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谢地、张巩:逆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1-08-06 21:15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谢地、张巩:逆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

谢地、张巩:逆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E61品论天涯网

 E61品论天涯网

E61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各个国家密切联系在一起。然而,世界市场的扩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不是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唯一旋律,逆全球化始终如幽灵般充斥在全球化道路的进程中。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泥潭难以自拔,如今虽已过去十余年,但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依然持续低迷,发展动力严重不足。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和复苏乏力使发达国家内部阶级矛盾凸显,中下阶层群体开始质疑全球化发展成果,对全球化持厌恶态度,政府则希望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颠覆自由贸易秩序中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重新构建国际贸易秩序。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则进一步助长了发达国家内部逆全球化的鼓噪,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分析见长,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考察不难发现,与经济全球化一样,逆全球化现象本质上也是发达国家调节经济利益关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因此,有必要从经济利益关系入手,构建逆全球化问题的分析框架,以解释逆全球化的本质和根源,进而回答从全球化中获利颇丰的发达国家为何转而奉行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如何在全球化的逆流中采取相应策略以更好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等一系列重大问题。E61品论天涯网

 E61品论天涯网

一、逆全球化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E61品论天涯网

()逆全球化的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演化E61品论天涯网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的本质是不断实现资本增殖,其自我生存和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来维持,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在资本本质的作用下会导致生产的无限扩大。在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另一端是消费的有限性,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商品无法被完全有序地消费,加之国内消费市场的有限性,即消费能力在生理约束、时间约束和预算(收入)约束下的有限性,生产过剩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法避免。于是,一国国内的生产过剩就必然导致产品急于冲出国门寻求国外市场。经济全球化本来就是先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化解自身基本矛盾的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手段。E61品论天涯网

由于世界市场同时具有无限性和相对有限性,当世界市场的无限性发挥作用时,过剩产品就能够在世界市场上找到出路,此时生产过剩危机就会得到缓解。但这仅仅是一时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只要承认市场必须同生产一起扩大,在另一方面也就是承认有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因为市场有一个外部的地理界限,一个国内市场同一个既是国内的又是国外的市场相比是有限的,而后者和世界市场相比也是有限的,世界市场在每一定时刻也是有限的,但是潜在地有扩大的能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没有解决,危机最终仍然会爆发,而且可能会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经济危机的爆发往往伴随着衰退和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本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找到出路的产品由于危机造成的需求萎缩无法实现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而国内市场又因为经济全球化需要向世界开放,各国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必然会采取保护主义手段,逆全球化应势而生;另一方面,在经济危机时期,被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繁荣所掩盖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也会集中爆发出来,特别是当长期奉行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政策难以为继时,转嫁国家内部问题的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就成为一种“正当防卫”的手段开始大行其道。由此可见,逆全球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直接导致了生产过剩以及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周期性爆发,与危机相伴的便是各国频繁采取保护主义手段,逆全球化趋势加剧。这表明,经济全球化不仅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双刃剑”,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逆全球化现象至少说明,发达国家通过全球化化解自身基本矛盾的手段部分失灵、失效。E61品论天涯网

()逆全球化的资本逻辑E61品论天涯网

资本的本质是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追逐,以实现资本增殖。这推动了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家为获得更多剩余价值,一方面继续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进一步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加深对工人的剥削。在如此的循环反复中,资本逐渐冲出民族国家的界限,资本关系扩展到世界各地,直到世界市场形成。由此可见,资本的内在运动逻辑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动力。那么问题产生了,既然是资本逻辑推动了经济全球化,那么逆全球化的产生难道是因为资本的本质发生了改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逆全球化的产生实际上是“资本的二重性矛盾”在全球化体系中产生了逆向冲击,即自我否定的反体系运动。E61品论天涯网

在资本推动全球化的进程中,按照资本形态可以把这一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5001800年的商业资本主义时代;二是18001990 年的产业资本主义时代;三是1990年至今的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在产业资本主义时代,为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最大限度地获得国际超额利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本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自身则主要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达国家又逐渐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转移出去。产业和生产环节的转移使发达国家“一举三得”:一是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丰富且廉价的生产要素,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为本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产品;三是有利于自身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高科技产业。这“三得”使发达国家获利颇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E61品论天涯网

