信系统紊乱,使得其部分或全部硬性基础设施的功能造成损失甚至瘫痪,其危害并不亚于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毋庸置疑,网络空间的安全事关信息时代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生死攸关的战略关注点,深刻影响着国家安全。

  黑客入侵致使国家安全面临诸多现实和潜在威胁。信息时代,网络像散布在人类社会肌体上的经络一样,已成为一个国家信息化的象征。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正越来越依赖网络空间,同时来自黑客袭击的威胁也越来越多,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有的国家将互联网作为重要关口进行攻击,从而实现颠覆他国政权或破坏重要基础设施的目的。2010年11月底,为了使伊朗核设施瘫痪,美国黑客就向伊朗相关计算机系统植入了“STUXNET”病毒。伊朗总统内贾德证实国内的核电站遭到“STUXNET”病毒入侵,位于布什尔和纳坦兹的核设施浓缩铀离心机被破坏,曾一度造成核设施运行受阻。2011年3月,就在欧盟峰会召开的前一天,欧盟委员会的电脑系统被黑客造访。同样3月,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的计算机系统遭大规模的黑客攻击,150多台计算机受到侵袭。欧盟委员会负责网络安全的委员内莉•克勒斯对此深有感触地说,网络入侵能导致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瘫痪并造成长久而巨大的损失,已构成一种真实的、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当前,美国正在研制网络武器,以应对旨在削弱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如电网)攻击的行为,可能对互联网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此外,美国政府正在加强本国数字化作战能力,同时公开强调这种努力只是为了保卫至关重要的政府、军事和公共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如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实践,美国“网络勇士”黑客已经完全掌握了当今最先进的网络技术,能够轻松渗入敌国军事和民用信息网络,并给系统注入病毒或予以摧毁。

  黑客入侵导致国家重要的机密外泄。网络时代,高明的黑客洞若观火,对网络空间的秘密极其好奇和敏感。一旦网络有漏洞或操作使用不慎,便给黑客可乘之机,轻者会暴露个人隐私和商业信息,重者导致国家重要的机密外泄。2011年6月,美国联邦调查局一个合作伙伴的下属分支网站遭黑客袭击,导致包括美国陆军、网络安全组织和一些重要通信企业在内的近180个会员账户密码失窃。美国花旗银行证实,黑客入侵了该行的网上银行客户账户,查阅或拷贝了大约21万份北美地区银行卡客户的信息。

  英国国防部负责网络安全的官员指出,黑客攻击最大的威胁不是对军事,而是对经济。不少英国企业因遭到海外竞争对手的网络入侵,从而丧失重要商业机密,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如一家公司自主创新所设计的风力涡轮机叶片,因被黑客窃取设计图,并生产更便宜的叶片后而倒闭。鉴于此,英国承诺加拨6.5亿英镑,巩固信息技术防卫力量。

  网络空间也是敌对国窃取军事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从互联网上获取军事情报时效快、信息量大、成本低,互联网已成为各国情报战的一个重要战场。国防机密一旦被盗,将对军事战略和防务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网络空间的军事行动愈演愈烈,内涵极为丰富

  
据媒体披露,在北约制订空袭利比亚的行动计划时,美国政府曾讨论是否运用网络战来开启这次军事行动。由于卡扎菲军队的防空系统严重威胁到美国领导的联盟军队战机的军事行动,计划用网络攻击来干扰破坏这一防空系统直至瘫痪。后来,出于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等种种考虑,这次网络战密谋搁浅。美国高官称该计划可能是最大规模的网络攻击行动。数周后,在围剿本•拉登的行动计划中,美国军方策划者也提出了发动小规模的网络战袭击巴基斯坦雷达探测系统,以确保运送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队员直升机的安全。但最终奥巴马还是放弃了网络攻击,选择了用特别改装的反雷达“黑鹰”直升机运送突击队员。有评论家认为,美军的网络战部队已经达到实战化水平,可否以及何时展开网络战行动是美国自己的选择。

  信息时代,是否具有网络作战能力,尤其是网络进攻能力,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网络空间实战化进程不断加快表明,网络战已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式。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曾指示美国情报机构实施网络战,以配合北约的空袭。北约黑客在空袭一开始就利用“逻辑炸弹”等病毒瘫痪南联盟的网站;南联盟也不示弱,曾利用包括“梅利莎”、“幸福99”等在内的多种病毒,使北约部队的军事信息网络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造成美“尼米兹”号航母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3小时。

  据报道,2007年叙以冲突中以色列使用“舒特”空基网络攻击系统,成功瘫痪叙利亚的“道尔”-M1防空系统。2007年8月的俄格冲突中,俄罗斯黑客在军事行动前就攻击了格鲁吉亚互联网,导致格政府、交通、通信和金融系统全面瘫痪。美国官员据此断定,网络攻击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估算,美国军方和文职部门的网络每天被探查几千次,北约总部的系统每天被攻击至少100次。对此,美国空军警告军人不要使用“脸谱”以及其他社交网站,因为有可能暴露军队的行踪。据称,2011年北约在利比亚战争开始之际即启动了“网络黎明”作战项目,其目的是搜集涉及战争领域的重要情报数据,并对之进行整理和分析。战争中,北约部队还对卡扎菲直接统领的第32和第9特种旅实施了“无线网络入侵”。主要通过发送数据串的方式,成功地侵入利比亚军事系统网络,并利用嵌入程序,窃取其网络中的情报信息,甚至还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接管整个网络。

