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P8)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伟大建党精神,归根结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特质所决定的,换言之,有什么样的政党特质就会有什么样的建党精神,不同的政治特质则会形成不同的建党精神。那么,中国共产党根本而言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其政党特质是什么,与其他政党的最根本区别又是什么?根本而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正是这一政党特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任何类型政党的显著区别。所谓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宗旨,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致力于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最终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积极促进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强烈历史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情怀的政党类型。只有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特质,才能更为透彻准确地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及内涵。本文试从这一视角对此问题予以分析。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理论品格
鸦片战争以后,近现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国内的各个阶级都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封建统治内部的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但无一克臻全功,最终结果还是军阀割据,对内不统一,对外不独立。这说明,这些政治力量,不论是封建集团中的自强势力也好,还是当时孱弱的资产阶级也好,皆无力应对危局,扶大厦之将倾,拯黎民于水火。这些政治力量的指导思想与政治理念,不论是传统的儒家学说,还是西方的启蒙之学,皆不适用于当时中国之救亡大势。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一方面深刻地批判了中国传统宗法伦理与封建糟粕,有力证明了其总体而言对于中国救亡已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盲目迷信,认识到西方文明的深刻弊端与虚伪性,有力证明了资本主义文明也并非中国之救世良方。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救亡图存呼唤新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呼唤奉行科学理论指导的新的政治力量的诞生。而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时先进知识分子中开始产生巨大而广泛的影响,给苦苦寻求救亡之道、独立之路的先知先觉者以光明和希望。“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怀着十分矛盾的心理学习西方的。他们无法回归传统,又不能与表现为殖民主义的西方资本主义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建构本身,就是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否定与超越。它不仅可以为中国先进分子提供所关心问题的合理答案,而且与其民族感情不相冲突,因而受到普遍欢迎。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陷入认同危机的极度痛苦而不能自拔的情况下,走入他们心灵并受到崇信的。”[2](P68)
如果说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是个有利契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特质则使得其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具有了很大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是对封建主义文化的超越,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具有高度的人民性、真理性、实践性、开放性。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剖析、对阶级斗争理论的阐发、对社会进步信念的肯定、对人类共产主义前景的揭示、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强调、对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宣告、对工人政党历史使命的论述、对受压迫国家与弱势群体的同情,契合了近现代中国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需要,使其在十月革命与五四爱国运动之后成为西学东渐思潮中的执牛耳者。在此要特别强调一下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巨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对历史规律的科学阐述超越了中国传统的循环史观与变易史观,也超越了近代传入中国,虽有进步启蒙意义但又无法真正讲清历史内在机制的进化史观,以一种崭新的历史思维、巨大的逻辑力量提供了一幅清晰明确的历史进步图景,给了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巨大的启示鼓舞。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十分强调无产阶级建立政党的历史必要性,强调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性质特点,对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了强劲的促进作用。就这样,“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P3)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就没有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但作为世界性学说的马克思主义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把握而形成的总的指导原理,其作为认识工具提供的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论原则,而不是现成的答案。“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3](P532)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实际上同时也就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使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换言之,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一定要将其与本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研究当前的实践,分析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切实把握当前的主要矛盾,把马克思主义中与当前实践密切相关的方面发掘出来,找准结合点,在实际应用中将之具体化为符合中国实际、指导中国现实实践的科学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并用实践中产生的新观点、新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基于此,百年进程中,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注重解放思想,打破本本主义与经验主义,逐渐形成并牢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不是本本,而是具体的实际。因为,正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中国的具体实际包括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状况,自然、人口、民族、宗教状况,阶级阶层状况,中国社会的性质、形势与主要矛盾,中国的外部环境与对外关系等,而中国社会的性质特点、问题挑战、主要矛盾则构成具体实际的主要内容。而要真正把握中国具体实际,就必须进行艰苦的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分析概括、归纳总结工作,这绝非易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才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论,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4](P296-297)也正是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现实问题为基点来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在理论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要运用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与理想目标也要中国化。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同时,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与中国实际及时代要求相结合,确立符合中国特定发展阶段、解决特定阶段核心问题与主要矛盾的实践蓝图与目标理想。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既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借鉴其他国家的合理经验,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P13-14)在此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代表了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根本要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基于此,“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5](P74)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必须毫不动摇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实践要求
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信念,落实到实践活动中最为根本的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并践行初心,牢记使命并且担当使命。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必须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其所代表的就是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追求的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谐。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宗旨,不仅把自己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自觉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教育人民、引导人民、组织人民、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顽强奋斗,沐风栉雨、砥砺前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践行了自己的初心与承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P11-12)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主动宣示对于人民的初心,自己主动承担对于人民的代表角色,这种主动宣示和主动承担同西方选举型政党是有极大差别的。如果说西方选举型政党的政治认同来源于选举授权,那么民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则来源于其基于初心的主动积极作为,来源于其对于民众利益的高度关心、切实维护与有效实现。这样,共产党主动作为在先、宣教在先、付出在先,民众对此的感知、理解、认同在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于初心的不断有效践行,对于自身代表角色的持续有效承担,人民群众认识到共产党是代表自己利益的,认识到共产党是真心为了自己的,就会在内心深处逐渐形成与党的“一体感”“我们感”“亲切感”,最佳效果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鱼水深情”“骨肉亲情”。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无疑比单纯的选举认同更为扎实、更为深刻、更为稳固,是中国共产党真正的伟力之源。
