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刘 燕:空间格局的重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述论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9-03-24 22:4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刘 燕:空间格局的重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述论 '...

刘 燕:空间格局的重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述论

 5Qp品论天涯网

生态兴则文明盛,生态衰则文明亡。从总体来看,人们对“自然—社会”复合系统共时性秩序的认识落后于历时性秩序的理解,由此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效果有了制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空间格局的重塑为基本线索,梳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演进轨迹,明确优化绿色空间格局的理论意蕴和内在要求,进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是历史与现实的共同选择。5Qp品论天涯网

空间格局: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的客观基础5Qp品论天涯网

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践行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一定的空间秩序为基础,没有空间效率,绿色生产效率难以保障;没有空间正义,生态正义无法实现。因此,考察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必须对空间概念、方法和运行要求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5Qp品论天涯网

(一)建设生态文明蕴含的空间概念和方法。5Qp品论天涯网

在以往的生态实践中,空间经常被当作静止的背景或容器处理,人们改造自然的行为似乎是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随着现代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空间的尺度和观念发生重大改变,空间格局的动态性和革命性作用也愈益凸显。从根本上说,空间、自然和社会在元理论层次上具有统一性。空间向度是指事物本身所占据的上下左右等位置、场所以及事物本身的大小、样态等立体化态势,是“自然—社会”复合系统演进的关键变量之一。“空间结构可以拆解成为节点、网络、表面和流动等”,[1]p326)承载着资源、能源、商品、文化形式、温度等意义体系,形成“自然—社会”的框架结构。任何一种实践活动都是对以往空间格局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在塑造自身的空间格局。按照功能结构差异,可以将“自然—社会”的空间格局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等类别;按照空间尺度的差异,可以划分为国土空间、区域空间和城乡空间及其内部空间等层次。不同的空间层次、空间类别相互影响、相互制衡,构成“自然—社会”的整体格局。绿色空间向度是优化绿色空间格局的客观依据,绿色空间格局是对绿色空间向度的科学认识与把握。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提高人类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统筹把握各种构成要素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关键要素的空间关系,依据“自然—社会”的立体化态势而确定空间结构模式和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方案,消除建设生态文明的外在必然性约束,进而实现人类栖居于大地的梦想。5Qp品论天涯网

(二)生态文明视阈下空间格局的评判标准。5Qp品论天涯网

“自然—社会”的物质变换过程涵盖人与人(社会)、人与自然等不同层次结构的利益关系,而空间格局是这些利益关系的立体表达。问题的关键是要构建什么样的空间格局。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宏观视野下,要评判空间格局的性质和发展状态,关键是从以下三个标准着手。5Qp品论天涯网

其一,科学性标准。科学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空间秩序是否符合“自然—社会”复合系统的属性和运行规律,是否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开发程度和潜力等进行科学的评估与规划。每个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空间边界,每个空间单元所拥有的资源、能源和环境条件都是有限而独特的。一个科学的空间格局,必须切实尊重每个空间单元的特色和优势,能够最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和成本,实现能源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最小损害。5Qp品论天涯网

其二,整体性标准。整体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空间秩序是否具备完整的要素构成和逻辑序列。一个健全的空间格局,至少要协调空间规划、空间生产、空间用途管制和空间治理等环节,统筹兼顾人口、能源、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要素的位置、数量、比例、排列和分布关系,从而使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理念、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和制度规范等内容得以充分表达和践行。5Qp品论天涯网

其三,正义性标准。正义性是指生态系统开发保护方面的权益和责任的空间配置要体现公平的原则。地球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不能因为人类的行为而剥夺其他物种生存和延续的权利,同样也不能因为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损伤、甚至剥夺另一部分人和地区的利益,更不能因为当代人的发展而损害后代人的利益。一个正义的空间格局,必须在空间的开发、保护和重塑方面,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损害和惩戒相统一的原则,使美好的生态需要得到真正满足,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得到切实履行,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得到严肃惩戒。5Qp品论天涯网

总之,构建绿色空间格局必须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之间的张力,而我们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考察也必须围绕这几个基本方向展开。5Qp品论天涯网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空间格局演进5Qp品论天涯网

理论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空间秩序的构建状态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正相关。5Qp品论天涯网