  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网络战,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日本、韩国和以色列等都在不断加强自己的网络战建设,积极发展网络战力量,制订完善网络战战略。美军为了抢占网络军事制高点,先后组建20多个高层次的网络战机构,大力加强网络空间作战能力建设。

  2010年5月,为了打击敌对国家和黑客的网络攻击,美军网络司令部已正式启动。陆、海、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分别成立了军种网络空间司令部,总人数达8万余人。美军网络司令部负责统一协调保障美军网络安全和开展网络战等军事行动。在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美国将利用在网络上的绝对优势,对各国进行多样式、多途径、多手段的网络节点攻击,使对方各系统肢解、分离乃至瘫痪,实现从“实体消灭”向“实体瘫痪”的战略目标转化。此外,美军还成立了由灰网、黄网、黑网和绿网等多个子网络组成的网络战实验室,并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先后举行了“网络风暴I”和“网络风暴II”的网络战演习。通过“网络风暴”演习,可模拟他国、恐怖组织和黑客发动网络攻击来制订应对措施,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不断提高美国的网络战能力。目前,五角大楼已启动了一项实验计划,利用国防部的网络防御工具保护各行业网络免受攻击。

  据报道,2011年5月16日,白宫协同国务院、司法部、商务部、国土安全部和国防部等公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文件。文件中美国将网络自由和网络安全挂钩,表示如果网络攻击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将不惜动用军事力量。两个月后,美国防部颁布《网络空间行动战略》,明确提出了确保美军网络空间优势的5大举措。美国把针对“重要民用和军用基础设施的任何形式的计算机破坏行为”都视为战争行动。因此,任何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网络空间的攻击,如切断电力供应、干扰通信导航、扰乱金融秩序、使医院和其他紧急情况应对机构运转瘫痪等等,均将被视为侵略行为,美国总统可据具体情形宣布采取经济制裁乃至军事打击等措施。美军企图通过这一战略调整,对全球的潜在对手和敌人进行威慑,以维护其在网络空间的军事霸主地位,确保社会安全和国家利益。

  三、网络空间的新媒体舆论效应场,引发社会动荡

  
如果说网络空间的角逐对国家安全和军事的影响不断显现,那么,其对人的精神及情感等方面的影响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新课题,它着实能左右网络时代的舆论导向,进而关乎人类社会的安稳。以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介为代表的网络平台逐渐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体,正释放着可推进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网络格局正逐渐形成。民众每点击一次鼠标都是一个响亮的鼓点,所汇聚成的网络舆论强势,能够影响和颠覆传统的文化形态和人们的价值判断,进而左右信息社会的舆论导向。

  毋庸置疑,网络的便捷与普及所滋生的网络舆论泛滥是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它是把“双刃剑”,可能对社会产生多元、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天使”的歌唱与“魔鬼”的诅咒,既可以推动网上舆论向着积极正面方向发展,同时也可能导致恶性舆情的爆发,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心不稳、社会动乱,最终损害国家的利益。如在利比亚内战初期,反对卡扎菲的示威者就曾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互通信息,扩大支持者范围。有分析认为,正是互联网把利比亚反对派迅速集结为一个整体。

  网络舆论发端于各地网民的自言自语,借助网络的“造势”迅速激起共鸣效应,吸引着广大民众的眼球,并不由自主地点击鼠标驰骋网络空间,投身于唇枪舌剑之中。其覆盖面之宽、辐射力之大、渗透性之强、影响力之广,所形成的巨大威慑力量并不亚于原子弹。无疑,舆论造势能够发起如潮般的有利于己方的新闻舆论,其话语权将成为舆论场中争夺的焦点。匿名“马甲”所制造的“新闻事件”或传播热点话题快速而得势,效应轰动但真伪难辨,使社会屈从于网络舆论,也成为施行国家政治意图的又一不可低估的“软战略”之举,对舆论导向及社会的安全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在2009年的伊朗大选中,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就曾利用网站和博客向全球发布假新闻,致使伊朗民众举行示威游行,伊朗国内甚至爆发激烈冲突,使原本就不平静的伊朗大选更加动荡。

  在人类战争史上,新闻舆论战由来已久。拿破仑曾说:“报纸一张,犹联军一队也”;艾森豪威尔也说过:“在宣传上花1个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5个美元”。网络时代,每个网点都是通讯社,每个网民都有麦克风。信息化作战的双方不仅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精确打击,在舆论宣传上更是互不相让、先声夺人。单是民众依托互联网所激起的舆情漩涡,都可能干扰公众的情绪与立场判断,人们时刻可能被难辨真伪的各种传言所淹没,甚至被操纵、被忽悠、被利用,传言的杀伤力往往会远超过事件的本身。如2003年初,美国黑客在英特网上筹划“倒萨”行动计划,并对伊拉克进行大规模的网络心理攻势,以瓦解伊方军民的战斗意志,引导国际舆论,争取广泛支持。与上次海湾战争相比,至少从实施心理战上看,样式翻新的网络心理战已打响。2006年的黎以冲突中,以色列国防军情报部门的黑客成功地对真主党电视台的直播进行了攻击并使其中断,继而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了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的漫画像,下面打着带有威胁、恐吓意思的字幕,引起了黎巴嫩民众的极大恐慌。

  (作者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武警石家庄士官学校)

  

  网络编辑:张剑

 

发布时间:2012-01-30 17:14:01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人物故事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