初心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必须要有使命来承载。使命是初心的实践体现和实现形式,初心凝成使命,使命承载初心,两者实际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3)当然,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不仅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还承担着对人类的更大贡献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最为基础性的历史使命。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整个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进程,整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百年进程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应该看到,在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舞台上出现的各种政治力量中,并非只有中国共产党主张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有的政治团体与党派也有过宣告与追求,也并非只有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民族复兴才被广泛强调,在20世纪30至40年代,基于外国侵略、民族危亡的形势,民族复兴就是一个比较热的词汇,但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担此伟大使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10-1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特征有决定性关系。高尚的价值情怀、自觉的使命担当、高效的组织动员、持续的探索创新、正确的大政方针、科学的原则路线、有效的思维方式、积极的学习借鉴、不断的自我革命,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不断增强,领导水平不断提升,领导艺术不断提高,历史、民族和人民从而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精神力量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都绝非轻轻松松的事情,而是需要英勇的斗争、艰辛的付出,乃至巨大的牺牲。
之所以需要英勇斗争,是因为党要实现的历史使命极其伟大、实现使命的任务极为艰巨、任务的实现面临着国内外重重的阻力与挑战,各种敌对势力始终存在。在此,斗争的含义是极为丰富的,涉及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军事、自然界等各个领域,包括各种各样的手段与方法,所以,对于我们党所提的斗争应作广义理解,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不仅革命战争年代需要英勇斗争,和平建设和改革时期同样也需要艰苦奋斗、英勇斗争。没有斗争就没有进步,就无法战胜敌人、攻坚克难、化解风险、应对挑战,就无法有效地实现历史使命。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所有伟大成就都是英勇斗争并且善于斗争的结果。“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P17)“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需要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需要‘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5](P246)
斗争就会有付出乃至牺牲。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就强调,共产党员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自中国共产党诞生,这种牺牲精神一直传承至今。正所谓“革命理想高于天”,“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人这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信,来源于对自身事业正义性的坚信,来源于对自身使命崇高神圣的坚信,来源于对自身为之奋斗牺牲的美好社会必然会实现的坚信。“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6](P1096-1097)“‘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5](P247)“这种信仰和信念,可以内化为革命者的内在动力,使其变得崇高而无所畏惧,他已与历史的‘大我’——人民联成了一体,已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联成了一体。革命者一切的苦难、牺牲都在革命胜利后的礼炮中得到彰显:‘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那是多么壮丽、崇高的人生啊!渺小的个体汇入革命的洪流,在达于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壮阔航程中化为永恒。”[7](P64)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慷慨赴死,并将这种牺牲视为自己人生的应然追求与最高意义,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这种特殊的伦理关系可以称之为伟大的生死伦理,这是一种典型的责任伦理、义务伦理与使命伦理。基于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基于这种与众不同的精神力量,基于这种取义成仁的精神状态,可以说共产党人确实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显著标志。基于这种信仰信念与精神追求,人全部的能力、能量才能被充分地激发调动,中国共产党人才能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也正是通过这种奋斗乃至牺牲,共产党人才真正地感动了人民,教育了人民,唤起了人民一起奋斗,凝聚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无穷伟力。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政治品格
伟大建党精神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党员的政治品格与党性要求上,而最为根本的就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5](P180-181)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内在的价值追求,勇于斗争、敢于牺牲是中国共产党自觉的精神状态,所以每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都要做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而这在组织要求上就必须做到对党忠诚。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党建精神的组织载体,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必须切实对党忠诚,这是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品质。正如入党誓词所表明的,对党员个体来说,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意味着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宣誓入党实际上就是同党签订了一份使命型契约:由于高度认同党的主义与主张,自觉加入党的组织,为了党的使命而奋斗,严格按照组织规章行为,忠诚于党。宣誓仪式就相当于签约仪式。如果违背了入党誓词,违反了同党签订的使命型契约,背叛了党,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损失,就要受到党规党纪的惩罚。只有每个成员都对党忠诚,整个党组织才能凝心聚力,才能富有战斗力,才有可能完成使命。当然,“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5](P273)特别是党员“要严守政治纪律,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守好规矩,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5](P153)
党性和人民性是内在统一的,对党忠诚也就意味着忠于人民、人民至上、不负人民。其一,不负人民要求我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观点、理念主张和大政方针不仅表明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自己明确初心,自己认定使命,同时,这些理论观点、理念主张和大政方针也是对人民群众的一种承诺:承诺作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为了人民的解放与发展,为了人民的现实利益特别是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与整体利益而奋斗,承诺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一定能够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未来的理想社会一定会实现。正所谓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中国共产党决不能言而无信,辜负了人民的信任、委托与期望。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与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百年来秉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本色,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肃而忠诚地兑现了自己的庄严承诺,从而鲜明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党性品格。其二,不负人民绝不意味着把人民视为被单纯恩赐的消极客体。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群众史观,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归根到底是历史的真正主体,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的要义就是通过党的教育、引导、启发、组织使人民群众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自己起来解放自己、发展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能动性、自觉性,争取自己的美好幸福生活。“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8](P218)在此意义上,不负人民要求一切依靠人民,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注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其三,不负人民意味着人民是我们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终评判者。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的各项工作必须要不断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领导与执政的绩效最终必须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满足与实际感受上才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课题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李佑新主编.毛泽东研究,2010年卷[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
[8]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年第7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