(一)环境保护与空间格局的要素化探讨。5Qp品论天涯网

1978年至1991年,中国共产党人对生态问题的认识由“植树造林”提高到“环境保护”的层面,但是关于空间格局的部署尚处于要素化探索阶段。5Qp品论天涯网

1.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展开了局部环境的治理行动。5Qp品论天涯网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工作受‘左’的影响,只讲生产、不顾生态,……环境问题欠账很多”。[2]p168)改革开放以后,原有工矿企业的生态治理进度比较缓慢,新建的工矿企业也没有严格贯彻环境保护的要求。工矿企业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对农业和人民生活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以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大连湾黑潮事件”“北京官厅水库污染事件”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逐步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在1978年宪法修订中,明确提出“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3]p12)的基本要求,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地位。随后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使环境保护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但此时环境保护尚未达到全党和全国人民共识的高度,大部分环境保护工作围绕个别生态要素展开,具体的生态治理只是在空间点位上被动进行,并未形成普遍的空间联动机制。由于缺乏配套的贯彻机制以及严格的约束性指标和惩治措施,环境污染状况持续蔓延。5Qp品论天涯网

2.实施以经济为主导的空间布局,尚缺乏相应的生态考量。5Qp品论天涯网

中国的空间规划体系主要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为统领,一直缺乏科学、准确和严格的生态环境规划内容。直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计划,才将“环境保护”作为独立的章节予以规划。在工农业生产中,因为“三废”排放和过度依赖农药而产生的污染问题都比较严重。[4]p39-40)以现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条件为依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生产力布局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按照“‘点—轴系统’开发模式”,[5]p5)以经济特区为重点,优先开发沿海和沿江轴线,并沿交通运输轴线扩散。这种生产力布局有利于发挥经济地理优势,集中利用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但是对中心城市及其毗邻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其症结在于,人们往往忽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独立性,将资源环境作为丰富生产的简单形式,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复杂作用机制认识不足。5Qp品论天涯网

总之,从植树造林到环境保护,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生态问题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是主要是围绕个别要素和重点污染区位进行,缺乏系统化的思考和部署。5Qp品论天涯网

(二)可持续发展与空间格局的非均衡化部署。5Qp品论天涯网

1992年至2001年,国际生态运动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意识也日趋成熟,并适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5Qp品论天涯网

1.环境保护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开始得到基本控制。5Qp品论天涯网

1992年到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主要是依赖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6]p3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正式批准《中国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措施。1997年,“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更名为“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正式将环境问题纳入议题。1997年,党的十五大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1998年,国务院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发出建设祖国秀美山川的号召。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家大政方针层次加大了环境保护的权重。但是,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沿用围追堵截的空间战略,处于被动局面。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行为非常普遍,生态环境总体形势依然严峻。5Qp品论天涯网

2.非均衡空间布局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5Qp品论天涯网

在这一时期,中国按照“两个大局”的指导思想,贯彻“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优先支持空间区位和经济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发展,同时给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一定经济补偿。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为主体,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推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发展。然而,由于政府、企业忽视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结构升级,使得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受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落后、资金不足和自然地理形势复杂等不利条件影响,中西部地区发展程度比较有限。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逐步扩大,最终形成明显失衡的“四大板块”结构。由于中国长期实行非均衡的空间开发战略,依靠东部地区的过度开采以及中西部地区的远距离支持维系经济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累积性的影响。生产力的区域格局与资源环境的空间格局明显不相称,加大了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物质能量损失。5Qp品论天涯网

总之,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家战略层面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不过更加注重过程性而不是构成要素的空间格局序列。5Qp品论天涯网

(三)科学发展观与空间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5Qp品论天涯网

20022011年,党中央逐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推动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进一步深化。5Qp品论天涯网

1.坚持科学发展观,生态环境总体状况向好。5Qp品论天涯网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经过了新一轮高速增长期,并最终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然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是依赖于资源能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实现的。与此同时,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06年召开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温家宝同志提出要实现三个关键转变。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并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20072008年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启动,促进农村生态系统格局的深刻转变。中国共产党人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重点,推动环境保护走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对未来的空间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然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局部改善、局部恶化的情况依然存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压力。5Qp品论天涯网