到了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资本开始真正冲破时空壁垒,利用股票、债券、期货及其衍生产品等金融创新手段开展跨界金融并购,通过控制全球的生产、流通、分配等环节,参与分割全球剩余价值。此时,金融资本试图打破一切国家主权的限制和监管,以完全自由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运行。在金融资本的强力推动下,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登上西方国家政治舞台的中心,其奉行的主要思想包括国家放弃对经济活动的一切干预、废除资本管制、国有企业私有化、弱化工会力量、削减社会福利等。依托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攫取了巨额利润。但同时,金融资本的虚拟性、泡沫性、投机性,一方面造成了消费的借贷化、国家的债务化以及中下层民众的贫困化;另一方面也使产业空心化程度加剧,呈现出典型的“倒金字塔”型经济结构。这一结构的特点使得作为经济发展基础的实体经济比重逐渐缩小,而股票、债券、期货及金融衍生品等虚拟经济比重越来越大,“头重脚轻”必然会破坏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稳定性。由金融资本推动的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导致市场信号扭曲,人们快速求富的心理使资源过度集中于纯粹虚拟资本的买卖,实体经济遭到严重削弱,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由于缺乏物质生产支撑,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促使经济泡沫越来越大,最终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危机。因此,由资本逻辑导致的“倒金字塔”型经济结构促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了以“控制资本流向”为目的的逆全球化运动,包括:实施各种软硬手段促进制造业回流,以重建产业资本;采取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限制他国在本国的企业并购、金融投资等经济行为;以技术垄断优势打压新兴发展中国家,迫使其进一步开放市场,为本国企业提供发展机遇,等等。E61品论天涯网

由此可见,资本的“二重性矛盾”,导致了由资本推动的经济全球化产生了自我否定的、促进资本单向流动的“反体系运动”,即逆全球化。E61品论天涯网

()逆全球化与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运动E61品论天涯网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所获得的收益也存在巨大反差。就国家整体而言,自由贸易对发达国家更有利。近年来,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经济依然十分落后,且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从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理应成为自由贸易的坚定拥护者。但此次逆全球化却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利益在主要发达国家国内并未得到平等分配,两个不同利益群体对全球化的认知产生了互为相反的矛盾运动:一方面是经济自由主义运动,是由资本家、跨国公司财团、金融资本阶层和高技能劳动者等在全球化中的受益群体所推动的;另一方面是反向保护主义运动,是由全球化利益受损群体如中下阶层、非熟练工人和低技能劳动者等所推动的。两类群体收益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发达国家内部作用于全球化发展的两股力量,而逆全球化就是不断扩张的受害群体共同进行反抗的结果。E61品论天涯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重新配置,资本所有者可以充分利用各国优势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超额利润。其中就包括发达国家为降低生产成本,将本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以充分利用其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样一来,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供给对发达国家的工人尤其是低技能工人造成了剧烈冲击,失业人数上升。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股票、债券等金融衍生品的快速吸金及致富效应使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持续下跌,发达国家的工资中位数长期陷入停滞状态。美国的生产效率实际上远高于一代人之前,但普通民众却未能从中受益;总体经济增长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境遇之间存在严重脱节。与中下阶层形成对比的是,大资本家和金融财阀等群体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巨额财富。E61品论天涯网

失业的上升和收入水平的相对下降使得发达国家的中下阶层群体日益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成果并未得到均衡分配;而更为严重的是,政府并未对利益受损群体做出应有的补偿。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得全球化“赢家”与“输家”的矛盾愈发难以调和,尤其在危机之后,经济的衰退使中下层民众的境况更加糟糕。而此时,反向保护主义运动相较于经济自由主义运动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于是,逆全球化在不满群体的推动下顺势而上。E61品论天涯网