2.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初见端倪。5Qp品论天涯网

随着生态意识的觉醒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自然—社会”的空间格局逐步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已是大势所趋。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国土资源综合整治问题,在国土规划方面加强了生态环境的考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7]p188)五个统筹总揽“自然—社会”复合系统的多层次关系,蕴含经济、社会和自然全面发展的空间要求。从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主体功能区规划设想,到2011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目标,提出了“两横三纵”的规划格局,突出了国家宏观战略层面的空间格局统筹部署,在空间规划领域切实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权重。但是,“两横三纵”的发展格局依托于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寄希望于东部地区的辐射效应,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空间配置不平衡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突破。5Qp品论天涯网

总之,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民生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的重要内容,但是区域发展失衡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5Qp品论天涯网

(四)生态文明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空间格局构建。5Qp品论天涯网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升到“生态文明”的层次,将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作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5Qp品论天涯网

1.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5Qp品论天涯网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并将优化空间布局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构建空间格局的总体要求。2013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指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p171201311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9]p85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在发展理念中明确提出绿色要求。从“两山论”“生命共同体”到发展理念的绿色化包含了丰富的空间辩证法思想,深刻把握了“自然—社会”空间秩序的联动性和整体性,标志着党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经济发展理念全面升级。毫无疑问,生态文明的内涵更广泛、层次更深远,是在文明的高度上对环境保护的空间统筹和部署,不只是“三废”的处理或者单纯的植树造林,而是涉及制度、观念层次的全方位变革,是对“自然—社会”共生性关系的更高层次界定。5Qp品论天涯网

2.全面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空间格局。5Qp品论天涯网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生态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三大战略,同时“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10]p32-33)其中,“一带一路”以中西部地区作为开放开发的主体,贯穿俄蒙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等主要区域,有助于从根本上扭转东西部失衡的发展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构建产业集聚多中心格局,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有利于解决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资源能源短缺等城市病,并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打造内河经济带,反对粗放型的开发扩建,向协同发展、互联互通、一体化建设要效益,有助于开拓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道路。这一时期的经济地理格局“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11]p31)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行跨行政区域规划,致力于东中西互通、南北互通、国际国内互通,以协同共赢为鲜明特征,必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深度转变。5Qp品论天涯网

总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空间秩序为主要着力点,以促进人与人(社会)、人与自然的立体性架构为根本指向,是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继承与超越。5Qp品论天涯网

空间格局演进经验的概括和总结5Qp品论天涯网

空间格局的重塑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根本变革,而且贯穿各个层面的空间利益调整。总结历史经验,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5Qp品论天涯网

第一,健全并完善绿色空间治理体系。受传统权力结构影响,空间功能定位、空间权利与义务的协调以及空间资源能源的配置等根本问题没有得到科学处理。具体的空间格局主要依据历史习惯、人文因素和行政命令构建,更多的是呈现空间秩序的社会向度,没有充分考虑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属性和状态,更不用说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要推进绿色空间格局从理念走向实践,必须充分尊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促进规划、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推进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科学创新,通过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提高空间运行效率,严格空间用途管制、控制空间生产规模,严肃空间责任惩戒等手段为生态系统留下更多自我恢复和自我调整的空间。5Qp品论天涯网

第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兼顾。经济发展的性质和程度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延续性。但是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有时需要牺牲一部分人的现实经济利益。而每个群体和组织都习惯将直接切近利益摆在首位,“公地悲剧”“搭便车”的现象很常见。要构建新时代绿色空间格局,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使建设生态文明的成果切实转变为直接而切近的利益,进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5Qp品论天涯网

第三,超越城乡和区域间的利益分歧,形成协同治理的行为模式。按照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中国逐渐形成农村提供原材料,中西部侧重资源开发,东部沿海地区侧重发展加工制造业的垂直化区域分工格局。工业制成品与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之间存在较大的利润差额,通过长期积累形成区域和城乡发展失衡的空间格局。以垂直化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资源环境开发保护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离。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凭借经济技术优势占据和消耗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逃避或者承担与资源环境损耗不相称的义务。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以较大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低水平的发展机会。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空间格局,必须促进垂直化分工向专业化分工转变,打破中央与地方、区域之间的利益分割,通过统一所有者职责、监管职责和执法职责等,促进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优化提升。5Qp品论天涯网

总之,构建新时代绿色空间格局,解决现代生态难题,必须在个体、区域、国家层面建立利益、责任和组织行为的一体化机制,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改造能力。5Qp品论天涯网

 5Qp品论天涯网

四空间格局重塑的未来前景5Qp品论天涯网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积累,中国共产党人对空间格局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晰而明确,勾勒了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的宏伟蓝图。5Qp品论天涯网

第一,美丽乡村:空间格局重塑的基础和前提。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也为其他国民经济部门提供基本资料。城乡空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果农村生态环境出了问题,不仅会直接损害5.8亿农民的生态权益,而且会破坏全民基本生活资料的安全,威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状况。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席卷下,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耕地流失、农村空心化等现象比较普遍,生活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生产污染以及城市污染转移等问题也不容小觑。而且,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起步较晚。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也是空间格局重塑的短板和重点。“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11]p658)从宏观上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部署之中,按照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12]从微观上说,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处理农村生产规划、土地用途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等方面的关系;要切实提高农村生态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解决乡村建设面临的最紧迫最重要的污染问题;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巩固并扩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和成果。5Qp品论天涯网

第二,美丽城镇:空间格局重塑的关键节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发展呈现城市化的趋势,城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城市群成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融合了经济社会、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多种功能,是联结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纽带和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节点。随着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资源枯竭、生态污染、交通堵塞、发展不平衡等城市生态问题都集中暴露出来。很多大城市面临人口密度过高,生态环境承载力超载,而一些中小城市存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土地闲置,生态污染浪费等问题。城市规划趋同化现象严重,很多城市盲目照搬其他城市的硬件设施和产业结构,没有发挥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特色。建设美丽城镇,理应将城市内部的水体、绿地同城市外围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劈山填海,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1]p603)在美丽中国的总体框架下,建设美丽城镇,要抓住城市地域空间的关键节点,贯彻城市与区域生态系统协同优化、城市与乡村生态系统协同优化,城市内部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根本原则。5Qp品论天涯网

第三,美丽中国:空间格局重塑的总体目标。“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9]p211)美丽是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更高层次目标界定,既要求尊重自然的美,也要求人的美,根本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美丽中国描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愿景,界定了“自然—社会”空间重塑的总体目标。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呵护自然,使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另一方面,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使人民群众共享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文明成果。美丽中国的提出是对传统空间格局和国土空间开发秩序的深刻反思。基于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经济基础、人口分布以及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象一直存在。受市场经济主义影响、迫于内外环境压力,在发展中过度追求生产空间的规模扩张,挤占生活空间,损害生态空间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建设美丽中国旨在通过空间重塑而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规划,要求按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原则统筹好整体与局部的空间结构,正确处理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关系,促进区域空间、城乡空间协调发展,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全面协调与可持续性。5Qp品论天涯网

第四,美丽世界:空间格局重塑的至高梦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和水平,人类文明史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演进史。在狩猎文明、农耕文明时期,尽管也存在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思想和行为,但是由于空间规模分散而狭小,并未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和自我恢复力。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性质和规模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的逻辑,即谋求利润和价值的最大化。为此,资本操纵市场,塑造了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空间格局,宣扬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和物欲思想,大肆掠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生态危机的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按照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重塑空间格局,清除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0]p58-59)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道路,解决好本国的生态问题,即是为世界生态安全做贡献,体现中国的责任担当。中国通过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探索破解生态困境的根本之策,引领世界空间格局的新走向,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5Qp品论天涯网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人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积累,进一步明确了空间格局之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切实将科学性、整体性、正义性的根本要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同时规划了空间重塑的美好前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和担当,必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5Qp品论天涯网

 5Qp品论天涯网

参考文献5Qp品论天涯网

[1][]戴维·哈维.资本的空间:批判地理学[M].王志弘,王玥民,译.台北:群学出版社,2010.5Qp品论天涯网

[2]国家环境保护局办公室.环境保护文件选编1973-1987[G].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5Qp品论天涯网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5Qp品论天涯网

[4]国家环境保护局办公室.环境保护文件选编1973-1987[G].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5Qp品论天涯网

[5]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1.5Qp品论天涯网

[6]中国环境发展状况公报(1996年)[J].环境保护,1997,(6.5Qp品论天涯网

[7]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Qp品论天涯网

[8]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5Qp品论天涯网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Qp品论天涯网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Qp品论天涯网

[1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Qp品论天涯网

[12]习近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8-05-201.5Qp品论天涯网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5Qp品论天涯网

 5Qp品论天涯网

 5Qp品论天涯网

 5Qp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张剑5Qp品论天涯网

 5Qp品论天涯网

 5Qp品论天涯网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第10期,5Qp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19-03-24 22:47: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成果快递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