()逆全球化与国际分工演变E61品论天涯网

当代国际分工有两个特点:一是产品价值链被细分,二是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性增强。其结果是,一种产品甚至产品的某一个生产环节都是由多国要素共同构成的。各国可以凭借本国的优势生产要素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大大降低了发展中国家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门槛。首先,从产品价值链被细分的角度看,比较优势的定义被大幅度缩小,一个国家已经无须在生产一个完整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只需在产品的某个生产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就可以参与全球化生产,如发展中国家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从事产品的加工、组装制造等环节。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融入全球分工体系获得产业发展的机会,产业的国际梯度转移及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促使发展中国家不断改进要素禀赋结构,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性。其次,从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角度看,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和生产环节转移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本、技术等优势生产要素的流动,资本、技术的外溢效应能够增加发展中国家高端生产要素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要素的流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会使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比较优势由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化。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认为当今全球化以要素分工为主的分工体系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因此,遏制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控制优质要素资源流动,维护其在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地位,重新构建更加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经贸体系,正是现阶段发达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推动逆全球化的动因所在。E61品论天涯网

 E61品论天涯网

二、本轮逆全球化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攻击E61品论天涯网

在这轮由发达国家主导的逆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成为其主要攻击目标。自美国2018年对中国发动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之后,又先后在201910月、20206月和20207月以人权为借口,将48家中国企业及机构列入“实体清单”,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可根据《出口管理条例》限制对这些机构的出口、进口或转口。在美国对中国频频采取保护主义手段之际,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也蠢蠢欲动。中国之所以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运用保护主义手段攻击的对象,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利益关系矛盾运动使然。E61品论天涯网

()发达国家国内经济利益关系的矛盾与冲突E61品论天涯网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策动的逆全球化是由国内在全球化中利益受损的群体推动的,而一些观点认为中国与发达国家中低阶层的利益受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这种观点看来,这主要包括进口和投资两个方面。在进口方面,随着南北国家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出口规模的显著扩张,美国数以百万计的制造业工作岗位被中国取代,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竞争行业的就业和工资水平受到严重冲击。从投资方面看,在发达国家向中国进行产业和生产环节转移的过程中,必然要加大对中国的投资,雇用更多的中国劳动力,这同样会减少发达国家本土对劳动力的需求。一方面是中国在近几十年间成为全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劳工阶层的收入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是发达国家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已经连续30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这使得中国越来越多地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中低阶层抱怨的对象,加之政府为转嫁国内阶级矛盾的故意误导,全球化中的利益受损者开始将自身境况的恶化归咎于中国。E61品论天涯网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化的确增加了国际上的劳动力供给,与发达国家劳动者的失业、收入相对下降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是相关并不等于因果。这是因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是国际超额利润的主要获得者、全球化的主要获利者,即使将所获利润的一部分用于补偿利益受损群体,收益规模仍然十分庞大。但事实却是资本家和跨国公司财团等主要利益获得者并没有拿出部分收益实现全球化利益的均衡分配,而是将部分收益用于游说政府、压制反对者的意见等,以实现自身的政治意图。对此,政府往往对利益受损者持敷衍态度,很少有实质性的纾困措施。发达国家的这种多元化政治民主在解决复苏和民生问题上的低效与乏力,使得普通民众尤其是失业的年轻劳动者对精英政治日渐失望。面对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的现象,发达国家政府为了掩盖其日渐乏力的执政能力,同时转嫁国内矛盾与危机,将利益受损群体所遭遇的困境嫁祸给经济全球化,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顺理成章地成了首当其冲的抵制对象。由此可见,逆全球化的起因并不在中国,而在于发达国家政府政策的失败导致国内经济利益关系出现矛盾与冲突,阶级矛盾难以调和。E61品论天涯网

()国家间经济利益关系矛盾与冲突E61品论天涯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的泥潭无法自拔,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面临严重困境,以美国为代表的“核心区经济体”地位日渐衰落;而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倡议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世界经济发展成果。与此同时,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成为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世界格局开始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认为,一个大国的崛起,必将损害现有大国的既得利益,使既定的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发生剧烈的变动,甚至引发战争。这种国际利益的再分配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是一种零和博弈,即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损。纵观历史上的大国崛起,多数是通过战争方式得以实现的,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发动全局战争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出于对新兴大国崛起的忌惮心理,守成大国必然会千方百计运用各种制裁措施对其加以遏制。正如罗伯特·吉尔平所指出的:“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步发达国家后尘,采用最新的技术,最终在世界市场上向原来的领袖国进行挑战;老的发达国家竭力维护自己的地位以及受到威胁的工业。结果,衰落中的工业部门对调整的抵制引起强烈的贸易保护,在新兴工业部门,各个技术上潜在的领袖争夺主宰地位,贸易摩擦愈演愈烈。” 随着中国改革创新步伐的加快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三个重大转变,即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以及从全球价值链及出口结构布局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这三重转变势必会与在全球贸易布局中掌控高端环节和高附加值领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竞争和碰撞,挤占其在全球市场上的获利空间,贸易中的互利共赢关系开始转变为竞争关系。同时,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竞争优势开始弱化,导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大规模转移,中国逐步摆脱为发达国家提供价值链低端产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自主品牌优势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创新型企业加速兴起,这势必会挤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华投资的市场占有空间,威胁其技术垄断地位,进而弱化发达国家在华投资企业的盈利能力,缩小其盈利空间。这些因素的综合叠加效应,导致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利益中的相互依赖关系正逐步被竞争关系取代。因此,发达经济体对中国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就是国家间经济利益关系矛盾与冲突的体现,目的在于维护其既有优势,遏制中国崛起。E61品论天涯网

 E61品论天涯网

三、中国应对逆全球化的策略选择E61品论天涯网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波谲云诡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升级,逆全球化甚嚣尘上就是重要表征之一。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阈来看,曾几何时,把经济全球化作为化解基本矛盾手段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基本矛盾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在全球被不断放大。按照资本逻辑推动的全球化,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势必产生一种“反体系运动”,即逆全球化。发达国家内部的“双向运动”和国际分工形态演变则是逆全球化产生的重要动因。逆全球化从本质上说是发达国家内部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这也是中国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推行逆全球化首当其冲攻击对象的深层原因。E61品论天涯网

直面逆全球化现象,中国的策略选择应包括由表及里的两个层面。E61品论天涯网

从国际层面来看,中国要坚定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扮演好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引领者的角色。事实上,经济全球化本身并不是导致发达国家内部中低阶层失业率上升、收入相对下降的原因,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理念指导经济全球化。如果以资本利益最大化为原则,那么首先满足的就是资本的利润诉求;如果奉行“本国优先”的贸易理念,那就会使贸易政策陷入以邻为壑的负和博弈当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全球化理论虽然没有关于应对逆全球化现象的明确表述,但蕴含了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的解决方案,即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资本剥削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虚幻的共同体”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是沉重的桎梏,而“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对“虚幻的共同体”的修正,是建立在人类整体利益基础上的真正合理的共同体。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中国已经提出了修正“虚幻的共同体”的方案,即从根本上改变以资本为主导的全球化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平衡普惠”为原则指导全球化实践,实现包容性增长,让人民群众共享全球化发展成果,从而实现由“虚幻的共同体”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过渡,从长远的角度应对逆全球化问题。各国应“坚持经济全球化发展大方向,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健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安排,改善收入分配体制,实现互利共赢、平衡普惠发展”。E61品论天涯网

从国内层面来看,逆全球化的浪潮可能也正是我国企业、产业界反思的最佳时间节点。鉴于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上,市场规模、市场范围具有有限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论是一国的市场还是世界的市场都是如此。而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体,以内循环的安全性、确定性来对冲外循环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进而在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的基础上,维系并实现更高水平的外循环,是我国在逆全球化浪潮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从宏观来看,一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解决“卡脖子”“掉链子”的问题;二是通过深化改革,打通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堵点;三是把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增强国内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五是持续改善民生,释放内需潜力,使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形成良性互动。从中观来看,主要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通盘考量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政策,强长板、补短板,增强我国产业经济运行的确定性、安全性,全面对冲逆全球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从微观来看,主要围绕企业畅通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以乡村振兴为载体畅通城乡循环,以培育国内中产阶级对国产消费品的忠诚度为核心,实现消费品工业及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从国际经济关系来看,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充分利用大国人口优势、市场优势,首先在国民经济的范围内建立起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良性循环,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更高水平的外循环,才能真正做到利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服务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为此,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继续降低关税水平,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渐放开服务业、金融业的准入限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实现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和“放管服”改革,从而不断提升中国产业、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E61品论天涯网

 E61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保罗E61品论天涯网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1021年第2E61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1-08-06 21:15: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